究竟真实:傅佩荣谈老子

究竟真实:傅佩荣谈老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傅佩荣 著
图书标签:
  • 老子
  • 道家
  • 哲学
  • 傅佩荣
  • 思想
  • 文化
  • 经典
  • 中国哲学
  • 智慧
  • 人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48965
版次:1
商品编码:1109333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傅佩荣详说经典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7
字数:2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道]是《老子》的核心概念,代表[究竟真实],通过它,人们得以了解永恒不变的基础,进而超出相对价值,使身心获得真正的安顿。

内容简介

  

翻阅《究竟真实:傅佩荣谈老子》,就会发现一个特色——“白话译文,一再重复”。在《老子》各章的原文之后,立即附上全章的白话译文;然后在讲解每一句原文时,再重复一次这句的白话译文。如此可以增强印象,多用白话文想一想老子的意思,接着再读我的解说,就更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进而可以对应于自己的生活,看看能否加以实践了。
   《究竟真实:傅佩荣谈老子》在编排及校对时,为各章内文加上各节小标题,使全书显得更为生动有序而可读。因此本书得以出版,要感谢许多朋友的护持。当然,内容若有任何争议,则全属作者的责任。

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毕业于台湾大学哲学系,曾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大学哲学系数授。
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与荷兰菜顿大学讲座教授。曾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教学特优奖。其作品曾获台湾中正文化奖、最离文艺奖。
傅教授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成就,著述繁多,范围涵盖哲学、教育、宗教、文化、心理励志。其学术论著融贯古今与中西,结构严谨,创见迭出,是当代华人世界公认的一流国学研究专家。

精彩书评

  

老子的《道德经》只有五千多字,但是其中含藏的智慧,闪耀了二千多年,并且直至今日更显光华。他针对天下大乱的困局,虚拟一位[圣人],以他代表悟道的统治者,再设法昭示我们什么是[道]。一日悟道,人生将充满无限的契机。
   ——傅佩荣

目录

前言
上篇:道经
上篇绪论
第一章 道,可道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为玄牝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第十章 载营魄抱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日夷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第三十章 以道佐入主者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下篇·德经
下篇绪论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第四十二章 道生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
第五十章 出生人死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精彩书摘

尊贵与卑贱并非对立之两面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意即:所以尊贵要以卑贱为根本,高处要以低处为基础。这两句话证明我们前面的解释是对的,尊贵要与卑贱,高处要与低处配合,而不能一直处在好的一面。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意即:因此侯王自称为“孤家”、“寡人”、“仆下”。“不谷”很多人译成“不善”,亦即侯王自称不善,这个翻译我不敢苟同。因为“孤”是孤家,“寡”是寡人,以此表示他一个人要负很大的责任;作为领袖,压力当然很大。如果“不谷”译成“不善”,当做“坏人”解,实在不太合理,因为没有哪位帝王会承认自己不善。章炳麟认为“不谷”的合音是“仆”,表示侯王以“仆下”谦称,此解优于“不善”的解释。侯王不敢说自己是高高在上的领袖,而自称仆下,意指他像仆人一样,是替百姓服务的,可见古时候就有这种观念,这是我为何选择章炳麟解释的理由。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意即:这不是把卑贱当做根本吗?不是这样吗?把卑贱当做根本,“仆下”才有卑贱的意思。“不善”何来卑贱?把“不谷”解为不善,容易陷入特定的价值判断中,在《老子》书中没必要分辨善与不善,因为老子对善与不善的看法是:“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所以翻译时要考虑到各个方面,并且符合老子的精神,再做合理的解释。
“故至誉无誉”,意即:所以,最高的称誉是没有称誉。“至誉无誉”四个字,老子、庄子都很喜欢用。如果有办法找到话去称赞一个人,就不是最高的赞誉。孔子在《论语·泰伯》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民无德而称焉”,百姓找不到任何话来称赞尧,可见他是真的伟大。如果赞美尧很聪明、慈爱、做了很多好事等,只要能找到说法的,就不是最高的称誉。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意即:因此,不要华丽如美玉,或粗糙如硬石。做任何事不要走极端,“如玉是为贵,如石则为贱,两者皆非所欲”。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好快

评分

很好,非常不错

评分

凑字,,,,,,,,,,,,,,好书

评分

挺干净,正版。。。。。。。。

评分

挺好的,搞活动时买的,很划算,是正品呢

评分

需要自己研究,反复读。

评分

最近对老子很想研究一下,对傅佩荣的书很有好感,因此买来看看

评分

京东自营买书,正版保证,相信品质。

评分

我深深地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为此,我经常组织学生来京东网买书。京东的书便宜,正版,很适合我们买。 为了及早能引导学生走进去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让他们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炎炎夏日,我们班在悠闲的暑假,开展了“想读书、爱读书,营造书香班级”的活动。   一.引导家长为孩子创造读书的时空   读书是需要氛围的。营造读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最首要的是家长要能以身作则。一些家长,工作之余,不是打麻将就是上网聊天。学生在家中感到没有读书的气氛,看起书来也没有劲儿。这就希望家长多花点功夫研究孩子的心理,常带孩子逛书店,给孩子选择书的权利,买点孩子喜欢的课外书籍,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要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不能光买学习参考资料,还要买一些对孩子有吸引力的书,然后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家庭有点文化气息,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一年级家长替孩子选书时要注意三点:   1.选购书籍最好是图文并茂的,图多对开发孩子右脑有好处。可以丰富孩子头脑中的表像,对孩子今后创造力的发展有好处。   2.书尽量选簿一点的,最好是一本书里只有一两个故事的,这样孩子很快能读完一本,内心就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   3.最好是买拼音版本的,一本书里不认识的字最好控制在20%以内,这样孩子读起来才不会磕磕巴巴,才会乐意读下去。   二.教师在阅读方法上给予指导   低年级课外阅读,应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鼓励,注意方法的指导,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是从兴趣的角度去读书的,至于怎么读和应该读懂些什么,他们并不知道。教师应从方法上多给予具体的指导。低年级儿童采用的主要是精读法,即,审题设疑,粗读感知,细读理解,诵读积累,总结收获。   读一篇文章之前要让学生根据题目自己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去读,有利于边读边想,要比无目的的读效果要好得多。低年级学生因识字量较少,在阅读时常常需要借助拼音。初读时,读得不太连贯,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读上,缺乏对读物内容的思考和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对读物内容进一步深入理解,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在读得正利、有感情的基础上抓住读物的主要内容,心得体会《班级读书活动心得体会》。在对读物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找出写得好的词、句、段,反复诵读和揣摩,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使文章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最后,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要问问自己:增长了哪些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这最后一步对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