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調入山西省作傢協會《批評傢》雜誌社任編輯。
評分繼承瞭前麵兩本書的特點,即都是作者這幾年翻閱各種圖書或者油印資料留下的讀書隨筆性文字,整本書以作者閱讀的書本為主,主要是對書本或者內部材料中的一些文獻資料進行摘錄,也有一點要言不煩的評議,全書涉及圖書、內部資料等40多種,這些圖書有正規齣版的,也有《內部資料》這樣的內部材料,是一本真正的雜書過眼錄。
評分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遭遇火災,燒毀正殿、後殿、殿門、東配殿、浴德堂等建築共37間,書籍版片全部焚毀。同年,武英殿建築群獲得重建。[1]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武英殿又進行過大規模整修。[5]
評分 評分康熙四十年(1701年)後,武英殿刊刻瞭大批圖書,采用銅版雕刻活字以及特製的開化紙印刷,字體工整秀美,繪圖精美,圖書品質很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命將從《永樂大典》中摘錄齣的138種珍本排字付印,禦賜名曰《武英殿聚珍版叢書》,世稱“殿本”。道光二十年(1755年)後,武英殿刊書很少,徒有其名。武英殿存而不發之書,嚮來貯存在敬思殿。嘉慶十九年(1814年)夏,清查敬思殿存書,將其中完好的存書移貯武英殿,殘缺的存書則作價齣售,此後敬思殿實際上成為存儲版片之處。[1]
評分全書記明季至道光間畫傢三百六十餘人,各就其所見畫跡加以評點,以大傢、名傢及逸、神、妙、能四品區分畫傢(閨秀除外)之間的不同。《清史稿》稱其“評騭較嚴,稱略備焉”,可見其價值。《中國藝術文獻叢刊:桐陰論畫·桐陰畫訣》二捲,秦祖永撰。是書乃秦氏取前人之說加以修訂而成,專論山水畫法,自執筆、用以至點苔之法等多有論述,足為後學津梁。書末附有《論賞鑒》,闡述書畫鑒藏的門徑,頗具精義。本次點校,兩書皆以光緒間增補本為底本,校以中國書畫會及掃葉山房諸本,並附錄瞭相關資料及人名索引,以便閱讀使用。
評分2001年2-4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問題研究中心訪問研究。
評分好書
評分1989年後主要從事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問題研究,主要方嚮是儲安平與《觀察》周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