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思想史(套装上下册)

明代文学思想史(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宗强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88892
版次:1
商品编码:11167214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文学思想通史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字数:6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明代文学思想史(套装上下册)》明代是一个文学思想相当活跃的时期。各种各样的创作倾向,各种各样的理论主张,分门立户,议论纷纷。明代也是一个文体多样的时期,传统的诗文创作寻求新出路,而戏剧、小说等文体则有了较为充足的发展。在同一个文学思潮之内,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表现形态,甚至同一个理论范畴,不同文体也有不同的解读。文学思想丰富了;影响文学思潮发展的因素也多样了。政权、思潮、社会风尚,以至商业运作,都介入到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中。
  朱元璋建立明朝,一开始就对思想领域进行严格的管制,以儒为主,兼取佛、道。而凡所取舍,均出于维护政权之明确目的。他制定了许多规则,给社会生活作了大量限制。他一方面重视人才,一方面又严刑峻法,给士人留出有限的生存空间。在这样的思想环境中,重政教之用的文学观成为文学思想主流,鲜明地反映在创作和批评中。代表主流文学思想的主要人物是宋濂和他的学生方孝孺。
  在主流文学思想之外,也存在非主流的文学思想。一部分从元朝过来的文人,不同程度地存有元末文学思想潮流的影响,有的较为重视抒情;有的崇古拟古。它们的存在,是易代之际文学思潮交替的一种特有现象。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洪武、建文朝的文学思想走向
第二章 永乐至正统朝的文学思想
第三章 景泰至成化末、弘治初的文学思想
第四章 弘治、正德间的文学思想
第六章 历史演义小说所反映的文学思想
第七章 独抒情怀的文学思想在吴中的发展
第八章 文学思想多元并存局面之出现(上)
第九章 文学思想多元并存局同之出现(中)
第十章 文学思想多元并存局同之出现(下)
第十一章 文觉得复古思潮的现款卢
第十二章 容与堂本《水浒传》所反映的文学思想倾向
第十三章 嘉靖末至万历前期文学思想的变化
第十四章 重情观念在线曲文学中的表现
第十五章 异议者李贽的文学思想
第十六章 万历后期重情说的发展
第十七章 自娱与适情的文学观
第十八章 小说观念的巨大转变
第十九章 以文为戏、适俗疗俗的文学观
第二十章 明末产用的文学观
结束语 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部分引用书目
后记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隋唐五代文学史》 上、中册(与郝世峰、李剑国、项楚合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994年

评分

第八章 文学思想多元并存局面之出现(上)

评分

先后承担国家教委博士学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主持国家“九五”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士人心态研究》、与陈洪教授共同主编教育部重点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研究成果多次受到奖励,《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获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天津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魏晋玄学与士人心态》获第二届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天津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李杜论略》获天津第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唐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获天津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中国文学思想史属于历史研究的范畴,当然就存在着研究目的的问题。究竟是为现实服务而研究,还是为恢复历史真实而研究;历史真实到底是可以认识的,还是永远也无法把握的,这本来都是历史哲学中争论已久的重要命题。但宗强先生切入此问题的前提却并非从历史哲学的理论探究出发,而是从中国学术的研究现状出发。依宗强先生的看法,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并不存在太多的研究目的的争论,学者们几乎都无可争议地认为,弄清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历史原貌乃是其根本目的。即使罗根泽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明确提出其研究目的,也是求真求好并举,且以先求真后求好为次序。但在建国之后,出于受苏俄文艺理论及西方文学理论的冲击,中国学术界急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便形成了急功近利的学术理念,从而使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经常处于现代文学理论注脚的尴尬地位。有感于此,宗强先生在许多场合反复强调求真求实的研究目的:“有时候,对于历史的真切描述本身就是研究目的。”[1]“弄清古代文学理论的历史面貌本身,也可以说就是研究目的。”[2]“有时候,复原古文论的历史面貌,也可视为研究的目的”[3]。“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求真”。“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弄清古文论的本来面目,也可以说是研究目的”[4]。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是由于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观念在中国学界根深蒂固并一次次掀起高潮,仅近10年来,就有用中国古代文论为母体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与因“失语症”而带来的话语转换的呼吁,从而使以平常心研究历史真实这样一个本来不成为问题的话题却要反复呼吁,并至今难以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由此可见中国学术界积重难返的沉重现实。优秀成果一等奖。

评分

评分

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

评分

这套书有其他书中已有的东西,但是新的观点也有,不多,总的来说,没有他写的魏晋文学史好,也是一些人物的思想罗列,价钱也贵,但是京东给我便宜了,不然的话,我是买不起的!研究思想史的人可以参考张岂之先生写的思想史一起读,可能能看出点眉目来!

评分

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

评分

第十四章 重情观念在线曲文学中的表现

评分

京东购物值得信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