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Java虛擬機:JVM高級特性與最佳實踐(第2版)

深入理解Java虛擬機:JVM高級特性與最佳實踐(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誌明 著
圖書標籤:
  • Java虛擬機
  • JVM
  • Java
  • 性能優化
  • 內存管理
  • 垃圾迴收
  • 並發編程
  • 底層原理
  • 書籍
  • 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421900
版次:2
商品編碼:11252778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5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超級暢銷書全新升級,第1版兩年內印刷近10次,Java圖書領域公認的經典著作,繁體版颱灣發行

  基於JDK1.7,圍繞內存管理、執行子係統、程序編譯與優化、高效並發等核心主題對JVM進行全麵而深入的分析,深刻揭示JVM的工作原理


  

相關好書推薦:


  


  


  

更多精彩好書推薦,請點擊以下圖片查看:


  

內容簡介

  

  本書第1版兩年內印刷近10次,4傢網上書店的評論近4?000條,98%以上的評論全部為5星級的好評,是整個Java圖書領域公認的經典著作和超級暢銷書,繁體版在颱灣也十分受歡迎。第2版在第1版的基礎上做瞭很大的改進:根據全新的JDK 1.7對全書內容進行瞭全麵的升級和補充;增加瞭大量處理各種常見JVM問題的技巧和優佳實踐;增加瞭若乾與生産環境相結閤的實戰案例;對第1版中的錯誤和不足之處的修正;等等。第2版不僅技術更新、內容更豐富,而且實戰性更強。
  本書共分為五大部分,圍繞內存管理、執行子係統、程序編譯與優化、高效並發等核心主題對JVM進行瞭全麵而深入的分析,深刻揭示瞭JVM的工作原理。第一部分從宏觀的角度介紹瞭整個Java技術體係、Java和JVM的發展曆程、模塊化,以及JDK的編譯,這對理解本書後麵內容有重要幫助。第二部分講解瞭JVM的自動內存管理,包括虛擬機內存區域的劃分原理以及各種內存溢齣異常産生的原因;常見的垃圾收集算法以及垃圾收集器的特點和工作原理;常見虛擬機監控與故障處理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第三部分分析瞭虛擬機的執行子係統,包括類文件結構、虛擬機類加載機製、虛擬機字節碼執行引擎。第四部分講解瞭程序的編譯與代碼的優化,闡述瞭泛型、自動裝箱拆箱、條件編譯等語法糖的原理;講解瞭虛擬機的熱點探測方法、HotSpot的即時編譯器、編譯觸發條件,以及如何從虛擬機外部觀察和分析JIT編譯的數據和結果;第五部分探討瞭Java實現高效並發的原理,包括JVM內存模型的結構和操作;原子性、可見性和有序性在Java內存模型中的體現;先行發生原則的規則和使用;綫程在Java語言中的實現原理;虛擬機實現高效並發所做的一係列鎖優化措施。

作者簡介

  周誌明,資深Java技術專傢,對JavaEE企業級應用開發、OSGi、Java虛擬機和工作流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並在大量的實踐中積纍瞭豐富的經驗。尤其精通Java虛擬機,撰寫瞭大量與JVM相關的經典文章,被各大技術社區爭相轉載,是ITeye等技術社區公認的Java虛擬機方麵的領袖人物之一。除本書外,還著有經典著作本書,廣獲讀者好評。現任遠光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開發部總經理兼架構師,先後參與過國傢電網、南方電網等多個大型ERP項目的平颱架構工作,對軟件係統架構也有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走近Java
第1章 走近Java
1.1 概述
1.2 Java技術體係
1.3 Java發展史
1.4 Java虛擬機發展史
1.4.1 Sun Classic Exact VM
1.4.2 Sun HotSpot VM
1.4.3 Sun Mobile-Embedded VM Meta-Circular VM
1.4.4 BEA JRockit IBM J9 VM
1.4.5 Azul VM BEA Liquid VM
1.4.6 Apache Harmony Google Android Dalvik VM
1.4.7 Microsoft JVM及其他
1.5 展望Java技術的未來
1.5.1 模塊化
1.5.2 混閤語言
1.5.3 多核並行
1.5.4 進一步豐富語法
1.5.5 64位虛擬機
1.6 實戰:自己編譯JDK
1.6.1 獲取JDK源碼
1.6.2 係統需求
1.6.3 構建編譯環境
1.6.4 進行編譯
1.6.5 在IDE工具中進行源碼調試
1.7 本章小結
第二部分 自動內存管理機製
第2章 Java內存區域與內存溢齣異常
2.1 概述
2.2 運行時數據區域
2.2.1 程序計數器
2.2.2 Java虛擬機棧
2.2.3 本地方法棧
2.2.4 Java堆
2.2.5 方法區
2.2.6 運行時常量池
2.2.7 直接內存
2.3 HotSpot虛擬機對象探秘
2.3.1 對象的創建
2.3.2 對象的內存布局
2.3.3 對象的訪問定位
2.4 實戰:OutOfMemoryError異常
2.4.1 Java堆溢齣
2.4.2 虛擬機棧和本地方法棧溢齣
2.4.3 方法區和運行時常量池溢齣
2.4.4 本機直接內存溢齣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垃圾收集器與內存分配策略
3.1 概述
3.2 對象已死嗎
3.2.1 引用計數算法
3.2.2 可達性分析算法
3.2.3 再談引用
3.2.4 生存還是死亡
3.2.5 迴收方法區
3.3 垃圾收集算法
3.3.1 標記-清除算法
3.3.2 復製算法
3.3.3 標記-整理算法
3.3.4 分代收集算法
3.4 HotSpot的算法實現
3.4.1 枚舉根節點
3.4.2 安全點
3.4.3 安全區域
3.5 垃圾收集器
3.5.1 Serial收集器
3.5.2 ParNew收集器
3.5.3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
3.5.4 Serial Old收集器
3.5.5 Parallel Old收集器
3.5.6 CMS收集器
3.5.7 G1收集器
3.5.8 理解GC日誌
3.5.9 垃圾收集器參數總結
3.6 內存分配與迴收策略
3.6.1 對象優先在Eden分配
3.6.2 大對象直接進入老年代
3.6.3 長期存活的對象將進入老年代
3.6.4 動態對象年齡判定
3.6.5 空間分配擔保
3.7 本章小結
第4章 虛擬機性能監控與故障處理工具
4.1 概述
4.2 JDK的命令行工具
4.2.1 jps:虛擬機進程狀況工具
4.2.2 jstat:虛擬機統計信息監視工具
4.2.3 jinfo:Java配置信息工具
4.2.4 jmap:Java內存映像工具
4.2.5 jhat:虛擬機堆轉儲快照分析工具
4.2.6 jstack:Java堆棧跟蹤工具
4.2.7 HSDIS:JIT生成代碼反匯編
4.3 JDK的可視化工具
4.3.1 JConsole:Java監視與管理控製颱
4.3.2 VisualVM:多閤一故障處理工具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調優案例分析與實戰
5.1 概述
5.2 案例分析
5.2.1 高性能硬件上的程序部署策略
5.2.2 集群間同步導緻的內存溢齣
5.2.3 堆外內存導緻的溢齣錯誤
5.2.4 外部命令導緻係統緩慢
5.2.5 服務器JVM進程崩潰
5.2.6 不恰當數據結構導緻內存占用過大
5.2.7 由Windows虛擬內存導緻的長時間停頓
5.3 實戰:Eclipse運行速度調優
5.3.1 調優前的程序運行狀態
5.3.2 升級JDK 1.6的性能變化及兼容問題
5.3.3 編譯時間和類加載時間的優化
5.3.4 調整內存設置控製垃圾收集頻率
5.3.5 選擇收集器降低延遲
5.4 本章小結
第三部分 虛擬機執行子係統
第6章 類文件結構
6.1 概述
6.2 無關性的基石
6.3 Class類文件的結構
6.3.1 魔數與Class文件的版本
6.3.2 常量池
6.3.3 訪問標誌
6.3.4 類索引、父類索引與接口索引集閤
6.3.5 字段錶集閤
6.3.6 方法錶集閤
6.3.7 屬性錶集閤
6.4 字節碼指令簡介
6.4.1 字節碼與數據類型
6.4.2 加載和存儲指令
6.4.3 運算指令
6.4.4 類型轉換指令
6.4.5 對象創建與訪問指令
6.4.6 操作數棧管理指令
6.4.7 控製轉移指令
6.4.8 方法調用和返迴指令
6.4.9 異常處理指令
6.4.10 同步指令
6.5 公有設計和私有實現
6.6 Class文件結構的發展
6.7 本章小結
第7章 虛擬機類加載機製
7.1 概述
7.2 類加載的時機
7.3 類加載的過程
7.3.1 加載
7.3.2 驗證
7.3.3 準備
7.3.4 解析
7.3.5 初始化
7.4 類加載器
7.4.1 類與類加載器
7.4.2 雙親委派模型
7.4.3 破壞雙親委派模型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虛擬機字節碼執行引擎
8.1 概述
8.2 運行時棧幀結構
8.2.1 局部變量錶
8.2.2 操作數棧
8.2.3 動態連接
8.2.4 方法返迴地址
8.2.5 附加信息
8.3 方法調用
8.3.1 解析
8.3.2 分派
8.3.3 動態類型語言支持
8.4 基於棧的字節碼解釋執行引擎
8.4.1 解釋執行
8.4.2 基於棧的指令集與基於寄存器的指令集
8.4.3 基於棧的解釋器執行過程
8.5 本章小結
第9章 類加載及執行子係統的案例與實戰
9.1 概述
9.2 案例分析
9.2.1 Tomcat:正統的類加載器架構
9.2.2 OSGi:靈活的類加載器架構
9.2.3 字節碼生成技術與動態代理的實現
9.2.4 Retrotranslator:跨越JDK版本
9.3 實戰:自己動手實現遠程執行功能
9.3.1 目標
9.3.2 思路
9.3.3 實現
9.3.4 驗證
9.4 本章小結
第四部分 程序編譯與代碼優化
第10章 早期(編譯期)優化
10.1 概述
10.2 Javac編譯器
10.2.1 Javac的源碼與調試
10.2.2 解析與填充符號錶
10.2.3 注解處理器
10.2.4 語義分析與字節碼生成
10.3 Java語法糖的味道
10.3.1 泛型與類型擦除
10.3.2 自動裝箱、拆箱與遍曆循環
10.3.3 條件編譯
10.4 實戰:插入式注解處理器
10.4.1 實戰目標
10.4.2 代碼實現
10.4.3 運行與測試
10.4.4 其他應用案例
10.5 本章小結
第11章 晚期(運行期)優化
11.1 概述
11.2 HotSpot虛擬機內的即時編譯器
11.2.1 解釋器與編譯器
11.2.2 編譯對象與觸發條件
11.2.3 編譯過程
11.2.4 查看及分析即時編譯結果
11.3 編譯優化技術
11.3.1 優化技術概覽
11.3.2 公共子錶達式消除
11.3.3 數組邊界檢查消除
11.3.4 方法內聯
11.3.5 逃逸分析
11.4 Java與CC++的編譯器對比
11.5 本章小結
第五部分 高效並發
第12章 Java內存模型與綫程
12.1 概述
12.2 硬件的效率與一緻性
12.3 Java內存模型
12.3.1 主內存與工作內存
12.3.2 內存間交互操作
12.3.3 對於volatile型變量的特殊規則
12.3.4 對於long和double型變量的特殊規則
12.3.5 原子性、可見性與有序性
12.3.6 先行發生原則
12.4 Java與綫程
12.4.1 綫程的實現
12.4.2 Java綫程調度
12.4.3 狀態轉換
12.5 本章小結
第13章 綫程安全與鎖優化
13.1 概述
13.2 綫程安全
13.2.1 Java語言中的綫程安全
13.2.2 綫程安全的實現方法
13.3 鎖優化
13.3.1 自鏇鎖與自適應自鏇
13.3.2 鎖消除
13.3.3 鎖粗化
13.3.4 輕量級鎖
13.3.5 偏嚮鎖
13.4 本章小結
附  錄
附錄A 編譯Windows版的OpenJDK
附錄B 虛擬機字節碼指令錶
附錄C HotSpot虛擬機主要參數錶
附錄D 對象查詢語言(OQL)簡介
附錄E JDK曆史版本軌跡





精彩書摘

  1.4.2 Sun HotSpot VM
  提起HotSpot VM,相信所有Java程序員都知道,它是Sun JDK和OpenJDK中所帶的虛擬機,也是目前使用範圍最廣的Java虛擬機。但不一定所有人都知道的是,這個目前看起來“血統純正”的虛擬機在最初並非由Sun公司開發,而是由一傢名為“LongviewTechnologies”的小公司設計的;甚至這個虛擬機最初並非是為Java語言而開發的,它來源於Strongtalk VM,而這款虛擬機中相當多的技術又是來源於一款支持Self語言實現“達到C語言50%以上的執行效率”的目標而設計的虛擬機,Sun公司注意到瞭這款虛擬機在JIT編譯上有許多優秀的理念和實際效果,在1997年收購瞭Longview Technologies公司,從而獲得瞭HotSpot VM。
  HotSpot VM既繼承瞭Sun之前兩款商用虛擬機的優點(如前麵提到的準確式內存管理),也有許多自己新的技術優勢,如它名稱中的HotSpot指的就是它的熱點代碼探測技術(其實兩個VM基本上是同時期的獨立産品,HotSpot還稍早一些,HotSpot一開始就是準確式GC,而Exact VM之中也有與HotSpot幾乎一樣的熱點探測。為瞭Exact VM和HotSpotVM哪個成為Sun主要支持的VM産品,在Sun公司內部還有過爭論,HotSpot打敗Exact並不能算技術上的勝利),HotSpot VM的熱點代碼探測能力可以通過執行計數器找齣最具有編譯價值的代碼,然後通知JIT編譯器以方法為單位進行編譯。如果一個方法被頻繁調用,或方法中有效循環次數很多,將會分彆觸發標準編譯和0SR(棧上替換)編譯動作。通過編譯器與解釋器恰當地協同工作,可以在最優化的程序響應時間與最佳執行性能中取得平衡,而且無須等待本地代碼輸齣纔能執行程序,即時編譯的時間壓力也相對減小,這樣有助於引入更多的代碼優化技術,輸齣質量更高的本地代碼。
  在2006年的JavaOne大會上,Sun公司宣布最終會把Java開源,並在隨後的一年,陸續將JDK的各個部分(其中當然也包括瞭HotSpot VM)在GPL協議下公開瞭源碼。
  ……

前言/序言


Java虛擬機(JVM)技術解析:從原理到實踐 本書旨在為Java開發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Java虛擬機(JVM)技術視野,內容涵蓋JVM的核心概念、工作原理、垃圾迴收機製、內存管理、性能調優以及與Java語言特性的深度結閤。我們不隻是停留在錶麵的API調用,而是深入到JVM的內部機製,幫助開發者理解Java程序是如何在機器上高效運行的,以及如何通過對JVM的深入理解來優化應用程序的性能和穩定性。 第一部分:JVM基礎架構與核心組件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逐步認識Java虛擬機,揭開其神秘的麵紗。我們將從JVM的整體架構齣發,詳細剖析其三大核心組件:類加載器子係統(Class Loader Subsystem)、運行時數據區(Runtime Data Areas)以及執行引擎(Execution Engine)。 類加載器子係統:理解Java代碼如何從文件轉換為JVM可執行的字節碼,並加載到內存中。我們將深入講解類加載器的雙親委派模型,分析其工作流程、安全性和避免類重復加載的機製。同時,會介紹啓動類加載器(Bootstrap Class Loader)、擴展類加載器(Extension Class Loader)和應用程序類加載器(Application Class Loader)這三層加載器各自的職責和加載路徑。還會探討自定義類加載器的實現場景,例如熱部署、代碼加密等,並通過具體案例展示其應用。 運行時數據區:這是JVM內存模型的核心,也是Java程序運行時的數據存儲場所。我們將詳細分解各個區域的功能和生命周期: 程序計數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作為CPU指令指針的Java版本,它記錄著當前綫程執行的字節碼指令地址。我們會解釋其在多綫程環境下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綫程之間程序計數器的獨立性。 Java虛擬機棧(Java Virtual Machine Stacks):解釋棧幀(Stack Frame)的概念,包括局部變量錶、操作數棧、動態鏈接、方法齣口等,以及方法調用和返迴過程中的棧幀變化。我們將深入分析StackOverflowError和OutOfMemoryError(針對棧溢齣)的産生原因和排查方法。 本地方法棧(Native Method Stacks):說明它與Java虛擬機棧的異同,以及它是如何為執行本地方法(如C/C++編寫的方法)服務的。 方法區(Method Area):又稱“永久代”(在JDK 8之前)或“元空間”(Metaspace,JDK 8及之後)。這裏存儲著類的元信息,包括類的版本、字段和方法描述、常量池、方法代碼等。我們會詳細講解常量池(Constant Pool)的結構和作用,以及字符串常量池的優化機製。對於JDK 8之後元空間的演變,也會進行深入闡述,並分析其與永久代的區彆,以及如何通過JVM參數調整元空間大小來避免OutOfMemoryError: Metaspace。 堆(Heap):這是JVM中占用內存最大、也是垃圾迴收的主要區域。我們將講解堆的新生代(Young Generation)和老年代(Old Generation)的劃分,以及新生代中的Eden空間、Survivor空間(S0、S1)。深入分析對象在堆中的分配過程,例如大對象和小對象(TLAB)的分配策略。 執行引擎:負責解釋執行Java字節碼,並將其轉換為機器碼。我們將剖析其核心組成部分: 解釋器(Interpreter):逐條解釋執行字節碼指令,優點是啓動快、占用內存小,缺點是執行效率相對較低。 即時編譯器(Just-In-Time Compiler, JIT Compiler):在程序運行時,將頻繁執行的熱點代碼編譯成機器碼,以提高執行效率。我們將詳細介紹C1編譯器(Client Compiler)和C2編譯器(Server Compiler)的特點和適用場景,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混閤模式)。還會深入講解熱點代碼的探測機製,例如方法調用計數器和迴邊計數器。 垃圾迴收器(Garbage Collector, GC):這是JVM實現自動內存管理的關鍵。我們將從GC的基本概念入手,包括可達性分析算法(Reachability Analysis)、引用計數法(Reference Counting),以及標記-清除(Mark-Sweep)、標記-整理(Mark-Compact)、復製(Copying)等經典的垃圾迴收算法。 第二部分:Java垃圾迴收機製深度解析 本部分將聚焦於Java最重要的特性之一——自動垃圾迴收,深入探討其工作原理、不同垃圾迴收器的特性以及性能調優策略。 GC的基本原理:詳細講解如何判斷對象是否為“垃圾”,即可達性分析算法的工作流程,包括GC Roots的確定以及垃圾標記的過程。我們將分析四種引用類型(強引用、軟引用、弱引用、虛引用)在GC過程中的行為差異,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對象的存活。 主流垃圾迴收器詳解:我們將逐一剖析目前JVM中常見的垃圾迴收器,重點分析它們的特點、適用場景、迴收算法、性能優勢與劣勢: Serial GC(串行垃圾迴收器):最簡單、最基礎的GC,適用於單核CPU、內存不大的場景。 Parallel GC(並行垃圾迴收器):也稱為“吞吐量優先”的GC,使用多綫程進行垃圾迴收,可以顯著縮短GC暫停時間。 CMS GC(Concurrent Mark Sweep GC):旨在實現“最短暫停時間”的GC,通過與應用程序並發執行來減少STW(Stop-The-World)時間,但存在內存碎片問題。 G1 GC(Garbage-First GC):作為CMS的替代者,G1 GC是JDK 9默認的垃圾迴收器。它將堆劃分為多個區域(Region),能夠預測GC停頓時間,實現更可控的GC行為,同時解決瞭CMS的內存碎片問題。我們將詳細講解G1的分代區域(Humongous Regions)、混閤收集(Mixed GC)以及並發標記(Concurrent Marking)流程。 ZGC & Shenandoah GC:針對超大堆內存場景,提供瞭極低停頓時間的垃圾迴收器,我們將簡要介紹其工作原理和優勢。 GC性能調優:通過對GC原理和迴收器特性的理解,本節將指導讀者如何進行實際的GC性能調優。我們將討論: GC日誌的分析:如何解讀GC日誌中的各項信息,例如GC時間、吞吐量、內存占用等,從而定位GC瓶頸。 JVM參數調優:針對不同GC策略,我們會介紹常用的JVM啓動參數,例如`-Xms`、`-Xmx`、`-XX:NewRatio`、`-XX:SurvivorRatio`、`-XX:MaxGCPauseMillis`、`-XX:ParallelGCThreads`等,並說明如何根據實際應用場景進行閤理配置。 內存泄漏的定位與解決:通過內存分析工具(如MAT, VisualVM)和GC日誌,識彆內存泄漏的常見原因,並給齣相應的解決策略。 第三部分:JVM內存管理與優化 除瞭垃圾迴收,JVM在內存管理方麵還有許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內容。 內存分配策略:我們將詳細分析對象在堆中的分配細節,例如TLAB(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的作用,以及對象是如何在新生代的不同區域(Eden、Survivor)之間進行晉升的。 內存區域劃分與GC Age:深入講解新生代和老年代的劃分比例,以及對象在Minor GC過程中如何在Survivor區之間進行復製和年齡增長。我們會解釋MaxTenuringThreshold參數的作用,以及對象在達到一定年齡後是如何晉升到老年代的。 大對象與長期存活對象:如何處理占用大量連續內存的對象(大對象),以及那些在新生代經過多次GC仍能存活的對象,它們是如何最終進入老年代的。 JVM參數詳解:進一步介紹與內存管理相關的JVM參數,例如`-XX:PretenureSizeThreshold`(大對象直接分配到老年代)、`-XX:+UseLargePages`(大頁內存)等,並解釋它們對內存分配和GC行為的影響。 第四部分:JVM與Java語言特性的深度結閤 Java語言的許多特性都與JVM的底層機製緊密相關,理解這些關聯有助於開發者寫齣更高效、更健壯的代碼。 字符串常量池的奧秘:詳細講解String.intern()方法的行為,以及字符串字麵量和字符串拼接在JVM中的不同處理方式,從而解釋為什麼字符串比較有時需要使用equals()而不是==。 final關鍵字的JVM處理:分析final關鍵字對變量、方法和類在JVM層麵的影響,例如final變量的優化、final方法的內聯等。 static關鍵字的JVM實現:說明static關鍵字在類加載過程中的作用,以及static變量和static代碼塊在JVM方法區中的存儲和執行機製。 枚舉(enum)的JVM本質:揭示Java中的枚舉類型在JVM中實際上是如何被實現為類的,以及其構造方法、實例等背後的JVM處理邏輯。 注解(Annotation)與反射(Reflection)的JVM支持:講解注解是如何在類加載和運行時被JVM解析和應用的,以及反射機製是如何通過JVM提供的接口實現動態訪問類、方法和字段的。 第五部分:JVM性能監控與故障排查 理解JVM的運行狀態是進行性能優化的前提。本部分將介紹常用的JVM監控工具和故障排查方法。 常用監控工具: JVisualVM:一款功能強大的集成工具,可以監控CPU、內存、綫程、GC等,並進行性能分析。 JMC(Java Mission Control):Oracle提供的專業級JVM監控和診斷工具,提供深入的運行時數據分析。 Arthas:阿裏巴巴開源的Java診斷工具,能夠在生産環境無侵入地診斷和監控JVM。 Tompkins(JConsole):JDK自帶的JVM監控工具,用於查看JVM的內存、綫程、類等信息。 堆轉儲(Heap Dump)分析:學習如何生成堆轉儲文件,並使用MAT等工具分析堆信息,找齣內存泄漏、對象占用率過高等問題。 綫程轉儲(Thread Dump)分析:學習如何獲取綫程轉儲信息,分析死鎖、綫程阻塞、CPU占用過高等問題。 GC日誌深入分析:結閤前麵GC部分的知識,更深入地利用GC日誌進行性能分析和問題定位。 第六部分:JVM高級特性與最佳實踐 在掌握瞭JVM的基礎和核心機製後,本部分將介紹一些更高級的JVM特性,以及在實際開發中如何應用JVM知識來寫齣更優的Java代碼。 JVM指令集與字節碼:簡要介紹Java字節碼的結構和常見指令,幫助理解JVM是如何解析和執行代碼的。 JVM類文件結構:分析`.class`文件的內部結構,包括魔數、版本號、常量池、訪問標誌、字段錶、方法錶等。 JVM安全模型:探討JVM的安全機製,例如類加載器的沙箱安全模型、代碼源信任等。 Java模塊化(Project Jigsaw)與JVM:分析Java 9引入的模塊化係統對JVM類加載和應用部署的影響。 JVM在微服務和容器化環境下的應用:討論在Docker、Kubernetes等環境下,如何配置和管理JVM,以應對資源限製和快速啓停的需求。 編寫高性能Java代碼的JVM視角:從JVM的角度給齣編寫高效Java代碼的建議,例如如何優化循環、減少對象創建、選擇閤適的數據結構、避免不必要的反射等。 JVM最佳實踐總結:結閤全書內容,提煉齣一係列在JVM層麵的開發和部署最佳實踐,幫助開發者構建更穩定、更高效的Java應用。 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夠深刻理解Java程序運行的底層機製,具備分析和解決JVM相關問題的能力,從而在實際工作中能夠更從容地應對性能瓶頸和內存問題,寫齣更高質量的Java代碼。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剛入手瞭《深入理解Java虛擬機:JVM高級特性與最佳實踐(第2版)》,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從封麵和目錄的初步瀏覽,就能感受到這本書的分量。它定位非常明確,直指Java虛擬機這個核心但又常常被開發者忽略的領域。我平時開發中,雖然每天都在寫Java代碼,但對於代碼在JVM中是如何被執行、內存是如何分配和迴收、綫程是如何管理的,這些深層次的機製瞭解得並不透徹,往往遇到一些性能瓶頸或者詭異的內存泄漏問題時,也隻能依靠經驗和猜想來解決,效率不高且治標不治本。這本書的齣現,正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從目錄來看,它涵蓋瞭JVM的內存管理、垃圾迴收、類加載機製、綫程模型,甚至還涉及到瞭性能調優和JVM命令工具的使用。這些都是非常實用的知識點,能夠幫助開發者從更宏觀的視角理解Java程序的運行,從而寫齣更健壯、更高效的代碼。我非常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真正“深入理解”JVM,不再僅僅停留在API使用者層麵,而是成為一個能夠掌控JVM的Java工程師。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乾貨滿滿”,完全不像一些技術書籍那樣浮於錶麵,講一些大傢都知道的套路。它從JVM的誕生背景、核心概念講起,逐步深入到各種高級特性和實踐。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垃圾迴收算法的介紹感到興奮,像G1、ZGC、Shenandoah這些名字聽起來就很酷,而且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優缺點、適用場景,書裏應該都會有詳細的闡述。內存模型也是我一直想弄清楚的,Java的內存模型和底層的物理內存、CPU緩存之間是怎麼交互的?原子性、可見性、有序性這些概念在多綫程環境下到底是怎麼保證的?這本書提供瞭非常清晰的解答,讓我對並發編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而且,它不隻是理論講解,還結閤瞭大量的實際案例和最佳實踐,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時候,技術書籍的價值不在於你讀懂瞭多少概念,而在於你能將這些概念運用到實際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這本書的“最佳實踐”部分,應該能直接指導我如何優化代碼,避免常見的性能陷阱,提升應用的響應速度和穩定性。

評分

作為一個對Java技術棧有著長期鑽研熱情的開發者,我一直深信,要想在Java領域達到更高的造詣,就必須深入理解JVM。而《深入理解Java虛擬機:JVM高級特性與最佳實踐(第2版)》這本書,毫無疑問就是這樣一本能夠帶領我實現這一目標的絕佳指南。它並非一本麵嚮初學者的入門讀物,而是為那些已經具備一定Java開發經驗,希望進一步提升自身技術深度和廣度的開發者量身打造的。書中對JVM內存區域劃分的細緻講解,對不同垃圾迴收器工作原理的深入剖析,以及對類加載過程的循序漸進的闡述,都極具價值。我特彆期待能夠通過這本書,學習到如何使用各種JVM提供的工具(如JVisualVM、JMC等)來診斷和解決實際生産環境中遇到的性能問題。在當今互聯網應用普遍追求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背景下,掌握JVM的底層原理和調優技巧,已經成為衡量一個資深Java工程師的重要標準。這本書的齣現,正是滿足瞭我對這些知識的渴望,為我指明瞭前進的方嚮。

評分

一直以來,我對Java虛擬機的理解都停留在比較錶層的認知,知道它是個運行時環境,負責執行Java字節碼,並且有垃圾迴收機製。但具體到內存的分配、對象的生命周期、綫程的調度和同步機製,以及類加載的具體流程,我總是感覺隔著一層迷霧。《深入理解Java虛擬機:JVM高級特性與最佳實踐(第2版)》這本書,似乎就是一把鑰匙,能夠幫我撥開這層迷霧,看到Java程序運行的真相。從目錄上看,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全麵,從JVM的整體架構到各個組件的詳細講解,再到實際的性能調優策略,都做到瞭深入覆蓋。我尤其對其中關於JVM的垃圾迴收算法的對比和分析感興趣,不同的垃圾迴收器有不同的特點和適用場景,瞭解這些能夠幫助我在實際工作中選擇最適閤的迴收器,從而優化應用的性能。同時,書中提到的“最佳實踐”部分,相信能夠為我提供很多在日常開發中可以藉鑒和應用的經驗,避免走彎路,寫齣更優秀的代碼。

評分

拿到《深入理解Java虛擬機:JVM高級特性與最佳實踐(第2版)》這本書,我第一反應就是它的厚重感。這不僅僅是紙張的重量,更是知識重量的體現。對於我這樣在Java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開發者來說,往往會陷入一種“經驗主義”的陷阱,即僅僅依靠過去積纍的經驗來解決問題,而對底層的運行機製卻知之甚少。這本書恰恰能夠打破這種睏境。它係統性地梳理瞭JVM的方方麵麵,從最基本的內存模型到復雜的垃圾迴收算法,從類加載的生命周期到綫程的並發模型,每一個章節都力求深入淺齣,讓讀者能夠真正理解“為什麼”和“怎麼做”。我特彆看重書中關於JVM參數調優的部分,很多時候,一個看似微小的JVM參數調整,就能帶來質的性能提升。這本書提供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建議,無疑能夠幫助我更好地掌握這些調優技巧,從而讓我的應用程序在性能和穩定性上更上一層樓。

評分

內容還可以,速度挺快

評分

全部是618買的,非常實惠,用到時候纔知道好處,質量不錯

評分

字跡清晰,正版書籍,物流快速

評分

一口氣買瞭10本。很優惠。速度很快,沒想到京東派送員送到晚上差不多九點都還在送,書看起來挺好的,但是買瞭3本Oreiliy的書,隻有java與xml這邊有防僞貼,其他兩本沒有,不知道是不是正版。看著還不錯吧,給好評。

評分

不錯,還挺快的 。每本書都有內膜包裝 贊贊贊?

評分

買瞭兩本,學完找工作,啦啦啦~

評分

本科是學硬件的,後來又轉軟件瞭。任何一個程序員瞭解更多的底層原理都有很好的提升吧

評分

很好很喜歡這種感覺真的很不錯哦

評分

昨晚突然想買書,沒想到還能搶到捲,算下來還是很便宜的,618很適閤囤書,哈哈哈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