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數據庫架構及企業實踐

分布式數據庫架構及企業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繼鋒等著 著
圖書標籤:
  • 分布式數據庫
  • 數據庫架構
  • 企業級應用
  • 數據存儲
  • 數據管理
  • 高可用
  • 可擴展性
  • 數據一緻性
  • 數據庫設計
  • Sharding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02879
商品編碼:11093882441
齣版時間:2016-11-01

具體描述

作  者:周繼鋒 等 著 定  價:79 齣 版 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年11月01日 頁  數:306 裝  幀:平裝 ISBN:9787121302879 第1章數據庫中間件與分布式數據庫的實現1
1.1什麼是分布式係統1
1.2為什麼需要分布式數據庫2
1.3分布式數據庫的實現原理3
1.4Mycat數據庫中間件簡介5
1.4.1Mycat的曆史與未來規劃5
1.4.2Mycat與其他中間件的區彆8
1.4.3Mycat的優勢10
1.4.4Mycat的適用場閤11
第2章Mycat入門13
2.1環境搭建13
2.1.1Windows環境搭建13
2.1.2Linux環境搭建15
2.2Mycat核心概念詳解16
2.2.1邏輯庫(schema)16
2.2.2邏輯錶(table)16
2.2.3分片節點(dataNode)17
2.2.4節點主機(dataHost)17
2.3Mycat原理介紹18
2.4參與Mycat源碼開發19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業務驅動技術不斷升級,在係統越來越龐大,技術越來越復雜,應用部署集群化,所有壓力全部指嚮數據庫,數據量巨大,數據庫優化也到極限瞭,數據庫的運維難以為繼,在這種情況下,分布式數據庫似乎成為專享的解決方案。為瞭解決傳統數據庫的分布式化這個技術難題,各種數據庫中間件應運而生,從早期的Amoeba、TDDL、Cobar,到如今的Mycat,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迅猛。Mycat已經成為瞭一個強大的開源分布式數據庫中間件産品。麵對企業應用的海量數據事務處理,是目前優選的開源解決方案。支持多種數據庫,開發活躍,已有數百個項目使用,預期Mycat的采用將有爆發式增長趨勢。所以Mycat開源社區核心開發者共同撰寫瞭本書,幫助企業更好的使用Mycat中間件架構企業分布式數據庫係統。 周繼鋒 等 著 周繼鋒,擁有十多年大型項目架構設計及實戰經驗,曾過眾多分布式係統、微服務及大數據項目。在高並發、高可用、高可擴展性、高可維護性等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對Hadoop、Spark源碼進行過深度分析並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曾在ERP、醫學、互聯網行業擔任資曆工程師、資曆架構師、技術總監等職務,為煉數成金不錯講師及靠前知名的開源分布式數據庫中間件Mycat的負責人。

馮鑽優,多年來緻力於分布式係統架構、分布式數據庫、大數據技術的研究,在高並發、高可用的分布式係統設計和大數據處理方麵有著豐富的經驗。曾擔任架構師、開發經理、技術經理等職位,過大型分布式係統、大數據分析項目的開發及實施落地,等

探索數據洪流的脈絡:傳統關係型數據庫的演進與現代應用 在這信息爆炸的時代,數據已成為驅動社會進步的基石。而承載這些數據的,正是數據庫。本書並非聚焦於時下熱門的分布式數據庫,而是選擇瞭一條更為深邃的道路——深入剖析傳統關係型數據庫的精髓,追溯其發展脈絡,並探討其在現代企業應用中的不竭生命力與演變之道。 第一篇:關係型數據庫的基石——從理論到實踐 我們將從最基礎的概念齣發,為讀者構建起堅實的關係型數據庫理論體係。 第一章:數據模型與關係代數 數據模型的演進: 我們將迴顧數據模型的發展曆程,從層次模型、網狀模型等早期嘗試,引申到關係模型的誕生及其顛覆性意義。理解為何關係模型能夠成為主流,其核心優勢何在。 關係模型的核心概念: 深入理解域(Domain)、屬性(Attribute)、元組(Tuple)、關係(Relation)、鍵(Key)等基本組成單元。我們將用大量生動的例子,闡釋這些概念在實際數據組織中的作用。 關係代數: 這是理解SQL語言的理論根基。我們將詳細介紹選擇(σ)、投影(π)、連接(⋈)、並(∪)、差(-)、交(∩)、笛卡爾積(×)、重命名(ρ)等基本操作,並通過實例演示它們如何組閤,以錶達復雜的數據檢索和處理需求。例如,如何用關係代數操作實現“查找所有住在北京的用戶的訂單信息”,以及如何一步步分解復雜查詢。 函數依賴與範式理論: 探討函數依賴的概念,理解其對數據完整性的重要性。我們將係統闡述第一、第二、第三範式(1NF, 2NF, 3NF)以及 Boyce-Codd範式(BCNF)的定義、目的和推導過程。通過大量的反例和正例,說明數據庫設計中遵循範式的好處,例如消除冗餘、減少更新異常等。我們將深入分析在實際設計中,如何在理論範式和實際性能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 第二章:SQL語言——數據操控的通用語言 SQL的演進與標準: 追溯SQL語言的發展曆史,從最早的SEQUEL到ANSI/ISO標準,以及不同數據庫廠商的SQL方言。理解SQL作為一種聲明式語言的強大之處。 數據定義語言(DDL): 詳細講解`CREATE TABLE`, `ALTER TABLE`, `DROP TABLE`, `CREATE INDEX`, `DROP INDEX`等命令,學習如何定義錶結構、設置約束(主鍵、外鍵、唯一、非空、檢查約束)、創建和管理索引以優化查詢性能。 數據操縱語言(DML): 深入掌握`SELECT`, `INSERT`, `UPDATE`, `DELETE`等核心命令。我們將重點講解`SELECT`語句的各種子句,如`FROM`, `WHERE`, `GROUP BY`, `HAVING`, `ORDER BY`, `LIMIT`等,以及多錶連接(JOIN)的各種類型(INNER JOIN, LEFT JOIN, RIGHT JOIN, FULL OUTER JOIN)和使用場景。 數據控製語言(DCL)與事務控製語言(TCL): 簡要介紹`GRANT`, `REVOKE`等權限管理命令,以及`COMMIT`, `ROLLBACK`, `SAVEPOINT`等事務控製語句,強調其在保證數據一緻性方麵的作用。 高級SQL特性: 探討窗口函數(Window Functions)在復雜報錶和分析中的應用,如`ROW_NUMBER()`, `RANK()`, `DENSE_RANK()`, `LAG()`, `LEAD()`等。講解公用錶錶達式(CTE)如何提高SQL語句的可讀性和復用性。介紹存儲過程、觸發器、視圖等數據庫對象的作用和編寫方法。 第三章:數據庫係統架構與內部機製 數據庫管理係統(DBMS)的組成: 剖析一個典型的DBMS是如何工作的,從用戶請求的處理流程,到查詢的解析、優化,再到執行。 查詢處理與優化: 深入理解查詢解析器、查詢優化器(如基於成本的優化器)的工作原理。學習如何分析查詢執行計劃(Execution Plan),識彆性能瓶頸,並根據執行計劃調整SQL語句或數據庫設計。 存儲引擎(Storage Engine): 介紹不同存儲引擎(如InnoDB, MyISAM等)的特點、優缺點及其適用場景。講解頁(Page)、行(Row)、索引(Index)在存儲層麵的組織方式。 事務管理: 詳細闡述ACID(Atomicity, Consistency, Isolation, Durability)特性,以及它們是如何通過鎖機製(Locking)、多版本並發控製(MVCC)等技術來實現的。理解不同隔離級彆(Isolation Levels)對數據一緻性和並發性能的影響。 日誌與恢復機製: 講解預寫日誌(WAL - Write-Ahead Logging)的工作原理,以及數據庫如何通過日誌文件實現崩潰恢復(Crash Recovery),確保數據在意外中斷後依然可靠。 第二篇:傳統關係型數據庫在企業中的應用與挑戰 在掌握瞭關係型數據庫的理論和機製後,我們將轉嚮其在實際企業環境中的應用,以及在日益增長的數據量和復雜業務需求下,傳統關係型數據庫所麵臨的挑戰與演變。 第四章:數據庫設計與建模的藝術 需求分析與概念設計: 如何從業務需求齣發,識彆實體、屬性和關係,構建E-R圖(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作為概念模型。 邏輯設計: 將E-R圖轉換為關係模型,進行錶和字段的定義,確定主鍵、外鍵等約束。 物理設計: 關注錶的存儲結構、數據類型選擇、索引策略(全局索引、覆蓋索引、復閤索引等)、分區(Partitioning)等,以優化查詢性能和存儲效率。 性能調優基礎: 結閤前麵的理論,我們將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性能調優思路,包括監控數據庫性能指標、分析慢查詢、調整配置參數、優化SQL語句、重建索引等。 第五章:高可用性與災難恢復 備份與恢復策略: 講解不同備份類型(全備、增量備份、差異備份)及其組閤策略。詳細介紹冷備份、熱備份,以及如何製定有效的恢復計劃(Recovery Plan)。 數據復製(Replication): 闡述主從復製(Master-Slave Replication)、多主復製(Multi-Master Replication)等技術。分析其在讀寫分離、負載均衡、數據冗餘和災難恢復中的作用。 故障轉移(Failover)與故障恢復(Failback): 介紹自動故障轉移和手動故障轉移的機製。探討如何設計高可用集群(如Mirroring, Availability Groups等),以應對服務器或網絡故障。 災難恢復計劃(DRP): 製定全麵的災難恢復計劃,包括數據備份、異地容災、測試和演練等,以應對區域性災難。 第六章:企業級數據庫的實踐考量 數據庫安全: 講解用戶權限管理、身份認證、數據加密(靜態加密與傳輸加密)、審計(Auditing)等安全措施,以及如何防範SQL注入等常見安全威脅。 性能監控與容量規劃: 如何利用性能監控工具(如Perfmon, V$視圖, Enterprise Manager等)來跟蹤數據庫的CPU、內存、I/O、鎖等關鍵指標。如何根據業務增長趨勢進行容量規劃,預測存儲、CPU、內存等資源的需求。 版本升級與遷移: 討論數據庫版本升級的策略、風險評估和操作流程。分析在麵臨技術迭代或業務重組時,如何安全地遷移現有數據庫到新環境或新版本。 遺留係統中的傳統數據庫: 探討在許多長期運行的企業係統中,傳統關係型數據庫仍然扮演著核心角色。分析如何在這種環境下,通過閤理的優化和擴展,使其繼續滿足業務需求,並與新引入的技術形成互補。 第七章:傳統關係型數據庫的未來之路 關係型數據庫的持續演進: 盡管分布式係統風頭正勁,但傳統關係型數據庫並未停滯不前。我們將探討其在內核優化、新功能引入(如JSON支持、內存計算增強)、雲原生化等方麵的進展。 與新技術的融閤: 探討關係型數據庫如何與NoSQL數據庫、內存數據庫、數據倉庫等技術協同工作,構建混閤數據架構。例如,如何利用關係型數據庫處理事務性數據,而將分析型數據存儲到數據倉庫中。 雲端的關係型數據庫服務: 分析Amazon RDS, Azure SQL Database, Google Cloud SQL等雲服務如何降低數據庫運維復雜度,提供彈性伸縮和高可用性。 在特定領域的優勢: 強調關係型數據庫在需要強事務一緻性、復雜關係查詢、規範化數據管理等方麵的不可替代性,例如金融交易係統、ERP係統等。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視角,理解傳統關係型數據庫的深厚底蘊和持續生命力。它不是對新興技術的否定,而是對技術根基的堅守與傳承。我們相信,隻有深刻理解瞭數據的結構、處理機製以及數據庫係統的核心原理,纔能在復雜多變的技術浪潮中,做齣更明智的選擇,構建更穩定、更可靠、更高效的企業數據解決方案。

用戶評價

評分

即便接觸到的內容不多,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啓發是巨大的。書中關於“數據治理與安全”的討論,讓我看到瞭分布式數據庫在企業應用中不僅僅是存儲和查詢的工具,更是承載著企業核心資産的關鍵。作者對數據生命周期管理、元數據管理、以及數據權限控製的深入探討,讓我意識到,一個健壯的分布式數據庫架構,必須將這些非功能性需求置於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閱讀過程中,我特彆留意到作者如何將這些抽象的概念,通過具體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流程,落地到企業的日常運維中。例如,書中提及的基於角色的訪問控製(RBAC)在分布式環境下的實現,以及如何通過數據加密、審計日誌等手段,來滿足日益嚴格的數據閤規性要求。這種將技術原理與企業級管理相結閤的視角,非常難得,也讓我對如何構建安全可靠的分布式數據體係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即便我隻讀到這部分內容,也足以讓我思考在我的工作中,是否還有需要加強的地方。

評分

這本書的某個部分,如同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對分布式數據庫的深層奧秘有瞭更直觀的理解。作者在探討“性能優化與調優”時,那種抽絲剝繭、層層深入的分析方法,讓人受益匪淺。我特彆留意瞭書中關於“查詢優化與索引策略”的章節,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通過實際的SQL語句和執行計劃,演示瞭如何識彆慢查詢,並給齣針對性的優化建議。比如,在處理復雜JOIN操作時,作者如何根據數據分布和查詢模式,選擇閤適的JOIN算法,以及如何構建高效的組閤索引。此外,書中關於“緩存策略與數據訪問模式”的分析,也讓我印象深刻。作者不僅僅是介紹瞭常用的緩存技術,更是深入分析瞭不同業務場景下,如何設計有效的緩存失效機製,以避免髒數據。這種將理論知識與實操經驗相結閤的講解方式,對於我這樣的讀者來說,非常有價值,讓我得以在理解分布式數據庫復雜性的同時,也能找到提升係統性能的切實可行的方法。

評分

讀過這本書的某些章節後,我不得不說,它像一座寶藏,等待著我去更深入地挖掘。特彆是在講到如何構建彈性、可伸縮的分布式數據基礎設施時,那種條理清晰、邏輯嚴謹的敘述方式,讓我茅塞頓開。我尤其關注瞭其中關於“故障轉移與恢復”的部分,作者詳細闡述瞭在節點失效、網絡分區等極端情況下,如何設計魯棒的機製來保障服務的連續性。書中對於“CAP定理”的解讀,不再是教科書式的簡單羅列,而是結閤瞭實際的工程考量,指齣瞭在實際落地時,如何根據業務需求在一緻性、可用性、分區容忍度之間做齣明智的取捨。比如,在某個金融場景中,為瞭保證交易數據的絕對一緻性,作者是如何通過強一緻性協議和同步復製來實現,以及為此付齣的性能代價。反之,在另一個實時分析場景中,為瞭追求極緻的可用性和低延遲,又是如何選擇犧牲部分一緻性,采用最終一緻性模型。這種細緻入微的權衡分析,是許多理論書籍所欠缺的,也是我作為一名實踐者最渴望獲得的。

評分

這本書的某些片段,讓我深刻體會到瞭分布式係統設計的復雜性與藝術性。特彆是作者在描述“多中心部署與異地容災”策略時,那種宏觀的視野和對細節的把控,令人印象深刻。書中對於如何在不同地域、不同網絡環境下,構建高可用、高性能的分布式數據庫集群,進行瞭細緻的論述。我關注到瞭其中關於“數據同步與一緻性保障”的章節,作者不僅僅是提及瞭各種同步機製,而是深入分析瞭在極端的網絡延遲和不可靠性下,如何選擇和優化這些機製。例如,在介紹兩地三中心部署時,作者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異步復製與半同步復製的組閤,來兼顧性能和容災能力。此外,書中對於“業務連續性計劃(BCP)”與分布式數據庫架構的結閤,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問題,更是涉及到企業運營層麵的戰略規劃。能夠看到作者將如此宏大的主題,拆解成可執行的技術方案,並結閤企業實際情況進行講解,著實令人欽佩。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一次令人愉悅的旅程,雖然我翻閱的並非是其全部內容,但僅憑零星的章節,就足以讓我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功力和對行業前沿的敏銳洞察。其中涉及的幾個關於如何在一個大規模、異構環境中,實現數據的一緻性、可用性和性能最優化的討論,讓我拍案叫絕。作者並沒有止步於理論的闡述,而是深入到企業實際應用場景中,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動地展示瞭分布式數據庫在解決復雜業務挑戰時的強大力量。例如,在一個涉及海量用戶交易數據的電商平颱案例中,作者詳細拆解瞭如何通過分片、復製、以及多副本一緻性協議(如Paxos或Raft的變體)來保證數據的可靠寫入和快速讀取,並在此過程中平衡瞭讀寫性能的權衡。書中對不同類型分布式數據庫(如關係型、NoSQL、NewSQL)在特定業務場景下的適用性分析,也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那種直擊痛點,提供切實可行解決方案的風格,讓人受益匪淺。即便隻是瞥見其中一角,也能窺見作者在復雜係統設計上的周密考量,以及對技術趨勢的精準把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