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原价:58.00元
作者:王伟光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010112497
字数:460000
页码:47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运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阐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和经验,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本书还提请读者注意,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形成的科学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要体现,它是包括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在内的各个领域科学发展的道路。本书特别强调,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条指引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总道路,不仅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要坚持不懈地探索科学发展道路,还要在政治和文化发展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的意义上,则要始终不渝地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本书被中宣部确定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八种重点图书,并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迎接十八大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目录
绪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多重背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与基本内涵
三、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确立与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
一、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艰辛探索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内涵与意义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创新论
一、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二、改革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三、改革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立足实践改革创新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论
一、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与伟大成就
二、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挑战
三、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步骤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维一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
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论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文化体制机制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
二、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挑战与抉择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军队论
一、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指导理论
二、提出战争与和平的新理论
三、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四、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加强军队革命化建设
五、加快推进新军事变革,走中国特色军队现代化建设道路
六、新的历史条件下建军治军的新思路
七、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八、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和平统一论
一、新中国成立后探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与尝试
二、新时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确立
三、新时期祖国和平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深化和发展
四、新世纪祖国和平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新成果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论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与意义
二、推动世界多极化,努力建设和谐世界
三、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四、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对外经济合作
五、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力量论
一、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主体地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的构成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的定位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的发展
第十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论
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二、党的建设的总目标与党的建设的科学化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后记
作者介绍
李君如,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侨联主席。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权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会长。发表《邓小平的“治国论”》等数百篇论文;出版《科学发展纵横谈》、《观念更新论》等几十部著作,其中由《毛泽东与近代中国》、《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毛泽东与毛泽东后的当代中国》组成的“毛泽东研究三部曲”获第11届中国图书奖。
文摘
序言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在某些部分确实需要一定的耐心和专注。作者在构建理论体系时,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这要求读者在阅读时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不能囫囵吞枣。我发现,当我对某个概念不是特别熟悉时,需要反复阅读几遍,甚至去查阅一些背景资料,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过,正因为这种“啃硬骨头”的过程,让我收获良多。每当克服了一个难点,我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整个理论体系的理解也更加深入。而且,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文献和学术成果,这使得它的学术性非常强,对于想要进行学术研究或者希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系统性了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宝贵的资源。
评分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它并非一本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是非常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作者在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并没有脱离中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而是紧密结合了我们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读到一些篇章时,我常常会联想到身边发生的各种变化,比如城市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这些具体的例子都印证了书中所讲的理论是如何一步步落地生根,并产生积极影响的。作者的笔触非常扎实,论证严谨,既有宏观的理论框架,又不乏微观的细节分析。例如,在讨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时,书中详细梳理了不同阶段面临的挑战和采取的对策,让我对这个过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使得这本书读起来不枯燥,反而充满了启迪性,也让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思维上的拓展和深度的挖掘。作者在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展现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不仅仅局限于当下,而是追溯了其思想的源头,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被继承、发展和创新的。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一些核心概念的辨析,比如“共同富裕”、“全面深化改革”等,书中对这些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侧重点都有非常细致的阐述。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是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能够更好地把握其精髓。而且,书中在分析不同理论观点时,也注意到了不同学派之间的观点差异和争论,并尝试进行客观的呈现和分析,这让我看到了理论研究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也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在于它让我看到了一种“中国智慧”的形成过程。在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深刻地认识到,这套理论体系是中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经验的产物,它根植于中国大地,又吸纳了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中国道路”的论述,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现了中国是如何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并在实践中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有效性。这种自信和自主,让我感到非常振奋。同时,作者也强调了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指出它在未来仍将继续发展和完善,这让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很喜欢,封面采用了比较沉稳的暗红色,搭配烫金的字体,显得很有分量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触感也很好。翻开书页,纸张的质量相当不错,微微泛黄,阅读起来眼睛不易疲劳,而且字迹清晰,排版也显得很疏朗,没有那种拥挤感,这一点对于我这样一个习惯于纸质书的读者来说,非常重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穿插的一些历史图片和图表,这些视觉元素让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一些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脉络。比如,在讲到某个重要会议时,配上当时的照片,就好像穿越回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而且,书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解释,都配有详细的注释和参考文献,这对于想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可以顺着这些线索去挖掘更多信息,形成自己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