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他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值作长期探索的为学方向;1978年至80年代末,关怀重心为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迄今,所关注并拓展的论域有:“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世界伦理”与”印度启示“等。其自我期许是为21世纪的儒家哲学做出贡献。
杜维明
评分评分
谈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评分叁庐山反思
评分海外新儒家杜维明的代表作,内容值得反复研读,印刷精美。
评分新儒学的代表作,值得阅读与思考
评分杜维明先生和清华大学卢风教授在他们的哈佛对话录《现代性与物欲的释放》中,为我们提供了极具启发意义的答案。现代社会的制度和价值观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将历史上一直视为洪水猛兽的物质贪欲标示为进步的动力和创造的源泉。“真实的欲望标志着真实的自我”,这是为一般现代人所接受的至少是失之草率的观点。而正是由于这样一种草率的、未经审查和批判的态度,使那种粗俗的物质主义所衍生的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在现代社会的“精英”——那些以追逐利润为天职的人们——的标榜和鼓吹中,成为主流的价值观。以资本的增殖为目的的“资本的逻辑”逐渐成为指导制度设计和社会生活的逻辑,于是,经济主义、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便逐渐“大化流行”,金钱和“难得之货”作为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符号笼罩了一切。越是那些执著于自我的人,越深深地陷入了资本逻辑的怪圈,反而失却了自我的意念和操守,堕落为一个单纯的“经济人”,一个现代性的奴隶。
评分没有人肯坦然承认,我们已经丧失了对超越的终极实在(作为存在之大全的自然)和精神价值的谦卑和敬畏;没有人肯坦然承认,我们是多么容易地受到了这个物质世界的蛊惑和诱导。我们不愿意接受别人即使是善意的劝导,而宁肯在“自我”的固执中,去心甘情愿地接受政客和媒体别有用心的操纵。不必指责这个“不道德的社会”,无须指责那些“道德的人”。但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在这个以金钱和“难得之货”为价值表征的当代社会中,那些标榜个性、鼓吹自由的人正显露出十足一副贪婪之相,一副奴相?
评分后来的大批移民,其状况并不比他们好多少。英属殖民地的开发是从北方开始的,大多数移民落脚的地方,冬天都相当寒冷。后来者除了人多势众一些,所有的问题还是要每一个人自己去解决。他们的房子还是林中的树木。他们与奔跑的野兽之间,谁是谁的食物,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他们幻想中的农田,还是长满灌木和荆棘的处女地。他们的种子和工具却还在海上漂泊的商船里。冬季却不肯推迟脚步,坚持要如期而至。他们有妻子还有孩子,周围的人都在流行疾病,没医没药,隔三差五就有人到上帝那里报到。他们想在冬季之前至少给孩子一个栖身之地,可是就是人手不够,本来就是加上妇女孩子一起干活都不够,一生病就更不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