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从公羊学论《春秋》的性质

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从公羊学论《春秋》的性质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阮芝生 著,赵林 校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4-15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753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32476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7
字数:17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从公羊学论<春秋>的性质》说《春秋》之性质,乃从公羊学论,然则公羊学何学欤?公羊学者,以《公羊传》为主说《春秋》之学也。既言以《公羊传》为主,是不独限于《公羊传》一书矣,犹当有其上探下考旁求之左证与依据。然则言《公羊》者必言《春秋》,《公羊》之不可离于《春秋》,亦犹《繁露》之不可离于《公羊》。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敷赞圣旨,莫若注经,而马郑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
  ——刘勰《文心雕龙,序志》

目录

校订者前言
再版弁言
一、序论
释题
立场
取材

二、《春秋》之志
《春秋》之学
《春秋》是否为孔子作
孔子为何作《春秋》
《春秋》当以三世义为宏纲

三、《春秋》之义(上)
《春秋》有义且微
微言大义与师说口传
因文取义十例

四、《春秋》之义(下)
《春秋》金锁匙:况、借事明义
经权常变、相反相成:无通义

五、《春秋》之例
正例
变例
无达例

六、《春秋》之法
褒奖
讥贬绝
假褒贬以示法

七、结论
附录:述学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概刘歆亦正指此耳。①
  钱氏此言,盖未深考。刘歆以古文家而言微言绝大义乖,是益可证有微言大义之存在,然其所谓微言大义,实非指《左传》五十凡而言。五十凡皆言例,或礼制,如隐七年《传》“凡诸侯同盟于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称嗣也,以继好息民,谓之礼经”,庄三年《传》“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若此之类,不得当大义,更不得当微言。且五十凡皆着在传文,若刘歆所言之微言大义果指此五十凡言,则焉得谓微言“绝”大义“乖”?刘歆古文,其言微言“绝”大义“乖”者,正指《公》、《谷》之言《春秋》者耳。《汉志》本于刘歆,而其言曰:“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基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及末世口说流行,故有《公羊》、《谷梁》、《邹》、《夹》之传。”②是亦承认有口授口说之义也,然以为弟子之得口授口说,退而异言,是以微言绝大义乖也,故《让太常博士书》又责云:“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③正以《春秋》虽有口说,而延缓弟子异言已乖绝,然《春秋》所贬损之“事实”皆形于《左传》,而博士以《左传》不传《春秋》拒立学官,故刘歆责以背传记非往古也。是《春秋》之有微言大义,何可议哉。钱氏又以《孟子》、《公羊传》、《史记》、《繁露》皆无微言大义之称,而遂以此四字属之古文家,此亦所谓但考其名不考其实者也。如上所说,则刘歆之称微言绝大义乖,正指传《春秋》者言(包括《公》、《谷》),是当时《公》、《谷》经师口说当有微言大义之称,或至少亦当有所指,有其内容也。然则微言大义何谓?皮钖瑞云:“所谓大义者,诛讨乱贼以戒后世是也。所谓微言者,改立法制以致太平是也。”①熊十力谓:“大义者,如于当时行事,一裁之以礼义,家铉翁谓之因事垂法是也……微言者,郎夫子所以制万世法而不便于时主者也。如《公羊》之三科九旨,多属微言。”②熊氏所言大同于皮氏而较精,于当时行事一裁之以礼义,郎所以诛讨乱贼以戒后世也。制万世法而不便于时主者,卽改立法制以致太平也。
  ……

前言/序言

  当我校完全书,想照惯例写点作者的情况简介,以便向初读此书的读者作一介绍时,在网络上输入“阮芝生”三个字,得到的情况竟是:“阮芝生,清诗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不禁哑然。但随即又释然,以今日之文化现状,写了这样一部书的作者,不为世人所知是很自然的;这样一部书被湮没,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重版这部四十余年前的小书(初版于1969年),理由是什么?
  要回答这一问题,有必要简要回顾下一百多年来的春秋学历程。自鸦片战争惨败,被迫打开国门的国人越来越自惭形秽,比战争失败更让人觉得耻辱的是国人第一次见识了异族文明的强大,在西方启蒙后文明的映衬下,华夏族固有的文明传统不仅面目可疑,而且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战败和不平等条约,益发显得面目可憎。在这种情况下,改造华夏族颠顸之旧文明,重建符合历史潮流之新文明,顺理成章地成为当时的政治正确,而五经首当其冲(五经为传统之基)。不难理解,清末民初学人提出“经学死于史学,经学死于文学”时的复杂心情:带着一点悲壮,更多的是舍我其谁的勇气和兴奋。
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从公羊学论《春秋》的性质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从公羊学论《春秋》的性质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从公羊学论《春秋》的性质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从公羊学论《春秋》的性质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公羊传

评分

  尽管汉代&ldquo;五德终始说&rdquo;观点很多,其政治倾向性也存在着进取或保守的差异,但是从性质上来讲,它与&ldquo;三统说&rdquo;并无根本的区别,即都是按照历史循环进化的观点,说明朝代更替的现象及其动因,也就是&ldquo;对于帝王兴废的解释&rdquo;。因为&ldquo;五德终始说&rdquo;以&ldquo;金、木、水、火、土&rdquo;等五德为运次,终而复始,循环往复。&ldquo;三统说&rdquo;的基本特征也是以&ldquo;黑、白、赤&rdquo;三统为运次,&ldquo;逆数三而复&rdquo;,&ldquo;各法而正色&rdquo;。据统者制定礼乐、法度,&ldquo;各以其法象其宜&rdquo;(《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提法虽有不同,但循环进化为主导的历史哲学观却一致。说它们之间存在着根本区别是不能成立的。

评分

  第二,汉代儒生受阴阳五行观的思想支配,一般都既讲&ldquo;五德终始&rdquo;,又谈论&ldquo;三统&rdquo;。今文学家与古文学家在这一问题上没有根本的差别。不能笼统地说&ldquo;通三统是今文说,终始五德说是古文说&rdquo;。古文学家的情况这里姑且不论,今文学家又何尝只谈&ldquo;通三统&rdquo;,而不谈&ldquo;五德终始&rdquo;?如董仲舒固然是&ldquo;三统说&rdquo;的积极论证者,但是同时又以很大的精力阐发&ldquo;五德&rdquo;理论。其著作《春秋繁露》中就有许多讨论&ldquo;五行&rdquo;的篇章,计有《五行相胜》、《五行相生》、《五行顺逆》、《五行变救》、《治水五行》、《治乱五行》、《五行五事》、《五行对》、《五行之义》等九篇,既讲五行相生,又讲五行相胜。可见&ldquo;五德终始说&rdquo;与&ldquo;三统说&rdquo;一样,也是董氏历史哲学的组成部分。又如何休,&ldquo;张三世&rdquo;&ldquo;通三统&rdquo;固然是他历史哲学的主体,可是他也谈&ldquo;五德终始&rdquo;问题,以作自己历史哲学体系的补充:&ldquo;绝笔于春,不书下三时者,起木绝火,王制作道备,当授汉也。又春者,岁之始。能常法其始,则无不终竟。&rdquo;(注:《春秋公羊传解诂》哀公十四年。)这些情况表明,&ldquo;三统说&rdquo;与&ldquo;五德终始说&rdquo;作为阐发历史循环进化运动的不同理论形态,性质没有区别,不能以今古文经学的范畴来划分其归属。

评分

首先,&ldquo;三统说&rdquo;与&ldquo;五德终始说&rdquo;之间,性质上有其一致性,即都是统治阶级思想家用来解释朝代更迭、历史变迁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历史哲学理论形态。在汉代,则是当时儒者论证汉祚合理性,说明朝代更替现象的重要理论之一。就&ldquo;五德终始说&rdquo;而言,两汉又有三种基本观点,一是西汉初期张苍所倡导的汉为&ldquo;水德&rdquo;说:&ldquo;推五德之运,以为汉当水德之时,上黑如故&rdquo;(《汉书·任敖传》)。二是公孙臣、贾谊所主张的汉为&ldquo;土德&rdquo;说:&ldquo;鲁人公孙臣上书曰:&lsquo;始秦得水德,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正朔,服色上黄&rsquo;。&rdquo;(《汉书·郊祀志》)。其他诸如司马迁、倪宽等人也从此说。三是刘向父子、班固等人所提倡的汉为&ldquo;火德&rdquo;说,&ldquo;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rdquo;(《汉书·高帝纪·赞》)。王充等人也持此说。它是两汉五德终始各种说法中影响最大的一种,在思想界几乎是占了统治地位。上述三种汉德说中间,前二种是基于五行相胜原则立论的,而汉为火德说则是依据五行相生原则推衍的(注:参见拙作《两汉五德终始说种种及其实质》,《历史教学》,1989年,第4期。)。 它们都是解释历史运动表象的理论,所存在的差异在于,把五行相胜的原理用之于朝代的递嬗上,意思是下一代革上一代的命,正如五行中某一行胜某一行,它的历史依据就是夏、商、周都以征伐取得天下这一点。这观点一般体现了变革时的斗争性,富有进取精神,在政治上便是以&ldquo;伐无道,诛暴君,立新王&rdquo;为特征。而五行相生说的原理则是&ldquo;以母传子,终而复始&rdquo;(《汉书·郊祀志·赞》),这更多地反映了守成时的调和性,富有保守的意义。它的历史依据出于尧舜禅让,在政治上以&ldquo;和平过渡&rdquo;为基本特征。

评分

评分

《尚书》和《春秋》∶&ldquo;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rdquo;这是中国古代有记载的(甲骨文)最早的两部书。

评分

《公羊春秋》作为家学,最初只是口耳相传,至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汉景帝时人)方与齐人胡毋生(《汉书》作胡母生,复姓胡毋或胡母,名子都,生是&ldquo;先生&rdquo;的意思)合作,将《春秋公羊传》定稿&ldquo;著于竹帛&rdquo;。所以《公羊传》的作者,班固《汉书·艺文志》笼统地称之为&ldquo;公羊子&rdquo;,颜师古说是公羊高,《四库全书总目》则署作汉公羊寿,说法不一。但比较起来把定稿人题为作者更合理一些。

评分

《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ldquo;微言大义&rdquo;,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评分

书不错。封面、纸质、印刷都还行。繁体横排。该书属于古学纵横的一种,其他几种以后有活动再买。华夏出版社弄得这套&ldquo;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rdquo;,性价比很高。据校定者前言,该书是继陈柱《公羊家哲学》之后第一本研究公羊学的专著。该书更像是一部为《春秋公羊传》正名之作。筚路蓝缕之功,不可谓不著。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从公羊学论《春秋》的性质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