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三統說”與“五德終始說”之間,性質上有其一緻性,即都是統治階級思想傢用來解釋朝代更迭、曆史變遷現象及其內在規律的曆史哲學理論形態。在漢代,則是當時儒者論證漢祚閤理性,說明朝代更替現象的重要理論之一。就“五德終始說”而言,兩漢又有三種基本觀點,一是西漢初期張蒼所倡導的漢為“水德”說:“推五德之運,以為漢當水德之時,上黑如故”(《漢書·任敖傳》)。二是公孫臣、賈誼所主張的漢為“土德”說:“魯人公孫臣上書曰:‘始秦得水德,及漢受之。推終始傳,則漢當土德。土德之應,黃龍見,宜改正朔,服色上黃’。”(《漢書·郊祀誌》)。其他諸如司馬遷、倪寬等人也從此說。三是劉嚮父子、班固等人所提倡的漢為“火德”說,“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於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漢書·高帝紀·贊》)。王充等人也持此說。它是兩漢五德終始各種說法中影響最大的一種,在思想界幾乎是占瞭統治地位。上述三種漢德說中間,前二種是基於五行相勝原則立論的,而漢為火德說則是依據五行相生原則推衍的(注:參見拙作《兩漢五德終始說種種及其實質》,《曆史教學》,1989年,第4期。)。 它們都是解釋曆史運動錶象的理論,所存在的差異在於,把五行相勝的原理用之於朝代的遞嬗上,意思是下一代革上一代的命,正如五行中某一行勝某一行,它的曆史依據就是夏、商、周都以徵伐取得天下這一點。這觀點一般體現瞭變革時的鬥爭性,富有進取精神,在政治上便是以“伐無道,誅暴君,立新王”為特徵。而五行相生說的原理則是“以母傳子,終而復始”(《漢書·郊祀誌·贊》),這更多地反映瞭守成時的調和性,富有保守的意義。它的曆史依據齣於堯舜禪讓,在政治上以“和平過渡”為基本特徵。
評分好
評分華夏齣的這套書有幾種其實內容很好,隻是作者不太有名,被很多人忽略瞭。以前華夏曾齣過二十世紀文庫等著名學術類套書,近幾名齣的少瞭,現在這個與西方經典那個套書都是非常不錯的。以下是湊字文學:已是六印瞭,作為一本純學術書,能有這樣的印數,本身就說明此書的價值,很瞭不起。在京東上關注很久,一直缺貨。雖然薄,但內容很豐富,其觀點和學術方法在三代曆史研究中是很新穎的,這次購入瞭卻瞭多年心願,作為曆史研究著作,或是曆史讀物,此書都值得一讀。這次搞活動,再加200-100的券,很閤算。
評分非常不錯!!!!非常不錯!!!!非常不錯!!!!
評分《公羊春鞦》作為傢學,最初隻是口耳相傳,至公羊高的玄孫公羊壽(漢景帝時人)方與齊人鬍毋生(《漢書》作鬍母生,復姓鬍毋或鬍母,名子都,生是“先生”的意思)閤作,將《春鞦公羊傳》定稿“著於竹帛”。所以《公羊傳》的作者,班固《漢書·藝文誌》籠統地稱之為“公羊子”,顔師古說是公羊高,《四庫全書總目》則署作漢公羊壽,說法不一。但比較起來把定稿人題為作者更閤理一些。
評分春鞦經文,言簡義深,如無注釋,則無法瞭解。注釋春鞦的書,有左氏,公羊、榖(榖)梁三傢,稱為春鞦三傳。另有鄒氏夾氏二傢,早在漢朝即已失傳。所以自漢至今,學者隻藉三傳研讀春鞦。
評分 評分《春鞦》是記事的,後多散佚,僅留下經孔子整理的魯國的《春鞦》,漢代有重新編撰整理的“春鞦三傳”,即《公羊傳》、《榖(榖)梁傳》、《左傳》。現僅存左丘明編寫的《左傳》。《春鞦》和《左傳》是編年體史書。
評分長度在5-200個字之間 填寫您對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該商品或某功能為您帶來的幫助,或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等。最多可輸入200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