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11-14岁 ★ 国际大奖美国图书馆协会佳青少年读物奖作品,文学性与故事性并重,属于国际一流水准的儿童文学作品。
★ 以孩子的视角描述未来世界的故事,随处可见现实的投影。通过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引起读者对于现实的深刻反思,使人重新审视书籍的魅力,并认识到勇气地力量以及爱的可贵。
★ 故事中包含科幻与历险双重元素,将带给你升华灵魂的阅读体验,让你爱上阅读,爱上书,增加勇气。
★ 独特的版式设计完美配合作者的行文思路;精美细致的插图及时回应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 入选美国图书馆协会21世纪好的100种书之一。
★ 荣获美国德州“孤星”青少年书单、內华达州青少年读者奖章佳作、弗吉尼亚州青少年读物奖。
内容简介
《长青藤国际大奖小说:宇宙最后一本书》是一个发生在未来世界的科幻冒险故事。世界被一场巨大的地震毁灭,到处是一片片的废墟,人们忘记了从前,也看不到未来。书籍消失了,每个人依靠新奇的科技来满足精神上的需要。为了拯救身患重病的妹妹,12岁的男孩憨头决定赌上自己的性命,力闯重重危险的关卡,去寻找最后一线生机。一个只会说“巧克力”的5岁男孩、一个完美的少女和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也意外地加入拯救行动之中。憨头发现,这位老人有可能是废墟中一个对书籍和书写还抱有兴趣的人,他将在老人的影响下写出宇宙最后一本书……本书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罗德曼·菲尔布里克的扛鼎之作,融科幻与冒险于一炉,它将为你揭开一个个谜团,它将引起你深刻的反思,它将带给你震撼心灵的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罗德曼·菲尔布里克,1951年生于美国波士顿,是美国著名的多才多艺又多产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从小学六年级就开始写故事,已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荣获了包括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在内的许多重量级奖项。他很希望自己所撰写的故事能够给予孩子们反败为胜的力量,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有能量有梦想的人。《宇宙最后一本书》即是在这样的愿望下问世的,它被美国图书馆协会评为“21世纪最好的100种书之一”。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这本书不但能获得科幻小说迷的普遍欢迎,喜欢精彩的冒险故事的读者也会对它感到满意。
——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
全书昭示着决不退却的希望与信心的力量,书中的角色令人难忘,相信读者在读过之后会更加认真地思考人类的未来。
——美国《书单》杂志
菲尔布里克创造了一种未来的对话方式,加上对后现代文明的生动描写,相信必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
——美国《出版人周刊》
目录
第一章 他们叫我憨头
第二章 被迫做盗贼
第三章 还保有记忆的人
第四章 天蓝色眼睛的女孩
第五章 比利·毕兹莫的三条规矩
第六章 关于豆豆
第七章 最坏的消息
第八章 闪电的味道
第九章 边缘摸索,祸福难料
第十章 猴男来袭
第十一章 伟人猛哥
第十二章 闭关的祸患
第十三章 再赶一程才能歇息
第十四章 搭救美少女
第十五章 飞越雷区
第十六章 蛮靴关女王
第十七章 盲目地寻找探针
第十八章 杀手的记号
第十九章 任由酸雨腐蚀
第二十章 豆豆的信念
第二十一章 宛如死亡的睡眠
第二十二章 恐怖的高速引擎
第二十三章 如果世界是蓝色的
第二十四章 电脑说什么
第二十五章 思考未来
第二十六章 豆豆醒来了
第二十七章 小脸说话了
第二十八章 他们在苹果树上找到我们
第二十九章 向伊甸说再见
第三十章 喷气式脚踏车的声音
第三十一章 恐惧本身
第三十二章 宇宙最后一本书
第三十三章 不再憨头
精彩书摘
我们终于走到输水管道断裂的地方,外面的世界正熊熊燃烧着。
我在几英里之外的地方便闻到了,开始时只是从鼻尖闻到一点烟火味,过了一会儿,舌头上也感觉到了,有点沙沙的、苦苦的,还带点辣辣的味道。我们越接近,空气中那股烟火味越强烈。莱特被熏得直咳嗽,他越咳嗽越显得衰老,我开始担心他会把肺咳出来。
“我没事,”他一直说,“一点烟,不碍事。”
回头已经是不可能了,要是回头,我们就永远见不到豆豆,何况后头还有许多人在追杀我们,因此,即使脚下的输水管道开始发烫,我们仍旧继续往前走。
我们在烟雾中又走了很长一段路,大家都不怎么开口——仿佛浓烟把我们的话都熏干了。当我开始担心我们可能走不下去时,莱特却边咳嗽边说:“快到了。”
最后一段输水管道从水泥塔墩松脱,落在地上,因为角度很陡,我们必须十分小心才不至于滑落到地面上。但是也有个好处:越接近地面,烟雾就越稀薄。
结果残破的管道有一部分插入地面,最后几公尺我们是边挖边爬才出了输水管道。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地平线上的大火,乍一看,仿佛太阳融化了,眼前的一切都在熊熊的火焰中。
“看那边,”莱特说,一脸诧异,“整个地区都烧起来了。”
浓烟带来恶臭,那种臭味使人感到纵火者比大火本身更加可怕。我的胃开始作怪,不仅仅是好长时间没吃东西的缘故。眼前的一切都笼罩在熊熊烈火中:建筑物、收纳箱、街头的棚架、人身上,甚至连大地都在燃烧。
我心里很害怕。很想回到输水管道里躲起来。但我很清楚,事情没那么简单,我们已经被困,万一不小心,很可能会陷入火海。
莱特靠近我,小脸也贴在他身旁。“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靠在一起。”他说。
浓烟使能见度变得很差,但我们可以听到暴民的叫嚣,像猴男发出的那种动物似的号叫,甚至更恐怖,更不像人的声音。看来猛哥那一关所发生的事件,这里也发生了,只不过可能持续更久。
这时,号叫声中出现一个异样的声音,一个女孩的喊叫声:“不要过来,我警告你们!放我走,否则你们会自食恶果。”
女孩的声音虽然有点恐惧,但十分坚定,仿佛她并不相信什么人胆敢伤害她,包括那群暴民。
浓烟散去,我们看见她了,一个高挑的美少女站在一辆抛锚的太空车顶上。她没有穿贴身甲胄,身上只有一袭轻薄闪亮的白袍,头戴一个银色的头饰。号叫的群众团团围住太空车,抢夺一包包吃的东西,脏污的脸上沾满了食物。他们有的手上挥舞着火炬,一面伸手去抓她的脚脖子。
“我是拉娜雅,伊甸之子!”她大声说,“碰我者死!”
是那个普鲁女孩,麦西商场那个女孩,那个问我叫什么名字的女孩。比利?毕兹莫说过,假如我再见到她,最好快逃命,因为普通人与普鲁人接触是禁忌。可是莱特和我如果不插手,眼看着她就要被放火烧死或者被撕成碎片。
“你确定就是她?”当我告诉莱特时,他问我。
“确定。”
“她是谁都是次要的问题,”莱特的两眼一亮,“美丽的少女,不能见死不救。”
“我们该怎么办?”
莱特想了一下,用他那苍老浑浊的眼睛看了看疯狂包围着太空车的暴民,又看了看燃烧的建筑。
“你在这里等我的信号,然后全力冲刺。”
“什么?”我说,“你在说什么?”
但莱特已经消失在浓烟中,我赶紧抓住小脸的手,免得他也不见了。“疯老头,”我对小脸说,“他在打什么鬼主意?”
不一会儿,浓烟中传出喊叫声:“有吃的!抓住他,他有吃的!”
暴民一听,立刻忘了要抓那个普鲁女孩,他们号叫着挥动火炬冲进浓烟中,循着血腥味,随着杂沓声追过去。他们几乎是盲目的,仿佛他们眼中只看得见他们想要的东西——食物,能充饥的东西。
我和小脸冲到太空车旁,那个普鲁女孩望着浓烟,几乎不敢相信暴民已经放过她了。
“快,”我对她说,“我们必须离开这里。”
“你是那个奇怪的男孩,”她喊道,认出了我,“那个叫憨头的男孩。”
“快,”我说着,伸出我的手,“他们还会回头。”
普鲁女孩抓着我的手跳下来,“他们为什么跑掉了?”她问。
“待会儿再解释,”我对她说,“你的太空车损坏得严不严重?还能跑吗?”
“我不知道,”她说,“他们不知从哪儿冒出来把我们团团围住,我的技安发现我们不能动弹,就一个个都逃走了。”
“进去!”我催促她,一面在浓烟中搜寻暴民回头的踪迹。
“不许用命令的口气跟我说话,”她高傲地说,俨然是世界的女王,“你知道我是谁吗?”
“知道,”我说,“你要是再不闭嘴赶快上车,你就是死定了的普鲁人了。”
她用不屑的眼光瞪了我一眼,和她看暴民的眼光没有两样,但还是钻进太空车。我和小脸也跟着挤了进去。
“你会开这玩意儿吗?”我问她。
“关门!”她说。我还在到处找门把手,门却自动关上了。是声控的,普鲁人当然会有最新的机种。
“前进!”她下令。太空车开始移动。
视讯屏幕中只见浓烟与废墟。我很高兴能坐在太空车内,远离那群号叫的暴民,但心里还是为莱特担忧。当他对着一群饥饿的暴民大声喊出“有吃的!”,心中一定早已知道后果是什么。这个时候他们或许正在肢解他,而我们却逃之夭夭,这恰恰是他的计划。
“你在这里做什么?”我问普鲁女孩。我相信,一旦莱特出事,那都是她的错。
“分送食物,”她不屑地说,“难道你没发现,那些人都快饿死了?”
“我发现了,”我说,“饿到几乎要把你吃了。”
“他们不敢!”
我正想问她改良过的基因有没有包括大脑——她怎么会这么蠢?——却发现前面有个人在浓烟中奔跑。
“停车!”我大叫,太空车立刻紧急煞车,力道之猛连安全带都来不及反应缩紧。
“你在干吗?”普鲁女孩问,“你好大胆,竟敢对我的车发令!”
那是莱特,他那身褴褛的衣服更破了,两手都是血。他疯了似的朝我们笑着招手。
“这个门怎么开?”我问那女孩。
“为什么要开门?”她反问我,用有点蛮横的口气。
“因为那个老头刚刚救了你。”我对她说。
她张嘴显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立刻改变态度,说:“开门!”
车门往后张开,我伸手去抓莱特,一把将他拖进来。饥饿的暴民纷纷跟在他后面从浓烟中冒出。“走!”我大叫,“走!走!”
片刻之后,我们以最高速前进,在残破的废墟上颠簸冲刺,穿梭在烧焦的建筑物之间 ,直到寻出一条通道。普鲁女孩端坐在仪表板前,简短利落地发号施令,带着大家脱身。
莱特坐在我旁边笑,举起他的手臂给我看被咬的伤痕。“他们想吃我,”他不可思议地说。“可见他们有多饿,饿到连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家伙都想吃。”
“那你还笑?”我问他。
“我在笑吗?我不知道。大概是松了一口气吧,我猜。我很庆幸我还活着。”
我也很高兴,但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因此我伸手捏了一下他皱巴巴的手。
“很好,”我喃喃地说,“很好!”
由于使用氦气的缘故,太空车的时速可高达二百英里,换句话说,我们大部分时候是悬浮行驶。导航系统使我们不至于撞上隐藏在浓烟中的建筑物,或者碾过奋不顾身朝高速行驶的太空车扑上来的疯狂暴民。普鲁女孩依旧端坐在驾驶座上,注视着屏幕与显示器,但太空车是自动驾驶的,服从她的口头指令载我们去“安全的地方”。
三分钟后,太空车速度慢了下来,最后停下来。视讯屏幕显示那是一处灰色的荒凉地带,没有人,没有建筑,没有断墙破瓦,没有熊熊大火,没有浓烟,什么也没有。
“我们暂时安全了。”当太空车停下来让引擎空转时,普鲁女孩说。
“这是什么地方?”莱特问。
“普通人叫它‘禁区’,我们只是简单地叫它‘那个区’。”她说着,并从驾驶座站起来。
“啊,”莱特点头,“这儿还埋有地雷吗?”
普鲁女孩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仿佛在说“他怎么会知道?”,然后点头。“当然,”她说,“地雷是伊甸的第一道防线,这部车有解除地雷的密码,要不然,我们早被炸成碎片了。”
“那我们不能出去活动了?”他微微一笑,无奈地问。
“想活命的话就别出去,”她说。她迟疑了一下,神态是如此高贵而美丽,完美得令我心痛。这是我面对普鲁人时一贯的反应,提醒我身为一个普通人是多么可悲。“对了,”她对莱特说,“谢谢你把暴民引开。”
“不客气,”莱特优雅地回答,“也谢谢你救了我们。”
她严厉地瞪了他一眼,仿佛他说错话。“哼,他们不敢伤害我的,”她说,“尽管他们肮脏无知,而且处于饥饿状态,但他们也还是明白他们不能去碰普鲁人。”
莱特仿佛在内心暗笑,但他的口气却十分严肃,“或许吧,”他说,“总之,我们这些肮脏的、无知的普通人非常感激你的援助,为此,我们还有一个请求。”
她挑起她那完美的眉毛,“哦?”她说,那声音听起来很酷。
“拉娜雅——我可以称呼你拉娜雅吗?”
她的反应介于点头与耸肩之间,好像是表示无所谓一个糟老头怎么称呼她。
“拉娜雅,我的小朋友和我有个任务,我们必须继续闯关,赶在一切都太迟以前找到一个少女。”
“太迟?”拉娜雅问,“‘太迟’是什么意思?”
我的喉咙这时总算开始产生作用,我把信差送来豆豆消息的事叙述一遍,告诉她豆豆如何在病中,希望死前能见我最后一面,以及我们如何拼命赶路想去见她。
拉娜雅听了,眼中的冰霜逐渐化解,一时看上去几乎和普通人没什么差别。“这个女孩是你的亲妹妹?”她问。
“她是我的朋友。”我说。
拉娜雅点点头,她想了一下,说道:“我送你们去。”
……
前言/序言
一个没有人书写也没有人阅读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呢?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罗德曼·菲尔布里克撰写的《宇宙最后一本书》,以科幻冒险故事为载体,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一种可能。
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被一场巨大的地震所毁灭,人类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少数经过基因改良的人被称为普鲁人,他们生活在美丽的伊甸。那里宛如天堂,天空一片湛蓝,大地葱翠欲滴,河流清澈见底,人们完美而富足。而另一部分普通人则生活在地域一般的废墟——厄布之上。厄布一片混乱,帮派盛行,并且被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关,每个关的人都在痛苦中挣扎求生。整个世界已没有书籍,也没有记得书是什么模样。普通人习惯了用一种方便快捷的大脑探针来获取信息。而这种大脑探针实际上与慢性毒药无异,人们因此忘记了过去,也看不到未来。
故事以憨头在莱特、五岁的孤儿小脸以及来自伊甸的美少女拉娜雅的协助下,冲破重重险阻,抢救生命垂危的小妹妹豆豆为主线,在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中,引发读者重新思考书籍的力量与意义。
书中的每个人物都饱满而又鲜活,每段故事情节都扣人心弦,且有着深刻的内涵。
书中关键人物莱特,是废墟中仅存的作家。他始终坚信书写可以唤起人们对于美好世界的记忆,从而使人类走出困境,即使他最终因此成为理想的殉道者,他也仍旧微笑着面对。有人会继承他未竟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会在书籍里获得永生。
主人公憨头,是一个十二岁男孩,患有癫痫病,自幼遭受父母遗弃。由于生活环境所迫,他沦落成街头混混。但是,他内心深处那盏善良的灯火却从未熄灭,他的心中始终有爱,在经过闯关历险、在伊甸的短暂逗留,经过莱特潜移默化的影响之后,憨头的灵魂实现了彻底的洗礼,他不再是憨头,不再是混混,而是化身为莱特(作家),在荒芜的世界中坚信书籍的力量,用文字传递文明、传播爱,相信文字能够改变未来。
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拉娜雅,基因改良人,美少女,未来的普鲁人领袖。一次遇险,一个机缘,使她走进了普通人的心灵世界,她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审视自己的同类,那不曾磨灭的人类之爱,在她的心中闪光。她普鲁人的准领袖,她代表伊甸的未来,或许有一天,她会用自己的包容精神和爱来化解普鲁人与普通人之间的隔阂。在小说的结尾处,拉娜雅在给憨头传递的消息中说:“未来是属于我们的!”这句话的意义非凡。
《宇宙最后一本书》,留给我们的思考将是多方面的,但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出这样一个共识:人类需要通过书写和阅读来传递美好、传递爱,书写和阅读当永与人类同在!
在浩瀚无垠的星海深处,存在着一个等待被揭示的终极秘密。 长青藤国际大奖小说书系,一向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叙事能力,为年轻的读者们打开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这一次,我们倾力奉上《宇宙最后一本书》,一本足以颠覆想象、震撼心灵的杰作。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次穿越时空、探寻存在意义的史诗级冒险。 故事的起点,是遥远而神秘的“伊甸园星系”。 在那里,一个古老而先进的文明——“织梦者”——曾以其璀璨的智慧和对宇宙的深刻理解,书写了无数文明的兴衰,记录了宇宙的诞生与演化。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即便是最强大的文明也面临着消亡的命运。织梦者文明,在度过漫长的辉煌岁月后,也步入了最后的时刻。在文明的终点,他们将自己毕生的知识、智慧、情感、以及对宇宙最深刻的疑问,凝聚成了一本——《宇宙最后一本书》。 这本“书”并非我们熟悉的纸质载体,而是以一种超越物质形式的存在,蕴含着宇宙的全部奥秘。它被织梦者封印在一处极其隐秘的宇宙节点,等待着能够理解其价值,并有能力承担其重量的继承者。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艾丽娅的年轻探险家。 艾丽娅并非出身于显赫的星际家族,也非久经沙场的战士。她是一名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星空怀有无限憧憬的普通少女。她的家乡,是一个位于宇宙边缘,被遗忘的星球,那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平淡而宁静的生活,对遥远的星系和古老的文明知之甚少。 然而,艾丽娅的内心深处,却燃烧着一团探索的火焰。她从小就喜欢仰望星空,梦想着有一天能够亲眼看看那些遥远而神秘的星云,去那些书本上才出现过的名字。一次偶然的机会,艾丽娅在整理家族传承下来的古籍时,发现了一张残破的星图,上面隐约描绘着通往伊甸园星系的路线,以及一段关于“宇宙最后之书”的古老传说。 这个传说,在她的心中播下了种子。她坚信,那本传说中的书,蕴含着改变一切的力量。于是,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劝阻,艾丽娅踏上了属于她自己的星际冒险之旅。 艾丽娅的旅途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她需要一艘能够穿越星际的飞船,需要导航技巧,需要应对宇宙中的各种危险,包括陨石雨、黑洞、以及可能存在的敌对文明。在旅途中,她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泽维尔: 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船长,他的飞船“星语者”是他在宇宙中漂泊多年的家。泽维尔曾见证过许多文明的兴衰,他对宇宙的理解深刻而悲悯,是艾丽娅探索道路上的指引者。他虽然表面冷酷,但内心却隐藏着对年轻一代的期许。 莉莉丝: 一位神秘的能量操控者,她能够感知和运用宇宙中的各种能量,是队伍中不可或缺的战斗力和支援者。莉莉丝的身世成谜,她似乎与织梦者文明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她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更多谜团。 斯帕克: 一只来自未知星系的机械生物,拥有超乎寻常的智慧和强大的运算能力。斯帕克起初只是一个被艾丽娅在废弃空间站中修复的破旧机器人,但很快就展现出它的非凡之处,成为队伍中不可或缺的智囊和可靠的伙伴。 他们的目标,是找到织梦者文明留下的最后线索,揭开《宇宙最后一本书》的真正含义。 随着旅程的深入,他们发现,寻找这本书并非易事。宇宙中的暗流涌动,有其他势力也在觊觎着这本书的力量,他们试图利用书中的知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可能毁灭它。 《宇宙最后一本书》的内容,并非单纯的知识的集合,而是包含着宇宙的“可能性”。 织梦者文明深知,宇宙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无数分支和选择。他们记录的,是宇宙曾经走过的道路,是无数文明的诞生与消亡,是宇宙演进过程中无数的“如果”。这本书,更是包含了对未来的预言,以及对人类(或其他智慧生命)如何在宇宙中生存和发展的深刻思考。 艾丽娅和她的伙伴们,在寻找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了“书”的真正含义。 他们穿越了被遗忘的星域,见证了早已消逝的古老文明遗迹,感受了宇宙的宏伟与孤寂。他们与宇宙中的各种奇特生物交流,学习了不同的生存哲学,也面临了生死考验。 他们可能进入了“时间回溯的星域”,在那里,他们能够窥见过去,看到宇宙曾经的样子。 他们或许会遇到“意识融合的星云”,在那里,无数意识汇聚,成为一种新的生命形式,让他们思考生命的本质。 他们也可能遭遇“情感共振的黑洞”,在那里,所有负面情绪会被放大,考验着他们的意志。 随着情节的推进,艾丽娅逐渐意识到,《宇宙最后一本书》并非是一本可以被简单阅读和掌握的书。 它更像是一种“钥匙”,一种能够开启宇宙更深层秘密的钥匙。它能够让持有者理解宇宙运行的规律,预测未来的趋势,甚至可能影响宇宙的发展方向。 然而,这种力量也伴随着巨大的责任。 艾丽娅必须做出选择:是利用这本书的力量来改变宇宙,还是保护它不被滥用?她是否能够承担起这份沉重的责任? 故事的高潮,将是艾丽娅一行人最终找到《宇宙最后一本书》的所在地。 在那里,他们将面临最终的考验,可能是守护者,可能是陷阱,也可能是其他窥视这本书的强大势力。艾丽娅必须运用她在旅途中学到的一切,包括智慧、勇气、以及伙伴之间的信任,来应对这场终极挑战。 《宇宙最后一本书》所揭示的,将不仅仅是宇宙的奥秘,更是关于生命、关于成长、关于选择的深刻哲学。 它会引导读者去思考: 我们是什么? 我们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是什么? 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中,个体的存在有何价值?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未知? 恐惧,还是好奇?逃避,还是探索? 知识的力量有多大? 知识是救赎,还是毁灭? 这本书,将带领11-14岁的读者,踏上一段惊心动魄的宇宙探险,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收获成长,理解勇气,并对宇宙和生命产生全新的认知。 艾丽娅的旅程,不仅是寻找一本书,更是寻找自我,寻找我们在宇宙中的定位。 长青藤国际大奖小说书系,再次以《宇宙最后一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关于智慧、勇气和探索的盛宴。 这本书,将点燃每一个年轻读者心中对宇宙的无限遐想,让他们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发现属于自己的那份璀璨。 (附赠的精美书签,将成为您开启这段星际之旅的独特纪念,上面或许印刻着书中隐藏的古老符号,或是艾丽娅初次仰望星空的剪影,每一页翻动,都将是与宇宙的亲密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