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書法四體字典·隸書捲(套裝共2冊)

曆代書法四體字典·隸書捲(套裝共2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紫軒 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ISBN:9787510032196
版次:1
商品編碼:11164232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999
套裝數量:2
字數:10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收錄全麵:本字收錄秦漢、晉代、南北朝、唐代、宋代、元明、清代、近代書法名傢手跡,充分體現瞭書法藝術的規律。
  2、檢索方便:本套書每冊均附有漢語索引,以簡體字為字頭,後括注相應繁體、異體字。
  3、使用價值高: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研究與愛好中國書法藝術的良好工具書與臨摹範本。
  4、豪華精美包裝:盡顯高雅氣質和書香餘韻,值得收藏。

內容簡介

  《曆代書法四體字典·隸書捲(套裝共2冊)》收集中國曆代書法名傢手跡,按部首檢字法編纂而成,旨在嚮研究與愛好中國書法藝術的人士提供一部有益的工具書與臨摹範本。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各時代的文化意蘊和審美呈現齣不同的特徵:秦漢尚勢、晉代尚韻、南北朝尚神、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明尚態、清代尚趣、近代尚藝、充分體現瞭書法藝術的規律。
  編排說明:
  1、本書目錄編排以《辭源部首檢字法》為基礎,同時藉鑒瞭《現代漢語詞典等通用度高的詞典》。
  2、為彌補難檢字錶的空缺,本書目錄中每個字頭的筆畫數都以整字筆畫為準。
  3、書法字跡中常見的簡、繁、異體字多種字形,本套書統一按繁體字頭編排,請讀者是哦用繁體字查檢。如果遇到異體字,可以嘗試查檢與其通用的繁體字,如查詢“寔”字的字帖時可以通過查詢“實”字得到
  4、為方便檢查,本套書每冊均附有漢語索引,以簡體字為字頭,後括注相應繁體、異體字。

內頁插圖

目錄

《曆代書法四體字典·隸書捲 上捲》
《曆代書法四體字典·隸書捲 下捲》

前言/序言

  隸書體又稱佐書,産生於戰國,成行與漢代。隸書打破篆書麯屈圓轉的形態結構,使平直的壁畫更便於書寫。兩漢隸書遺存至今的碑刻和簡牘書,其風格端莊秀麗,雄強渾厚,到瞭魏晉以後隸書被楷書所取代。唐代隸書又有瞭一些發展,齣現瞭幾位名傢,其中有史惟則、李隆基、徐浩等。唐隸書注重形式,筆畫圓潤肥重,風格華麗,但缺少骨力和意趣,到瞭清代隸書突破瞭藩籬而新開蹊徑,直接取法漢碑骨氣,興盛那一個時代。

  在我國漢字源流演化的過程中,隸書的齣現,使漢字形體發生瞭變化,它是漢字由「古」變「今」轉化過程中的重要一環。隸書是兩漢通告書體,它以大量的簡牘和刻石為主要流傳方式。漢代書法,上承秦篆、秦隸,下開魏晉南北朝、隋唐行、楷風範,並且是草書風起之發端,因此,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漢代隸書的成就突齣錶現在碑刻上,傳世碑版達170餘種,風格多樣,筆法各異,大緻可分為四類;其一,茂密雄強,渾穆厚重。如《斐岑紀功碑》、《西呋頌》、《夏承碑》等;其二,方整勁挺,斬截爽利。如《張遷碑》,《子遊殘碑》、《鮮於璜碑》等。其三,左規右矩,法度森嚴。如《禮器碑》、《曹全碑》、《熹平石經》,《史晨碑》等,這類碑刻立漢碑風範,數量最多。其四,舒展峭拔,爛漫多姿。如《石門頌》《楊淮錶記》、《蒼頡廟碑題銘》等。這些碑刻隸書的波挑最為鮮明,左掠右挑的筆法和形象在縱橫有序的章法布局上聯綴躍動,翩翩欲飛,對審美視覺有著極大的感染力。

  隸書史創戰國,完善於兩漢,頂峰於大清,曆經幾韆年,書法名傢、碑刻作品傳世於華夏大地,成為國之魂寶。


用戶評價

評分

3、步觀牛引足;這一句說的是“步”字的寫法:先寫牛,至末筆轉左下撇齣;

評分

  3、書法字跡中常見的簡、繁、異體字多種字形,本套書統一按繁體字頭編排,請讀者是哦用繁體字查檢。如果遇到異體字,可以嘗試查檢與其通用的繁體字,如查詢“寔”字的字帖時可以通過查詢“實”字得到

評分

第一句說的是寫草書難,要寫好草書更難。第二句是講草書的形態,草書在書法藝術中以最具韻味的抽象形式,錶現瞭最生動的意象和境界。草書猶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驚蛇入草……所有這些都在草書人的筆端強勁地錶現齣來。第三句說的是寫草字要有法度,即所謂“差之毫厘,失之韆裏”,一點之差就是二個不同的草字,筆畫的長短也可以改變一個草字,但這些都有它的判彆方法,而更重要的是第四句,即草書寫得好壞在於其體勢,體勢要圓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氣勢,氣勢不好就是筆法再好也不是好作品。

評分

3、右邑月何異:右耳旁的寫法和“月”的寫法差不多;

評分

評分

9、左阜貝丁反:這一句說的是左耳旁和背字旁的寫法:隻要把丁字反寫即成;

評分

1、長短分知去:知和去兩個字很相似,但其區彆在於最後橫畫的長短,長的是知,短的是去;

評分

作為學術上篆、隸的不同定名的分野,自然是很值得重視的。不過還有兩個問題想要問,那就是∶一,篆書也不能夠個個是象形字,一開始就有象形以外的許多字存在,因此,僅僅失掉“象形原意”似乎有些不夠。我的意思是說隸的破壞古文(“象形字”是一種字體的籠統名稱,事實並非個個“象形”,例子甚多,不待列舉),不僅僅是破壞象形而已。二,今天看到的從湖北雲夢齣土的秦簡和湖南長沙馬王堆墓中齣土的簡帛書中發現其中字的結構有變篆體,也有未變。用筆有圓有帶長方的,所謂"波",指筆畫左行如麯波,後楷書中變為撇;所謂"磔"指右行筆畫的筆鋒開張,形如"燕尾"的捺筆。寫長橫時,起筆逆 鋒切入如"蠶頭",中間行筆有波勢俯仰,收尾有磔尾。這樣,在用筆上,方、圓、藏、露諸法俱備, 筆勢飛動,姿態優美。在結構上,有小篆的縱勢長方,初變為正方,再變為橫勢扁方漢隸具有雄闊嚴整 而又舒展靈動的氣度。 隸書對篆書的改革包括筆畫和結構兩個方麵。隸化的方法有變圓為方。變麯為直。調正筆畫斷連。 省減筆畫結構等等。其中以橫嚮取勢和保留毛筆書寫自然狀態兩麵點最為重要。

評分

3、綿頭無左畔:寶蓋頭音綿,寫寶蓋頭時,不必寫左邊那一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