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学译丛(9)·《修真图》:道教与人体

道教学译丛(9)·《修真图》:道教与人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戴思博 著,李国强 译
图书标签:
  • 道教
  • 修真
  • 内丹
  • 人体
  • 养生
  • 哲学
  • 宗教
  • 文化
  • 历史
  • 中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齐鲁书社
ISBN:9787533326173
版次:1
商品编码:1110599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道教学译丛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3
字数:1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道教学译丛(9)·<修真图>:道教与人体》对初涉传统修真的人来说,阅读起来很 困难。它是古人在若干岁月中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完整的修真理论,它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剖析了修真的概要。本书阐述了中国古老哲学思想,以道家养生修持为代表,总结了几千年来,人类与宇宙的相互关系作用下的系统内容,是古人留给我们不可多得的珍华。

作者简介

戴思博(Cathorine Despoux),1946年生于巴黎,法国著名汉学家,教授。曾长期任教于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任中文系主任及研究生院院长,同时也是法国东亚文明研究中心(CRCA。)汉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道教养生术与内丹术,尤长于女道史、中医史研究,在佛教方面也多有建树。出版有博士论文《作为武术与长生术的太极拳》,及《中国古代的女仙:道教与女丹》、《禅宗牧牛图、道教牧马图与藏传佛教牧象图所揭示的觉悟之路》、《(修真图>一一道教与人体》等多部专着,近期又主编了三部关于敦煌医学的研究著作。在医、道、佛古籍法译方面也有突出贡献,先后有《伤寒论》、《内丹与生理学:导论与法译》、《圆觉经》、《大乘起信论》及《禅宗著作集》等多部译着问世。

内页插图

目录

总序

绪论
第一部分 道教人体图
一、道教的人体图:《修真图》
1.广州三元宫碑刻《修真图》
2.武当山《炼性修真全图》
3.《丹成九转图》
4.段甫《修真全图》
5.白云观《修真图》拓本
6.白云观木雕《修真图》拓本
7.龙虎堂《修真图》
二、其它类型的道教人体图
1.烟萝子人体图
2.山形体象图
3.《难经》注本人体图
4.白云观《内经图》

第二部分 《修真图》中身体的主要部位
一、《修真图》主要部位描述
1.《修真图》中的图式文字与释读文字
1)头部与头部上方圆环中的文字
2)脊柱
3)肾部与身体下部
4)身体中部与腹部
5)人体圆周围的图形
6)圆圈周围的文字
2.人体图中的说明文字
1)人体各部位的总体说明文字
2)六脏处的文字
3)三关处的文字
4)喉部文字
5)五脏处的文字
6)丹田处的文字
7)龙虎堂图特有的四处文字
3.《修真图》与《难经图义》人体图在图解
文字上的差别
二、人体中修丹的主要部位
1.身体各部位的概括介绍
1)人体中的主要关窍
2)内丹修炼主要部位
2.丹田
1)下丹田
2)中丹田
3)上丹田
3.三关
1)尾闾关
2)夹脊关
3)玉枕关
4.玄牝
5.生门
6.喉
7.奇经八脉

第三部分 《修真图》中的人体、天界与地狱
一、人体图中的天界与地狱
1.地狱诸界
1)酆都
2)九重地狱与十八重地狱
2.天堂
1)九霄
2)弥罗天、玄穹天与玉京山
3.诸天宫
1)朱陵火府
2)南昌上宫
3)寒灵丹殿
4)雷霆府
二、人体中的神
1.黄庭派的六脏神
1)《黄庭经》与人体内景
2)黄庭派学说中“胆”的重要性
3)六脏神祇的动物形象
4)六腑与《修真图》
2.黄庭派的脑神
3.魂与魄
4.与灵宝派相关的神只
5.雷法派的人体神祇
1)玄武
2)黑煞
3)紫微大帝
4)玉帝

第四部分 《修真图》中所表现的道教法术
一、《修真图》中的内丹术
1.内丹三阶段
1)炼丹三阶段
2)反升之道
3)三车
2.雌雄同体交合
1)心火与肾水
2)肝龙与肺虎
3)日中金乌与月中蟾蜍
4)刀圭
3.火候
1)橐钥
2)火候
4.天象在人体内的运行机制
二、《修真图》与雷法
1.内丹术与雷法
1)雷
2)玄珠
3)天日与神光
2.《修真图》与天心正法派雷法有关的诸要素
1)元气与三光气
2)三宝之气
3)三台
4)破地狱法

结论
参考文献
丛书后记

精彩书摘

最后要介绍的是我们最近纔得到的一幅龙虎堂《修持真元图录》。该图为当代著名道派人物李兆生先生资助重刻,笔者得到的即为李先生的弟子杨华先生所赠。
李先生号“真阳”,1937年生于广东德庆。他是当代武术名家,20世纪80年代起曾多次应邀赴日本表演传授武当功夫和太极拳。他也曾在北京授业,并于1993年出任北京海淀走读大学中国传统学院院长。在内丹方面,他编有《统元樱藏真丛典》,其中也收录了他自己的几部著作。
从多个网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武学之路。他曾先后受教于武当太乙铁松十二代师尊阂政昌、先天太极十七代师尊蔡祥、龙虎堂二十二代宗师马成令等武学大师,其中龙虎堂武学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李兆生重刻的《修真图》就出自这里。
杨华先生赠送给笔者的图是黑白图式,不过我们最近又发现了新的彩印版。黑白版的图名是《修持真元图篆》,分两行写在图的最上方,每行三字,竖向读是《修持真元图录》,横向则又可读成《修真图》与《持元篆》。
在该标题的左右两侧,自右至左写着“御赐万全密示原本”。据了解该图的人解释,这里“御”指的是驱邪法术和武术界供奉的主神真武大帝。这一点也表明李兆生与武当道派及武当武术的渊源关系。
在标题的左下角,有一处文字标明了该图的作者与制作日期:“龙虎堂藏本戊辰十月李氏真阳制于京华。”戊辰年应该就是1988年。也是在这一年,李志庸在其所著气功史的专著中第一次公布了广州三元宫的《修真图》拓本。但是,李兆生《修真图》并没有说明该图原本的出处。据他自己的说法,该图原本和原碑刻在“文革”中被毁。因此,该图应该是根据李氏记忆绘制出初稿,然后制版印刷。通过与其它版本的《修真图》比较,我们发现龙虎堂图在图式与释文方面都与武当山图非常接近。尤为重要的是,龙虎堂图中出现了猴、马像,这一点和石维学描写的武当本《修真图》如出一辙,而不是笔者看到的1924年本中的日乌和月蟾。与其它图比较,龙虎堂图上方的左右两侧分别写有两个人的名号,一是“山人正真子注篆三千”,二是“清玄妙法真君注入故地以口”。在头部左上角、右耳旁边和脊柱上方的第四节点处,还分别画有三个字符。另外,在身体下部九个地狱名的下方,还加上另外十八个地狱名。还有,在“涌谷道”和“泉谷水”两处文字之间,写有“玉炉”二字。在趺坐腿部的下方,还写有一处关于“玉炉”的释文,其左侧有六行关于“炼神还虚”的释文,最后还特别说明该处文字是特别加上去的。
……
《道教学译丛(9)·《修真图》:道教与人体》是一部深刻探讨道教理论与实践在理解人体方面所扮演角色的重要学术著作。本书并非对《修真图》这部具体道教经典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或解读,而是以其为核心,辐射开去,深入剖析道教思想体系中关于人体的宇宙论、生理学、医学观以及精神修炼等多个层面。 本书的研究范畴与核心议题: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道教的“人体观”置于整个道教哲学和实践体系中进行考察。作者认为,理解道教,尤其是其内部繁复多样的修炼体系,离不开对道教如何看待和建构“人”的深入理解。道教并非简单地将人视为一个孤立的生物体,而是将其看作是连接宇宙宏观与自身微观的桥梁,是修行体道的关键载体。 人体作为宇宙缩影: 道教最根本的观念之一是将人体看作是整个宇宙的缩影(microcosm)。本书将详细阐释这一观念的来源与发展,追溯其在古代中国哲学(如《易经》、《黄帝内经》)中的根基,以及道教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独特的创新和深化。例如,书中会探讨人体内的各个脏腑、经络、乃至精气神,如何被类比为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以及这些对应关系在道教修炼中的实践意义。我们会看到,道教并非仅仅是形而上的思辨,而是将这种宇宙模型与个体内在的生理和精神状态紧密结合。 精气神的理论与实践: “精”、“气”、“神”是道教修炼的基石。本书将深入辨析这三个概念在不同道教流派中的演变和理解,并着重探讨它们与人体生理功能、精神活动之间的关系。关于“精”,书中会讨论其在生殖、生命力以及物质构成上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修炼方法来固精、养精。关于“气”,则会深入探讨其作为生命能量的普遍存在,包括先天之气、后天之气,以及如何通过导引、吐纳、内丹等方式来调和、充盈、运行体内的“气”。关于“神”,书中会分析其在思维、意识、情感以及与道合一的精神追求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养神、炼神来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经络与脏腑的道教解读: 借鉴了传统中医的经络脏腑理论,道教在发展自身医学和养生观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哲学化和修炼化解读。本书将揭示道教如何将人体的经络系统视为运行精气的通道,将脏腑视为承载精气神的重要场所。书中会探讨不同经络与特定脏腑的功能,以及它们在情感、疾病、甚至 spiritual growth 中的相互影响。同时,也会介绍道教在理解和调理脏腑功能时,所采用的独特的修炼方法,如意念观想、食疗、药物辅助等,以及这些方法如何服务于“修真”的目标。 炼养与内丹: 作为道教修炼的核心内容之一,炼养与内丹是本书重点关注的领域。本书将详细介绍道教炼养的各个层次和方法,从外丹(早期阶段,通过服用丹药)到内丹(后期阶段,通过自身精气神的修炼)。内丹作为道教炼养的主流,其复杂而精密的理论和实践将得到系统的梳理。书中会分析内丹学中关于“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一系列关键概念,以及具体的修炼步骤和技术,如“撮其气”、“吸其气”、“炼就金丹”等。通过对内丹学的深入解读,读者可以窥见道教如何将人体视为一个小型炼丹炉,通过调动自身的生命能量来完成由凡入圣的转化。 身体的象征意义与精神境界: 道教不仅仅关注人体的生理功能,更赋予人体以深刻的象征意义。本书将探讨道教如何将身体的各个部位、各种生理现象(如呼吸、心跳、排泄)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并将其与宇宙的规律、道德的修养、以及最终的“得道成仙”联系起来。例如,一些身体的微小变化或不适,在道教看来可能象征着某种宇宙规律的失调,需要通过修炼来纠正。同时,本书也会阐述道教修炼如何通过对身体的超越,最终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实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道教与传统医学的互动: 本书将深入探讨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特别是中医)之间复杂而深刻的互动关系。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医学思想深受中医影响,同时也反过来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的理论体系。书中会分析道教在养生、防病、治病方面的独特贡献,以及其对寿命的延长、健康的维护、乃至返老还童等追求,如何体现在其医学实践中。同时,也会审视道教医学与主流中医在理论上的异同,以及道教在一些非主流的医疗实践和养生理念上的独特之处。 本书的价值与贡献: 《道教学译丛(9)·《修真图》:道教与人体》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系统理解道教“人体观”的框架。 填补学术空白: 尽管关于道教的研究已有很多,但专门深入系统地探讨其“人体观”的著作相对较少。本书填补了这一学术空白,为道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深度。 促进跨学科对话: 本书的研究不仅对道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够促进哲学、历史学、医学史、人类学、宗教研究等多个学科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启迪现代思考: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养生、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本书对道教人体观的深入解读,能够为现代人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医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启发人们对自身生命、健康和精神境界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学术严谨与可读性并重: 本书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力求语言清晰易懂,避免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使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道教思想的博大精深。本书通过对大量一手文献(包括与《修真图》相关的典籍)的梳理与分析,并结合相关的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 总而言之,《道教学译丛(9)·《修真图》:道教与人体》是一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学术专著。它将引导读者穿越历史的长河,深入探索道教思想的核心,理解道教如何将人体视为宇宙的缩影,生命的载体,以及通往精神升华的道路。本书不仅是一次对古老智慧的挖掘,更是一次对生命奥秘的深刻叩问。

用户评价

评分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行文流畅度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即便是面对相对晦涩的古代文献和哲学概念,也能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阐释,使得原本可能让人望而却步的学术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特别是一些核心概念的梳理,逻辑层次非常清晰,论证过程层层递进,让人读来有豁然开朗之感。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引用和旁注中展现出的那种严谨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态度,它让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深深的敬意与热爱。这种平衡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满足了专业读者的求真精神,也照顾到了普通读者的接受能力,实属难得。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人,古朴典雅的封面透着一股深邃的历史感,让人一拿到手就对其中的内容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排版疏密有致,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专题著作,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吃力。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将学术研究与精美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它不仅提升了阅读体验,更使得这本书本身成为了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那些充满古典韵味的插图和版式设计,仿佛带着读者穿越回了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道教文化鼎盛时期,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这本书的整体呈现,无疑是为道教文化爱好者们准备的一份视觉与知识的双重盛宴,这种用心的打磨,绝对值得称赞。

评分

我注意到,这本书在结构编排上非常注重读者的认知负荷管理。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最复杂的理论,而是采取了一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每一章的过渡都显得自然而然,仿佛是老友间的娓娓道来,而非生硬的知识灌输。这种精妙的结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也有效防止了读者在面对海量信息时产生疲劳感。它成功地将一个庞杂的领域,拆解成了若干个可消化、易吸收的小模块,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教学经验和对读者心理的精准拿捏。

评分

这本书的选材广度令人印象深刻,它似乎不仅仅停留在对某一单一经典文本的解读上,而是构建了一个更为宏大的知识网络。我感觉到作者在梳理道教思想脉络时,兼容并蓄了多种流派和地域的影响,使得对道教体系的理解不再是片面的孤立视角,而是看到了其作为一个复杂生命体所展现出的多样性和生命力。每一次翻阅,似乎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捕捉到新的信息点,这种知识的密度和广度,意味着它具备了很高的重复阅读价值。对于希望建立全面认知框架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个极佳的起点和参考坐标。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思想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提供了一种审视传统文化的新视角。作者并非只是简单地复述前人观点,而是进行了富有洞察力的现代性反思和批判性继承。通过对古代文本的细致考察,作者将一些抽象的哲学命题,与更具实践意义的生命哲学联系起来,这让原本感觉高悬于空的道家思想,有了一种触手可及的温度和厚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模式被轻轻地拓宽了一角,对于理解人与自然、个体与宇宙的关系,都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这是一种难得的心灵触动。

评分

《道教学译丛(9)·&lt;修真图&gt;:道教与人体》对初涉传统修真的人来说,阅读起来很 困难。它是古人在若干岁月中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完整的修真理论,它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剖析了修真的概要。本书阐述了中国古老哲学思想,以道家养生修持为代表,总结了几千年来,人类与宇宙的相互关系作用下的系统内容,是古人留给我们不可多得的珍华。

评分

快递好啊!九十九分

评分

一切都和描述的无异,感觉质量不错,下次继续光临。

评分

符合描述,也是新书

评分

是正品,和书店一模一样,印刷质量不错的,价格很实惠!信赖京东!

评分

京东活动时购买书很划算。

评分

[QY]&quot;

评分

书非常好,值得一买

评分

《道教学译丛(9)·&lt;修真图&gt;:道教与人体》对初涉传统修真的人来说,阅读起来很 困难。它是古人在若干岁月中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完整的修真理论,它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剖析了修真的概要。本书阐述了中国古老哲学思想,以道家养生修持为代表,总结了几千年来,人类与宇宙的相互关系作用下的系统内容,是古人留给我们不可多得的珍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