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的書,慢慢看,京東是個不錯的買書地! “知識就是力量”,這是英國著名學者培根說的。誠然,知識對於年青一代何等重要。而知識並非生來就有、隨意就生的,最主要的獲取途徑是靠讀書。在讀書中,有“甘”也有“苦”。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簡潔而極富哲理地概括瞭人生的意義。雖說讀書如逆水行舟,睏難重重,苦不堪言;但是,若將它當作一種樂趣,沒有負擔,像是策馬於原野之上,泛舟於西湖之間,盡歡於遊戲之中。這樣,讀書纔津津有味、妙不可言。由此,讀書帶來的“甘甜”自然而然浮齣水麵,隻等著你采擷瞭。 讀書,若隻埋首於“書海”中,長此以往,精神得不到適當地調節,“懨倦”的情緒彌滿腦際,到終來不知所雲,索然無味。這種“苦”是因人造成的,無可厚非。還有一種人思想上存在著問題,認為讀書無關緊要,苦得難熬,活受罪。迷途的羔羊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等待死亡;另一種能迴頭是岸,前程似錦 我的房間裏有一整架書籍,每天獨自摩挲大小不一的書,輕嗅清清淡淡的油墨香,心中總是充滿一股歡欣與愉悅。取齣一冊,慢慢翻閱,怡然自得。 古人讀書有三味之說,即“讀經味如稻梁,讀史味如佳肴,諸子百傢,味如醯醢”。我無法感悟得如此精深,但也癡書切切,非同尋常。 記得小時侯,一次,我從朋友那兒偶然藉得伊索寓言,如獲至寶,愛不釋手。讀書心切,迴傢後立即關上房門。燈光融融,我倚窗而坐。屋內,燈光昏暗,室外,燈火輝煌,街市嘈雜;我卻在書中神遊,全然忘我。轉眼已月光朦朧,萬籟俱寂,不由得染上瞭一絲睡意。再讀兩篇纔罷!我挺直腰闆,目光炯炯有神,神遊伊索天國。 迷迷糊糊地,我隱約聽到輕柔的叫喊聲,我揉瞭揉惺忪的睡眼,看不真切,定神一聽,是媽媽的呼喚,我不知在寫字颱上趴瞭多久。媽媽衝著我笑道:“什麼時候變得這麼用功瞭?”我的臉火辣辣的,慌忙閤書上床,倒頭便睡。 從此,讀書就是我永遠的樂事。外麵的世界確實五彩繽紛,青山啊,綠水啊,小鳥啊,小貓啊,什麼也沒有激發起我情趣,但送走白日時光的我,情由獨鍾——在幽靜的房間裏伴一盞燈,手執一捲,神遊其中,任思緒如駿馬奔騰,肆意馳騁,飽攬異域風情,目睹曆史興衰榮辱。與住人公同悲同喜,與英雄人物共沉共浮,罵可笑可鄙之輩,哭可憐可敬之士。體驗感受主人公艱難的生命旅程,品嘗咀嚼先哲們睿智和超凡的見解,讓理性之光粲然於腦海,照亮我充滿荊棘與坎坷之途。在書海中,靜靜地揣摩人生的快樂,深深地感知命運的多舛,默默地慨嘆人世的滄桑。而心底引發陣陣的感動,一股抑製不住的激動和靈感奔湧。於是乎,筆尖不由得顫動起來,急於想寫什麼,想說什麼…… 閑暇之餘,讀書之外,仍想讀書寄情於此,欣然自愉。正如東坡老先生所雲:“此心安處吾鄉。” 早晨,我品香茗讀散文,不亦樂乎!中午,我臨水倚林讀小說,不亦樂乎!晚上,我對窗藉光吟詩詞,不亦樂乎!整天都是快樂,因為我有書,我在!
評分民國學術經典,值得珍藏,嶽麓書社很強大。
評分好書,非常喜歡,值得一看~
評分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瞭震驚世界的河南安陽殷墟發掘,使殷商文化由傳說變為信史,並由此將中國的曆史嚮前推移瞭數百年。直至今日,它依舊被視為人類文明史上最重大的發掘之一。 在中國現代學術史上,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名字———李濟。
評分henbang
評分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瞭震驚世界的河南安陽殷墟發掘,使殷商文化由傳說變為信史,並由此將中國的曆史嚮前推移瞭數百年。直至今日,它依舊被視為人類文明史上最重大的發掘之一。 在中國現代學術史上,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名字———李濟。
評分《民國學術文化名著:文章講話》共收錄10篇文章,前七篇是1935-1937年在《中學生》雜誌《文章偶話》欄目中連載的;後三篇是夏先生利用1937年暑假趕寫的。書中兩位先生以名傢名篇為例,解答瞭文章寫作的各方麵問題,對於如何安排文章中的對話、如何通過文章錶情達意、如何寫文章纔有氣勢、如何用文字錶現動態和靜態,以及閱讀什麼、怎麼閱讀等青少年寫作過程中都會遇見的問題,給予瞭精闢獨到的意見。夏丏尊(1886年-1946年),文學傢,語文學傢。名鑄,字勉旃,後(1912年)改字丏尊,號悶庵。浙江紹興上虞人。1886年6月15日齣生。夏丏尊自幼從塾師讀經書,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考中秀纔。次年到上海中西書院(東吳大學的前身)讀書,後改入紹興府學堂學習,都因為傢貧未能讀到畢業。光緒三十一年他藉款東渡日本留學,先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畢業前考進東京高等工業學校,但因申請不到官費,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輟學迴國。民國26年(1939年)創辦《月報》雜誌,任社長,並擔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機關報《救亡日報》編委。民國26年抗戰爆發,立達學園、開明書店皆毀於炮火,被迫內遷。夏因體弱多病留守上海,參加抗日後援會。他堅守氣節,矢誌不為日本人做事。民國32年(1943年)12月被日本憲兵拘捕,後經日本友人內山完造營救齣獄。但肺病復發,精神和身體都受到嚴重摧殘。1946年4月23日,在上海病逝,墓葬上虞白馬湖畔。4月27日,重慶《新華日報》發錶社論《悼夏丏尊先生》,譽為民主文化戰綫的老戰士,為文化運動和民主運動建樹瞭不可磨滅的功績。
評分“我想,按照他一貫的標準,這些根本都夠不上考古學。”李光謨感嘆道。
評分henbang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