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图说园林树木栽培与修剪 园林树木栽植移植技术书籍 土肥水管理技术 常见园林树木的栽

包邮 图说园林树木栽培与修剪 园林树木栽植移植技术书籍 土肥水管理技术 常见园林树木的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小红,冯莎莎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园林树木
  • 树木栽培
  • 树木修剪
  • 园林绿化
  • 土肥水管理
  • 栽植移植
  • 园艺技术
  • 园林技术
  • 植物养护
  • 园林园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弗洛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8938
商品编码:11190377624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6-07-01
页数:335
字数:310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图说园林树木栽培与修剪
            定价 39.00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6年07月
开本 32开
作者 张小红,冯莎莎 编著
装帧 平装
页数 335
字数 310
ISBN编码 9787122268938












内容介绍
本书章介绍了园林树木的分类、园林树木的选择与配置、园林树木栽植技术、大树移植及园林树木的土肥水管理技术;第二章介绍了园林树木整形修剪的意义与原则、修剪的基本方法、不同类型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方法;第三至第六章详细介绍了行道树和庭荫树、花灌木、绿篱及藤本类共61种常见园林树木的栽培管理和整形修剪技术。本书文字简练、图文并茂,是园林工作者良好的参考读物。

目录
**章园林树木栽培技术
**节园林树木分类1
一、根据树木的生长习性分类1
二、根据叶存在期的长短分类2
三、根据光照因子分类3
四、根据树木的植物学特点分类4
五、根据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4
六、根据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5
第二节树种选择与配置6
一、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7
二、树种特性与树种选择7
三、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9
四、主要绿化类型的树种选择10
五、园林树木的配置方式18
第三节园林树木栽植技术24
一、园林树木栽植的概念24
二、园林树木栽植原理26
三、栽植前的准备28
四、栽植技术35
五、栽植成活期的养护管理50
第四节大树移植59
一、大树移植概述59
二、大树移植前的准备63
三、大树移植技术68
四、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措施78
五、土球破损、散球怎么办82
六、大树降温微灌系统83
第五节园林树木的土、肥、水管理84
一、园林树木的土壤管理84
二、园林树木的水分管理89
三、园林树木的营养管理99
第二章园林树木整形修剪基础
**节园林树木整形修剪的意义与原则109
一、园林树木整形修剪的意义109
二、园林树木整形修剪的原则109
第二节园林树木的枝芽特性113
一、芽的种类113
二、枝的种类114
三、枝芽特性117
第三节园林树木修剪的基本方法121
一、修剪时期121
二、修剪的基本方法122
三、修剪的注意事项129
四、修剪常用工具及使用要点132
第四节不同类型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方法137
一、园林树木的整形方式137
二、不同类型树木的整形修剪149
第三章行道树和庭荫树的栽培与修剪
一、垂柳163
二、馒头柳165
三、毛白杨167
四、龙爪槐170
五、榆树172
六、梧桐174
七、二球悬铃木177
八、银杏180
九、泡桐182
十、合欢185
十一、七叶树188
十二、鸡爪槭190
十三、复叶槭192
十四、流苏树194
十五、西府海棠196
十六、玉兰199
十七、碧桃202
十八、梅花204
十九、樱花207
二十、柿树210
二十一、苹果212
二十二、油松217
二十三、雪松220
二十四、侧柏223
二十五、圆柏226
二十六、龙柏227
二十七、香樟树231
二十八、杜英233
二十九、广玉兰236
三十、女贞239
三十一、桂花241
第四章花灌木的栽培与修剪
一、连翘246
二、紫薇248
三、紫荆251
四、榆叶梅255
五、紫丁香257
六、蜡梅259
七、石榴263
八、木槿266
九、牡丹269
十、迎春花273
十一、红叶石楠276
十二、红花?木278
十三、三角梅282
十四、夹竹桃285
十五、杜鹃花288
十六、月季290
十七、瑞香294
十八、栀子花298
十九、茶花301
二十、枸骨304
第五章绿篱的栽培与修剪
一、中华金叶榆308
二、火棘310
三、大叶黄杨313
四、小叶黄杨316
五、紫叶小檗318
六、小叶女贞320
第六章藤本的栽培与修剪
一、凌霄323
二、紫藤325
三、葡萄328
参考文献

《风雅集萃:百年名木古树的传奇与智慧》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本寻常的园林树木栽培技术手册,也非简单的图谱。它是一部关于时间、生命、艺术与人文精神的深度探索,聚焦于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见证着岁月变迁的百年名木与古树。我们不再赘述基础的栽植、移植、土肥水管理等栽培技艺,而是将目光投向这些古老生命的深层哲学,以及它们在人类文明长河中扮演的独特角色。 本书分为四大篇章,每一篇都力求剥离浮华,直抵生命的本质与历史的脉络。 第一篇:根深叶茂,生命的回响 这一篇章将带您走进古树的“内在世界”。我们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但并非枯燥的术语堆砌,而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揭示古树惊人的生命力与适应性。我们将深入探讨: 细胞的记忆与时间的刻痕: 古树细胞在漫长岁月中积累的微观变化,如何成为一本活着的“年轮史书”。从细胞结构的变化、生长激素的调节,到对极端环境的代偿机制,都将以详实的案例和科学的解析,展示生命顽强的适应力。例如,我们会分析一棵历经数百年风霜的银杏,其年轮中的细微纹路如何反映出不同年代的干旱、洪水、病虫害的侵袭,以及它又是如何通过特殊的生理机制,如延迟衰老、促进修复等,来延续生命的。 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循环: 探究古树光合作用的效率、养分的储存与分配策略,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角色。我们将解析古树如何高效地进行能量转化,将太阳能转化为维持庞大躯体的生命能量,并与其他生物形成复杂的能量共享与物质循环网络。例如,我们会描述一棵千年古松,它通过其庞大的根系固结土壤,为周围的苔藓、菌类提供了生存环境;其落叶分解后又滋养了土壤,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微生态。 古树的“基因密码”与遗传变异: 探讨古树在漫长时间里,其基因如何经历选择与变异,从而产生独特的抗性、生长特性,甚至是观赏价值。我们将借助最新的遗传学研究成果,解析古树特有的基因组学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帮助它们抵御病虫害、适应恶劣环境,甚至保留下某些濒危物种的古老基因。我们会以一棵珍稀古茶树为例,展示其独特基因如何赋予它非凡的品质,以及科学家如何试图通过研究这些基因来改良现代茶树品种。 微生物的共生与地下王国的秘密: 揭示古树根系与土壤微生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对古树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我们不再仅仅关注“土肥水”,而是深入到土壤的微观世界,展示菌根真菌、固氮细菌等如何与古树形成互利共生的伙伴关系,帮助古树获取养分、抵抗病原体,并构建健康的土壤结构。我们会描绘一棵古老榕树,其庞大根系周围的微生物群落是如何与其形成一道看不见的“保护网”,帮助榕树在贫瘠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第二篇:历史的画卷,文化的烙印 古树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产物,更是人类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符号。这一篇章将带您穿越时空,感受古树与人类文明的深厚联结: 帝王将相的庭院,文人墨客的寄情: 梳理历史上著名古树与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关联。从皇家园林中的御用古树,到文人雅士笔下的咏叹对象,古树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们将重现那些围绕古树发生的传奇故事,如唐代长安城里的古槐,见证了盛唐的气象;明清时期江南园林中的名木,寄托了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神话传说与宗教信仰的载体: 探讨古树在不同文化中的神话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成为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会发掘那些被奉为神树、灵树的古树,解析它们在古代祭祀、祈福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融入当地的民间传说和宗教仪式。例如,我们会讲述那些被视为“生命之树”的古树,在当地居民心中扮演的守护神角色。 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分析古树在诗歌、绘画、书法、园林设计等艺术领域的表现形式与艺术价值。古树的形态、姿态、意境,是如何激发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并成为东方美学的重要元素。我们将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品,解析古树在其中所蕴含的意境与情感。我们会探讨古树的“侘寂”之美,如何被日本的枯山水园林所借鉴和发扬。 乡土记忆与地域文化的传承: 关注古树作为地方文化符号,在乡土记忆、地域认同中的作用。一棵古树,往往承载着一个村庄、一个家族的共同记忆,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我们将通过走访和记录,展现古树如何成为地方特色的标志,以及人们如何通过保护古树来传承地域文化。 第三篇:古树的守护,未来的希望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古树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这一篇章将聚焦于古树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它们对未来生态的重要意义: 病虫害的防治新思路: 区别于传统的化学防治,我们将重点介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更加环保、可持续的病虫害管理方法,特别针对古树的特殊体质进行研究。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来控制病虫害,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环境、增强古树自身免疫力来预防。 古树复壮与抢救性保护: 介绍先进的复壮技术,如根系修复、树体支撑、营养液注入等,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对濒危古树进行的抢救性保护措施。我们会展示一些成功的古树复壮案例,以及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如何在不破坏古树原有生态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科学的“回春”治疗。 古树资源的科学评估与监测: 探讨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GIS技术、DNA鉴定技术等,对古树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普查、评估和长期监测。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这些技术,建立古树数据库,为古树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古树的繁殖与繁育: 介绍古树的无性繁殖(如扦插、嫁接)和有性繁殖(如种子繁殖)的技术,以及如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来加速古树的繁育和恢复。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这些方法,将古树珍贵的基因传承下去,并为未来的绿化和生态修复提供宝贵的种质资源。 公众参与与教育推广: 强调公众在古树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宣传、志愿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古树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格局。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的公众参与案例,以及如何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体验活动,将古树的价值传递给下一代。 第四篇:园林艺术中的古韵新生 古树作为园林艺术的灵魂,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了无限的灵感。这一篇章将探讨古树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与创新: 意境营造与空间塑造: 分析古树如何通过其形态、姿态、枝干的盘曲伸展,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意境,成为园林的点睛之笔。我们将解析如何利用古树来引导视线、划分空间、烘托氛围,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观。 传统园林美学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探讨如何将中国传统园林中对古树的审美理念,与现代景观设计手法相结合,创造出既有历史传承,又具时代精神的园林作品。我们将分析一些优秀的现代园林设计案例,看它们如何巧妙地运用古树来表达东方哲学与自然之美。 古树在城市绿化中的价值: 强调古树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加城市绿量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以及如何将古树融入城市绿地系统,构建更具韧性、更富魅力的城市生态空间。 古树的“再生”与生态修复: 探讨如何利用古树的生命力,结合生态修复理念,在一些退化或受损的生态系统中,利用古树作为“锚点”和“引领者”,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本书并非为初学者提供基础的栽培指南,而是为对古树有着深厚情感,渴望了解其背后故事,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读者而准备。我们期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唤醒读者对古树的敬畏之心,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并共同守护这些沉默的生命,让它们的传奇故事在未来得以延续。 我们将以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用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一个关于古树的、充满智慧与诗意的世界。本书融合了科学的严谨性、历史的厚重感、艺术的感染力以及人文的温度,力图为读者带来一次深入心灵的阅读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在城市里居住多年的上班族,我一直渴望在自己的阳台上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绿色小天地。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实现这个梦想的希望。虽然阳台的空间有限,但书中关于“盆栽树木管理”的章节,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和技巧。我了解到,即使是有限的空间,也能通过精心的选择和栽培,种植出健康美丽的树木。书中对于不同树种在盆栽环境下的生长习性,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修剪以控制树形,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根系管理”的章节,它讲解了如何避免盆栽树木根系盘结,以及如何根据需要更换盆土,为根系的健康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此外,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关于“病虫害预防”的家庭妙招,让我不再担心因为缺乏经验而让心爱的植物遭受病虫害的侵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太多复杂的专业术语,让我这样一个园艺新手也能轻松理解和运用。

评分

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虽然我对园林树木的了解仅限于“能认出几种常见树”的程度,但翻开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并非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生动的图文结合,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例如,书中对于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对光照和水分的要求,都配有清晰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说明。我之前总觉得种树是个凭感觉的事情,但看了这本书才明白,原来每一种树都有它独特的“脾气”,需要我们去细心观察和体贴呵护。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病虫害防治”的部分,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种常见病虫害的特征,并提供了多种有效的防治方法,从物理隔离到化学药剂的使用,都讲解得十分到位。这让我信心大增,觉得以后遇到问题也不再束手无策了。而且,书中的一些园林设计的小技巧也让我茅塞顿开,原来一个小小的修剪就能让一棵树焕发新的生命力,甚至成为庭院里的点睛之笔。总而言之,这本书对于想要涉足园林绿化领域,或者仅仅是想让自家花园更添生机的朋友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作为一名初学者,我对园林树木的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而这本书,则像是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一步步地引领我走进这个奇妙的世界。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种植”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然对话”的书。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树木的生命周期”的讲解所吸引,让我了解到每一棵树从萌芽到繁盛,再到生命的轮回,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书中对于“不同季节的园林养护”的详细阐述,让我明白了为何春天要修剪,夏天要施肥,秋天要防寒,冬天要休养。这让我对自然的变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树木的语言”的比喻,它用拟人的方式,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树木的需求和表达。例如,叶片的卷曲可能是缺水,树干的软弱可能是养分不足。这本书的图文并茂,让我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视觉感受,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它让我明白,栽培树木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一种充满爱与耐心的艺术。

评分

坦白说,起初拿到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园林树木的栽培和修剪听起来总有些专业和枯燥。然而,翻阅过后,我不得不承认我之前的判断失误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了通俗易懂的实践指导。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深奥难懂,而是更加注重实际操作,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去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土壤改良”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不同土壤类型的特性,以及如何通过添加有机肥、调整pH值等方法来改善土壤质量,为树木的健康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书中还列举了许多实际案例,让我能够看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这比纯粹的理论讲解更能激发我的学习兴趣。另外,关于“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理”这一部分,我认为是本书的亮点之一。它不仅仅停留在识别问题,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家庭园艺还是专业种植,都能从中获益。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园林专家在娓娓道来,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宝贵的知识。

评分

我一直对园林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自己在实际操作方面缺乏系统性的指导。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园林树木从栽植、养护到修剪的完整过程。书中大量的插图和表格,让我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不同树种的特性和需求。我尤其关注了关于“树木移植”的部分,它详细讲解了不同季节、不同树龄的树木移植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减少对树木的伤害,确保移植后的成活率。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实用,因为我计划在院子里移栽几棵树。此外,书中关于“土肥水管理”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详细介绍了各种肥料的成分和用途,以及如何根据树木的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来调整施肥方案。我之前一直对如何给树木施肥感到困惑,现在有了这本书,我终于能做到心中有数了。这本书的编写思路非常清晰,逻辑性也很强,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逐步提升自己的园林技术水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