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多个历史版本精心编校,查漏补缺
特别收录图书插画大师、岭南画派名家卢延光、蒙复旦等手绘插画近千幅,弥补大陆梁羽生武侠小说无插画之憾,具有收藏和阅读价值
知名书法家黄苗子题写书名,印装精美,具有历史感和艺术性
《梁羽生作品集(朗声名家插画版):幻剑灵旗(69-70)(套装全2册)》续《剑网尘丝》未完的故事。穆娟娟为获得心上人齐勒铭的爱,能够终生相守,不惜捏碎了齐勒铭的琵琶骨,使之武功全废,不料武当五老及华山派门人先后前来寻仇,齐勒铭顿时陷入绝境中。幸得上官飞凤出手救助,澄清了事实,并愿助齐勒铭恢复武功。穆娟娟对上官飞凤充满感激……
梁羽生(1924~2009)本名陈文统,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人。1949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生前任职于香港《大公报》和《新晚报》。他博闻多见,涉猎甚广,对历史颇有研究,在古典诗词方面造诣也很深,还下得一手好棋,写过不少棋评。
在梁羽生的文学生涯中,他创作的武侠小说影响广泛,五十多年来,在海内外读者中历久不衰。从1954年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在香港《新晚报》上连载开始,直到1984年宣布“封笔”。其中,《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是他的代表作。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自成一家,不落俗套。他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梁羽生——笑看云霄飘一羽,曾经沧海慨平生》”
——羊城晚报
“《名家插画重现梁羽生经典作品》”
——晶报
“《看或不看,武侠就在那里?》”
——山东商报
“《奇正相生讲述政治童话-评梁羽生新派武侠小说》”
——新华书目报
“《梁羽生作品集》插画完整版本全新上市”
——新浪读书
“《(朗声插画版)梁羽生作品集》全新上市”
——网易读书
“《梁羽生作品集》再推朗声插画版”
——新华书目报
这部金庸迷的挚爱之作,总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江湖气。读起来,仿佛置身于那个刀光剑影、恩怨情仇交织的武侠世界。故事的节奏把握得极其到位,张弛有度,高潮迭起的部分让人手不释卷,即便是描写日常生活的篇章,也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对人性的洞察。作者对武功招式的描绘,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那些看似玄妙的招式,在文字的勾勒下,竟然有了具体的画面感,让人忍不住想去模仿一二。更难能可贵的是,角色塑造的立体感,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每个人物都有其复杂性,其动机和选择都符合其成长背景和性格逻辑。这种细腻的情感刻画,使得即便是配角,也让人印象深刻,他们的命运牵动着读者的心弦。看完之后,心中的侠义之情久久不能平复,让人不由得思考,真正的“侠”究竟是什么。
评分坦白说,我向来对传统武侠有些审美疲劳,总觉得来来去去都是那些老套路。然而,这部作品却成功地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在保留了传统武侠精髓——如忠义、气节——的同时,注入了更多现代视角下的对“情”与“理”的探讨。比如,书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刻画,不再是依附于男性角色的附属品,她们有着自己的信念、能力和追求,她们的每一次选择都掷地有声,令人肃然起敬。这种对传统性别定式的巧妙解构和重塑,使得故事的张力更强,也更贴近当代读者的价值观。每一次读到她们挺身而出的瞬间,都觉得热血沸腾,这才是真正的巾帼不让须眉,而不是空洞的口号。
评分初捧此书,就被其大气磅礴的格局所震撼。它所构建的世界观宏大而严谨,牵涉到朝堂纷争、门派兴衰乃至天下大势,绝非儿女情长的简单纠缠。每一条故事线索都如同精密的丝线,最终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情节的推进充满了悬念和反转,每一次以为猜到了结局,作者都能用更出人意料的走向来颠覆读者的预期,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叙事手法,高明至极。阅读过程中,常常因为一个突发的转折而心跳加速,不得不放下书本喘口气,整理一下纷乱的思绪。对于喜欢宏大叙事和复杂权谋斗争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场盛宴,它让你在享受武打场面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历史的必然与偶然。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简直可以用“炉火纯青”来形容,每一个词语的选取都恰到好处,既有古典文学的典雅韵味,又不失叙事的流畅和现代读者的接受度。特别是那些环境和场景的描写,简直就是一幅幅精心绘制的水墨画卷,将读者瞬间拉入那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中。你几乎能闻到雨后山林的湿润气息,感受到古老寺庙中香火的缭绕。而人物的内心独白部分,更是精彩绝伦,作者总能精准地捕捉到角色在面临重大抉择时的那种挣扎与矛盾,那种欲言又止的复杂心境,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感同身受,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身处绝境的英雄或红颜知己。整体阅读体验是极其享受的,它不仅仅是一个武侠故事,更像是一部文笔精妙的小说集,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这部作品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独特的江湖哲学。它探讨的不是谁的武功最高强,而是如何在乱世中坚守本心,如何在利益与道义之间做出取舍。书中的很多台词,提炼出来都可以作为人生格言。它们不华丽,却直击人心,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沉淀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遗憾”的处理,很多英雄人物的结局并非大团圆,而是带着淡淡的忧伤和未竟的事业,这种不完美反而更显真实和深刻,留给读者无尽的回味空间。它让人明白,江湖的终点也许不是称霸天下,而是找到内心的安宁与释然。每次读完合上书本,心中涌起的不是对打斗的兴奋,而是对生命意义的一种沉思,这种厚重感是很多快餐式小说无法给予的。
评分4-6 剑毒梅香(1-3) ¥72.00
评分经典的武侠小说,买来收藏
评分但没想到的是,白驼山主宇文雷的旧情人穆欣欣(穆好好及穆娟娟姐妹的姑姑,宇文雷叔父原白驼山主宇文博的姬妾)与徐中岳之妻赵红眉的姐姐赵青眉,假扮成上官飞凤与穆娟娟,到齐燕然家中偷袭,打死了齐燕然亲如手足的忠仆丁勃,架祸上官飞凤。致使齐燕然一气之下,赶到昆仑山星宿海,要打上官飞凤的父亲上官云龙决斗,以报丁勃无辜惨死之仇。两方一场生死决战而两败俱伤,幸好卫天元和上官飞凤及时赶到才避免了同归于尽,原来这一切全是出于白驼山主宇文雷的一手安排,同时鼓动上官云龙的副手盖覆天及西域十三家群起反对上官云凤而改奉白驼山。上官云龙和齐燕然两败俱伤后,盖覆天带人并白驼山的使者前来夺取灵旗,形势万分危急,好在得上官飞凤之助恢复武功的齐勒铭和穆娟娟赶到,挫败了盖覆天等人的阴谋。
评分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4年4月5日-2009年1月22日),生于广西省蒙山县文圩镇屯治村,岭南大学经济系毕业,学的是国际经济,毕业后进入香港《大公报》及《新晚报》工作。 1949年定居香港,著有武侠小说三十五部,另有散文、联话若干。1987年移居澳大利亚悉尼。2009年1月22日病逝悉尼。梁羽生被誉为“新式武侠小说开山鼻祖”。 梁羽生出身于书香门第,熟读古文、擅于对联,8岁就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在广西桂林中学读完高中,在中学时就喜欢写词。因日军侵扰返乡,适逢数位粤籍学者避难蒙山,遂依礼拜简又文为师。而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曾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后随师返穗,考入岭南大学 (今广州市)化学系,次年秋转入国际经济专业。1949年定居香港,经校长介绍,于《大公报》任副刊助理编辑,迅即提正,并成为社评委员会之成员。1950年底,附属香港《大公报》的《新晚报》创刊,梁羽生被调至《新晚报》工作。是年,他的父亲在家乡受诬告被拘押,不久便被错杀,享年五十六(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西要员反复邀请梁羽生回乡省亲,梁羽生要求对父亲一案重新甄别,隐然有不平反则不回乡之意。经查,陈信玉属错杀,蒙山县政府下文平反)。1954年初,因“吴公仪与陈克夫国术表演暨红伶义唱筹款大会”轰动非常,顺势撰写《龙虎斗京华》,是为“新派”武侠小说之源头伊始。此后笔耕不辍,至一九八三年《武当一剑》止,共连载武侠小说三十三部,又《绝塞传烽录》与《剑网尘丝》出版时均被一分而二,《武林三绝》仍在修订之故,今传者三十四部。封笔前后并曾推出部分小说的修订本,但均未得以出版。他的作品多次被改编成电视或电影,自认《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及《云海玉弓缘》三书是代表作。1954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先是在报纸上互相攻击,后来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以决雌雄。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为了门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脚相争。这场比武经港澳报刊的大肆渲染而轰动香港。陈文统的朋友《新晚报》总编辑罗孚触动灵机,为了满足读者兴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将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以飨读者。第三天,《新晚报》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龙虎斗京华》是新武侠小说之始。随着《龙虎斗京华》的问世,梁羽生──梁大侠初露头角,轰动文坛的“新派武侠小说”已有雏形。2005年在浸大演讲时,他首度公开解释笔名由来,指由于南北朝分“梁”先于“陈”,也是文人辈出时代,故取姓“梁”,结合台湾友人赠句“羽客传奇,万纸入胜;生公说法,千古通灵”成名。 从1954年开始,到1984年“封刀”,30年间,梁羽生共创作武侠小说35部,160册, 1000万字。除武侠外,梁羽生还写散文、评论、随笔、棋话,笔名有陈鲁、冯瑜宁、李夫人等,著有《中国历史新活》、《文艺新谈》、《古今漫话》等。梁羽生先生于1987年移居澳大利亚,数年后归信基督教。
评分这个版本字体大小正好,纸张不错,值得购买收藏
评分好好好好物美价廉下次还买
评分收藏用书,我感觉大爱
评分2呦呦鹿鸣 1996年8月第一版 ¥22.90
评分好的好的好的好的好的好的好的好的好的好的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