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

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瓦尔特·本雅明 著,李双志,苏伟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157877
版次:1
商品编码:1117105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本雅明作品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2
字数:18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是本雅明的代表作,作者在本书上所耗费的心力,所寄托的希望,所装载的哲思,从谋篇至行文都有十足的体现。原本在文学史上不被人看重的巴洛克时代德意志悲苦剧,在他笔下却勾连起了西方自古典经中世纪而至他所处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文化史、美学史、宗教史。笔墨既驰骋古今,释义则不落窠臼。哲学式批评的角度在文学研究内部屡破藩篱,而在广义文化研究层面更让人耳目一新,及至今日,费解之名仍在,独创魅力不减。

作者简介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因其博学和敏锐而享誉世界,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他学术视野开阔,学术眼光独到,著作宏富,著有《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可技术复制 时代的艺术作品》、《评歌德的<亲和力>》、《摄影小史》、《柏林童年》、《德意志人》等名著,尚留下六册书信集。作为众所周知的思想家,其论著丰富的解释力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目光,俨然成为重审现代性与欧洲文化史的关键节点。

目录

引言
认识论批判 代序
劝谕文的概念——认识与真理——哲学中的美——概念的划分与分散——作为组合的理念——作为理念的词语——理念不可归类——布尔达赫的唯名论——真实主义、调和论、归纳法——克罗齐的艺术体裁——起源——单子论——对巴洛克悲剧的轻视与误解——“评赏”——巴洛克与表现主义——言归正传
悲苦剧与悲剧
一:悲苦剧的巴洛克理论——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并无意义——悲苦剧以历史为内容——君主理论——拜占庭作为题材来源——希律王戏剧——优柔寡断——作为受难者的暴君,作为暴君的受难者——受难剧遭受低估——基督教编年史与悲苦剧——巴洛克戏剧的内在性——戏演与反思——作为造物的君主——荣誉——历史伦理的毁灭——舞台——廷臣作为圣徒与阴谋策划者——悲苦剧的教育意图
二:福尔科特的《悲剧美学》——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德意志唯心主义的悲剧理论——悲剧与传说——王室与悲剧——新旧“悲剧”——悲剧之死作为框架——悲剧性,审判中的对话和柏拉图对话——悲伤与悲剧性——狂飙突进、古典主义——政治嬉闹剧、木偶戏——阴谋策划者作为滑稽人物——在命运剧中的命运概念——自然罪责与悲剧罪责——道具——鬼魂显灵与魂灵世界
三:合法性理论、漠然、忧郁——君王的忧郁——肉体上与灵魂上的忧郁——土星理论——意象:狗、球、石——懈怠与不忠——哈姆雷特

寄喻与悲苦剧
一:复古主义中的象征和寄喻——浪漫主义中的象征与寄喻——近代寄喻的起源——例子与证明——寄喻的二律背反——废墟——寄喻失去灵魂——寄喻化为碎片
二:寄喻式人物——寄喻性幕间剧——标题与警句——隐喻——源自巴洛克的语言理论——亚历山大诗体——语言碎片化——歌剧——文字上的骑士
三:尸体作为寓意画——基督教中的诸神身体——寄喻起源中的悲伤——撒旦制造的恐惧与预言——沉思的界限——“神秘的重力平衡”
附录
本雅明自传
译名释义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精彩书摘

  忧郁理论凝缩了大量古老的意象,文艺复兴是首先以无与伦比的天才阐释指出了其中强大的辩证性。堆积在丢勒所画的忧郁前的物品中有只狗。阿尔贝提努斯对忧郁者的心灵状态的描写让人想到狂犬病并非偶然。按照古老的传统,“脾脏管辖着狗的器官系统”。在这点上,狗与忧郁者是一致的。如果那种被描述为极其柔弱的器官发生了变质,那么狗就会丧失活力,遭到狂犬病侵袭。这时它就象征了忧郁情结中阴暗的一面。另一方面,人们强调了狗的感觉力与忍耐力,这样便可以让其代表不知疲倦的钻研者和沉思者的形象了。“皮艾里奥?法勒里阿诺(PierioValeriano)在他对这种象形符号的评论中直白地说到,这样的狗在凭感觉搜索和奔跑时是最适于‘带上忧郁面容’的。”另外,在丢勒的画上,这动物被画成熟睡状,从而加深了这一意象的自相矛盾之处:如果邪恶的梦来自于脾脏,那么忧郁者也就对预言之梦具有优先权。作为君王与殉道者的共有之物,预言之梦在悲苦剧中是常见的。但是这些预言之梦是出自创世神庙中的泥土占卜的睡梦,不可理解为崇高甚或神圣的启示。因为忧郁者的所有先知都取自幽深之处;是通过对造物生命的深入思考而获得的,没有丝毫的天启之声会传至他这里。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其一,从他引以为开篇的《认识论批评》中,显而易见,本雅明有着一种近乎唯一的真理观:&ldquo;认识的对象不等于真理&rdquo;(p5),真理是那个不能言说的道,任何言说都只能伤及它。所以,&ldquo;对艺术形式是不可能做出演绎式阐发的&rdquo;(p25),&ldquo;因为在观察深入艺术的作品与形式以探测其内涵时,往往都是在谈论最细微处。&rdquo;

评分

书的内容就不说了 经典著作 纸张很好

评分

   本雅明用形式来串联起他的文学史观,内心其实潜伏着一种巨大的概括的野心:&ldquo;将看似散乱和分离之物作为一种综合体的各因素而让其互相联系。&rdquo;(p44)所以,本雅明用一本书的时间,跟我们絮絮叨叨一种德国人自己现在都不怎么看的东西&mdash;&mdash;悲苦剧&mdash;&mdash;其实是有自己的潜台词的。

评分

劝谕文的概念&mdash;&mdash;认识与真理&mdash;&mdash;哲学中的美&mdash;&mdash;概念的划分与分散&mdash;&mdash;o作为p组合的理念&mdash;&mdash;作为理念t的词语&mdash;&mdash;理念不可归类&mdash;&mdash;布尔达赫的唯名论&mdash;&mdash;真实主义、调和论、归纳法&mdash;&mdash;克罗齐的艺术A体裁B&mdash;&mdash;B起源&mdash;&mdash;单子论&mdash;&mdash;对巴洛克悲剧的轻视与误解&mdash;&mdash;&ldquo;评赏&rdquo;&mdash;&mdash;巴洛克与表现主义&mdash;&mdash;言L归正传 译名释义 时代的艺M术作品》、《评歌德的》、《摄影小史》、《柏林童年》、《德意志人》等名著V,尚留下六V册书信集。

评分

物流快捷,包装完好。

评分

本雅明的重要著作,影响巨大,可以从中看到这位思想家探索的深度。

评分

本雅明几乎将一生奉献于写作。他沉潜于波德莱尔和十七世纪各国戏剧家的作品,他强烈地认同他们,但采用了迂回曲折,穿针引线的手法,这使他的许多作品显得不够完整。他唯一一部&ldquo;像模像样&rdquo;的研究巴洛克悲剧的书也是迫于父母的压力完成的。他是这样评介自己的做法的:对于伟大的作家来说,完成的作品的分量要轻于他们毕生写作的短简残篇。因为只有性格比较软弱和精神比较散漫的人才能从完整中获得无与伦比的快感,感觉到他们因此而重获生命。在天才看来,每一次中断,以及命运的每一次沉重打击,都像他温柔的睡眠本身一样降临到旁边的工作间。在这个工作的周围,他画了一个由短简残篇构成的迷人的圆圈。&ldquo;天才即勤奋。&rdquo;(《单向街》)

评分

 《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是本雅明的代表作,作者在本书上所耗费的心力,所寄托的希望,所装载的哲思,从谋篇至行文都有十足的体现。原本在文学史上不被人看重的巴洛克时代德意志悲苦剧,在他笔下却勾连起了西方自古典经中世纪而至他所处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文化史、美学史、宗教史。笔墨既驰骋古今,释义则不落窠臼。哲学式批评的角度在文学研究内部屡破藩篱,而在广义文化研究层面更让人耳目一新,及至今日,费解之名仍在,独创魅力不减。

评分

物流快捷,包装完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