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作家柳苏(罗孚)在读书上发表文章《你一定要看董桥》,使大陆读者了解了董桥其人其文。此后,董桥的文章风行大陆,拥有了无数忠实的董迷。
董桥是个多面手,文章、古玩、书法、绘画等等都有其独特的心得,在这个集子里,他以个人的经历和朋友故事,串联起对人生历练、世事沧桑的感慨,字里行间处处凸显人生的智慧、从容和豁达,同时极富文采。
董桥先生提到自己的创作:“我要求自己的散文可以进入西方,走出来;再进入中国,再走出来;再入……总之我要叫自己完全掌握得到才停止,这样我才有自己的风格。”这样的风格,读者从《立春前后》中尽可领略。
海豚出版社可以的
评分先是缺货,后又出来3件,被我抢到了
评分太贵了。200页 68元,建议搞活动再买
评分评分 评分
此时觉两人开始破阵,林轩左手一翻,掌心之中顿时多出了一个圆盘,几道法诀打
评分也有很多人认为书生论政往往流于隔靴搔痒,对此,董桥认为“书生论政虽然搔不到痒处,可是还是要搔,不搔的话那就很寂寞了。”“即使当年我跟金庸做了那么多事情,他也不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他也不会觉得自己一写,政府一定要听,那是不可能的。那只是尽了我们的一点责任。”
评分 评分是在中环办完一些杂事进来吃一碗混沌面。徐先生介绍我认识陈先生,陈先生说坐一下聊聊天也好。陈先生很瘦,像陈巨来,也健谈,徐先生开个话题他接着说出许多趣事。喝完茶徐先生搭电车回跑马地,我陪陈先生慢慢走去天星码头搭过海渡轮。我说起他写的时代曲歌词,他说了一些填词的甘苦,说白话歌词要填得好少不了宋词元曲打底。“我昨天晚上还在读贺方回的《东山词》,”陈先生说,“锤字炼句他功夫下得深,写闺情离思,叹功名不就,字字恰切,纵酒狂放之作也不乏风雷气概!”码头别后我和陈先生偶然通通信讲讲电话。他喜欢写旧诗,逸兴来了也填词,满意的作品都寄一份给我,一手钢笔字独家风格,又大又圆,远远认得出是陈蝶衣的字。听他说了贺方回我那阵子也重温贺方回,读完记得些散句记不得全首。去年十一月写《春水如蓝》,我凭记忆写园翁说蛋白宝石的水蓝像宋词那句“玉津春水如蓝”。那也是贺方回的词,全首词林道群电脑一搜搜出来了:“玉津春水如蓝,宫柳毿毿。桥上东风侧帽檐,记佳节,约是重三。飞楼十二珠帘,恨不贮、当年彩蟾。对梦雨廉纤,愁随芳草,绿遍江南。”重三是上巳,农历暮春三月初三,晋代永和九年上巳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四十一人到山阴兰亭修褉,王羲之写《兰亭宴集序》三百多字,真迹陪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