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作品。这套书完美地满足了我的要求。它摒弃了将历史视为线性进步的简单叙事,而是着重展现了“断裂”与“重塑”的过程。作者对于“发现”这个概念本身的批判性思考尤为精彩——发现的不仅是新的大陆和航线,更是欧洲人对自己身份认同的新认识。书中对技术革新如何与社会阶层变动交织的分析尤其透彻,它解释了为什么在短短一百多年间,欧洲就完成了从相对分散到逐步统一治理的转变。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何为现代性起源”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是既广阔又尖锐的,读后会让你对人类历史的复杂性有一个更成熟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文本质量非常高,语言富有张力,即便是处理相对枯燥的商业贸易路线和法律条文的演变,也能写出引人入胜的故事感。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动态的欧洲图景,一个正在从内向收缩的封建体系向外扩张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新世界中摸索前进的欧洲。让我耳目一新的是,作者对宗教改革前夜的社会思潮的梳理。那种信仰危机、对教廷权威的质疑,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后的必然产物。书中对人文主义者群体内部的分歧和争论也有着细腻的描摹,揭示了“进步”从来都不是一条坦途,而是在各种矛盾和妥协中艰难前行的过程。对于历史细节的考据也相当扎实,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可靠和踏实。
评分这本厚重的历史著作,简直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社会肌理的任意门。作者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商贾以及底层民众日常生活的描摹细致入微,让我仿佛能闻到佛罗伦萨街道上的香料味,感受到集市上的喧嚣与活力。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印刷术发明后知识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进行了深入剖析。不同于以往那种只关注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这里探讨的是书籍是如何从稀有的奢侈品转变为普通市民可以接触到的媒介,这种转变如何潜移默化地重塑了欧洲人的思维模式和信仰体系,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它不仅仅是罗列史实,更是在挖掘驱动历史变革的内在动力,那种思想的火花是如何点燃整个大洲的探索精神,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对于任何想要理解现代欧洲思想根源的人来说,这绝对是案头必备的珍藏。
评分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很多概念,比如“国家主权”、“个人自由”的雏形,都可以在这个“发现的世纪”中找到清晰的脉络。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佳,时而聚焦于某个重大地理发现的激动人心,时而又冷静地分析这些发现对既有世界观产生的冲击和瓦解。特别是对于新旧世界接触后带来的生态、疾病和文化上的碰撞,作者没有采取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以一种近乎人类学家的审慎态度去呈现那些复杂的相互作用。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航海技术发展的章节,它不再是冰冷的技术介绍,而是与当时社会对财富、荣耀的渴望紧密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人类为了超越已知界限所付出的巨大勇气与代价。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我对普通历史读物的预期。
评分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读完这上下两册,但绝对是物超所值的投入。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将“欧洲内部的整合与外部的扩张”这两条主线并行叙述,并且清晰地展示了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比如,海外贸易带来的财富如何反哺了欧洲宫廷和新兴的资产阶级,从而为后来的政治和文化变革提供了物质基础。书中对早期殖民行为的探讨也相当克制和深刻,它没有回避那个时代的残酷性,但也没有陷入过度渲染的泥潭,而是将其置于那个时代特定的道德和经济框架下进行考察。这种宏观视野和微观叙事的完美结合,使得这部作品不仅是历史文献,更像是一部关于“权力如何流动和转换”的社会学经典。
评分价格偏贵,没有优惠真是买不起,传说中的名作,好好看看。
评分第一卷《发现的世纪》的重点是16世纪欧洲对亚洲的认知与想象.作者拉赫对16世纪欧洲的亚洲知识状况的研究具体而深入,从航路的开辟到传教点的建立,从印度到东南亚再到日本、中国,他追索着西方商贸、传教与求知的足迹而深入更深更远的亚洲腹地。首先,他分别叙述欧洲国家在东方扩张中的作用与相互之间的竞争,详细分析了不同国家的相关文献,从商务与传教报告到虚构的文学作品,这些文献是如何形成、如何传入欧洲并在欧洲不同国家传播的。欧洲不同国家语言的文献,不仅介绍了亚洲主要国家诸如印度、中国、日本的状况,也没有忽略诸如马来亚、菲律宾、中南半岛一些次要国家或地区,并援引当代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在详尽的文字论述的同时,作者还提供了多幅地图和地图说明,以及书后长达75页的分类文献索引。拉赫的著作不仅对欧洲史研究有贡献,他所提供的欧洲文献,对亚洲历史的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评分对比麦克里兰的“混合政体”加“现代合法性”,对中国这样一个鹿在天下的nation而言,应该如何看待?中国既不是完全的现代化国家,也不是完全的民族国家,也不是完全的古典国家,是什么?说不清。是否将来也需一强大的中央政府?是否将来也必须建立坚实的现代契约式合法性基础?说不清。总而言之,中国亦可看做制度之处女地,唯有大智慧者可制作礼乐。我想,纵然现实总不能令人满意,然众人应时时思考,今日之域中,竟为谁家之天下?
评分价格贵了啊其他还行的呢
评分门多萨没有到中国成为一位成功的传教士,却因为写中国成为一位成功的畅销书作家。他对中国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好感,介绍中华帝国疆土广阔,全国有15个省,每个省都像一个王国,首都在北京与南京;有人类最长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大洪水”时代;中国的天子统治着最广袤的国土与最众多的人口;在中国居住的还有摩尔人、蒙古人、缅甸人与老挝人,偶尔也能见到欧洲人。中国文明程度高,在很多方面都值得称道,但最令人仰慕的还是它的政治制度。
评分门多萨没有到中国成为一位成功的传教士,却因为写中国成为一位成功的畅销书作家。他对中国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好感,介绍中华帝国疆土广阔,全国有15个省,每个省都像一个王国,首都在北京与南京;有人类最长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大洪水”时代;中国的天子统治着最广袤的国土与最众多的人口;在中国居住的还有摩尔人、蒙古人、缅甸人与老挝人,偶尔也能见到欧洲人。中国文明程度高,在很多方面都值得称道,但最令人仰慕的还是它的政治制度。帝国的首脑是居住在北京紫禁城深宫里的皇帝,由几位大学士组成的内阁是帝国政治的实权机构,它举荐朝臣与外省的总督、负责管理各省地方衙门的政务、军事与监察。中国司法严明、酷刑尽管不太人道,但保证了社会治安。中国的行政制度是议会制,由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议员集体决定政务大事。由于监察与惩戒的严厉,中国官场几乎杜绝了贪污受贿!总之,“这个强大的王国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已知的统治最为完善的国家……”
评分门多萨没有到中国成为一位成功的传教士,却因为写中国成为一位成功的畅销书作家。他对中国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好感,介绍中华帝国疆土广阔,全国有15个省,每个省都像一个王国,首都在北京与南京;有人类最长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大洪水”时代;中国的天子统治着最广袤的国土与最众多的人口;在中国居住的还有摩尔人、蒙古人、缅甸人与老挝人,偶尔也能见到欧洲人。中国文明程度高,在很多方面都值得称道,但最令人仰慕的还是它的政治制度。帝国的首脑是居住在北京紫禁城深宫里的皇帝,由几位大学士组成的内阁是帝国政治的实权机构,它举荐朝臣与外省的总督、负责管理各省地方衙门的政务、军事与监察。中国司法严明、酷刑尽管不太人道,但保证了社会治安。中国的行政制度是议会制,由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议员集体决定政务大事。由于监察与惩戒的严厉,中国官场几乎杜绝了贪污受贿!总之,“这个强大的王国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已知的统治最为完善的国家……”
评分书很好,品相不错,快递服务也很优秀,这是一本好书,谢谢京东了
评分拉赫少年气盛时没有想到,这项研究竟然耗尽他一生的精力。他贸然闯入一个广阔无边、繁复无尽的世界,许多奇迹般的人与事,让他流连忘返。马可·波罗那一代人渡过地中海在西亚登岸,渐行渐远,不幸的人已经死在路上,幸运者终于到达天堂般的印度与中国。那时候他们将这一地区统称为印度,今日的印度为下印度,中国为上印度。印度盛产胡椒香料,运回欧洲可以发大财;中国的财富运不走,只能带回关于中国的传说。中国土地辽阔,从西到东要走一年半,中国城市繁华,杭州城有一万座桥、一万两千条街,仅杭州城里的船就比整个欧洲加起来都多……离奇的事多了,回到欧洲讲述这些天方夜谭的幸运儿,都成了“吹牛大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