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豐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證分析,對中國中古曆史中的門閥政治問題作瞭再探索,認為中外學者習稱的魏晉南北朝門閥政治,實際上隻存在於東晉一朝;門閥政治是皇權政治在特定曆史條件下齣現的變態,具有暫時性與過渡性,其存在形式是門閥土族與皇權的共治。本書不落以婚宦論門閥士族的窠臼,對中國中古政治史中的這一重要問題提供瞭精闢的見解,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評分1923年10月,應孫中山的邀請,蘇聯政府代錶鮑羅廷到達廣州。鮑羅廷同中共商議幫助國民黨改組的方法,決定力促孫中山召集改組會議。由於中共中央在三大結束後又移往上海,這項工作主要是在鮑羅廷和中共廣東黨組織的直接推動下進行的。
評分不錯
評分1923年10月,應孫中山的邀請,蘇聯政府代錶鮑羅廷到達廣州。鮑羅廷同中共商議幫助國民黨改組的方法,決定力促孫中山召集改組會議。由於中共中央在三大結束後又移往上海,這項工作主要是在鮑羅廷和中共廣東黨組織的直接推動下進行的。
評分隻有在深刻意識到這一點後,我們纔會對近代曆史人物具備應有的理解之同情。現代化的本質是社會變化,本身就會破壞原有的社會穩定,尤其當這種現代化是外來和強加的時候(因此西方文明對近代中國錶現齣破壞性大於建設性),但社會穩定卻又是現代化的保證。麵臨內憂外患的近代曆屆中國政府,要在無力控製社會動蕩的局勢下實現現代化,其艱難程度猶如在一輛飛奔的破車上試圖更換輪胎一樣。
評分1923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發齣《中央通告第十三號》,要求全體共産黨員積極參加國民黨改組工作,要求各地黨組織爭取做到每省有一名共産黨員當選為國民黨代錶,齣席即將召開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錶大會。中共中央、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還召開聯席會議,製定瞭黨、團員在參加國民黨一大時的統一行動方針。
評分1923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發齣《中央通告第十三號》,要求全體共産黨員積極參加國民黨改組工作,要求各地黨組織爭取做到每省有一名共産黨員當選為國民黨代錶,齣席即將召開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錶大會。中共中央、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還召開聯席會議,製定瞭黨、團員在參加國民黨一大時的統一行動方針。
評分四、國民黨的改組
評分即使是那一時期的頑固保守人物,他們同樣是那個悲劇性時代的産物,不應被簡單地唾棄。人的本性總是傾嚮於抵製變革,不要忘記,1855-1870年英國也曾抵製文官考試製度長達15年,原因僅僅在於“這個計劃是中國式的”,它驕傲地認為自己無須嚮彆國學習。張之洞提齣的“中體西用”也常被譴責為不徹底的變革,然而日本近代也一樣曾提齣“和魂洋纔”,將西方文明視為對傳統道德的完善而不是取代。的確中國不是日本,張之洞的方案在當時無力挽狂瀾於既倒,但如果喪失瞭“中學為體”,中國人也就不得不吞下一個苦果:我們到底是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