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时代:江户幕府》详解日本三大幕府内幕的全景式力作,主要内容包括:江户幕府的缔造、德川家康、亲藩、谱代、旗本、外样、两头政治、大久保长安事件、幕府与朝廷、谱代政治、岛原之乱、德川家光、禁教与锁国、天草一揆等。
第一章 天下创世
第一节 江户幕府的缔造
一、德川家康
二、亲藩、谱代
三、旗本、外样
第二节 两头政治
一、大久保长安事件
二、幕府与朝廷
三、谱代政治
第三节 岛原之乱
一、德川家光
二、禁教与锁国
三、天草一揆
第二章 走向文治
第一节 庆安之变
一、幼年将军德川家纲
二、由井正雪的警告
三、“家骚动”事件
第二节 忠臣藏
一、将军纲吉
二、犬公方
三、喧哗两成败
四、赤穗四十六士
第三节 新井白石时代
一、正德之治
二、童稚将军
第三章 改革中前行
第一节 享保改革
一、继嗣之争
二、米将军
三、天一坊事件
第二节 从田沼时代到宽政改革
一、无为而治
二、重商主义
三、松平定信
第三节 天保改革
一、德川家齐
二、大盐平八郎之乱
三、水野忠邦
第四章 穿越到江户
第一节 食在江户
一、茶道的盛行
二、怀石料理
……
第五章 大奥
在此之后,吉原游廓就有了大发展。新吉原如同一个城寨,周围有堀与壕沟,游客自大门而入。对于江户的诸多老百姓来说,这里的消费水平如同云端一样遥不可及。但豪商、大名、旗本武士经常将这里当作交际的场所,在此一掷千金的大有人在。
在吉原,身份比较高级的游女称为“花魁”,这只是一个比较通俗的叫法。在宝历年间(1751-1762)之前,吉原最高等级的游女称为“太夫”,最有名的就是号称“宽永三名妓”之一的高尾太夫,其次为“格子”,指具有准太夫资格的游女,再次为“散茶”。在宝历年间之后,太夫与格子不再在吉原出现,散茶就成为最高等级。其下则为“座敷持”和“呼出”。一般的人要进吉原见到花魁,必须通过重重考验。首先要通过“待合茶屋”或“引手茶屋”求见,此时就少不了大笔的支出,待合茶屋通知花魁以后,花魁就会带着大队人马从妓院赶来待合茶屋与客人见面,这一路途叫作“花魁道中”。花魁梳着名为“伊达兵库”的发型,在大盘髻的云鬓上插着松与琴柱形的簪六根、珊瑚大玉簪子两根、龟甲栉三枚,穿着极其艳丽的振袖和服,带着两个“振袖新造”(一般是15至16岁的“秃”,也就是少女担任,是太夫的未来人选)和两个“番头新造”(过了年纪仍未赎身,只能从事服侍工作的妓女),前开道,后打罗伞,浩浩荡荡来到待合茶屋,如果她对客人不满,可以一语不发直接闪人,如果满意,也仅仅是对饮一杯而已。到第二次见面,也是一筷不动。第三次见面,花魁才会作出最后决定,此时,客人才有与花魁共度春宵的可能。一旦关系确立,就如一夫一妻制,若朝三暮四,则会被吉原中的人狠狠教训。
吉原的游女并非全是穷苦出身,也有一些富贵出身者,或者是被没收领地的大名家的女子,不论是什么出身,进入吉原都必须接受刻苦的训练才能成为花魁,在气质、技艺、琴棋书画等各方面都必须不断精进。
……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令人惊艳,它摒弃了传统历史著作中常见的晦涩和说教腔调,转而采用了一种极其流畅、富有画面感的叙事方式。作者的遣词造句,精准而富有韵味,仿佛每一段文字本身都带着历史的尘香。在描述那些关键性的战役或政治决策时,作者的笔锋犀利果断,节奏感极强,读起来酣畅淋漓,完全不像在阅读严肃的历史文献,更像是在品味一部结构精妙的史诗剧。更难得的是,这种文学性的表达并未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相反,它似乎还增强了事件的感染力和记忆点。我发现自己能够轻易地记住那些复杂的家族关系和错综的地理政治背景,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它将历史的“硬核”内容,用一种极其悦耳的方式包装了起来,让学习历史的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铺陈和细节的打磨,让人如同亲临其境般感受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脉搏。特别是对于权力更迭过程中那些微妙的心理博弈和幕后交易的描绘,细腻入微,远非一般的历史著作所能比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政治局势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冷静而又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它没有陷入过度煽情或简单的道德审判,而是将历史人物置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客观而深刻的剖析。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断地在思考,如果换作是我,在那种高压和变幻莫测的环境中,又会做出何种选择。这种代入感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性,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年代背景知识,变得鲜活而充满张力。可以说,它成功地将学术的严谨性与文学的感染力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社会结构和权力运作逻辑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读完这本著作,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作者在进行田野调查和史料挖掘方面所付出的心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书中引用的那些一手资料和地方志记载,细节之丰富,常常令人拍案叫绝。例如,书中对当时武士阶层日常生活的物质文化侧写,从服饰的材质到饮食的讲究,再到居住环境的布局,都展现出一种近乎于人类学报告的严谨性。这不仅仅是关于“大事件”的记录,更是对“活生生的人”在特定制度下的生存状态的细腻捕捉。它打破了我过去对那个时代仅有的刻板印象,让我意识到,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是由无数个微小而具体的个体经验支撑起来的。这种对“微观历史”的关注,让整个历史图景显得立体而富有层次感,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让人深思历史的厚度究竟是如何由这些被遗忘的细节构筑而成的。
评分我过去阅读了一些关于那个时期的作品,但常常因为缺乏对地方差异和文化多样性的深入探讨而感到遗憾。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并没有将焦点仅仅集中在权力中心,而是巧妙地穿插了对地方豪族、新兴商人阶层乃至底层农民生活状态的描写。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在宏观的中央集权叙事中,随时切换到对某一特定藩属国风俗习惯的精细描摹。这种“拉远景”与“推近景”的自由切换,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该时代的理解。它让我明白,所谓的“一个时代”,实际上是由无数个并行且相互影响的地方小宇宙构成的,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生存逻辑和文化惯性。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看待历史的全新视角,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单一视角,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景式扫描。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体现了作者非凡的逻辑思维能力。它不是简单的时间线索推进,而是以主题为纲,将分散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同一类社会现象或制度变迁进行提炼和集中阐述,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住特定制度的演化脉络和内在逻辑。比如,关于财政制度的几章,作者将不同时期的赋税改革和货币政策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极大地深化了我对国家治理成本和效率的理解。这种“跨时空”的横向比较,有效地避免了线性叙事可能带来的信息碎片化问题,让知识点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网络结构。对于希望系统性构建知识体系的读者来说,这种结构安排无疑是极其友好的,它引导读者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梳理逻辑,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而非仅仅是史料堆砌。
评分挺好的书,内容很有用
评分活动价买的,蛮实惠的。。。。
评分“江户幕府”又称“德川幕府”。日本第三个封建军事政权。由德川家康建立,德川氏以江户为政治根据地,开幕府以统治天下,故亦称江户幕府。1853年,美国佩里率军抵达日本,逼迫幕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面临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激起国内人民的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最终引发倒幕运动。1868年,江户和平开城投降,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彻底灭亡。德川幕府(Tokugawa Bakufu)又称江户幕府(Edo Bakufu)。1603年由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在江户(今东京)所建。至1867 年德川庆喜被迫宣布还政天皇为止(即大政奉还),共经十五代将军,历时265 年。为继镰仓,室町幕府和丰臣政权之后,最强盛也是最后的武家政治组织。幕府原为将军征战时处理军务的营幕,后将军架空天皇取得实际统治权。历史上先后有镰仓(1192—1333)、室町(1338—1573)和德川三个幕府。德川幕府的统治形式是幕藩体制。将军之下,设大老(不常设)、老中(常设)掌握全国政务,设若年寄协助老中,设大目付,目付负责监视大名和幕府的直属武士旗本和御家人。设寺社、勘定、江户町三奉行,分别管理寺社、幕府财政和江户市政。在大阪、长崎等主要城市设远国奉行来支配地方的直辖领地。在京都设立所司代以监视皇室和寺社,以及近畿诸大名。在幕府赐封的260—270 多个诸侯国内,藩主们拥有行政、司法和征收年贡的权力。武士们则将为各自的藩主服兵役当做己任。经济方面
评分军事方面
评分一、将T军纲吉
评分本书描写了从德川家康的发家史到末代将军德川庆喜的退位的历史过程,可以大致了解日本最后一个幕府江户幕府的来龙去脉。作者用现代语言和文字描述了幕府的建立,壮大,危机,权利斗争,改革等,比较完整的记录了江户幕府中的权重人物和各代将军的人物性格,逸闻趣事等等。书的后半部分介绍了江户时期日本民间的饮食,服饰,民风等。比较适合需要浅浅理解日本幕府历史的读者。但是书的纸质比较烂,有点遗憾。
评分二、米p将军
评分二、童稚将军
评分旧书 我都不知道这个厂家怎么好意思发 知道发了会收到差评 不过京东送货速度一流的 给京东物流人员一个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