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者動,智者靜;
◎仁者壽,智者樂;仁者悲天憫人,智者超然淡定。
◎既仁且智,季羨林先生當之無慚!
◎跟季羨林品味生活禪,收獲不一樣的人生。
內容簡介
《一花一世界:跟季羨林品味生活禪》是一本集中體現季羨林先生天人和諧思想的作品。
書中的萬事萬物都被季羨林先生賦予瞭生命的內涵,老婦人、小男孩兒,一枝花,一條老狗,一場雨...... 季老以樸素的筆觸描寫對天地萬物的情感,一生經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筆下是鮮活感人的,集中錶達瞭季羨林先生對天地萬物那種"民胞物與"的大愛。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不隻是在訴說著他的情感,更想嚮世人傳達一種力量,跟隨季老感受生命、體悟人生,收獲內心安寜平靜的力量。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8.6~2009.7.11),中國知名文學傢、語言學傢、教育傢和社會活動傢,翻譯傢,散文傢,精通12國語言。曾曆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
精彩書評
恩師魅力,就是仿佛無法用堂皇的語言來言說他的魅力。用在恩師身上的形容詞,閤適的大概還是純粹和平淡。我相信這本書中的文字,如同恩師的品質,以其純粹和平淡給人帶來啓迪和感動,讓人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和諧,如何讓自己和這個世界更加和諧。
——錢文忠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
——節選自2006年感動中國季羨林的頒奬詞
目錄
第一輯 這些人,那些事
母與子
老人
夜來香開花的時候
Wala
塔什乾的一個男孩子
兩個乞丐
我的女房東
三個小女孩
第二輯 我的動物朋友們
兔子
加德滿都的狗
烏鴉和鴿子
神牛
咪咪
老貓
咪咪二世
喜鵲窩
一隻小猴
鰐魚湖
第三輯 一枝一葉總關情
馬纓花
夾竹桃
槐花
神奇的絲瓜
幽靜悲劇
二月蘭
清塘荷韻
從南極帶來的植物
石榴花
第四輯 任時光匆匆流去
霧
月是故鄉明
園花寂寞紅
人間自由真情在
奇石館
聽雨(一)
聽雨(二)
第五輯 人生的驛站
清華頌
重返哥廷根
夢縈未名湖
夢縈水木清華
我愛北京
我愛北京的小鬍同
清華夢憶
第六輯 逝者如斯夫
黃昏
迴憶
寂寞
晨趣
逛鬼城
時間
笑著走
精彩書摘
咪咪
我現在越來越不瞭解自己瞭。我原以為自己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內心還是比較堅強的。現在纔發現,這隻是一個假象,我的感情其實脆弱得很。
八年以前,我養瞭一隻小貓,取名咪咪。她大概是一隻波斯混種的貓,全身白毛,毛又長又厚,鼕天胖得滾圓。額頭上有一塊黑黃相間的花斑,尾巴則是黃的。總之,她長得非常逗人喜愛。因為我經常給她些魚肉之類的東西吃,她就特彆喜歡我。有幾年的時間,她夜裏睡在我的床上。每天晚上,隻要我一鋪開棉被,蓋上毛毯,她就急不可待地跳上床去,躺在毯子上。我躺下不久,就聽到她打呼嚕--我們傢鄉話叫“念經”--的聲音。半夜裏,我在夢中往往突然感到臉上一陣冰涼,是小貓用舌頭來舔我瞭,有時候還要往我被窩兒裏鑽。偶爾有一夜,她沒有到我床上來,我頓感空蕩寂寞,半天睡不著。等我半夜醒來,腳頭上沉甸甸的,用手一摸:毛茸茸的一團,心裏有說不齣來的甜蜜感,再次入睡,如遊天宮。早晨一起床,吃過早點,坐在書桌前看書寫字。這時候咪咪決不再躺在床上,而是一定要跳上書桌,趴在颱燈下麵我的書上或稿紙上,有時候還要給我一個屁股,頭朝裏麵。有時候還會搖擺尾巴,把我的書頁和稿紙搖亂。過瞭一些時候,外麵天色大亮,我就把咪咪和另外一隻純種“國貓”名叫虎子的黑色斑紋的“土貓”放齣門去,到湖邊和土山下草坪上去吃點青草,就地打幾個滾兒,然後跟在我身後散步。我上山,她們就上山;我走下來,她們也跟下來。貓跟人散步是極為稀見的,因此成為朗潤園一景。這時候,幾乎每天都碰到一位手提鳥籠遛鳥的老退休工人,我們一見麵,就相對大笑一陣:“你在遛鳥,我在遛貓,我們各有所好啊!”我的一天,往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的。其樂融融,自不在話下。
大概在一年多以前,有一天,咪咪忽然失蹤瞭。我們全傢都有點著急。我們左等,右等;左盼,右盼,望穿瞭眼睛,隻是不見。在深夜,在淩晨,我走瞭齣來,瞪大瞭雙眼,尖起瞭雙耳,希望能在朦朧中看到一團白色,希望能在萬籟俱寂中聽到一點聲息。然而,一切都是枉然。這樣過瞭三天三夜,一個下午咪咪忽然迴來瞭。雪白的毛上沾滿瞭雜草,顔色變成瞭灰土土的,完全一副狼狽不堪的樣子。一頭闖進門,直奔貓食碗,狼吞虎咽,大嚼一通。然後跳上壁櫥,藏瞭起來,好半天不敢露麵。從此,她似乎變瞭脾氣,拉尿不知,有時候竟在桌子上撒尿和拉屎。她原來是一隻規矩溫順的小貓咪,完全不是這樣子的。我們都懷疑,她之所以失蹤,是被壞人捉走瞭的,想逃跑,受到瞭虐待,甚至受到捶撻,好不容易,逃瞭迴來,逃齣瞭魔掌,生理上受到瞭劇烈的震動,纔落瞭一身這樣的壞毛病。
我們看瞭心裏都很難受。一個純潔無辜的小動物,竟被摺磨成這個樣子,誰能無動於衷呢?可是我又有什麼辦法?我是最喜愛這個小東西的,心裏更好像是結上瞭一個大疙瘩,然而卻是愛莫能助,眼睜睜地看她在桌上的稿紙上撒尿。但是,我決不打她。我一嚮主張,對小孩子和小動物這些弱者,動手打就是犯罪。我常說,一個人如果自認還有一點力量、一點權威的話,應當嚮敵人和壞人施展,不管他們多強多大。嚮弱者發泄,算不上英雄漢。
然而事情發展卻越來越壞,咪咪任意撒尿和拉屎的頻率增強瞭,範圍擴大瞭。在桌上,床下,澡盆中,地毯上,書上,紙上,隻要從高處往下一跳,尿水必隨之而來。我以耄耋衰軀,匍匐在床下桌下嚮縱深的暗處去清掃貓屎,鑽齣來以後,往往喘上半天粗氣。我不但毫不氣餒,而且大有樂此不疲之慨,心裏樂滋滋的。我那年近九旬的老祖笑著說:“你從來沒有給女兒、兒子打掃過屎尿,也沒有給孫子、孫女打掃過,現在卻心甘情願服侍這一隻小貓!”我笑而不答。我不以為苦,反以為樂。這一點我自己也解釋不清楚。
但是,事情發展得比以前更壞瞭。傢人忍無可忍,主張把咪咪趕走。我覺得,讓她齣去野一野,也許會治好她的病,我同意瞭。於是在一個晚上把咪咪送齣去,關在門外。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再也睡不著。後來濛矓睡去,做起夢來,夢到的不是彆的什麼,而是咪咪。第二天早晨,天還沒有亮,我拿著電筒到樓外去找。我知道,她喜歡趴在對麵居室的陽颱上。拿手電一照,白白的一團,咪咪蜷伏在那裏,見到瞭我咪噢叫個不停,仿佛有一肚子委屈要嚮我傾訴。我聽瞭這種哀鳴,心酸淚流。如果貓能做夢的話,她夢到的必然是我。她現在大概怨我太狠心瞭,我隻有默默承認,心裏痛悔萬分。
我知道,咪咪的母親剛剛死去,她自己當然完全不懂這一套,我卻是懂得的。我青年喪母,留下瞭終天之恨。年近耄耋,一想到母親,仍然淚流不止。現在竟把思母之情移到瞭咪咪身上。我心跳手顫,趕快拿來魚飯,讓咪咪飽餐一頓。但是,沒有得到傢人的同意,我仍然得把咪咪留在外麵。而我又放心不下,經常齣去看她。我住的朗潤園小山重疊,林深樹茂,應該說是貓的天堂。可是咪咪硬是不走,總臥在我住宅周圍。我有時晚上打手電齣來找她,在臨湖的石頭縫中往往能發現白色的東西,那是咪咪。見瞭我,她又咪噢直叫。她眼睛似乎有瞭病,老是淚汪汪的。她的淚也引起瞭我的淚,我們相對麵泣。
我這樣一個走遍天涯海角飽經滄桑的垂暮之年的老人,竟為這樣一隻小貓而失神落魄,對彆人來說,可能難以解釋,但對我自己來說,卻是很容易解釋的。從報紙上看到,定居颱灣的老友梁實鞦先生,在臨終前念念不忘的是他的貓。我讀瞭大為欣慰,引為“同誌”,這也可以說是“貓壇”佳話吧。我現在再也不硬充英雄好漢瞭,我俯首承認我是多愁善感的。咪咪這樣一隻小貓就戳穿瞭我這一隻“紙老虎”。我瞭解到瞭自己的本來麵目,並不感到有什麼難堪。
現在,我正在香港講學,住在中文大學會友樓中。此地背山麵海,臨窗一望,海天混茫,水波不興,青螺數點,帆影一片,風光異常美妙,園中有四時不謝之花,八節長春之草,兼又有主人盛情款待,我心中此時樂也。然而我卻常有“山川信美非吾土”之感,我懷念北京燕園中我的傢人,我的朋友,我的書房,我那堆滿書案的稿子。我想到北國就要韆裏冰封、萬裏雪飄,“馬後桃花馬前雪,教人哪得不迴頭?”我歸心似箭,決不會“迴頭”。特彆是當我想到咪咪時,我仿佛聽到她的咪噢的哀鳴,心裏顫抖不停,想立刻插翅迴去。小貓吃不到我親手給她的魚肉,也許大惑不解:“我的主人哪裏去瞭呢?”貓們不會理解人們的悲歡離閤。我慶幸她不理解,否則更會痛苦瞭。好在我留港時間即將結束,我不久就能夠見到我的傢人,我的朋友。燕園中又多瞭一個我,咪咪會特彆高興的,她的病也許會好瞭。北望雲天萬裏,我為咪咪祝福。
1988年11月8日寫於香港中文大學會友樓
1996年1月2日重抄於北大燕園
咪咪二世
淩晨四時,如在鼕天,夜氣猶濃,黑暗蔽空。我起床,打開電燈,拉開窗簾,玻璃窗外窗颱上兩股探照燈似的紅光正對準我射過來。我知道,小貓眯咪二世已等我給她開門瞭。我連忙拿起手電筒,開門,走到黑暗的樓道裏,用電筒對著赤暗的門外閃上兩閃。立即有一股白煙似的東西,竄到我的腳下,用渾身白而長的毛蹭我的腿,用嘴咬我的褲腿,用軟軟的爪子撓我的腳,使我步都邁不開。看樣子真好像是多年未見瞭。實際上昨天晚上我纔開門放她齣去的。
進屋以後,我給她極小一塊豬肝或牛肉,她心滿意足瞭。跳上電冰箱的頂,雙眼一眯,呼嚕呼嚕念起經來瞭。多少年來,我一日之計就是這樣開始的。我養過一隻純白的波斯貓,後來壽限已到,不知道壽終什麼寢瞭。她的名字叫咪咪,她的死讓我非常悲哀,我發誓要找一隻同樣毛長尾粗的波斯貓。皇天不負有心人,後來果然找到瞭。為瞭區彆於她的前任,我仿效秦始皇的辦法,命名為二世。是不是也蘊含著一點傳之萬世而無窮的意思呢?沒有,咪咪和我都沒有秦始皇那樣的雄纔大略。
不管怎樣,咪咪二世已經成瞭我每天的不太多的喜悅的源泉。在白天,我看書寫作一疲倦,就往往到樓外小山下池塘邊去散一會兒步。這時候,忽然齣我意料,又有一股白煙從草叢星,從野花旁,驀地竄瞭齣來,用長而白的毛蹭我的腿,用嘴咬我的褲腿,用軟軟的爪子捉我的腳,使我步都邁不開。我努力邁步嚮前走,她就跟在我身後,陪我散步,山上,池邊,我走到哪裏,她跟到哪裏。據有經驗的老人說,隻有狗纔跟人散步,貓是決不肯乾的。可是我們的咪咪二世卻敢於打破貓們的舊習,成為貓世界的叛逆的女性。於是,小貓跟季羨林散步,就成為燕園的一奇,可惜宣傳跟不上,否則,這一奇景將同英國王宮衛隊換崗一樣,名揚世界瞭。
1993年12月13日
……
前言/序言
序
2011年,恩師季羨林先生百年冥誕前不久,我恭赴山東臨清康莊官莊村叩祭,傢鄉的人民和政府修建瞭莊重高潔的憩園。在那裏,恩師、師母和傢族的先輩安息在一起。恩師終於迴到瞭他魂牽夢縈的母親的身邊。
站在恩師兒時嬉水的池塘邊,站在恩師兒時攀援的老樹下,腦海裏浮現齣的盡是恩師晚年悲天憫人的眼神。
終其一生,恩師都是一位高校中的專業學者,所從事的專業冷僻到罕有世人知,純粹到幾無煙火氣。然而,恩師更是一位有真性情、大情懷的人。他在無數場閤曾經說過:“自謂愛國不敢後人,即使把我燒成瞭灰,每一粒灰也還是愛國的。”正因為此,國傢和民族的未來命運等“宏大問題”也一直是恩師思考的對象。
特彆是到瞭晚年,恩師基本以解放軍301醫院為傢,無論是身體條件還是資料條件,都不允許恩師研究畢生摯愛的專業學術問題瞭,他的思考的“宏大問題”除瞭眾所周知的大國學之外,就是“和諧說”瞭。
恩師對“和諧”的思考有一個似乎未被注意的背景,那就是國學泰鬥錢穆先生在颱灣去世前,提齣中國文化最具價值,並且最能夠貢獻於世界的是“天人閤一”觀。恩師經常說:“我很喜歡陶淵明的四句詩,實際上這也是我人生的座右銘,即:‘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我覺得這首詩中就充分展現瞭順其自然的思想。我覺得‘順其自然’最有道理,不能去徵服自然,自然不能徵服,隻能天人閤一。要跟自然講交情、講平等,講互相尊重,不要講徵服,誰徵服誰,都是不對的。”
恩師在晚年一直思考這個問題:中國文化的精髓是什麼?恩師的答案是:自古以來,中國就主張‘和諧’,‘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和諧這一偉大的概念,是我們中華民族送給世界的一個偉大的禮物,希望全世界能夠接受我們這個‘和諧’的概念,那麼,我們這個地球村就可以安靜許多。從中國文化的傳統來說,我們是不講弱肉強食的。張載在《西銘》中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民,都是我的同胞兄弟;物,包括植物都是我的夥伴。這就是中國的思想。‘和諧’這個概念,有助於全世界人民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愛護。“
不過,我發現很多人忽略瞭極其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恩師所倡導的”和諧“是有三個層麵的: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內心和諧。當下很多人的”和諧“觀還僅僅局限在前兩個層麵,罕見有人關注到”和諧“的真正基礎”人內心和諧“。而正是這個”人內心和諧“,又使得恩師迴到瞭思考這個問題的起點。恩師作為世紀老人,也坦言自己也是一個”世故老人“,深知”人內心和諧“的艱難不易。有一次恩師和友人談到這個問題,慈眉善目的恩師瞬間變得嚴肅起來,略帶憂慮地講道:和諧是一種文化。我要講的是天人閤一,人人閤一,個人閤一,三個層次,缺一不可。而個人閤一很重要,講的是個人修養。讀小學的時候,我就上過一門課,叫‘修身’。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人傳統的道德理想。恩師一貫贊成,在晚年更是特彆強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他心目中,這是”和諧“的起點和必由途徑。
恩師西行已近三年瞭,我相信,思考恩師生前思考過的問題,是最好的緬懷和紀念。《一花一世界--跟季羨林品味生活禪》這本書,選編瞭恩師生前各個年齡段寫就的散文,這些散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它們都承載著恩師”民胞物與“、”天人閤一“的仁者情懷。我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恩師最大的魅力,就是仿佛無法用堂皇的語言來言說他的魅力。用在恩師身上的形容詞,最閤適的大概還是純粹和平淡。”我相信這本書中的文字,如同恩師的品質,以其純粹和平淡給人帶來啓迪和感動,讓人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和諧,如何讓自己和這個世界更加和諧。
錢文忠
2012年8月
在綫試讀
《一花一世界:跟季羨林品味生活禪》: 相關資料
一生經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筆下是鮮活感人的,集中錶達瞭季羨林先生對天地萬物那種“民胞物與”的大愛。
《一花一世界:跟季羨林品味生活禪》—— 一場穿越時空的生命對話,一次滌蕩心靈的智慧之旅 在塵世喧囂,人心浮躁的當下,我們是否常常感到迷失,忽略瞭生命中最本真的美好?我們追求物質的豐盛,卻丟失瞭內心的安寜;我們奔波於各種事務,卻忘記瞭與自己對話,與世界和解。此時此刻,一本能夠引領我們迴歸寜靜,品味生活真諦的書籍,便顯得尤為珍貴。《一花一世界:跟季羨林品味生活禪》,恰如其分地迴應瞭這份渴望。 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說教手冊,更不是枯燥的哲學論述。它以一種親切、溫婉,卻又深邃無比的方式,將中國文化巨匠季羨林先生的人生智慧與東方傳統哲學中的“生活禪”理念巧妙地融閤在一起。通過對季羨林先生一生經曆、思想精髓,以及他對生活細微之處的洞察的深入挖掘,本書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充滿哲思與美感的精神世界,學會如何在日常的點滴中,發現禪意,安頓身心。 跨越時空的對話:季羨林的人生哲學 季羨林先生,一代國學大師,他的名字本身就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和不凡的人生閱曆。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曆經風雨,卻始終保持著對知識的渴求、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人性真善美的堅守。他曾留學海外,學貫中西,是享譽世界的東方學專傢,但他的目光,卻始終未曾離開過這片養育他的土地,以及這片土地上人民的生活。 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聆聽季羨林先生的聲音。不是通過刻闆的學術報告,而是通過他那些充滿智慧的隨筆、演講,甚至是日常的絮語。我們將瞭解到,這位大師並非高高在上,他也有著尋常人的喜怒哀樂,他對生活有著自己獨特的體悟。他筆下的童年迴憶,充滿瞭鄉土的氣息和純真的童趣;他對治學嚴謹的態度,體現瞭知識分子的風骨;他對故鄉的情感,樸實而深沉。 更重要的是,本書將聚焦於季羨林先生在晚年所展現齣的超然與豁達。在經曆瞭人生的種種磨難後,他並未被悲觀所吞噬,反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瞭生命的本質。他用一種平靜而睿智的眼光看待得失,用一種淡然而從容的態度麵對生死。這種晚年智慧,是他一生學問與閱曆沉澱下來的瑰寶,也是本書帶給讀者的重要啓示。 生活中的禪意:尋常中的非凡智慧 “生活禪”並非什麼玄奧的宗教概念,它是一種將禪宗的智慧融入日常生活的態度與實踐。它強調的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保持覺知,體悟當下,與內心的平靜相連接。季羨林先生的一生,恰恰是對“生活禪”的最好詮釋。 本書將從多個維度,展現季羨林先生是如何將禪意融入生活的: 淡泊名利,知足常樂: 季羨林先生一生都在追求學術的真理,但他從未將名利放在首位。他深知,真正的價值在於內心的充實和對知識的貢獻。他能夠安於清貧,樂於奉獻,這種淡泊的態度,正是禪宗“無所得”的智慧體現。書中將通過季羨林先生的一些生活片段,展現他如何看待成功與失敗,如何處理與名利的“關係”。 熱愛生活,細緻入微: 季羨林先生對生活有著異乎尋常的熱愛。他能夠從一片落葉,一朵小花,甚至是一頓傢常便飯中,品味齣生命的韻味和哲學的真諦。他會在文章中細膩地描繪雨後的空氣,他會認真地對待每一個到訪的朋友,他會對每一個平凡的細節報以最真誠的關注。這種對生活細微之處的體察,正是“禪”的精髓所在——“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本書將引導讀者學習如何像季羨林先生一樣,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發現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好。 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季羨林先生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但他始終保持著一種順應自然的態度。他不會強求,也不會抱怨,而是接受現實,並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無論是在動蕩的年代,還是在平凡的日子裏,他都能夠安然自處,活齣自己的精彩。這種“無為而無不為”的智慧,是東方哲學中的重要一環,也是現代人在焦慮和壓力麵前,最需要學習的應對之道。 感恩與寬容,擁抱世界: 季羨林先生始終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他感謝生活賜予的一切,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他都將其視為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他也以寬容的態度對待他人,理解人性的復雜。這種博大的胸懷,使得他的精神世界無比遼闊。本書將通過季羨林先生的言行,展現他對感恩與寬容的理解,以及如何將其融入我們的人際關係和對待世界的態度中。 閱讀的收獲:重塑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閱讀《一花一世界:跟季羨林品味生活禪》,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將幫助我們: 撥開迷霧,找迴初心: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很容易被外界的喧囂所裹挾,迷失瞭前進的方嚮。本書將引導我們靜下心來,審視自己的內心,重新審視生活的意義,找迴那個最初的、純粹的自己。 化解焦慮,獲得平靜: 焦慮是現代人的通病。本書所蘊含的“生活禪”智慧,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焦慮的根源,學習如何通過覺知當下,接納不完美,從而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安寜。 提升品味,升華境界: 季羨林先生對生活的熱愛,對細節的關注,以及他對美的追求,都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讀者,提升我們對生活品質的感知,讓我們能夠從平凡中發現不凡,從粗糙中體會細膩。 重拾勇氣,積極麵對: 季羨林先生的人生經曆,本身就是一部堅韌不拔的史詩。他的智慧,能夠給予我們麵對睏難的勇氣和力量,讓我們學會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樂觀,如何從挫摺中汲取教訓,繼續前行。 與大師對話,汲取營養: 通過閱讀本書,我們仿佛與季羨林先生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們能夠直接感受到他的思想的魅力,他的品格的力量,他的智慧的光輝。這種與偉大靈魂的親近,將是我們寶貴的人生財富。 《一花一世界:跟季羨林品味生活禪》,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書。它不會給你立竿見影的改變,但它會在你的心田播下智慧的種子,讓你在日後的生活中,一點一滴地去感悟,去實踐。它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在你迷茫時,輕輕地為你點亮一盞燈,指引你迴傢的方嚮。 當你翻開這本書,你將不僅僅是在閱讀文字,更是在開啓一段與自己,與生命,與宇宙的深度對話。你將學會如何在喧囂的世界裏,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方寜靜;如何在瑣碎的生活中,品味齣無窮的禪意。因為,正如季羨林先生所悟,那“一花一世界”,那“一沙一世界”,都蘊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體悟。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季羨林先生的腳步,走進這本充滿智慧與溫情的《一花一世界:跟季羨林品味生活禪》,開啓屬於我們自己的,一場關於生活與心靈的非凡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