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雅翼

爾雅翼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宋] 羅願 著,石雲孫 校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黃山書社
ISBN:9787546135182
版次:1
商品編碼:1130305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安徽古籍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01-01
頁數:387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爾雅翼》為四庫全書之一,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收入圖書三韆四百五十七種,凡七萬九韆零七十捲,裝訂成三萬六韆餘冊,六韆七百五十二函。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羅願字端良,徽州歙縣人。此書作成於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度宗鹹淳六年(1270)王應麟守徽州時,得方迴訪得的羅從曾孫的傢藏本刻於郡齋。書分32捲。捲一至捲八為釋草,捲九至捲十二為釋木,捲十三至捲十七為釋鳥,捲十八至捲二十三為釋獸,捲二十四至捲二十七為釋蟲,捲二十八至捲三十二為釋魚。包容很廣。每釋一物都原原本本,既考之於書傳,又參之以目驗,足以解疑釋惑。全書五萬餘言。今傳本有元仁宗延七年(1320)洪焱祖音釋。見清代張海鵬所刻《學津討原》第4集。

評分

宋羅願撰,元洪焱祖音釋。願字端良,號存齋,歙縣人。以蔭補承務郎。乾道二年登進士第,通判贛州。淳熙中知南劍州事,遷知鄂州,卒於官。事跡附載《宋史·羅汝楫傳》。焱祖字潛夫,亦歙縣人。天曆中官遂昌縣主簿,以休寜縣尹緻仕。是書捲端有願《自序》,又有王應麟《後序》、方迴《跋》及焱祖《自跋》。應麟《後序》稱以鹹淳庚午刻此書郡齋,而《玉海》所列《爾雅》諸本乃不著於錄。據方迴《跋》,稱《序》見《鄂州小集》,世未見其書,迴訪得副本於其從孫裳。蓋其齣在《玉海》後也。越五十年為元延祐庚申,郡守硃霽重刻,乃屬焱祖為之音釋。而願《序》及應麟《後序》隸事稍僻者亦並注焉。焱祖《跋》稱《釋草》八捲,凡一百二十名;《釋木》四捲,凡六十名;《釋鳥》五捲,凡五十八名;《釋獸》六捲,凡七十四名;《釋蟲》四捲,凡四十名;《釋魚》五捲,凡五十五名。今勘驗此本,名數皆閤。惟《釋獸》七十四名,此本內有八十五名,與原《跋》互異。豈字畫傳寫有誤歟?其書考據精博,而體例謹嚴,在陸佃《埤雅》之上。應麟《後序》稱其即物精思,體用相涵,本末靡遺、殆非溢美。後陳櫟刪削其書,彆為節本,謂其“好處可以廣人之識見處侭多,可恨處牽引失其精當者不少。內引三百篇之《詩》處多不是”雲雲。案櫟著作傳於今者有《尚書集傳纂疏》、《曆朝通略》、《定宇集》三書。核所聞見,曾不能望願之項背,遽糾其失,似不自量。至願書成於淳熙元年甲午,硃子《詩集傳》作於淳熙四年丁酉,在願書後三年,而櫟乃執續齣新說繩願所引據之古義,尤屬拘墟。今願書流傳不朽,而櫟之節本片字無存。則其麯肆詆諆,無人肯信而傳之,略可見矣。

評分

宋羅願撰,元洪焱祖音釋。願字端良,號存齋,歙縣人。以蔭補承務郎。乾道二年登進士第,通判贛州。淳熙中知南劍州事,遷知鄂州,卒於官。事跡附載《宋史·羅汝楫傳》。焱祖字潛夫,亦歙縣人。天曆中官遂昌縣主簿,以休寜縣尹緻仕。是書捲端有願《自序》,又有王應麟《後序》、方迴《跋》及焱祖《自跋》。應麟《後序》稱以鹹淳庚午刻此書郡齋,而《玉海》所列《爾雅》諸本乃不著於錄。據方迴《跋》,稱《序》見《鄂州小集》,世未見其書,迴訪得副本於其從孫裳。蓋其齣在《玉海》後也。越五十年為元延祐庚申,郡守硃霽重刻,乃屬焱祖為之音釋。而願《序》及應麟《後序》隸事稍僻者亦並注焉。焱祖《跋》稱《釋草》八捲,凡一百二十名;《釋木》四捲,凡六十名;《釋鳥》五捲,凡五十八名;《釋獸》六捲,凡七十四名;《釋蟲》四捲,凡四十名;《釋魚》五捲,凡五十五名。今勘驗此本,名數皆閤。惟《釋獸》七十四名,此本內有八十五名,與原《跋》互異。豈字畫傳寫有誤歟?其書考據精博,而體例謹嚴,在陸佃《埤雅》之上。應麟《後序》稱其即物精思,體用相涵,本末靡遺、殆非溢美。後陳櫟刪削其書,彆為節本,謂其“好處可以廣人之識見處侭多,可恨處牽引失其精當者不少。內引三百篇之《詩》處多不是”雲雲。案櫟著作傳於今者有《尚書集傳纂疏》、《曆朝通略》、《定宇集》三書。核所聞見,曾不能望願之項背,遽糾其失,似不自量。至願書成於淳熙元年甲午,硃子《詩集傳》作於淳熙四年丁酉,在願書後三年,而櫟乃執續齣新說繩願所引據之古義,尤屬拘墟。今願書流傳不朽,而櫟之節本片字無存。則其麯肆詆諆,無人肯信而傳之,略可見矣。

評分

水稻。在湖北宜都城背溪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陶器胎內,考古工作者發現瞭炭化稻榖和稻草痕跡,又在秭歸柳林溪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陶器胎內同樣發現瞭稻榖殼。測定的結果錶明,三峽地區至晚距今7000年以前已種植水稻,這些遺存物也是目前三峽地區考古發現的最早水稻的實物資料。此外,柳林溪遺址的一些陶器外錶,大多飾有米粒狀紋樣,以釜、罐最為常見。至新石器時代中期即距今6000年左右,栽培水稻有瞭進一步發展,三峽齣口處東部地區的大溪文化諸遺址中,普遍都有水稻遺跡被發現;三峽地區先民的房屋基址用稻草和稻殼混閤生土填墊居而成;這些現象錶明,此時期水稻的種植麵積在擴展,種植技術也有瞭一定的提高。

評分

羅願字端良,徽州歙縣人。此書作成於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度宗鹹淳六年(1270)王應麟守徽州時,得方迴訪得的羅從曾孫的傢藏本刻於郡齋。書分32捲。捲一至捲八為釋草,捲九至捲十二為釋木,捲十三至捲十七為釋鳥,捲十八至捲二十三為釋獸,捲二十四至捲二十七為釋蟲,捲二十八至捲三十二為釋魚。包容很廣。每釋一物都原原本本,既考之於書傳,又參之以目驗,足以解疑釋惑。全書五萬餘言。今傳本有元仁宗延七年(1320)洪焱祖音釋。見清代張海鵬所刻《學津討原》第4集。

評分

評分

好書,好書,推薦。

評分

幫朋友買的,還不錯的。值得一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