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原罪与恩典:驳佩拉纠派》主要收录了奥古斯丁反对佩拉纠派的书信,与此紧密相关的是“原罪论”和“预定论”,并涉及“自由”等重要范畴。在本文集中可以看到这些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奥古斯丁与佩拉纠派的论证影响既深且远,在后世,已本性与恩典以及理性与其实为题的问题一再重新被提起,引发争论。宗教改革时期,路德和伊拉斯谟的论站比较著名,双方都引用奥古斯丁,但是观点却大相径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正统主义者巴特和自由主义神学家布伦纳亦爆发了关于启示与理性,恩典与本性关系的论战。只要既坚持有一个全能全善的上帝,又坚持伦理行为出自人本身的自由意志,这个问题便是一个永远令人着迷,充满张力的问题。
评分
很不错
评分三月十五日(星期四)
评分这些使徒书信的存在让我们得知:基督徒遭逢难处,生活屡经忧伤,乃是一极平常的现象。更进一步说,如果基督徒生活中有此现象,应该感到安慰。这不是说风凉话,乃是陈述事实。当你遇到问题不但不表示你不是基督徒,相反地,是证实了你已经是真正的基督徒。若有人成了基督徒却什么事都没碰到,也没有遭遇任何困难,那才是怪事呢!他可能不会真正得救,因为那是假平安,是魔鬼所施放的烟幕弹。
评分评分
在我居留伦敦的期间内,我在费特巷我们自己的团体中和其他许多需要我证道的地方工作,颇为忙碌。所以在我接到威特腓德的信(这以前已经有几封来信),和另一封秀厄德先生的信,以最恳切的态度要求我前往布里斯时,我总不想离开伦敦。
评分 评分结合这本书我们可以思考,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社会的巨大变革使文化的各领域相继取得了合法性,于是出现了文化的分化。启蒙运动所带来的科技理性和工具理性不断侵入文化的各个方面,启蒙现代性借助这股力量试图独霸文化的所有地盘,但审美现代性通过艺术自律抵制着理性的压抑。这种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的冲突,是现代性文化的显著特征。而齐美尔从主客观文化分化的角度,韦伯和哈贝马斯从价值领域分化的角度,也向人们展现了现代性文化所蕴含的巨大张力。哈贝马斯继承了韦伯关于现代性分化的观点,认为现代性的特征表现在从宗教和形而上学中分离出的三个领域,即科学、道德和艺术。实际上这种三分法肇始于康德,而哈贝马斯强调传统的宗教与形而上学的大一统的世界观被打破后,文化的各个领域相继独立并取得了自身的合法性。由于各个领域都具有自己特有的内在规律性,因而就带来了专家化、制度化、专业化的控制。专家们更精通熟悉各自领域特殊方法中的逻辑条理,这样就造成了专家文化与为数众多的大众文化的距离。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距离导致了现代性文化中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分化。
评分往事难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