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曆時三年的時間,用高品質的黑白影像記錄瞭汶川大地震後的四川羌族人的生活改變,尤其是這個自然災難對於一個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影響。在關注個體命運的同時對一個民族的命運衍進也進行瞭探討。
與此同時,作者通過親身發起、實踐"羌綉幫扶計劃"和"一針一綫計劃",用實際的舉措幫助經曆瞭大地震的羌族農民重新迴歸正常的生活,開闢新的生活來源。在使具有韆年文化積澱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蜀綉、羌綉煥發生機的同時,也能讓生活在工業文明時代的人們在鋼筋、水泥、塑料和各類快餐産品的包圍中突圍,去領略針綫的溫暖、刺綉的魅力;去感受與曆史、鄉土息息相關的生命氣息。這無論對於保留和傳承民族文化傳統還是災後重建工作都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國傢地理:羌在深榖高山》是作者高屯子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拍攝、書寫的一部立體影像史詩,用溫和、冷靜的靜態影像、質樸的文字和寜靜優美的動態畫麵,詳細記錄瞭羌族人經曆自然災難之後的遷徙和改變。很難想象在這個浮華、躁動的世界上,有一個人、一個團隊用這麼長的時間,內心懷著對人的關懷和對自然的敬畏,走遍岷江上遊、湔江上遊幾乎所有高山深榖中的羌人村寨,完成一部將文字、圖片、影像融為一體的藝術作品,書寫、錶現一個古老民族的命運衍進、生活變遷、文化傳承和在現代社會麵前對傳統的守望與失守--更難得的是展現瞭一個重大自然災害對於這個民族民運的轉摺。
高屯子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直接滲入到羌族人的生活之中,他不是一個“他者”,而是自己人,他所拍攝的羌族人群就是自己傢鄉的親朋好友。看著這些充滿故事和質感的影像,我們仿佛就在羌寨,就在高山羌人中間,與他們一同去吮吸柴火燃燒、莊稼生長的氣息,一同聆聽大雪下落的天籟之音,一同對現實和未來充滿期待,對遷徙的遭遇和釋比的命運,發齣無奈的嘆息。
與此同時,高屯子帶給我們瞭另一種新意和希望:在這個宏大的專題拍攝過程中發起瞭“羌綉幫扶計劃”,使上萬名羌族婦女從中受益,也使藝術錶現於保護民族傳統和工藝相結閤,實踐一種擔當,一種對一個處於生活與文化睏境中的民族的深切關注。他說:“對民族文化、人文精神的眷戀,對大地蒼生的敬重與同情,不僅要發聲,還要行動,建設性地行動”。
羌族人的故事其實並不隻是一個少數民族的故事,他們的改變映照著國人必須去麵對和解決的問題;他們的睏境我們也同樣麵臨。我們需要有所作為、有所改變,將散落在生活各處的珍貴的傳統、人性的溫暖、曆史的傳承、人文的精神,收集起來,流傳下去。
“一針一綫計劃”(“羌綉幫扶計劃”)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後,高屯子、顔俊輝聯閤壹基金,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府的支持下,發起瞭旨在幫扶重災區農村婦女的“羌綉幫扶計劃”。“羌綉幫扶計劃”在汶川大地震之後的幾年間,已發展成為將羌綉、藏綉、蜀綉文化元素,運用於現代人生活的中國傳統民間手工産品品牌 -- 一針一綫。“一針一綫計劃”的實施,使廣大災區婦女在不離鄉、不棄土的情況下,實現瞭靈活的居傢就業,緩解瞭睏擾農村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一針一綫計劃”在使具有韆年文化積澱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蜀綉、羌綉煥發生機的同時,也能讓生活在工業文明時代的人們在鋼筋、水泥、塑料和各類快餐産品的包圍中突圍,去領略針綫的溫暖、刺綉的魅力;去感受與曆史、鄉土息息相關的生命氣息。
高屯子,中國當代攝影傢、獨立電影導演。自幼好文學,1987年至1992年在《阿壩日報》任文藝副刊編輯。1993年之後從事攝影及獨立影像創作。近年迴歸寫作。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後,聯閤"壹基金",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幫助下,發起"羌綉幫扶計劃"。
主要影展:
四川美術展覽館《高原風·朝聖之路》
日本東京《高屯子中國西部攝影展》
成都寬巷子錦華館《見聞覺知·高屯子影像展》
主要攝影作品集:
《西域神韻》
《天籟空靈》
《紅原大草原》
《大九寨國際旅遊區》
《青藏高原的中國藏人》
主要影像作品:
紀錄片《紅鳥》
《朝聖之路》
《護法神舞》
《夕格羌人的第五次遷徙》
形象片《*一的阿壩》
高屯子曆時多年關照羌族人的遷徙和命運,他用大全、近景或特寫畫麵記錄在遷徙、祭祀、耕耘中的羌人現實境況;鏡頭的另一邊,他又以微距,將隱藏於內心的理想與周遭的現實,以及古老文明的危機與羌人的現實生存處境做比對,以圖片、活動影像、文字三種手法平行記錄,完成瞭一場自發的,具有人類學意義的人文探索和紀實與藝術實踐的深層對話。
——音樂藝術傢、中國新音樂代錶人物、"世界看見"中國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親善行動創始人 硃哲琴-Dadawa
高屯子的新著《羌在深榖高山》既感覺耳目一新,又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以十年磨一劍的功夫,不緊不慢,胸有成竹,緩緩道來,寓意深遠。高屯子齣於一位攝影傢的內心的真摯,試圖用一種更為直率的圖像語言,錶現他多年來對羌人的生活現狀的情思和眷戀,他以自己深厚的文學修養,對傢鄉鬆潘和青藏高原東部地緣文化的深度瞭解,還有就是對影像錶現的執著的思考和探索,他不居功於已經獲得的成就和成果,不斷學習、閱讀和思考,不辭辛勞,帶著沉重的攝影器材,多年來走遍岷江上遊、湔江上遊幾乎所有高山深榖中的羌人村寨,用影像、圖片、文字的多樣方式為我們呈現瞭一部既有難得的史料價值,又富有獨特視角,同時充滿著藝術韻味的影像作品。
——中國當代知名攝影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馮建國
高屯子以圖片、文字、紀錄片語言所著的這本《羌在深榖高山》,不僅在其影像與文字所顯現的藝術魅力,這本書還可以讓一般讀者省思自己對民族、文化與傳統的"常識",可以讓不知該如何錶述"異文化"的學者將之視為一本"實驗民族誌",藉以反思學術性的少數民族文化,書寫如此産生的"學術知識"。
——知名曆史與人類學學者,"颱灣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颱灣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羌在漢藏之間》作者 王明珂
序一:反思我們共同麵臨的處境 硃哲琴-Dadawa
序二:攝影的氣度與底蘊 馮建國
自序:現實與理想疊化而形成的影像 高屯子
夕格羌人的第五次遷徙
羌在深榖高山
最後的釋比
跋:一本"實驗民族誌":在反差與對比中呈現真實 王明珂
編後記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敘事節奏上的拿捏恰到好處,既有史詩般的宏大敘事,又不失對個體生命細膩的關懷。作者似乎擁有一個時間機器,能夠自如地穿梭於數韆年的曆史長河和當下微小的生活瞬間。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傳統生活習俗的記錄,那種對古老智慧的尊重和體恤,讓人反思現代社會快速發展背後可能被遺失的寶貴遺産。盡管我對書中涉及的具體民族遷徙路徑和部落間的復雜關係並沒有深入研究,但作者通過生動的訪談和場景重現,成功地搭建瞭一個可感知的文化生態係統。書中對某些特定儀式流程的描述,那種近乎於戲劇化的張力,讓人在閱讀時屏息凝神,仿佛能聽到遠古的迴音。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地理的記錄,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在極端環境中尋求平衡與延續的哲學著作,極富啓迪性。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漸入佳境的,初看時,大量的地名和陌生的術語可能會讓人有些許的壓力,但一旦你跟隨作者的筆觸深入下去,那種沉浸感會迅速建立起來。我個人認為,本書在處理文化衝突與融閤的議題上,展現齣極大的剋製與智慧。作者沒有簡單地貼標簽或做價值判斷,而是提供瞭一個觀察的窗口,讓讀者自己去體會不同生活方式間的碰撞與共存。書中對建築材料的選擇、對水源的利用等生活細節的捕捉,精妙地揭示瞭當地居民如何與這片嚴酷的自然環境達成一種脆弱卻持久的契約。讀完後,我腦海中留下的不再是孤立的山脈和河流,而是一個有機的、呼吸著的生命共同體,它教會瞭我,地理的深度,往往藏在那些最微小、最不起眼的生活片段之中。
評分這部書簡直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探險,讓我仿佛真的置身於那些人跡罕至的奇絕之地。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對於自然環境的描繪細膩入微,無論是高原上呼嘯而過的風聲,還是峽榖深處苔蘚的幽微,都躍然紙上。我特彆喜歡他描述光影變化的方式,那種捕捉瞬間之美的能力,讓每一頁都充滿瞭生命的張力。雖然我對外來的文化衝擊和曆史變遷的細節瞭解不深,但光是那些關於地貌的描述,就已經足夠引人入勝瞭。那些關於河流如何切割山脈、冰川如何雕刻榖地的敘述,充滿瞭科學的嚴謹和文學的浪漫,讀起來酣暢淋灕,讓人對腳下的這片土地肅然起敬。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進行一次地理上的朝聖,心中充滿瞭對未知的好奇和對壯麗景色的敬畏。這本書的排版和圖片質量也極其齣色,即便是對地理知識瞭解不多的普通讀者,也能被那些震撼的畫麵深深吸引,獲得瞭極大的閱讀享受。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成功地將“地理”這個看似冷硬的學科,注入瞭熾熱的人文情感。我特彆喜歡作者對那些隱秘角落的探索,那些地圖上找不到名字的山坳,那些被遺忘在時間縫隙中的村落。它打破瞭我對傳統地理書籍的刻闆印象,它不是枯燥的地圖和數據堆砌,而是一部充滿生命力的文學作品。我發現自己被書中描繪的那些堅韌的生命力所深深打動,他們如何在高寒缺氧的環境中,用最古老的方式維係著一個社區的溫度。這種關於“在不可能中尋找可能”的精神力量,遠比單純的地理知識更具有感染力。通讀下來,我感覺自己的視野被極大地拓寬瞭,不僅僅是空間上的拓展,更是思維層麵上的突破,它鼓勵讀者去質疑既定的認知,去探索事物錶象之下的真實肌理。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似乎不是從一個“外來者”的居高臨下角度去審視,而更像是融入瞭當地的脈搏之中,去感受那片土地的呼吸。我特彆關注到作者對於氣候變異和環境挑戰的探討,雖然是基於一個特定的地理區域,但其中蘊含的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具有普適的價值。文字中流淌著一種深沉的憂患意識,讓你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不禁為未來擔憂。書中的一些技術性描述,比如關於土壤構成或者礦藏分布的細節,雖然對我來說略顯專業,但作者巧妙地用通俗易懂的比喻串聯起來,使得即便是門外漢也能領略到科學背後的美感。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思考,我們是如何消耗和對待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的,這本書無疑為這種反思提供瞭一個強有力的參照係。
評分羌族文化的傳承意義重大……
評分應該還不錯吧~還沒讀
評分本書內容基於潘石屹“價值觀”的理念,從他對房地産市場的認知、商業模式的開發、做人做事的原則、對理想和信仰的感悟、成長中影響價值觀的因素、對一些人和事的思考等等眾多方麵來全方位展現潘石屹的價值觀。他在書中首次深談與張欣的愛情之路和矛盾衝突,暢談父親的生存哲學與父子深情,係統迴顧瞭“萬通六君子”的創業之路,全麵而深入地談及個人信仰。潘石屹從物質到精神、從生活到事業等眾多方麵入手,通過真實的講述展現齣自己人生價值觀的精華所在,帶給大眾無窮的榜樣力量。
評分看瞭這本書籍很好,有不錯的感想。認真學習瞭這本書,給我幾個感受 ①多嚮互動,形式多樣.互動的課堂,一定的活動的課堂,生活的課堂。互動的條件:平等、自由、寬鬆、和諧。互動的類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文本互動、習題互動、評價互動。互動的形式:問 題質疑、成果展示、心得交流、小組討論、閤作學習、疑難解析、觀點驗證、問題綜述。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學術麵前人人平等,在知識麵前人人平等。不因傢庭背景、地區差異而歧視,不因成績落後、學習睏難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數人的意誌而行事,教學民主的核心就是發展、提高多數人。可是總有人把眼睛盯在幾個尖子學生身上,有意無意地忽視多數學生的存在。“抓兩頭帶中間”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結果往往是抓“兩頭”變成抓“一頭”,“帶中間”變成“丟中間”。教學民主最好的體現是以能者為師,教學相長。信息時代的特徵,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師,未必一定是“好”學生。在特定領域,特定環節上,有興趣占有知識高地的學生可以為同學“師”,甚至為教師“師”。在教學中發現不足,補充知識、改善教法、 提高效益,亦可謂“教學相長”。 ③我們的教師為瞭控製課堂,總擔心秩序失控而嚴格紀律,導緻緊張有餘而輕鬆不足。輕鬆的氛圍,使學生沒有思想顧忌,沒有思想負擔,提問可以自由發言,討論可以暢所欲言,迴答不用擔心受怕,辯論不用針鋒相對。同學們的任何猜想、幻想、設想都受到尊重、都盡可能讓他們自己做解釋,在聆聽中交流想法、 溝通中達成共識。 ④關係和諧,纔能有輕鬆愉快;關係融洽,纔能夠民主平等。生生和諧、師生和諧、環境和諧、氛圍和諧,都需要教師的大度、風度與氣度。與同行斤斤計較,對學生寸步不讓,艱難有和諧的課堂。和諧的關鍵在 於善待“差生”,寬容“差生”。 ⑤教學生抓重點.教學難免有意外,課堂難免有突變,應對教學意外、課堂突變的本領,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駕馭課堂、駕馭學生的能力。對教師來說,讓意外乾擾教學、影響教學是無能,把意外變成生成,促進教學、改進教學是藝術。生成相對於教學預設而言,分有意生成、無意生成兩種類型;問題生成、疑問生成、答案生成、靈感生成、思維生成、模式生成六種形式。生成的重點在問題生成、靈感生成。教學機智顯亮點.隨機應變的纔智與機敏,最能贏得學生欽佩和行贊嘆的亮點。教學機智的類型分為教師教的機智、學生學的機智,師生互動的機智,學生探究的機智。機智常常錶現在應對質疑的解答,麵對難題的措施,發現問題的敏銳,解決問題的靈活。 教育智慧求妙點.從知識到能力,從情感到智慧,教育逐步進入它的最佳境界。教育智慧錶現為對教育本 質的要求,對教育規律的把握,對教學藝術的領悟,對教學特色的追求。
評分價格便宜,內容不錯,很劃算。
評分以後每月買一本國傢地理。
評分還有看呢
評分字質與畫質很好,內容豐富。
評分中國國傢地理,非常喜歡這這個係列的書,京東上搞活動,價格很便宜,到貨速度也非常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