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爱的进程》——
11个精妙短篇,细数人生长途上的爱之演变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滴门罗
创作纯熟期代表作,荣膺加拿大总督文学奖
(她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海报:
内容简介
人的一生中能有几回,曾经的伴侣再次相见,尘封的童年记忆忽然惊醒,年迈双亲像婴儿一般被子女照料?《爱的进程》的11个短篇中,门罗将目光投向普通人生活中最为私密的角落,聚焦于恋人、夫妻、手足、亲子之间难解难分的郁结和爱。作家的叙述尖锐而富于同情,记录了生命不同阶段中,人的自我、抉择以及对爱的体验是如何悄悄地转变。
《爱的进程》发表于1986年,令门罗第三次斩获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文学奖。
作者简介
艾丽丝·门罗,生于1931年,加拿大女作家,当代短篇小说大师,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少女时代即开始写作,37岁时出版第一部作品。她一生专注于中短篇小说创作,讲述小地方普通人特别是女性隐含悲剧的平常生活,以细腻透彻又波澜不惊的话语,洞见人性的幽微处。
精彩书评
门罗的小说有一种独特的现实感。
——村上春树
这部精彩的小说集中,洞悉人生的瞬间宛如闪电,随时从纸页上迸发。它不一定提供了答案,却把你引向新的问题。
——《费城问讯报》
目录
爱的进程
苔藓
双帽先生
蒙大拿的迈尔斯城
发作
奥兰治大街溜冰场的月亮
杰斯和美瑞白丝
爱斯基摩人
怪胎
祈祷之圈
白山包
精彩书摘
爱的进程
(……)
母亲小时候的名字叫玛丽埃塔。当然了,那一直就是她的名字,可在贝瑞尔来之前,我从没听人这样叫过她。我父亲一直用的是“母亲”。我有个孩子气的想法——我知道它是孩子气的——觉得我母亲比别的母亲们更适合“母亲”这个叫法。“母亲”,而不是“妈妈”。不在她身边时,我总想不起来母亲的脸是啥样,这让我害怕。坐在学校里,离家只隔了一个山坡,我会试图想象母亲的脸。有时我觉得要是做不到,就有可能意味着母亲死了。不过我总能感觉到她,会因为一些最不可思议的东西想到她——一架立式钢琴,或者一条高高的白面包。挺荒唐吧,可这是真的。
在我心里,玛丽埃塔是独立的,没被吸纳进母亲成年的身体里。玛丽埃塔还在她那个拉姆塞镇,在渥太华河边乱跑着哩。那个镇子,路上全是马匹和水坑,街头黑压压的,挤满周末从矮树林涌出的人群,伐木工们。大街上开了十一家旅馆,供伐木工入住、酗酒。
玛丽埃塔住的房子坐落在河岸往上延伸出的一条陡峭街道的中间。那是一幢双宅建筑,前方有两扇飘窗,两个前廊由一道木栅隔开。另一半住着萨克里夫一家,玛丽埃塔在她妈妈去世、爸爸离开镇子后,就寄宿在他家。电报员萨克里夫先生是英国人。他老婆是德国人。她总是冲咖啡而不是沏茶。她会做奶酪卷。面团从桌边挂下,宛如一张精致的桌布。有时,玛丽埃塔觉得它看起来像一张皮肤。
正是萨克里夫太太说服了玛丽埃塔的妈妈不要上吊。
那是个星期六,玛丽埃塔待在家里没上学。她醒得很迟,家中一片寂静。她向来害怕这个——一幢寂静无声的房子。她放学后一开门就会大声嚷嚷:“妈妈!妈妈!”妈妈经常不回答。但她都在。玛丽埃塔听到炉子格栅的咔咔声,铁熨斗稳稳当当的啪啪声,心头一阵宽慰。
那天早上,她什么也没听到。她走下楼,切片面包,涂上花生酱和糖浆,折起来吃。她打开地窖门招呼几声。她走进前厅,透过蕨草朝窗外看。她看到妹妹贝瑞尔和几个邻居孩子从人行道边一小片长草的斜坡上滚下来,翻起身爬到坡顶,再滚下来。
“妈妈?”玛丽埃塔嚷道。她穿过房子,走向后院。时值暮春,天气多云而暖和。发芽的蔬菜园里,泥土濡湿,树上的叶子好像突然长满了,滴答着夜里积下的雨水。
“妈妈?”玛丽埃塔在树下,在晾衣绳下喊。
院子尽头是一个小谷仓,存放柴火、工具和旧家具。透过敞开的门,可以看到一把椅子——一把直背椅。椅子上,玛丽埃塔看到妈妈的脚,妈妈的黑色系带鞋。然后是印花棉布做的夏季工作长裙、围裙、卷起的袖口。妈妈白得发亮的白胳膊、脖子,还有脸。
妈妈站在椅子上没回答。她没看玛丽埃塔,自顾自微笑着,脚底板叩击着椅子,好像在说:“我在这儿哩。你想怎么着吧。”除了站在一把椅子上,用这种奇怪、紧张的表情笑着之外,她还有哪里不大对劲儿。站在一把椅背的横档都不见了的椅子上,这椅子被她拖到谷仓中间,摇摇晃晃地立在不平整的地面上。她的脖子上有一道阴影。
是一根绳子,从头顶横梁挂下来的一根绳子尽头绕出的一个环。
“妈妈?”玛丽埃塔用突然虚弱的声音请求道,“妈妈,请你下来吧。”她的声音变得虚弱,因为她担心任何嚷嚷或者哭喊都会惊动妈妈,让她蹬开椅子,把全身重量挂上绳子。不过,就算玛丽埃塔想喊,也喊不出来。她全身只有力气发出这可怜的细线一样的声音——就像在梦里,一只野兽或者一台机器正往你身上碾来的时候。
“叫你爸爸来。”
妈妈命令道。玛丽埃塔赶紧照办。她拖着灌满恐惧的双腿跑起来。穿着睡衣,在星期六早上,她跑了起来。她跑过贝瑞尔和别的孩子,他们还在斜坡上打滚。她沿着那会儿还是木板栈道的人行道跑着,跑上没铺路面、布满昨夜积起的水坑的马路。马路穿过铁轨,在山脚下与镇上的大街交叉。大街和河流之间有一些仓库和小工厂。玛丽埃塔的爸爸的马车制造厂就在其中,运货马车、轻便马车和雪橇都有生产。事实上,玛丽埃塔的爸爸发明了一种在矮树林中运木材的新型雪橇,申请到了专利。他的事业在拉姆塞刚刚起步。(后来他在美国发了财。一个喜爱旅馆酒吧、理发店、马车赛和女人的男人,但也不畏惧工作——公允地讲。)
玛丽埃塔在工厂没找到他。办公室空无一人。她跑到工人正在干活的院子,在新鲜锯末中跌跌撞撞。工人们哄笑起来,冲她摇脑袋。不。不在这。这会儿不在。不晓得。你干吗不到市中心找找?等等。等一下。你不先找点衣服穿上?
他们并没恶意。他们没觉察到出事了。但是玛丽埃塔向来无法忍受哄笑的人群。有一些地方她连路过都憎恨,更不用说进去了,原因就在于此。哄笑的男人们。因为这个,她厌恶理发店,厌恶它们的味道。(她后来和我父亲去舞会时,特意请他不要往头发上涂发胶,因为那味道会让她想起这些。)某家旅馆外头站在大街上的一群男人,这对玛丽埃塔而言简直就是一团毒药。你竭力不去听他们在说什么,可你能肯定那一准是些恶毒之语。哪怕他们什么也没说,他们也会哄笑,那同样恶毒——恶毒从他们身上散发出来——毒药。玛丽埃塔在得到拯救后,才做到了从他们面前昂首走过。上帝是她的武装,她径直从他们当中穿过,没有任何东西能磕绊她,没有任何东西能灼伤她。她像但以理一样安全无虞。
现在她转身又跑起来,沿来路跑回去,攀上山坡,一路往家跑。她觉得她离开母亲是个错误。妈妈为什么吩咐她走开?为什么想要她爸爸来?很可能她是打算用自己悬挂在绳子尽头,尚且温热的尸体迎接他。玛丽埃塔本该留下——她本该留下,劝说妈妈收手。她本该跑到萨克里夫太太,或者任何邻居那里求助,而不是这样浪费时间。只是她想不到谁可以帮她,谁居然会信她的话。她以为所有人家,除他们家之外,都活得太太平平,她以为威胁和痛苦这类东西根本不存在于别人的房子里,所以对别人无法解释。
一列火车正开进镇里。玛丽埃塔不得不停下等着。乘客们从车窗里看她。她当着那些陌生人的面,忍不住放声痛哭。火车开过,她继续朝山上跑去——这场面真值得一看。她头也没梳,光脚沾满泥泞,只穿着睡衣,发疯一样,脸上泪淋淋的。她跑进自家后院,看到谷仓便哭嚎起来。“妈妈!”她哭嚎着,“妈妈!”
里面没人。椅子摆在原处。绳子在椅背上晃荡。玛丽埃塔断定妈妈已经走出那一步。她妈死啦——绳子被切断,她被放下来,运走啦。
不过,一双温暖肥胖的手按上她肩头,萨克里夫太太说:“玛丽埃塔。安静点。玛丽埃塔,好孩子。别哭了。进来吧。她很好,玛丽埃塔。进来你就看到了。”
萨克里夫太太的外国口音说着“玛丽——埃——达”,给这个名字平添一种浓郁、不同寻常的韵味。她满怀慈爱。后来,玛丽埃塔住到萨克里夫家,被当成这家的女儿一样对待,而这是一个完全和她想象中的别人家一样平静舒适的人家。不过,她在这里始终没找到做女儿的感觉。
在萨克里夫太太家的厨房里,贝瑞尔坐在地板上啃着一块葡萄干饼干,和黑白两色的小猫迪基玩耍。玛丽埃塔的妈妈坐在桌边,面前搁着一杯咖啡。
“她真傻。”萨克里夫太太说。她指的是玛丽埃塔的妈妈还是玛丽埃塔呢?她掌握的英语单词不多,没法说清。
玛丽埃塔的妈妈笑了。玛丽埃塔眼前一黑。在这么个温暖潮湿的早上,哭嚎着一口气跑上山,弄得她昏过去了。她知道的下一件事就是她正从萨克里夫太太手中的汤匙里喝着黑黑的、甜甜的咖啡。贝瑞尔抓着迪基的前爪,当作一件逗她开心的礼物递过来。玛丽埃塔的妈妈依旧坐在桌边。
她的心碎了——每次我母亲都是这么总结的。这就是结局。这几个字收拢了整个故事,一锤定音。我从没问,是谁弄碎了它呢?我从没问,男人们毒药般的话都说的啥呢?“恶毒”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
《爱的进程》 序言 爱情,古往今来,是人类最恒久、最复杂、也最具诗意的追寻。它既是心底最柔软的低语,也是生命中最壮阔的澎湃;它既是清晨露珠的晶莹,也是午夜星辰的璀璨。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挥洒笔墨,哲学家深邃思索,艺术家倾情演绎,无不围绕着这个永恒的主题。然而,即便如此,我们对爱情的理解,依旧如探寻宇宙的奥秘般,充满了未知与惊喜。《爱的进程》并非对这一宏大命题的最终解答,它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爱情在不同维度、不同阶段、不同心灵中的万千形态。它试图在纷繁的世相中,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情感火花,梳理那些蜿蜒曲折的心路历程,呈现出爱情生长、变化、沉淀乃至消逝的种种可能。 这本书,不求以宏大的理论架构来定义爱情,也不试图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情感指南。相反,它更偏爱那些细致入微的观察,那些藏于日常的点滴,那些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真实情感。它关注的,是爱如何开始,如何滋长,如何在碰撞中变得坚韧,如何在考验中展现其真正的价值。它探讨的,是我们在爱中扮演的角色,我们在爱中所经历的成长,以及爱如何塑造了我们,又如何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第一章:萌芽与初遇——心弦的轻颤 爱情的起点,往往是一次不经意的相遇,一个眼神的交汇,一句简单的话语,或是某种难以言说的默契。它是沉寂已久的心湖,被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圈圈涟漪。在人海茫茫之中,两个人为何会被彼此吸引?是外在的条件,抑或是内在的某种共鸣? 初遇的场景,或许如电影般浪漫,也可能平凡得如同日常。但正是那细微的差别,那不寻常的气息,让彼此的目光不再游离。可能是她/他身上散发出的某种独特气质,让你瞬间感到熟悉;可能是他/她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恰好触动了你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亦或是,仅仅是一种纯粹的,无法解释的吸引力,让你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 在这一阶段,我们往往带着几分试探与好奇,小心翼翼地伸出触角,丈量着对方的世界,也审视着自己的内心。我们开始留意对方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语,甚至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那些隐藏在言语之下的情绪,那些不轻易示人的内心世界,都成了我们探索的目标。初遇的美好,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它是一首尚未谱完的乐章,等待着我们去添上旋律,去赋予它生命。 第二章:试探与靠近——情感的渐染 当最初的好感萌芽,便开始了更为深入的试探与靠近。这不仅仅是物理距离的缩短,更是心灵藩篱的逐渐瓦解。我们开始主动去了解对方的过去,去分享自己的现在,去描绘共同的未来。每一次的交谈,都像是在为彼此的世界涂抹上新的色彩,让原本的轮廓变得更加鲜明。 这个阶段,我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倾听。我们开始理解对方的喜怒哀乐,理解对方的坚持与妥协。对方的优点,被放大成耀眼的光芒;对方的缺点,也被温柔地包容。我们开始在对方身上寻找共同点,将彼此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价值观念进行比对,期望找到更多的契合之处。 然而,试探与靠近,并非一帆风顺。有时,我们会因为对方的一些言行而感到困惑,会因为自己内心的不安而产生疑虑。我们会用放大镜审视对方,也会在不自觉中暴露自己的脆弱。但正是这些小小的摩擦与误解,才让彼此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对方,也更了解自己。每一次的解开困惑,每一次的化解矛盾,都让情感的联系更加牢固,也让爱的种子汲取了更多的养分。 第三章:情感的升温——心与心的交融 当双方的感情逐渐稳定,并且对彼此产生了更深层次的信任与依赖,爱情便开始进入一个更为热烈、更为深刻的阶段。心与心的距离被无限拉近,彼此成为了对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个时期,激情或许依旧,但更多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依恋与温暖。我们开始主动为对方付出,去关心、去照顾、去支持。对方的幸福,成为了自己的幸福;对方的痛苦,也牵动着自己的心。我们愿意为对方改变,愿意为对方牺牲,因为在彼此身上,我们看到了更美好的自己,看到了生命的意义。 情感的交融,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一起度过的每一个清晨与黄昏,一起分享的每一餐饭菜,一起经历的每一次风雨,都成了珍贵的回忆。我们学会了在对方面前卸下伪装,展现最真实的自我。那些曾经小心翼翼隐藏起来的伤疤,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去,都在对方温暖的注视下,逐渐消融。 爱,在这个阶段,变得更为醇厚,更为持久。它不再是短暂的闪耀,而是如同陈年的佳酿,越发散发出迷人的芬芳。我们开始规划共同的未来,将彼此的生命轨迹深深地交织在一起,共赴一场未知的旅程。 第四章:考验与成长——爱与磨砺 爱情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坦途,它同样会经历风雨的洗礼,会面对现实的考验。生活的琐碎、外界的干扰、个体的差异,都可能成为爱情路上的挑战。然而,正是这些考验,才让爱情显露出其真正的韧性与价值。 在困难面前,我们可能会经历争吵、误解、甚至分离的痛苦。我们会看到对方不那么完美的一面,也会暴露自己内心的脆弱与不足。然而,一个成熟的爱情,并非在于回避冲突,而在于如何面对冲突,并在冲突中找到解决之道。 当我们选择坚守,选择理解,选择包容,爱情就会在磨砺中变得更加坚固。我们开始学习沟通的艺术,学习换位思考,学习在付出与索取之间找到平衡。每一次的妥协,每一次的和解,都是一次心灵的成长,都是一次对爱情更深层次的理解。 爱,在这个阶段,不再是简单的激情,而是深刻的承诺,是并肩前行的勇气。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爱一个不完美的人,也学会了如何去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我们明白,真正的爱,是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间,是能够在风雨中相互扶持,是能够在平淡中寻到不平凡的意义。 第五章:升华与传承——爱的永恒 当爱情经历过风雨的洗礼,穿越过时间的洪流,它便会升华,变得更为深刻和永恒。它不再仅仅是两个个体的情感联结,更可能成为一种责任,一种传承,一种超越自我的力量。 或许,爱情会孕育出新的生命,将爱的火种传递下去。看着孩子们健康成长,将自己所经历的爱与付出,化作对下一代的滋养,这本身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 也或许,爱情会转化为一种默契,一种习惯,一种生命中最安稳的港湾。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去陪伴,如何去守护,如何去珍惜。曾经炽热的火焰,或许化作了温暖的炉火,在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里,给予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更深层次的爱,可以成为一种精神的支撑,一种对生命更广阔的理解。它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付出,学会用爱去温暖这个世界。当我们能够将这份爱,延伸到家庭、朋友、乃至更广阔的社会,那么,这份爱,就获得了真正的永恒。 《爱的进程》,就是这样一部关于爱的探索。它没有提供标准答案,但它试图展现出爱情的各种可能,记录下那些在我们生命中闪耀着光芒的瞬间。它邀请你一同走过这段心路历程,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回响,在爱的进程中,发现那个更完整的自己。 结语 爱,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我们都在这条路上,或快或慢,或喜或悲,但从未停歇。愿我们都能在爱的进程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体验生命的丰盈,让爱,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动人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