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史》 上、中册(与郝世峰、李剑国、项楚合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994年
评分第八章 文学思想多元并存局面之出现(上)
评分先后承担国家教委博士学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主持国家“九五”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士人心态研究》、与陈洪教授共同主编教育部重点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研究成果多次受到奖励,《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获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天津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魏晋玄学与士人心态》获第二届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天津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李杜论略》获天津第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唐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获天津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中国文学思想史属于历史研究的范畴,当然就存在着研究目的的问题。究竟是为现实服务而研究,还是为恢复历史真实而研究;历史真实到底是可以认识的,还是永远也无法把握的,这本来都是历史哲学中争论已久的重要命题。但宗强先生切入此问题的前提却并非从历史哲学的理论探究出发,而是从中国学术的研究现状出发。依宗强先生的看法,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并不存在太多的研究目的的争论,学者们几乎都无可争议地认为,弄清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历史原貌乃是其根本目的。即使罗根泽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明确提出其研究目的,也是求真求好并举,且以先求真后求好为次序。但在建国之后,出于受苏俄文艺理论及西方文学理论的冲击,中国学术界急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便形成了急功近利的学术理念,从而使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经常处于现代文学理论注脚的尴尬地位。有感于此,宗强先生在许多场合反复强调求真求实的研究目的:“有时候,对于历史的真切描述本身就是研究目的。”[1]“弄清古代文学理论的历史面貌本身,也可以说就是研究目的。”[2]“有时候,复原古文论的历史面貌,也可视为研究的目的”[3]。“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求真”。“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弄清古文论的本来面目,也可以说是研究目的”[4]。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是由于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观念在中国学界根深蒂固并一次次掀起高潮,仅近10年来,就有用中国古代文论为母体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与因“失语症”而带来的话语转换的呼吁,从而使以平常心研究历史真实这样一个本来不成为问题的话题却要反复呼吁,并至今难以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由此可见中国学术界积重难返的沉重现实。优秀成果一等奖。
评分 评分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
评分这套书有其他书中已有的东西,但是新的观点也有,不多,总的来说,没有他写的魏晋文学史好,也是一些人物的思想罗列,价钱也贵,但是京东给我便宜了,不然的话,我是买不起的!研究思想史的人可以参考张岂之先生写的思想史一起读,可能能看出点眉目来!
评分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
评分第十四章 重情观念在线曲文学中的表现
评分京东购物值得信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