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对局选评

2012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对局选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典,厉自钧 著
图书标签:
  • 象棋
  • 甲级联赛
  • 对局
  • 选评
  • 2012年
  • 中国象棋
  • 棋谱
  • 比赛
  • 体育
  • 竞技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
ISBN:9787533542795
版次:1
商品编码:1129990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3
字数:18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2012年“伊泰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于5月8日至9月9日举行,历时5个月,圆满收枰。22轮500多对局中,出现了许多精彩的甚至使人拍手叫绝的佳局。为了使广大棋手和棋迷能看到这些对局,从中吸取营养、学习和借鉴。笔者撰写了布局新姿,精选了其中的90局加以评注和赏析,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杨典,象棋评论家。曾多次获得辽宁省抚顺市象棋赛冠军,并获辽宁省象棋赛第4名及棋友杯全国象棋大赛第10名。现任《棋友》杂志副总编,中国象棋函授学校理论部教授,曾任《象棋世界》《世界棋牌·象棋》编辑,辽宁电视台“象棋栏日”主讲,已出版象棋图书100余部,发表棋评文章1200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一、2012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布局新姿
(一)中炮进三兵过河车对屏风马
Ⅰ.黑炮8平9兑车式
Ⅱ.黑象3进5右象式
Ⅲ.黑象7进5左象式
(二)仙人指路对卒底炮
(三)飞相局对过宫炮
Ⅰ.红起右横车(1)
Ⅱ.红起右横车(2)
(四)飞相局对挺3卒
Ⅰ.红进三兵式
Ⅱ.红进三路马式
Ⅲ.红巡河车式
(五)过官炮对挺7卒

二、中炮对屏风马
(一)过河车对平炮兑车
第1局 四川孙浩宇 先胜 河南李晓晖
第2局 黑龙江郝继超 先胜 河南金波
第3局 湖北柳大华 先胜 广西李鸿嘉
第4局 黑龙江赵国荣 先胜 四川孙浩宇
第5局 黑龙江郝继超 先胜 上海谢靖
第6局 上海万春林 先负 山东张申宏
(二)过河车对左马盘河
第7局 山东孟辰 先负 北京蒋川
(三)过河车对飞右象
第8局 上海孙勇征 先胜 湖北洪智
(四)直横车对两头蛇
第9局 北京王天一 先胜 上海万春林
第10局 广东许银川 先胜 河南金波
第11局 河南武俊强 先胜 上海万春林
第12局 北京蒋川 先胜 湖北柳大华
第13局 北京王天一 先胜 广东张学潮
(五)中炮进三兵
第14局 河南黄丹青先负 浙江赵鑫鑫
第15局 北京蒋川 先和 上海谢靖
第16局 湖北洪智 先胜 四川郑一泓
第17局 四川郑惟桐 先负 广东许银川
第18局 江苏朱晓虎 先负 四川郑惟桐
第19局 北京王天一 先胜 浙江陈卓
第20局 河北陆伟韬 先胜 黑龙江聂铁文
第21局 浙江赵鑫鑫 先胜 黑龙江赵国荣
第22局 山东盂辰 先胜 浙江于幼华
第23局 河南黄丹青 先和 北京蒋川
第24局 浙江黄竹风 先负 广东许银川
第25局 河北申鹏 先负 山东才溢
第26局 河北陆伟韬 先负 广东吕钦
第27局 河南金波 先负 四川郑一泓
第28局 北京王天一 先胜 广西潘振波
第29局 河南金波 先负 广东许银川
第30局 山东卜凤波 先和 广东许银川
第31局 上海陈泓盛 先负 湖北李雪松
第32局 湖北柳大华 先负 北京蒋川
……
三、中炮对三步虎
四、中炮对单提马
五、中炮对反宫马
六、顺手炮
七、过宫炮
八、仙人指路
九、飞相局
十、进马局

前言/序言


2012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对局选评 内容简介 2012年,中国象棋的舞台上,群星璀璨,战火纷飞。备受瞩目的全国象棋甲级联赛,作为中国象棋界最高水平的年度赛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顶尖棋手,他们汇聚一堂,用智慧、策略与精湛的棋艺,上演了一场场扣人心弦的对决。本书,《2012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对局选评》,正是对这场年度象棋盛宴的深度聚焦与精彩回溯。它不仅是记录了2012年甲级联赛的精彩瞬间,更是对这场赛事中蕴含的深厚象棋文化、高超竞技水平以及无数动人故事的全面梳理与深度解读。 本书精心选取了2012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中最具代表性、最富戏剧性、也最能体现棋手们最高竞技水平的若干场经典对局。每一场对局都不仅仅是简单的棋谱展示,而是由象棋领域的资深专家、知名棋手以及评论员们,以专业、独到的视角进行的细致评析。他们深入剖析了每一盘棋的开局选择、中局缠斗、残局攻防,以及关键时刻棋手们的心态变化和临场决策。通过这些深入浅出的评析,读者将能领略到象棋大师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超技艺,理解他们是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棋局中洞察先机,如何通过精妙的计算与布局,步步为营,最终赢得胜利。 本书的评析角度是多维度的。它不仅仅局限于对棋局技术层面的分析,更关注到棋手们的战术思想、风格特点以及在比赛中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例如,对于那些惊心动魄的“逆转局”,评析会着重探讨棋手是如何在绝境中寻找生机,如何凭借顽强的意志和超人的智慧扭转乾坤;对于那些“势均力敌”的较量,评析则会挖掘双方攻防的微妙之处,以及棋手们如何在细微的优势中寻找突破口。同时,本书也关注到一些“黑马”的崛起,他们如何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展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以及他们棋风中的创新与突破。 除了对具体棋局的深度剖析,本书还对2012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的整体格局、赛事亮点以及一些重要的事件进行了回顾。联赛的晋级与降级,冠军的诞生,以及各个队伍之间的恩怨情仇,都被浓缩在本书的篇章之中。读者可以通过这些内容,对当年的联赛有一个更宏观、更全面的认识。本书力求呈现一个立体、生动的赛事图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当年的赛场,亲身感受那份紧张与激情。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其对中国象棋文化内涵的挖掘。象棋不仅仅是一项竞技运动,它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载体。本书在评析棋局的同时,也融入了对中国传统象棋文化、哲学思想的阐释。例如,在分析棋手们的防守策略时,会联想到“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兵法思想;在探讨棋手们的进攻欲望时,则会触及“势如破竹”、“攻城拔寨”的战斗精神。这些文化层面的解读,不仅能提升本书的阅读深度,也能让读者在领略棋艺魅力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象棋所蕴含的东方哲学。 为了让本书更加生动有趣,也为了帮助不同水平的读者更好地理解棋局,本书在内容呈现上也力求做到详略得当,图文并茂。除了详细的棋谱,书中还会穿插一些赛场照片、棋手采访的片段,以及一些与对局相关的历史典故或趣闻轶事。这些辅助性的内容,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棋局的背景,更深入地体会棋手的心理,也为本书增添了一份人文关怀。对于象棋爱好者而言,本书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提升棋艺的绝佳平台;对于对中国象棋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也是一扇了解这项古老智慧的窗口。 本书的作者团队由一批在象棋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组成,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更具备卓越的分析与表达能力。他们的语言风格既专业严谨,又通俗易懂,能够将复杂的棋局变化以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棋迷,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启迪。 总而言之,《2012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对局选评》是一本集赛事回顾、棋局精析、文化解读、人文关怀于一体的象棋佳作。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象棋比赛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智慧、策略、勇气与坚持的史诗。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能深入了解2012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的辉煌,感受中国象棋运动的独特魅力,并在大师们的精彩对局中,获得属于自己的象棋智慧与启发。这不仅仅是对一场赛事的纪念,更是对中国象棋精神的一次致敬。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界限,重温2012年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棋局。在黑白之间,感受智慧的碰撞,体验策略的博弈,见证棋手的坚韧与荣耀。本书的问世,旨在为广大象棋爱好者提供一份珍贵的阅读体验,同时也为中国象棋运动的发展留下宝贵的记录。 通过对2012年甲级联赛的聚焦,本书也间接描绘了当时中国象棋界的整体风貌。哪些棋手在这一年崭露头角?哪些老将宝刀未老?哪些队伍展现出强大的统治力?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将在本书的字里行间得到体现。本书不仅是对过往赛事的梳理,更是对中国象棋发展脉络的一次重要观察。 对于那些渴望提高象棋水平的棋迷来说,本书提供的选评棋局,堪称是难得的“活教材”。每一局的攻防转换,每一招的精妙计算,每一个关键时刻的抉择,都蕴含着深刻的棋理。本书的评析,能够帮助读者理清思路,学习大师们的布局思想、中盘技巧以及残局的处理方法,从而在实战中受益匪浅。 同时,本书也着重展现了中国象棋项目背后所蕴含的体育精神。棋手们在赛场上那种沉着冷静、不屈不挠、尊重对手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本书通过对比赛过程的真实记录和深入分析,展现了象棋运动不仅仅是智力的较量,更是意志与品格的磨砺。 此外,本书也可能会触及到一些关于象棋发展趋势的讨论。2012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象棋的传播方式和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演变。本书在评析棋局的同时,或许也会穿插一些对现代象棋技术与传统象棋研究相结合的思考,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平实而富有感染力,避免使用过于枯燥的技术术语,而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棋局的精彩之处。即使是没有深厚象棋功底的读者,也能通过本书感受到象棋的魅力,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与乐趣。 总而言之,《2012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对局选评》是一本集知识性、观赏性、文化性于一体的象棋读物。它是一份对中国象棋运动辉煌历史的致敬,也是一份对未来发展的期许。本书将成为象棋爱好者案头必备的经典之作,在黑白乾坤中,为读者开启一段精彩绝伦的象棋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更多体现在它对“时代烙印”的精准捕捉上。2012年,对于象棋界来说,无疑是一个新旧交替、技术迭代的关键时期。这本书没有仅仅停留在记录胜负,而是深入探讨了在那个特定的时间节点,棋手们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和他们所采用的新颖思路。我注意到其中对某些新兴的开局策略和中局转换技巧的剖析,放到今天来看,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清晰地展示了当时顶尖棋手们如何应对日益提高的计算深度和对局速度带来的压力,以及他们是如何试图突破当时公认的理论瓶颈。阅读其中关于某几场争议性对局的分析时,作者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提供了多角度的论证,尊重了棋局本身的复杂性和多解性,这一点非常难得。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们能够回溯和理解那个赛季棋坛的集体智慧是如何一步步向前演进的,对于希望站在前人肩膀上继续探索的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历史文献。

评分

从实战应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是超乎想象的。我尝试着选取了其中几盘我认为风格最接近我自身下法的中盘激战进行复盘练习。书中对重点局面的“变化树”构建得极其清晰,每一个分支的走法、胜率的预估,都标注得明明白白。更妙的是,它在分析完最佳应对后,还会专门开辟一个小节,探讨“如果走错一步,局势会如何急转直下”,这种“反面教材”的警示作用,远胜于单纯的理论灌输。通过这种对照学习,我对自己平时容易犯的战略性错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关于残局处理上的细腻之处,书中那些看似微小的弃子或调动子力的时机把握,让我受益匪浅。我发现,很多在实战中一闪而过的念头,在书本的推演下被系统化、理论化了,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在压力下做出准确决策的信心。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是“看”的,更是用来“练”的。

评分

这本书的附录和资料部分的处理,充分体现了编辑团队的严谨态度和对细节的执着。我惊喜地发现,除了核心的对局分析,书中还附带了一份详细的赛季积分榜和重要赛事的赛程回顾,这让整本书的资料性大大增强,不再仅仅是一本棋谱集,更像是一部完整的联赛年鉴。特别是对那些非主流棋手的几场精彩对局的简要记录,虽然没有深入分析,但它们的出现,平衡了对冠军热门的过度关注,展现了联赛的整体生态和活力。这种包罗万象的资料搜集,让读者在欣赏高水平对局的同时,也能对整个赛季的格局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此外,书中对于一些特定术语的解释和历史背景的注释,都做得非常到位,即便是初级棋手也能无障碍地理解那些专业术语背后的深层含义。这种对信息完整性和易读性的双重追求,使得这本书的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真正做到了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引人注目,那种深沉的黑与红的搭配,立刻就让人联想到竞技场上的激烈角逐和胜负的沉重感。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就被它的装帧吸引了,纸张的质感厚实而细腻,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它分量十足,绝非泛泛之作。装订处处理得一丝不苟,翻阅起来非常顺畅,没有那种新书特有的僵硬感,这一点对于需要反复研读棋谱的棋迷来说,简直是福音。内页的排版更是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素养,字体大小适中,行距留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盯着棋盘进行推演,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那些棋谱图例的印刷清晰度堪称完美,黑白分明,每一个符号、每一个箭头都精准无误地呈现出来,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很难得的。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划分上的逻辑性,过渡自然流畅,使得阅读体验非常连贯,仿佛是跟着一整年的赛事起伏在进行一次沉浸式的体验。总而言之,从物理层面来讲,这本书的制作水准绝对是上乘,体现了对读者体验的尊重与对专业内容的敬畏。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某些严肃的棋论那样高高在上,也不同于纯粹的赛后记录流水账。它更像是一位资深棋手在午后茶歇时,带着一丝怀念和深刻洞察,与你娓娓道来的对那一年联赛的“私人回顾”。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他总能在关键的对局中,抓住那些决定胜负的“一念之差”或“灵光乍现”。比如在描述某位棋手如何走出一步看似平淡却蕴含着巨大后手布局的棋时,他会穿插引用一些古代的典故或者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来佐证,使得原本枯燥的技术分析立刻变得生动起来,充满了人文色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棋艺,更是在品味一种棋道精神。书中对于不同棋手风格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有的沉稳如山,有的迅猛如电,作者用词精准,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个鲜活的棋坛人物形象。这种兼具学术深度与文学趣味的表达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让那些复杂的计算和战术博弈,都转化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片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