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理解産品負責人的角色:産品負責人的職責、工作方式和驚人的影響力。
·勾畫産品願景:建立富有競爭優勢的産品願景,以激發和引導團隊和相關涉眾。
·製定産品發布計劃:清楚地確定進度、預算和功能決策。
·積極參與sprint會議:理解産品負責人在sprint會議中的角色,甚至還提齣瞭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的建議。
·完全融入産品負責人的角色:如何成為優秀的産品負責人並在整個企業中建立起産品負責人製度。
如果你剛開始接觸産品負責人這個角色,或者希望轉型為産品負責人;如果你是希望在企業中引入敏捷産品管理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或教練,那麼,這本書將是你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能幫助你洞悉這一角色的全貌,從概念到實踐,清楚地認識到産品負責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內容簡介
在敏捷開發環境中,如何做一名優秀的産品負責人?這個問題在社區內備受關注。通過《Scrum敏捷産品管理:打造用戶喜愛的産品》,我們可以在業內知名顧問Roman Pichler的引導下,通過實際案例來理解什麼是産品負責人,如何在Scrum敏捷環境中打造用戶喜愛的産品。書中描述瞭如何進行産品探索,如何充分利用開發過程中湧現的新需求,如何打造最基本的可上市産品,如何權衡和取捨早期的客戶反饋意見,如何與開發團隊緊密閤作。
《Scrum敏捷産品管理:打造用戶喜愛的産品》適閤産品負責人或未來的産品負責人閱讀和參考,可以幫助他們在敏捷開發環境中打造成功的産品。
作者簡介
羅曼·皮希勒(Roman Pichler),業內領先的Scrum和敏捷産品管理專傢。他在教授和培訓産品負責人方麵,在幫助企業高效應用敏捷産品管理實踐方麵,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除瞭本書,他還是暢銷書Scrum-Agiles Projektmanagement erfolgreich einsetzen(Scrum-Applying Agile Project Management Successfully)的作者。羅曼經常在國際性會議上發言。作為一位持證Scrum培訓師,他負責主導Scrum聯盟開發Scrum産品負責人認證課程。
李忠利,金蝶軟件高級項目經理,曾先後供職於用友軟件和SYNNEX China。作為敏捷軟件開發的熱愛者和實踐者,他不僅幫助SYNNEX China軟件開發模式成功轉型為敏捷開發模式,還積極推動敏捷思想在國內的傳播,譯著有《管理3.0:培養和提升敏捷領導力》(被譽為“21世紀的管理聖經”)、《敏捷武士》和《Scrum敏捷産品管理:打造用戶喜愛的産品》。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英文版
1. Understanding the Product Owner Role
The Product Owner Role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of a Product Owner
Visionary and Doer
Leader and Team Player
Communicator and Negotiator
Empowered and Committed
Available and Qualified
Working with the Team
Collaborating with the Scrum Master
Working with Customers, Users, and Other Stake holders
Scaling the Product Owner Role
The Chief Product Owner
Product Owner Hierarchies
Choosing the Right Product Owners
Common Mistakes
The Underpowered Product Owner
The Overworked Product Owner
The Partial Product Owner
The Distant Product Owner
The Proxy Product Owner
The Product Owner Committee
Reflection
2. Envisioning the Product
The Product Vision
Desirable Qualities of the Vision
Shared and Unifying
Broad and Engaging
Short and Sweet
The Minimal Marketable Product
Simplicity
Ockham ' s Razor
Less Is More
Simple User Interfaces
Customer Needs and Product Attributes
The Birth of the Vision
Using Pet Projects
Using Scrum
Techniques for Creating the Vision
Prototypes and Mock-ups
Personas and Scenarios
Vision Box and Trade Journal Review
Kano Model
Visioning and the Product Road Map
Minimal Products and Product Variants
Common Mistakes
No Vision
Prophecy Vision
Analysis Paralysis
……
第二部分 中文版
精彩書摘
UNDERSTANDING THE PRODUCT OWNER ROLE
I once worked on a new health-care product destined to replace itspredecessor. The new system was intended to provide more valuefor the customers and leapfrog the competition. After over two yearsof development,the new product was launched with great expectations-and bombed.
What went wrong? Somewhere between the idea and thelaunch, the product vision was lost amid the many handoffs.Product marketing performed the market research, wrote the product concept, and passed the concept on to the product manager.The product manager wrote th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and handed it off to the project manager, who passed it on to the development teams. There was no single person responsible for leadingthe effort to create a winning product, and no shared vision of whatthe product should look like and do. Everyone involved had a different view, a different vision.
What's the solution? Putting one person, called the productowner, in charge of the product. This chapter explores the role ofthe product owner. It explains the role's authority and responsibilityas well as how the role should be applied.
THE PRODUCT OWNER ROLE
In the "Scrum Guide" (Schwaber 2009, 5), Ken Schwaber writesabout the product owner:
The Product Owner is the one and only person responsiblefor managing the Product Backlog and ensuring the valueof the work the team performs. This person main,tains theProduct Backlog and ensures that it is visible to everyone.
……
前言/序言
踏浪而行,智造卓越:敏捷産品開發的航海日誌 在瞬息萬變的數字洪流中,産品生命周期的每一次躍遷都充滿未知與挑戰。我們不再是孤立的建造者,而是與用戶並肩的探索者,共同繪製著産品通往成功的藍圖。本書旨在為所有緻力於打造卓越産品,渴望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脫穎而齣的産品負責人、Scrum Master、開發團隊成員以及任何對敏捷産品開發充滿熱情的先行者,提供一本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的“航海日誌”。 第一篇:啓航——認知與準備,奠定堅實基礎 我們深知,任何一次成功的遠航,都始於對目的地清晰的認知和對航綫充分的準備。本篇將帶領讀者從宏觀視角審視産品開發的本質,理解敏捷方法論的核心價值,並為踏上敏捷之旅做好充足的心理和工具上的準備。 第一章:時代的呼喚——為何選擇敏捷? 傳統開發的睏境與反思: 迴溯瀑布模型等傳統開發模式在麵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模糊的需求定義以及不可控的風險時所顯現的局限性。我們將剖析其“計劃驅動”模式在“不確定性”麵前的脆弱,以及由此帶來的項目延期、成本超支、用戶不滿等普遍睏境。 敏捷的哲學內核: 深入探討敏捷宣言所倡導的“個體與互動高於流程和工具”、“可工作的軟件高於詳盡的文檔”、“客戶閤作高於閤同談判”、“響應變化高於遵循計劃”等核心價值觀。我們將理解敏捷並非簡單的流程改變,而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一種對不確定性的擁抱和對持續進化的追求。 Scrum的角色與價值: 聚焦Scrum作為當前最流行的敏捷框架,其如何通過精益的思想、迭代的開發、持續的反饋,幫助團隊快速適應變化,交付有價值的産品。我們將初步瞭解Scrum的基本構成,為後續深入的學習打下基礎。 敏捷的商業價值: 從商業角度齣發,探討敏捷開發如何驅動更高的客戶滿意度、更快的市場響應速度、更低的開發成本、更強的團隊協作以及更具競爭力的産品。我們將看到敏捷如何成為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和業務創新的強大引擎。 第二章:啓程之前的羅盤——産品願景的描繪 “為什麼”比“是什麼”更重要: 強調確立清晰、鼓舞人心的産品願景的重要性。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探尋産品的終極目標、解決的核心問題以及為用戶創造的獨特價值,來繪製産品的“北極星”。 用戶畫像與旅程地圖: 深入理解“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創建細緻的用戶畫像,描繪用戶在使用産品過程中的關鍵觸點、痛點和期望,從而更精準地把握用戶需求。 價值主張畫布的運用: 掌握價值主張畫布等工具,係統性地分析用戶需求、産品功能以及它們之間的匹配關係,確保産品能夠真正為用戶創造價值。 利益相關者的識彆與溝通: 認識到産品開發是一個多人協作的過程。我們將學習如何識彆所有關鍵的利益相關者,理解他們的訴求,並建立有效的溝通機製,確保産品方嚮與各方利益的協同。 第三章:揚帆的準備——Scrum基礎的構建 Scrum框架的基石: 詳細介紹Scrum的核心概念,包括其三個角色(産品負責人、Scrum Master、開發團隊)、五個事件(Sprint計劃會議、每日站會、Sprint評審會議、Sprint迴顧會議、Sprint本身)以及三個工件(産品待辦列錶、Sprint待辦列錶、可交付增量)。 角色定位與職責: 深入解析每個Scrum角色的職責、權力和相互關係。特彆是産品負責人如何最大化産品價值,Scrum Master如何成為團隊的賦能者和障礙清除者,以及開發團隊如何實現自組織和跨職能協作。 事件的精髓與技巧: 詳細闡述每個Scrum事件的目的、參與者、時長以及最佳實踐。例如,如何高效地進行Sprint計劃會議,如何通過每日站會實現信息透明和風險預警,如何通過Sprint評審會議收集反饋,以及如何通過Sprint迴顧會議驅動持續改進。 工件的生命周期與管理: 講解産品待辦列錶、Sprint待辦列錶和可交付增量的作用和管理。我們將學習如何構建和維護一個動態、有優先級的用戶故事列錶,以及如何管理Sprint期間的工作和交付的可用産品增量。 第二篇:遠航——實踐與演進,雕琢卓越産品 掌握瞭基礎的航行技能,我們將進入更廣闊的海域,開始産品的實際建造與迭代。本篇將聚焦於Scrum框架在産品開發過程中的具體應用,以及如何通過持續的反饋和學習,不斷優化産品,使其真正贏得用戶的喜愛。 第四章:錨定方嚮——産品待辦列錶的藝術 用戶故事的撰寫與細化: 學習撰寫清晰、簡潔、可測試的用戶故事(“作為…,我想要…,以便…”),理解其“INVEST”原則。我們將探討如何將模糊的需求轉化為具體的、可執行的任務,並通過“3C”(Card, Conversation, Confirmation)原則來確保用戶故事的完整性。 優先級排序的科學與藝術: 探討多種有效的優先級排序方法,如MoSCoW(Must have, Should have, Could have, Won't have)、Kano模型、WSJF(Weighted Shortest Job First)等。我們將學習如何基於用戶價值、業務目標、風險和依賴關係,對産品待辦列錶進行動態排序,確保團隊始終在做最有價值的事情。 産品待辦列錶的演進: 理解産品待辦列錶不是靜態的,而是一個不斷演進的活文檔。我們將學習如何根據市場反饋、技術演進和業務需求的變化,持續地添加、刪除、修改和重新排序列錶項。 估算與容量規劃: 學習使用故事點(Story Points)等相對估算方法,讓團隊能夠對用戶故事的工作量進行預測。這將幫助産品負責人更好地進行發布規劃,並為Sprint計劃會議提供依據。 第五章:加速前行——Sprint執行的精益化 Sprint計劃會議的深度參與: 詳細指導如何組織和主持一次高效的Sprint計劃會議,確保開發團隊清晰理解Sprint目標,並能夠從産品待辦列錶中選取閤適的用戶故事,形成Sprint待辦列錶。 每日站會的力量: 強調每日站會的價值在於同步信息、暴露障礙、激發協作。我們將學習如何讓站會保持簡潔高效,避免淪為狀態匯報大會,而是成為解決問題的平颱。 開發團隊的自組織與協作: 探討如何培養開發團隊的自組織能力,讓他們能夠自主地決定如何完成Sprint目標。我們將學習如何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知識共享、互相支持,以及如何處理團隊內的衝突。 完成的定義(Definition of Done): 強調建立清晰、可執行的“完成的定義”的重要性。這將確保每一個被交付的軟件增量都達到預期的質量標準,減少技術債務,並為後續的開發奠定堅實基礎。 第六章:收獲與反饋——Sprint評審與迴顧 Sprint評審:展示價值,收集反饋: 深入解析Sprint評審會議的流程,強調演示可工作的軟件,並積極收集來自客戶、用戶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寶貴反饋。我們將學習如何將這些反饋轉化為改進産品的新機會。 Sprint迴顧:持續改進的引擎: 剖析Sprint迴顧會議的價值在於反思和改進。我們將學習如何引導團隊誠實地討論在Sprint中做得好的地方、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及可以嘗試的新方法。重點在於識彆可操作的改進項,並將其納入下個Sprint。 迭代反饋迴路的建立: 理解敏捷開發的核心在於快速的反饋循環。我們將學習如何將Sprint評審和迴顧會議産生的反饋有效地整閤到産品待辦列錶的調整和下個Sprint的規劃中,形成一個持續優化的閉環。 第三篇:遠航的智慧——進階與優化,成為敏捷大師 掌握瞭Scrum的基本航行技巧後,我們將進入更深層次的探索,學習如何應對更復雜的挑戰,如何將敏捷的思維融入到更廣泛的産品戰略中,以及如何成為一名能夠持續引領産品走嚮成功的敏捷領導者。 第七章:遠航的地圖——發布規劃與産品路綫圖 從Sprint到發布的跨越: 探討如何將多個Sprint的交付物整閤,最終形成一個可發布的版本。我們將學習如何進行發布規劃,估算發布周期,並管理發布相關的風險。 産品路綫圖的構建與溝通: 學習如何繪製具有戰略意義的産品路綫圖,將其與公司的整體願景和市場策略相連接。我們將探討如何將路綫圖有效地傳達給團隊和利益相關者,以確保大傢對産品未來的發展方嚮有清晰的認識。 度量與洞察——數據驅動的決策: 強調數據在産品開發中的重要性。我們將學習如何定義和跟蹤關鍵的産品指標(如用戶活躍度、轉化率、用戶留存率等),並通過數據分析來指導産品決策,驗證假設,並發現潛在的問題。 第八章:應對風浪——管理不確定性與風險 復雜性與不確定性下的應對: 探討在需求模糊、技術未知、市場快速變化等復雜環境下,Scrum如何通過小步快跑、快速反饋來降低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 風險識彆與規避策略: 學習係統性地識彆産品開發過程中的各類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組織風險等),並製定相應的規避和應對策略。 故障排除與障礙的移除: 強調Scrum Master在識彆和移除團隊障礙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如何建立一個鼓勵問題暴露和解決方案分享的文化。 應對變更的管理: 理解敏捷擁抱變化,但並非無序。我們將學習如何在Scrum框架內,以一種受控的方式管理需求的變更,確保産品方嚮的穩定性和迭代的連續性。 第九章:風帆的升級——擴展敏捷的應用 擴展Scrum的邊界: 探討如何在大型團隊、復雜産品綫以及跨部門協作場景下,如何通過Scaled Scrum等框架來擴展Scrum的應用。 敏捷與精益的融閤: 深入理解精益思想在持續交付、價值流優化、消除浪費等方麵的應用,並探討如何將精益原則與Scrum相結閤,實現更高的效率和質量。 敏捷文化與組織轉型: 認識到敏捷不僅僅是流程,更是文化。我們將探討如何構建一種鼓勵透明、協作、信任和學習的敏捷文化,以及在組織層麵推動敏捷轉型的策略。 第十章:抵達彼岸——成為持續學習的敏捷産品領航者 終身學習的姿態: 強調敏捷産品開發是一個不斷學習和適應的過程。我們將鼓勵讀者保持好奇心,不斷探索新的工具、技術和方法論。 知識分享與社區的力量: 鼓勵讀者積極參與敏捷社區,分享經驗,從他人那裏學習,並共同推動敏捷實踐的發展。 個人成長與領導力: 探討如何在敏捷環境中培養個人領導力,如何通過榜樣力量影響團隊,以及如何不斷提升自己在産品管理和敏捷實踐中的專業能力。 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份充滿智慧和勇氣的行動指南。它將幫助您穿越迷霧,點亮前行的道路,最終打造齣真正能夠打動人心、贏得市場青睞的卓越産品。願您在這場激動人心的産品創造之旅中,乘風破浪,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