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物性:論文與評論集》這是美國當代傑齣的藝術史傢和藝術批評傢邁剋爾·弗雷德的藝術評論文集。他的藝術批評構成瞭晚期現代主義的核心文本,包括為“三位美國畫傢展”所寫的雄心勃勃的導論《三位美國畫傢:肯尼斯·諾蘭德、硃爾斯·奧利茨基、弗蘭剋·斯特拉》(1965),初步反思極簡主義的《形狀之為形式:斯特拉的不規則多邊形》(1966),代錶其批評的《莫裏斯·路易斯》(1966-1967),以及劃時代的論文《藝術與物性》(1967)。這些論文不僅確立瞭理解盛期和晚期現代主義的基本術語,而且也開啓瞭批判美國極簡主義藝術的大門,直到今天它們仍在激發人們關於視覺藝術中的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論戰。
此中譯本根據芝加哥大學齣版社1998年版譯齣。在長達74頁的導論與新近撰寫的“中文版序”中,弗雷德詳盡地迴顧瞭自己的藝術批評生涯,澄清瞭廣泛的議題,尤其是闡明瞭他與格林伯格的現代主義理論的主要分歧,明確瞭他的藝術批評與藝術史研究之間的關係,並強調瞭他在近幾年當代藝術研究中所捍衛的價值。
這位堅執現代主義立場、追求品質的批評傢認為,當代占主流的前衛藝術模式是不值得嚴肅對待的。他講到自己離開藝術批評的幾個理由,其中之一就是“評價性藝術批評的失落”,藝術批評已經不再從事評價性的工作,而“變成瞭文化評論、彼此對立的立場站位、法國理論再利用式的操作,如此等等”。
評分 評分 評分鳳凰的這個係列貴瞭點,隻能等活動
評分藝術與物性,看看再說。
評分讀讀學學,長長見識,好書
評分還不錯 老師推薦買的讀物材料。
評分此中譯本根據芝加哥大學齣版社1998年版譯齣。在長達74頁的導論與新近撰寫的“中文版序”中,弗雷德詳盡地迴顧瞭自己的藝術批評生涯,澄清瞭廣泛的議題,尤其是闡明瞭他與格林伯格的現代主義理論的主要分歧,明確瞭他的藝術批評與藝術史研究之間的關係,並強調瞭他在近幾年當代藝術研究中所捍衛的價值。
評分此中譯本根據芝加哥大學齣版社1998年版譯齣。在長達74頁的導論與新近撰寫的“中文版序”中,弗雷德詳盡地迴顧瞭自己的藝術批評生涯,澄清瞭廣泛的議題,尤其是闡明瞭他與格林伯格的現代主義理論的主要分歧,明確瞭他的藝術批評與藝術史研究之間的關係,並強調瞭他在近幾年當代藝術研究中所捍衛的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