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读,研究深入啊
评分好书
评分作者花功夫很大,写得不错
评分作者应该是原来北京图书馆(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古籍专家冀淑英老师的学生,后来一直在北大图书馆古籍部门工作,见的善本多,又注意分析总结。所以能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其实经书版本问题清代以来很多学者碰过,但都不敢写或者没想到要去写一本专门著作。作者这个选题既有卓识,也有魄力,最后完成的也很好。
评分作者花功夫很大,写得不错
评分上图藏本原为孙多巘(陟甫)小墨妙亭旧藏,系“明中叶前拓本”,为《史晨前碑》传世最全、最早拓本之一,以前孙多巘、李经畬等人均审定为“宋拓”。册尾另有民国九年(1920)十月李经畬(潏叟、新吾)题跋。现藏上海图书馆,列国家一级文物。共十八开,册高三十三.七厘米,宽二十.一厘米。碑文十五开,帖芯高二十五.九厘米,宽十四.八厘米。此本全无明清人题跋,却钤有郭宗昌、王山史(啸月楼)、党士斌(允双)、刘林立(豫仲)、王宜辑(约庵)等藏印。而难能可贵之处就是“自首至尾无一描笔”,明拓碑版所见多有涂描,此本难得干净,得见《史晨》原貌。 《孔羡碑》,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刻立。隶书,二十二行,行四十字。有额篆书“鲁孔子庙之碑”六字,碑无撰书人姓名。末行下刻有宋人楷书“魏陈思王曹植词”、“梁鹄书”、“宋嘉佑七年张稚圭按图谨记”三行注。碑石原在山东曲阜孔庙东庑,一九九六年移入孔府西仓汉魏碑刻陈列馆。魏隶著名者有《受禅表》、《上尊号》、《孔羡》、《范式》、《曹真》五种,若论书法艺术,当以《孔羡》为冠,此碑笔法犹有汉《熹平石经》之遗意,然结体更趋端方矫厉,章法更见茂密严正,真乃天然又雕琢,高古复新颖。上海图书馆善本书库原有《孔羡碑》善本四件: “奚冈藏本”、 “周大烈藏本”,二者均定为明拓本,列入国家二级文物;“赵烈文藏本”和“陆恢题签本”。其中“周大烈藏本”拓制时间为四本中传世汉魏碑刻拓本,故汉魏碑刻之明拓本堪称顶级 此册共计十五开,册高三十二.三厘米,宽十八.九厘米。碑文十五开,帖芯高二十六.六厘米,宽十六.四厘米楠木面板有民国十年(1921)秋周大烈(印昆)题签,册中另钤有韩霖(雨公)、孙国敉、张学曾(尔唯)等印,册中无题跋 《麓山寺碑》俗称“岳麓寺碑”,唐开元十八年(730)九月十一日刻立,李邕撰文并楷书。二十八行,行五十六字。有额篆书阳文二行,行二字。碑阴亦为李北海书,字体较碑阳略小,嘉靖十二年(1533)遭郭登庸题刻所覆。碑侧刻有元丰庚申(1080)米芾题名等。碑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旧址,此石清初曾嵌入壁间,故碑阴旧拓流传较少。此册为何绍基、何庆涵父子旧藏“南宋拓本”,后经姚华、陈敬民递藏。位列国家一级文物。册尾所附碑阴拓本(已刻有嘉靖郭登庸题刻)原为许瀚旧藏,咸丰二年(1852)许瀚将碑阴拓本转赠何庆涵,何庆涵将其与家藏碑阳合装成册。此册共五十三开,册高三十八厘米,宽二十二厘米。碑阳三十开,碑阴十开,碑额一开。帖芯高二十七.八厘米,宽十四.六厘米册中还留有咸丰二年(1852)何绍基题跋三则,楠木面板有民国六年(1917)姚华篆书题签,册后另有同治五年(1866)四月罗汝怀(研生)题跋。 碑阴文字漫漶处
评分这是一本值得收藏和阅读的书。
评分《宋代经书注疏刊刻研究(繁体版)》通过对宋刻经书注疏传本的全面考察,结合文献记载与书目著录,力图厘清今存宋刻经书版本的类型、源流,各版本刊刻时地、体例演变,从而呈现出宋代经书注疏刊刻的全貌,揭示经书文本在宋代由经注本、单疏本向经注附释文本、纂图互注重言重意本、注疏合刻本演变的历程。通过各版本之间以及各版本与今通行本之间的文本比勘,揭示宋刻经书注疏各类型、各版本的体例特点与文字差异,考察各版本间的相互关系,并发掘其文献校勘价值,为经书注疏新的校勘整理工作提供版本依据。
评分山居秋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