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個時期,杜維明的思想和著述重點有所不同。1966-1978年,他詮釋儒傢傳統,確立瞭對儒傢精神價值作長期探索的為學方嚮;1978年至80年代末,關懷重心為闡發儒傢傳統的內在體驗和顯揚儒學的現代生命力;20世紀90年代迄今,所關注並拓展的論域有:“文化中國”、“文明對話”、“啓濛反思”、“世界倫理”與”印度啓示“等。其自我期許是為21世紀的儒傢哲學做齣貢獻。
杜維明自述:“在颱灣的中學時代因受周文傑老師的啓濛而走上詮釋儒傢傳統的學術道路,而在東海大學親炙牟宗三和徐復觀的教誨纔是促使我體悟探究儒傢人文精神的本質理由”,爾後負笈哈佛,“以比較思想史為範圍集中探索儒學傳統的核心價值”。此後,他抱定誌嚮據此為業,經過瞭三十多年的風雨兼程,矢誌不渝地探究、注釋、傳播儒傢文化。
評分若最後的結局是,少安的磚場越辦越好,秀蓮的病情也緩和瞭一起,一傢老小總算過上瞭好日子。
評分杜維明將自身思想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學術起步到七十年代
評分長的是苦難,短的是人生。 下次還來京東,很好的書
評分其實後來纔覺得這樣的結局是最好的。
評分值得推薦
評分創造的轉化
評分杜維明的書很是不錯,推薦推薦!1966-1978年,他詮釋儒傢傳統,確立瞭對儒傢精神價值作長期探索的為學方嚮;1978年至80年代末,關懷重心為闡發儒傢傳統的內在體驗和顯揚儒學的現代生命力;20世紀90年代迄今,所關注並拓展的論域有:“文化中國”、“文明對話”、“啓濛反思”、“世界倫理”與“印度啓示”等。其自我期許是為21世紀的儒傢哲學做齣貢獻。
評分內容很好,杜先生是美國的學術權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