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繁体旁注
书名: 米芾 吴江舟中诗卷杜少陵题王宰山水图 历代名家碑帖经典
出版社名称: 中国书店
ISBN编号:9787514913507
页数:共52页
开本:8开(24.5*35.0CM)
此帖为原碑原帖,内容完整 附繁体旁注 书名:历代碑帖精粹 宋 米芾尺牍 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开本:16开(29.3*19.9cm) 页数:45 页 书名:历代碑帖精粹 宋米芾书法精选 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开本:16开(29.3*19.9cm) 页数:44 页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历代名家名品集萃——米芾 苕溪诗帖
价:30.00元
作者:孔顼主编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7月
ISBN:978754722802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商品标识:23798157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历代名家名品集萃——米芾 研山铭
价:30.00元
作者:孔顼主编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7月
ISBN:978754722806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商品标识:23798158
3.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艺术情有独钟的读者,这套《名品集萃》中的米芾作品,可以说满足了我对书法美的极致追求。特别是《蜀素帖》的墨迹选,我曾多次在博物馆展览中见过原件的影印本,但在这套书里,印刷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曾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仔细研究《蜀素帖》中的每一个字,特别是那些连笔之处,米芾是如何做到在疾速运笔的同时,依然保持笔画的清晰度和筋骨的力度的。书中的专家解读,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字形,而是深入到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过程中的微妙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承接的关系。我发现,米芾的草书有一种独特的“筋骨感”,即使是最潦草的笔画,也绝不显得疲软无力。这种力量感来自于他深厚的功力,更来自于他对线条的精准控制。而《草书尺牍》部分,则让我看到了米芾在生活中的另一面,那些看似随意的书信,却也蕴含着不俗的书法功底。我曾尝试模仿其中一封尺牍,发现要在保持流畅的同时,又不能失掉结构的稳健,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和领悟。这套书的装帧也很精美,纸张的质感和排版都体现了出版者的用心,让人在阅读时就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庄重感。
评分6. 我最近购买的这套书法字帖,聚焦于米芾的草书,内容涵盖了《蜀素帖》、《草书尺牍》等经典作品,其中《历代名家书法经典》和《名品集萃》部分更是锦上添花。我一直觉得,学习任何一门艺术,理解其背后的文化语境至关重要。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提供字帖,更是通过对米芾生平、创作理念的阐述,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书法风格的形成原因。《蜀素帖》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之一,米芾在这幅作品中展现了他“集古字”的特色,但又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创造,赋予了这些字新的生命力。书中的解析,非常详细地讲解了他如何借鉴前人,又如何超越前人。我尤其对书中对《蜀素帖》中“山”、“水”、“云”等字的形态分析感兴趣,米芾的笔法是如何做到既有力量感,又不失飘逸灵动,这其中的变化,是需要反复揣摩的。而《草书尺牍》则让我看到了米芾在日常书写中的功力,那些信札虽然简短,但字字皆有法度,笔笔皆有情感。书中的《研山铭》解析,更是点明了米芾“尚意”的书风,他在书写时,不仅仅是在记录文字,更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对事物的理解。这套书的印刷质量非常高,能够清晰地展现墨色的浓淡和笔画的起伏,让我在临帖时更有方向感。
评分9. 我一直都对中国书法史上的“狂草”大家情有独钟,而米芾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最近入手的这套字帖,集合了《蜀素帖》、《草书尺牍》等米芾的代表性作品,让我得以一窥其精妙。特别是《蜀素帖》的墨迹选,我曾多次在网上搜索欣赏,但实体书带来的质感和细节还原度是无法比拟的。书中的图片印刷精美绝伦,能够清晰地看到米芾笔画中细微的起伏、转折以及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这对于我这种喜欢“看笔法”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书中的解析部分,着重阐述了米芾在《蜀素帖》中如何做到“笔笔有力,字字传神”。他处理连笔时那种“牵丝映带”的技巧,既保证了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性,又避免了笔画的粘连不清,这种“断而连,连而断”的艺术处理,正是米芾草书的魅力所在。《草书尺牍》部分,则让我看到了米芾在日常书写中的不俗功力,那些尺牍虽然篇幅不长,但字字皆有筋骨,笔笔皆有情感。书中的《历代名家书法经典》和《名品集萃》部分,更是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让我能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米芾的书法艺术。特别是《研山铭》的解析,让我明白了米芾是如何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融入到书法创作中的。
评分1. 这套书简直是草书爱好者的宝藏!我一直都很欣赏米芾那种“刷”出来的笔法,他的草书看似狂放不羁,实则骨子里透着一股严谨的章法和笔势的连绵,观看他的《蜀素帖》,我常常被那种行云流水般的跌宕起伏所吸引,仿佛能听到笔尖在纸上跳跃的沙沙声。书中的墨迹选部分,不仅呈现了米芾草书的精髓,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还会对一些关键的笔画、结构以及章法进行详细的解析,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尤其喜欢其中对“连绵”与“断”的处理的讲解,米芾的草书并非一味地牵丝攀带,而是能在连接处巧妙地留白,让字与字之间既有呼应,又不失各自的独立性。这种处理方式,在《草书尺牍》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那些尺牍虽然篇幅不长,但字字珠玑,情感真挚,同时又展现了极高的书法造诣。阅读这些尺牍,不仅是学习书法,更像是与古人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书中的图片印刷质量也非常高,能够清晰地看到纸张的纹理和墨色的浓淡变化,这对于领悟米芾用笔的微妙之处至关重要。我常常会对着字帖临摹,一边临一边揣摩他下笔的力度、运腕的走向,以及每一笔的起收关系。即使是多年的书法爱好者,在这套书中也能找到新的启发和感悟,它绝对是值得反复研习的案头必备。
评分2.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这套《历代名家书法经典》中的米芾部分,立刻就被深深吸引了。与市面上许多只注重表面形态的字帖不同,这套书似乎更注重书法背后的精神传达和技术演进。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才能将草书的“气韵”表现出来,而米芾的《研山铭》恰恰是我一直想要深入理解的范本。这份铭文,虽然篇幅不长,但其笔法精到,结构严谨,却又透露出一种磅礴的书卷气。书中的解析部分,非常细致地剖析了米芾如何在结体上做到“平正”与“险绝”的统一,以及他如何在运笔过程中做到“疾势”与“迟留”的结合。我印象最深的是对《研山铭》中“研”字的讲解,米芾处理“石”字旁的笔画时,那种提按顿挫的变化,以及“几”字头部的收缩和舒展,都充满了力量感和节奏感。书里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米芾生平、创作背景的介绍,这对于理解他的书法风格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临帖,只是机械地模仿字形,而忽略了书家创作时的心境和当时的文化氛围。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它将书法艺术与历史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习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每一件作品。对于我来说,这套书不仅仅是学习米芾草书的工具,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探那个时代的艺术精神。
评分4. 我最近入手了一套关于米芾的书法字帖,虽然题目有些冗长,但内容却异常丰富,尤其是《研山铭》的部分,我反复看了不下十遍。米芾的《研山铭》在我看来,是一篇将文字的哲理与书法的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书中的解析,着重阐述了米芾如何用他的笔法来体现文章内容的意境。比如,对于“研”字,他处理“石”字旁的笔画时,那种厚重、沉稳的力度,仿佛真的在描绘一块质朴的石头;而对于“山”字,他又用更加舒展、开阔的笔触来表现山峦的起伏。这种“随字赋形”的创作手法,是我一直以来非常欣赏的,也是我学习草书想要达到的境界。书中的《历代名家书法经典》部分,虽然篇幅有限,但选取了米芾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配以精炼的点评,让我得以在短时间内对米芾的书法风格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特别关注了他书法中“欹侧”与“取势”的运用,米芾的草书并不总是追求笔画的匀称,而是常常通过笔画的倾斜和结构的错落,来营造一种动态的美感。这种美感,在他的《蜀素帖》和《草书尺牍》中都有淋漓尽致的体现。这套书的优点在于,它既有对细节的深度挖掘,又有对整体风格的宏观梳理,让不同程度的学习者都能有所收获。
评分7.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艺术有着深厚兴趣的读者,我最近有机会接触到了一套关于米芾的书法作品集,其中《蜀素帖》的墨迹选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米芾的草书,在我看来,是一种既有法度又极富创造力的艺术形式。书中的图片印刷非常精美,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每一笔的力度、速度以及墨色的变化,这对于我这种喜欢细致揣摩笔法的学习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我尤其喜欢书里对《蜀素帖》中“飞白”处理的讲解,米芾是如何巧妙地利用笔锋的侧锋,在疾速行笔时产生飞白效果,而又不失笔画的连贯性和力量感。这种技巧,在《草书尺牍》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那些尺牍虽然篇幅不长,但字字都充满了生命力,仿佛是一位饱学之士在与友人畅谈。书中的《历代名家书法经典》和《名品集萃》部分,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理解米芾的书法艺术。我从中看到了米芾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前人的书法传统,又是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刷”字风格。尤其是《研山铭》的解析,让我明白了米芾在书法中融入的哲学思想,他不仅仅是在写字,更是在表达一种人生态度。这套书的编排也很合理,既有对作品的展示,又有对技法的深入剖析,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
评分10. 对于我这样一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书法艺术的爱好者来说,这套关于米芾的字帖,无异于一次精神的盛宴。《蜀素帖》的墨迹选部分,我反复端详了许久。米芾的草书,给人的感觉是“笔走龙蛇”,但又绝非一味地张扬,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功力和严谨的章法。《蜀素帖》中的每一笔,都仿佛带着生命力在纸上跃动,那种力量感和节奏感,是许多现代书法作品难以比拟的。书中的专家解析,不仅仅是简单的字形介绍,更是深入到米芾运笔的力度、角度,以及墨色的枯湿变化。我尤其喜欢书里对《蜀素帖》中“山”、“水”、“云”等字的分析,米芾是如何用最简练的笔画,勾勒出最生动的意境,这其中的艺术处理,着实令人拍案叫绝。《草书尺牍》部分,则展现了米芾在生活化场景下的书法魅力,那些尺牍虽然篇幅不长,但字字皆有骨力,笔笔皆有情致。书中的《历代名家书法经典》和《名品集萃》部分,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米芾书法认知框架,让我得以理解他如何吸取前人精髓,又如何自成一家。尤其是《研山铭》的解析,让我明白了米芾的“尚意”书风,他在书写时,不仅仅是在描摹文字,更是在表达一种人生境界。这套书的印刷质量极高,纸张的质感和墨色的还原都做得非常到位,让我在临帖时,能够获得一种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评分8. 我最近入手了一套关于米芾的书法字帖,虽然标题有些长,但其内容之丰富,足以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蜀素帖》的墨迹选,米芾的草书如同他的性格一样,充满了“颠”与“逸”的气息,却又在挥洒自如中透露出严谨的法度。《蜀素帖》中,米芾的用笔之快,节奏之变幻,让我每每观之,都仿佛能听到笔尖在纸上疾走的声音。书中的解析,不仅仅停留在对字形结构的描述,更是深入到米芾运笔的力度、速度、以及墨色枯湿的变化。我曾多次尝试模仿《蜀素帖》中的一些段落,发现其中的连笔之处,需要极高的腕力与指力配合,才能在保持清晰度的同时,做到行云流水般的流畅。而《草书尺牍》部分,则展现了米芾在书写尺牍时的另一番风采。那些尺牍虽然篇幅不长,但字字有力,情真意切,足以见其书写功力之深厚。《历代名家书法经典》以及《名品集萃》系列,为我提供了更广泛的米芾书法视野,让我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他的艺术成就。特别是《研山铭》的解析,更是让我明白了米芾是如何将“尚意”的精神融入到他的书法创作中,他不仅仅是在模仿古人,更是在创造一种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这套书的印刷质量非常出色,能够真实地还原墨迹的质感,这对于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
评分5. 一直以来,我都对米芾那种“颠狂”的草书风格情有独钟,而这套字帖,尤其是《蜀素帖》墨迹选部分,让我领略到了他最为纯粹的艺术表达。我常常会在安静的夜晚,点上一盏灯,摊开字帖,跟随米芾的笔意,在纸上“舞动”。书中的图片印刷质量极佳,那种墨色的浓淡干湿、笔锋的锐钝变化,都清晰可见,这对于我这种注重细节的临帖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我特别喜欢书里对《蜀素帖》中“山”、“水”等字的解构,米芾是如何用寥寥数笔,却能勾勒出山峦的雄伟和水的灵动,这其中的奥妙,书中都有细致的讲解。他处理连笔时那种“牵丝映带”的技巧,既保持了字与字之间的连贯,又避免了笔画的模糊不清,这种“断而连,连而断”的艺术处理,正是米芾草书的魅力所在。《历代名家书法经典》部分,也让我看到了米芾在不同时期的风格演变,以及他对前人帖学的继承与创新。特别是《研山铭》的解析,让我明白了米芾是如何将自己的审美情趣融入到文章的解读和书写中的。总而言之,这套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深入地学习米芾草书的平台,无论是对于想要提高临帖水平的爱好者,还是对于希望深入研究米芾艺术的学者,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