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近代政治得失》——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專傢馬平安近年力作!
2.《中國近代政治得失》從宏觀層麵和微觀層麵都對中國近代政治的得失得行瞭詳盡的分析
3.《中國近代政治得失》所討論的政治問題和社會矛盾,不僅是當時的尖銳問題與矛盾,在當代也依然存在。
★曾經擁有百年的康乾盛世,有幅員遼闊的版圖、和睦的邊疆民族關係,可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為什麼在最後短短的六七十年間轟然倒塌呢?問題的根本在政治製度上。
★清政府與西方列強打仗,為什麼一敗再敗,以至於一敗塗地?清王朝想自強,想師夷長技以製夷,卻又為何不堪一擊。問題的根本是在政治製度上。
★晚清王朝,權力發生癌變,堪稱全民腐敗,從根上爛透瞭。問題的根本也仍然是在政治製度上。
★滿族與漢族的矛盾,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改革與革命的賽跑,都在晚清這個中國三韆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爆發。清王朝危在旦夕!
《中國近代政治得失》一書打破時空壁壘,破解大清王朝268年興衰之謎。
《中國近代政治得失》從十個方麵詳盡地闡述瞭晚清這棵大樹如何從根部腐爛,直至轟然倒塌!
眾所周知,清王朝在它的早期曾經輝煌一時,創造齣中國傳統社會中其他王朝所未曾有過的煌煌業績,無論是百年的康乾盛世,還是對邊疆民族關係的智慧處理,抑或對中國遼闊版圖的奠定,當時的中國,無疑稱得上世界上少有的泱泱大國。1912年清政府之所以垮颱,是因為有其垮颱的自身原因。
《中國近代政治得失》作者長期梳理資料,孜孜矻矻,希望能全麵解開這個謎底。本書從總結政治得失的角度,對晚清時期中央政府在治國過程中所犯的一些主要錯誤進行剖析,力圖從中得齣一些規律性的東西。
馬平安,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學博士後,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從事中國政治史的研究工作。
近年主要著作:
《晚清政壇紀事》,中共中央黨校齣版社2008年版
《近代東北移民研究》,齊魯書社2009年版
《帝國路上的八張麵孔》,中國文史齣版社2010年版
《終結帝製集結號》,北方文藝齣版社2011年版
《北洋集團與晚清政局》,遼海齣版社2011年版
《大清王朝滅亡之謎》,中國文史齣版社2012年版
《大秦帝國夭亡之謎》,中國文史齣版社2012年版
《晚清變局下的中央與地方關係》,新世界齣版社2013年版
《中國近代政治得失》,華文齣版社2014年版
導言
一 在開放與閉關間徘徊——全球變局中的官方迴應
斜陽餘暉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韆年
錯失時機的乾、嘉二帝
道光、鹹豐二朝的應對
二 怎樣迎接挑戰——早期自強問題
官方的探索
癥結何在
在中國現代化史上的地位
三 權力,為什麼會癌變——腐敗問題
賣官鬻爵
陋規種種
與胥吏共天下
懂事的是銀票
四 內耗:政權弱化的催化劑——高層爭鬥
從林、穆權爭到肅、恭黨爭
從叔、嫂鬥法到帝、後權爭
從丙午惡鬥到丁未政潮
從袁鐵之爭到載灃驅袁
皇族內部的敗傢子
五 權力的傾斜——中央與地方製衡問題
問題的提齣
地方崛起之原因
錯失機遇之惡果
實力決定命運的典型個案
舉措不當之結局
禍胎:地方主義與軍人乾政
影響波及民國
六 邊疆政策與治理——邊疆內地化進程
清前、中期成功的邊疆政策與治理
對東北、內外濛古地區的政策與治理
在新疆地區的政策與治理措施
對西藏和川邊的政策與治理措施
颱灣設省及其內地化進程
經驗與教訓
七 民間問題與社會秩序——政府應對民間動蕩的策略
太平天國運動與清政府的對策
義和團運動與清政府的對策
1910年湖南搶米風潮及官方對策
辛亥革命與清政府的對策
八 社會精英與政治參與——新生利益集團的政治訴求
紳商的崛起
立憲派的政治訴求
結社與建黨
因怨恨轉嚮革命
引起中華革命先
九 改革是把雙刃劍——新政帶來的利與弊
窮則變
變,未必通
種瓜得豆
十 現代化與戰略發展問題——全球化時代綜閤國力問題
文化傳統與現代化
軟實力與硬功夫
戰略五步棋
這本書領瞭兩百減一百的優惠券後,疊加一百減三十的活動促銷,滿算下來是**到手的。
評分中國近代政治得失》一書打破時空壁壘,破解大清王朝268年興衰之謎。
評分《北洋集團與晚清政局》,遼海齣版社2011年版
評分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讀書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摺射一個世界。“讀萬捲書,行萬裏路”說的正是這個道理。讀詩使人高雅,讀史使人明智。讀每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收獲。“懸梁刺股”、“螢窗映雪”,自古以來,勤奮讀書,提升自我是每一個人的畢生追求。讀書是一種最優雅的素質,能塑造人的精神,升華人的思想。 讀書是一種充實人生的藝術。沒有書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樣,空洞無物。書本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猶太人讓孩子們親吻塗有蜂蜜的書本,是為瞭讓他們記住:書本是甜的,要讓甜蜜充滿人生就要讀書。讀書是一本人生最難得的存摺,一點一滴地積纍,你會發現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讀書是一種感悟人生的藝術。讀杜甫的詩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讀李白的詩使人領悟官場的腐敗,讀魯迅的文章使人認清社會的黑暗,讀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來的希望。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朋友,教會我們如何去看待人生。讀書是人生的一門最不缺少的功課,閱讀書籍,感悟人生,助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書是燈,讀書照亮瞭前麵的路;書是橋,讀書接通瞭彼此的岸;書是帆,讀書推動瞭人生的船。讀書是一門人生的藝術,因為讀書,人生纔更精彩! 讀書,是好事;讀大量的書,更值得稱贊。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當你枯燥煩悶,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悅;當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 心,讓你看清前路;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當一個嬰兒降臨到人間,讀書就是他的邏輯起點。讀書可以讓我們在知識中長大,搖身變成有文化之人,懂得“傢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讀書使我們成長,知識使我們豐富,它宛如麵包,需我們咬它,啃它,消化它!把它當作一件永不疲倦的好事來對待。一個讀者,把讀書定為邏輯起點,隻要努力積纍知識,勤奮讀開慧益智的書,最終就會發現到書中的黃金屋與顔如玉,就會達到最高境界。則這最高境界也是我們每一個讀書人重視和追求的終極目標。我愛讀書,因為它使我懂得世間的黑白是非,它教我做高尚正直的“君子”,它給瞭我生活,它給瞭我長大的感覺,現在它依舊伴著我成長。成長其實也很快樂的,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要有讀書相伴。我知道不頂韆裏浪,哪來萬斤魚。我要時時刻刻都讀書,使自己健康快樂的成長。我知道學無止境,所以要讀書,要成長。我知道隻有開好花,纔能結好果,我還要見縫插針,分秒必奪,使自己能長大。如今,我仍舊在讀書,從中懂得瞭更多的知識,使它們成為養分讓我快樂的成長。在我的努力奮鬥中,懂得瞭為彆人分擔不開心,懂得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懂得瞭助人為樂。我要成長,所以我要讀書,要讀萬捲書。人是鐵,書是剛,一天不讀書悶得慌。讀書就是美容
評分錢***
評分正版書籍,618活動期間所謂曆史最大優惠當天買的,全場200-100,加上100-20的券,相當於摺上打4摺,一般的書原來本來就是定價之上的8摺、7摺,最後相當於2-3摺買書,太好瞭,以後都來京東買書吧。正版書籍,618活動期間所謂曆史最大優惠當天買的,全場200-100,加上100-20的券,相當於摺上打4摺,一般的書原來本來就是定價之上的8摺、7摺,最後相當於2-3摺買書,太好瞭,以後都來京東買書吧。
評分嚮錢穆看齊!本書所討論的政治問題和社會矛盾,不僅是當時的尖銳問題與矛盾,在當代也依然存在。
評分推薦閱讀,看看張張見識,推薦啦~
評分曆史學是科學。它的科學性的一般根據有二:一是它的研究對象的客觀實在性和真實性。曆史學研究的對象——世界各民族、國傢的曆史現象、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們所構成的曆史運動事實和過程,——作為曆史存在,是客觀實在的東西,它不以曆史認識者的主觀意誌而改變,具有客觀實在性和真實性。一是它所承擔的任務。曆史學的任務在於揭示世界各民族、國傢的曆史發展的特殊規律和特點,曆史研究是一種旨在探討人類社會曆史發展特殊規律的認識活動。僅憑這兩條,曆史學就具有瞭一般科學所具有的科學性。一門學科的科學性的一般判斷根據是:(1)“研究的對象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因為隻要客觀實在的東西,纔可能有它內在的發展規律”;(2)它“必須是旨在探討對象發展規律的認識活動”。曆史學顯然符閤這兩層要求。但是,這樣的曆史學還不能稱為真正的曆史科學,因為它隻是具備瞭成為一門科學的必要前提,還不具備成為一種完成的科學知識形態所應有的充分前提。一門學科要成為一種完成的科學知識形態,還需要同時符閤第三層要求:“必須以揭示齣事物的規律為前提,然後按照事物本身的規律(即它的內在聯係)去說明事物的原因,是為完成的科學知識形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