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兵指荆州
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立即挥兵南下,他要征服荆州,继而统一中国。在上一次艰苦的远征归来后,他甚至没有休整一下,就下达了进军的命令。毕竟年龄不饶人,他有点等不及了。但他或许没料到这略显仓促的荆州战役,将让他的统一大业就此止步。
第二章 ◎ 燃烧的江河
面对曹军的强大攻势,刘备慌了,孙权急了,但他们都不甘心屈服于曹操,两支弱旅为了自保联合起来,居然把曹操打败了,这就是赤壁的那一场火。曹操不仅败了,而且一败再败,不得不退出刚刚占领的大部分荆州。
第三章 ◎ 邺城岁月
在那个残酷的战争年代,邺城反而日益繁荣,让人叹为观止的“铜雀三台”,文人们的华丽生活,现代而时尚的大都市,还时不时地掀起一股股“追星潮”,这就是邺城,那些流光溢彩的岁月与当时的战争环境显得格格不入。
第四章 ◎ 潼关大战
曹操亲自指挥了潼关战役,以挽回赤壁失利的影响。他精准的权谋,巧妙的构思,灵活多变的战场指挥,无疑给对手上了一堂生动的战地教学课。尽管他也面临生死关头,但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无可挑剔的经典战例,让我们再次领略了一个伟大军事家的风采。
第五章 ◎ 王者之路
为了回应大家的猜疑,曹操以通令的形式告诉人们:他不想当皇帝。但是,按照现有的体制,曹操的爵位最高也只能是个县侯,拿董昭的话说他只能跟手下的将领们同列。为此,在不称帝的情况下不断突破现有政治体制,就成了曹操晚年最乐意做的事。
第六章 ◎ 三分天下
赤壁之战后并没有立即形成天下三分的格局,多年后刘备的突然崛起打破了既有的势力版图,孙权也不断向外扩张,曹操的对手们越来越强大。但是曹操也并非一无所获,他降服了张鲁,得到了汉中,而这场胜利竟然来自于一些意外。
第七章 ◎ 夺嫡之争
外患不止,内忧又起。曹操摇摆于两个儿子之间,谁来当接班人,这既是家事又是国事。精明的曹操此时却陷入了迷茫,当他终于下定决心的时候,似乎有点晚了,曹魏帝国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内伤。
第八章 ◎ 烈士暮年
曹操真的老了,尽管他仍然频频亲自率兵出征,但锐气已远不如当年。面对汉中的险恶,他萌生了知难而退的想法;面对来势汹汹的关羽,他甚至想到了迁都。身体的严重衰老造成心理的日趋保守,曹操的暮年是一曲英雄的挽歌。
第九章 ◎ 遗响千年
相对于只用六年时间就打下了江山的刘邦,以及用四年时间就建立自己王朝的刘秀,曹操是多么不幸:他奋力拼杀了三十多年,几乎年年都在征战,用尽了心力,但直到临死还没看到统一的希望。这是曹操的不幸,还是三国那个时代所有英雄的宿命?
据《吴历》记载,孙权用侯爵的礼仪就地安葬了关羽,同时把关羽的首级送到曹操那里。孙权的用意很明显,想把祸事往曹操身上引,刘备要找自己报仇也要拉上曹操做垫背的。 曹操当然明白孙权的用意,他下令用沉香木雕刻了关羽的身躯,跟首级一起以王侯之礼厚葬于洛阳城南。此处即是现在著名的洛阳关林,后来也就有了关羽“头定洛阳,身困当阳”的说法。 现在,关羽终于死了,刘备在荆州的势力全部被赶了出去,荆州战事暂告一段落,不仅孙权觉得痛快,远在摩陂的曹操也终于松了口气。相对于只用六年时间就打下了江山的刘邦,以及用四年时间就建立自己王朝的刘秀,曹操是多么不幸:他奋力拼杀了三十多年,几乎年年都在征战,用尽了心力,但直到临死还没看到统一的希望。这是曹操的不幸,还是三国那个时代所有英雄的宿命?
……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真的太有冲击力了。我常常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耳边是战鼓雷鸣,眼前是刀光剑影。作者在描写战争场面时,细节之丰富、场面之宏大,让人读来热血沸腾。但他又不只是满足于简单的厮杀描绘,更深入地剖析了战争背后的人物动机、战略部署,以及对整个局势的影响。每一次的战役,每一次的谋划,都仿佛是棋盘上的博弈,充满了智慧与狡黠。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历史的残酷性。乱世之中,生命如草芥,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谋,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他笔下的许多人物,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将领,还是默默无闻的士兵,都承受着那个时代赋予他们的命运。这种真实而不加修饰的呈现,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那个时代的艰辛,也更加敬佩那些在乱世中挣扎求存、为理想奋斗的人们。读完之后,不仅仅是曹操,许多其他人物的形象也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他们各自的悲欢离合,都让我唏嘘不已。
评分读这本书,感觉就像在看一部顶级的大片,只不过是用文字来呈现。情节的推进张弛有度,跌宕起伏,时而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时而又在某个细节处触动心弦。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人物对话的塑造,那些寥寥数语,却往往能勾勒出人物的性格,揭示出深藏的动机。曹操与他麾下谋士之间的唇枪舌剑,与对手之间的针锋相对,都写得极其精彩,充满了智慧的火花。 而且,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讲述历史事件,而是试图去探究事件背后的逻辑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什么曹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他在想什么?他又是如何克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的?作者通过大量的考证和合理的推测,将这些历史的谜团一一解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曹操。读到最后,你会觉得,自己仿佛也参与了那段历史,见证了那个伟大的灵魂的成长与老去。
评分翻开这本《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瞬间就被拉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作者的笔触如同庖丁解牛,对曹操这个人,以及他所处的那个三国乱世,有着极其深刻的洞察。他并没有试图将曹操塑造成一个完美的英雄,而是将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看到了他雄才大略的一面,如何在群雄逐鹿中运筹帷幄,如何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也看到了他铁腕无情的一面,为了权力,为了统一,不惜牺牲一切,包括人性和情感。 但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对曹操晚年心境的描摹。当盛年时的锐气逐渐消褪,当权力的顶峰伴随着无尽的孤独,当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逐渐离去,当理想的蓝图在现实的泥沼中步履维艰,曹操的心中涌动着怎样的悲怆与不甘?书中对这些复杂的情感进行了细腻的刻画,他或许会怀念逝去的故人,或许会审视自己一生的功过,或许会为那未尽的事业而扼腕叹息。这种对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使得曹操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神话,而是一个与我们一样,会经历衰老、会面对遗憾的凡人。
评分难以置信,一本关于三国历史的书,竟然能让我读得如此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作者的笔力实在是太雄厚了,他不仅能够驾驭宏大的战争场面,更能捕捉到人物微妙的情感变化。我常常在读到某个段落时,仿佛看到了曹操眼中那一闪而过的疲惫,听到了他内心深处那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这种细腻的描绘,使得历史人物不再是冰冷的文字符号,而是鲜活的存在。 更令我惊喜的是,作者在叙事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比如诗词、典故,这些都为这本书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在紧张刺激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之余,我们还能品味到那个时代文人的风骨和情怀。这让我意识到,曹操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更是一个深谙艺术的大家。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与那个时代的人物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对历史,对人性,都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出色的历史小说之一。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的文字功底深厚,却又不失流畅自然,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像在与一位博学的朋友聊天。作者在梳理曹操漫长的一生时,能够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个体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既能看到那个时代的大势所趋,又能感受到每一个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 尤其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对于人性的刻画是如此的深刻和复杂。曹操的雄才大略固然令人赞叹,但书中也毫不避讳地展现了他身上的缺点和过失。然而,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他显得更加真实,更加 relatable。我们看到了他在权谋斗争中的冷酷,也看到了他在面对亲情、友情时的无奈。这种多层次的描绘,使得曹操这个人物更加丰满,也让我们对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的理解。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读物,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权谋、关于人性的深刻探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