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程材料与失效分析

航空工程材料与失效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梅妮 编
图书标签:
  • 航空工程
  • 材料科学
  • 失效分析
  • 航空材料
  • 金属材料
  • 复合材料
  • 疲劳失效
  • 腐蚀失效
  • 无损检测
  • 工程材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石化出版社
ISBN:9787511427861
版次:1
商品编码:1147163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2
字数:422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航空工程材料基础知识和各种航空材料( 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 复合材料、 功能材料) , 并专门介绍了航空新材料( 超塑性合金、 快速凝固合金、 非晶合金、 纳米材料、空心微球) 、 航空材料先进加工技术( 航空钣金零件成型方法、 电火花加工和电解加工、 超声波加工和激光加工、 电子束加工) 以及航空材料失效分析。

目录

第 1 章 绪论 ( 1 )
1 1 航空及航空材料 ( 1 )
1 1 1 航空和航空材料概念 ( 1 )
1 1 2 航空材料分类 ( 1 )
1 1 3 航空材料性能 ( 5 )
1 1 4 航空材料特殊性 ( 6 )
1 2 航空材料发展与应用 ( 7 )
1 2 1 飞机结构材料演变 ( 7 )
1 2 2 航空发动机材料演变 ( 9 )
1 2 3 航空材料发展特点及关键技术 ( 10 )
1 2 4 国内航空材料发展现状 ( 11 )
1 2 5 航空材料发展方向 ( 12 )
习题与思考题 ( 13 )
第 2 章 航空材料结构、 组织和性能 ( 14 )
2 1 金属材料 ( 14 )
2 1 1 金属晶体结构 ( 14 )
2 1 2 金属组织和缺陷 ( 16 )
2 1 3 金属结晶 ( 18 )
2 1 4 合金结构和结晶 ( 20 )
2 2 高分子材料 ( 22 )
2 2 1 高分子材料基本概念 ( 22 )
2 2 2 高分子化合物结构 ( 23 )
2 2 3 高分子化合物的力学状态 ( 24 )
2 2 4 高分子材料力学、 物化性能特点 ( 25 )
2 3 陶瓷材料 ( 26 )
2 3 1 陶瓷材料概念与分类 ( 26 )
2 3 2 陶瓷材料结构 ( 27 )
2 3 3 陶瓷材料力学、 物化性能特点 ( 28 )
2 3 4 陶瓷材料研究和应用 ( 29 )
2 4 航空材料机械性能 ( 29 )
2 4 1 静载荷下材料力学性能 ( 30 )
2 4 2 动载荷下材料力学性能 ( 33 )
2 4 3 高温下材料力学性能 ( 34 )
2 5 航空材料工艺性能 ( 35 )
2 5 1 铸造性能 ( 35 )

2 5 2 锻压性能 ( 37 )
2 5 3 焊接性能 ( 43 )
2 5 4 热处理性能 ( 43 )
习题与思考题 ( 45 )
第 3 章 轻合金及超高强度钢 ( 46 )
3 1 铝及铝合金 ( 46 )
3 1 1 纯铝 ( 46 )
3 1 2 铝合金 ( 47 )
3 1 3 国内外常用航空铝合金 ( 50 )
3 1 4 铝合金热处理 ( 53 )
3 2 钛及钛合金 ( 54 )
3 2 1 纯钛 ( 54 )
3 2 2 钛合金 ( 55 )
3 2 3 钛合金热处理工艺 ( 56 )
3 2 4 钛合金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 57 )
3 3 镁及镁合金 ( 58 )
3 3 1 纯镁 ( 58 )
3 3 2 镁合金 ( 59 )
3 3 3 国内外常用的航空镁合金 ( 64 )
3 3 4 镁合金热处理工艺 ( 66 )
3 4 铜及铜合金 ( 67 )
3 4 1 纯铜 ( 67 )
3 4 2 铜合金 ( 67 )
3 4 3 黄铜、 青铜及白铜 ( 68 )
3 4 4 铜合金应用 ( 72 )
3 5 超高强度钢 ( 73 )
3 5 1 超高强度钢的概念、 特点和分类 ( 73 )
3 5 2 超高强度钢力学性能 ( 75 )
3 5 3 超高强度钢在航空航天中应用 ( 77 )
3 5 4 超高强度钢设计及发展前景 ( 79 )
习题与思考题 ( 80 )
第 4 章 高温结构金属材料 ( 81 )
4 1 高温钛合金 ( 81 )
4 1 1 高温钛合金工作条件和成分 ( 81 )
4 1 2 铸造热强钛合金和阻燃钛合金 ( 83 )
4 1 3 高温钛合金在航空中应用 ( 85 )
4 1 4 新型航空高温钛合金发展思路和关键技术 ( 85 )
4 2 镍基高温合金 ( 87 )
4 2 1 镍基高温合金成分 ( 87 )
4 2 2 镍基高温合金分类 ( 88 )

4 2 3 镍基高温合金的航空应用 ( 89 )
4 2 4 镍基高温合金制备技术 ( 90 )
4 3 金属间化合物 ( 91 )
4 3 1 金属间化合物结构 ( 92 )
4 3 2 常用航空金属间化合物 ( 92 )
4 3 3 航空金属间化合物先进制备技术 ( 94 )
4 4 难熔金属及其合金 ( 96 )
4 4 1 难熔金属的性质 ( 96 )
4 4 2 航空工业常用难熔金属及其合金 ( 97 )
4 4 3 难熔金属强化方法 ( 100 )
习题与思考题 ( 101 )
第 5 章 非金属材料及功能材料 ( 102 )
5 1 塑料 ( 102 )
5 1 1 塑料组成和分类 ( 102 )
5 1 2 常用塑料 ( 106 )
5 1 3 航空塑料选材原则及应用 ( 107 )
5 2 橡胶和合成纤维 ( 107 )
5 2 1 橡胶组成和分类 ( 107 )
5 2 2 橡胶性能特点 ( 109 )
5 2 3 航空工业常用橡胶材料 ( 110 )
5 2 4 合成纤维特点和分类 ( 111 )
5 2 5 合成纤维在航空工业中应用 ( 112 )
5 3 胶黏剂及涂料 ( 112 )
5 3 1 胶黏剂组成和特点 ( 113 )
5 3 2 航空工业常用胶黏剂 ( 114 )
5 3 3 涂料组成和作用 ( 115 )
5 3 4 航空工业常用涂料 ( 117 )
5 4 功能材料 ( 118 )
5 4 1 功能材料概述 ( 118 )
5 4 2 航空微电子材料 ( 119 )
5 4 3 航空光电子材料 ( 121 )
5 4 4 航空功能陶瓷 ( 122 )
5 4 5 航空隐身材料 ( 123 )
习题与思考题 ( 125 )
第 6 章 复合材料 ( 126 )
6 1 复合材料简介 ( 126 )
6 1 1 复合材料发展演化 ( 126 )
6 1 2 复合材料概念和分类 ( 127 )
6 1 3 复合材料性能和特点 ( 131 )
6 1 4 复合材料强化机理 ( 132 )

6 2 金属基复合材料 ( 133 )
6 2 1 金属基复合材料概念、 分类 ( 133 )
6 2 2 金属基复合材料特点 ( 134 )
6 2 3 金属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 ( 135 )
6 2 4 常用的航空金属基复合材料 ( 136 )
6 3 树脂基复合材料 ( 138 )
6 3 1 树脂基复合材料概念、 分类和特点 ( 138 )
6 3 2 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 ( 139 )
6 3 3 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 141 )
6 3 4 常用的航空树脂基复合材料 ( 143 )
6 4 陶瓷基复合材料 ( 144 )
6 4 1 陶瓷基复合材料概念、 分类 ( 144 )
6 4 2 陶瓷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 ( 147 )
6 4 3 陶瓷基复合材料增韧机理 ( 148 )
6 4 4 常用航空陶瓷基复合材料 ( 149 )
习题与思考题 ( 150 )
第 7 章 航空新材料 ( 151 )
7 1 超塑性合金 ( 151 )
7 1 1 超塑性合金概念、 特点 ( 151 )
7 1 2 常用航空超塑性合金 ( 153 )
7 1 3 航空超塑性合金应用价值及前景 ( 154 )
7 2 快速凝固合金 ( 155 )
7 2 1 快速凝固技术 ( 155 )
7 2 2 快速凝固合金组织特征 ( 156 )
7 2 3 快速凝固合金方法 ( 156 )
7 2 4 航空工业常用的快速凝固合金 ( 157 )
7 3 非晶合金 ( 158 )
7 3 1 非晶态和晶态材料 ( 158 )
7 3 2 非晶合金结构、 性能及形成机制 ( 160 )
7 3 3 非晶合金结构弛豫和晶化现象 ( 161 )
7 3 4 非晶合金和纳晶合金材料 ( 162 )
7 3 5 非晶合金制备及应用 ( 163 )
7 4 纳米材料 ( 164 )
7 4 1 纳米材料特性及制备技术 ( 164 )
7 4 2 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和特点 ( 166 )
7 4 3 纳米复合涂层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应用 ( 169 )
7 4 4 纳米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应用 ( 169 )
7 5 空心微球 ( 170 )
7 5 1 空心微球特性 ( 170 )
7 5 2 空心微球制备技术 ( 172 )

7 5 3 空心微球在航空和宇航材料中应用 ( 173 )
习题与思考题 ( 175 )
第 8 章 航空材料特种加工技术 ( 176 )
8 1 航空钣金零件成型方法 ( 176 )
8 1 1 航空钣金零件分类 ( 176 )
8 1 2 航空钣金零件成型方法 ( 177 )
8 1 3 航空钣金零件成型计算机模拟 ( 181 )
8 1 4 航空钣金成型中的毛料展开 ( 183 )
8 2 航空材料电火花加工和电解加工 ( 184 )
8 2 1 电火花加工特点、 原理及分类 ( 184 )
8 2 2 电火花加工技术在航空制造中应用和发展 ( 185 )
8 2 3 电解加工特点和工艺 ( 186 )
8 2 4 电解加工在航空制造中应用和发展 ( 188 )
8 3 航空材料超声波加工 ( 189 )
8 3 1 超声波加工技术、 特点及加工原理 ( 189 )
8 3 2 超声波加工工艺及设备 ( 191 )
8 3 3 微细超声波加工及超精密加工制约因素 ( 193 )
8 3 4 超声加工技术在航空工业中应用 ( 194 )
8 4 航空材料电子束加工 ( 194 )
8 4 1 电子束加工原理、 特点与分类 ( 194 )
8 4 2 电子束加工装置 ( 195 )
8 4 3 电子束焊接、 刻蚀、 打孔及熔炼 ( 196 )
8 4 4 电子束加工技术在航空中应用 ( 197 )
习题与思考题 ( 198 )
第 9 章 失效分析基础知识 ( 199 )
9 1 失效与失效分析 ( 199 )
9 1 1 失效 ( 199 )
9 1 2 失效分析 ( 203 )
9 1 3 失效分析工作内容 ( 204 )
9 2 失效分析思想方法和程序 ( 206 )
9 2 1 失效分析思路 ( 206 )
9 2 2 失效分析实施步骤和程序 ( 208 )
9 2 3 常用失效分析思路 ( 209 )
9 3 断口分析技术 ( 210 )
9 3 1 断口及断口分析 ( 210 )
9 3 2 断口处理方法及分析依据 ( 211 )
9 3 3 断口宏观分析 ( 212 )
9 3 4 断口微观分析 ( 216 )
9 4 裂纹分析技术 ( 221 )
9 4 1 裂纹分析思路 ( 221 )

9 4 2 裂纹综合诊断 ( 224 )
9 4 3 裂纹的无损检测技术 ( 225 )
习题与思考题 ( 225 )
第 10 章 断裂失效分析 ( 226 )
10 1 断裂 ( 226 )
10 1 1 断裂与断裂失效 ( 226 )
10 1 2 金属材料断裂类型和特征 ( 226 )
10 1 3 材料韧性、 冲击韧性和应力强度因子 ( 228 )
10 2 静载荷断裂失效 ( 230 )
10 2 1 过载断裂定义 ( 230 )
10 2 2 过载失效断口特征 ( 231 )
10 2 3 影响静载荷断裂失效的因素 ( 232 )
10 2 4 扭转和弯曲过载断口特征 ( 234 )
10 3 疲劳断裂 ( 235 )
10 3 1 交变应力和疲劳断裂失效 ( 235 )
10 3 2 疲劳断裂失效基本形式和特征 ( 236 )
10 3 3 疲劳断口形貌 ( 238 )
10 3 4 疲劳断裂失效类型与鉴别 ( 241 )
10 4 应力腐蚀断裂 ( 243 )
10 4 1 应力腐蚀定义和条件 ( 244 )
10 4 2 应力腐蚀机理、 形貌及特征 ( 246 )
10 5 磨损与腐蚀 ( 247 )
10 5 1 磨损与磨损失效 ( 247 )
10 5 2 磨损失效类型 ( 247 )
10 5 3 腐蚀 ( 248 )
10 5 4 腐蚀失效基本类型 ( 248 )
习题与思考题 ( 250 )
第 11 章 航空飞行器失效分析 ( 251 )
11 1 航空飞行器 ( 251 )
11 1 1 航空飞行器概念与分类 ( 251 )
11 1 2 航空飞行器构造 ( 252 )
11 2 航空飞行器失效类型与机理 ( 254 )
11 2 1 航空飞行器常见失效形式与影响因素 ( 254 )
11 2 2 航空飞行器失效模式 ( 258 )
11 2 3 飞机结构失效分析案例 ( 259 )
习题与思考题 ( 261 )
参考文献 ( 262 )

前言/序言


《深邃星辰:宇宙探索的科学与艺术》 内容概要 《深邃星辰:宇宙探索的科学与艺术》是一部旨在全面展现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宏大画卷。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支撑我们仰望星空、迈向太空的各项科学原理,同时又以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描绘了探索过程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挑战、辉煌与诗意。全书结构严谨,从基础的宇宙学常识出发,逐步深入到现代航天技术的关键领域,再拓展至我们对宇宙生命的追寻,最终落脚于探索活动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影响。 第一部分:宇宙的基石——我们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方?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隧道,回溯宇宙的黎明。我们将从最前沿的宇宙学理论讲起,例如大爆炸理论的证据链,包括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及其意义,以及宇宙膨胀的观测依据。本书将深入探讨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些塑造宇宙命运的神秘力量,解析它们如何通过引力透镜效应、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等方式被间接观测到,以及当前科学家们在探寻它们本质上所面临的挑战。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理解宇宙运行规律的基石。我们将详细阐述其核心思想,如时空弯曲、引力波的预言与探测,以及黑洞的存在及其奇特性质。本书将解释引力波探测器(如LIGO和Virgo)如何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聆听”宇宙的宏大事件,例如中子星合并,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观测窗口。 恒星的演化是宇宙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我们将追溯恒星的诞生、成长与死亡的壮丽史诗,从星云的塌缩到核聚变的点燃,再到超新星爆发将重元素抛撒入星际空间。本书还将探讨不同质量恒星的最终归宿,无论是白矮星、中子星还是黑洞,以及它们在元素合成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我们理解自身以及地球物质的来源提供深刻的洞察。 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是宇宙结构的主旋律。本书将介绍星系的分类(如螺旋星系、椭圆星系、不规则星系),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引力相互作用、合并而成长。我们将审视本星系群乃至更广阔的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机制,理解宇宙网状结构是如何孕育出我们所在的这片星域。 第二部分:迈向星辰大海——驱动人类探索的科技之翼 本部分将聚焦于将人类从地球引力束缚中解放出来,并延伸至深空的各项关键技术。我们将详细剖析火箭推进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化学火箭到更具潜力的核动力、离子推进等概念。本书将深入讲解不同类型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液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及它们在不同任务中的应用,例如发射卫星、载人飞船和深空探测器。 轨道力学是航天活动的基础。本书将清晰地阐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在描述天体运动中的应用,以及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如何指导航天器的轨道设计。我们将深入探讨地球轨道、月球轨道、行星转移轨道等概念,以及它们在执行不同空间任务时的计算与规划。 材料科学在航天器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将探讨在极端环境下(如真空、高温、低温、强辐射)工作的航天器所需的特殊材料,例如耐高温的陶瓷复合材料、轻质高强的合金、以及具备自我修复功能的智能材料。我们将重点介绍这些材料如何应对太空环境的严峻考验,确保航天器的安全与可靠。 生命维持系统是载人航天任务的核心。本书将详细介绍在封闭的太空环境中,如何为宇航员提供氧气、水源、食物,并处理废物。我们将探讨包括水循环系统、空气净化系统、以及生物再生生命维持系统等先进技术,为长期太空探索奠定基础。 导航、制导与控制(GNC)技术是航天器精确飞行的“大脑”。本书将讲解惯性导航系统、星敏感器、陀螺仪等传感器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控制推进器来实现航天器的姿态调整与轨道修正。我们将深入分析GNC系统在着陆、对接、编队飞行等复杂操作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部分:星际的呼唤——生命、文明与未来 本部分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宇宙,探讨我们对地外生命的追寻以及未来人类文明的可能走向。我们将审视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思考生命在宇宙中诞生的可能性。本书将介绍系外行星的发现技术,例如凌星法(Transit Method)和视向速度法(Radial Velocity Method),以及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等先进设备如何帮助我们观测系外行星的大气成分,寻找潜在的生命迹象(生物标志物)。 地外文明搜寻(SETI)项目将是本部分的重点。我们将探讨搜寻地外文明的各种策略,包括射电望远镜监听、光学信号搜寻等。本书将讨论费米悖论的种种解释,以及它所引发的关于宇宙生命普遍性与孤独性的深刻思考。 太空移民与殖民是人类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本书将展望人类在月球、火星乃至更远星球建立基地的可能性,探讨所需的科技挑战,如 terraforming(地球化改造)、就地资源利用(ISRU)等。我们将思考太空移民对人类社会、伦理、政治结构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 宇宙探索对人类文明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本书将强调科学发现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拓展,以及探索活动如何激发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并塑造人类的共同价值观。我们将反思太空探索如何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身的渺小与伟大,以及我们作为宇宙一员的责任与使命。 《深邃星辰:宇宙探索的科学与艺术》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它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一次心灵的旅行。它鼓励读者用科学的眼光审视宇宙,用探索的精神拥抱未知,并最终在浩瀚星辰中找到人类文明的定位与未来。本书旨在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对未知的好奇,以及对人类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

用户评价

评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大量引用了实际工程应用的案例和数据。书中对不同类型飞机(如战斗机、客机、直升机)的关键结构部件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在实际服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在飞机起落架部件上,对材料的冲击韧性和抗疲劳性要求极高;而在机翼结构上,则更侧重于材料的轻质高强以及抗弯曲性能。书中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剖析,不仅仅是枯燥的知识点罗列,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材料选择和失效分析在航空工程中的重要性。我甚至能从中感受到设计者和工程师们在面对复杂工程问题时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智慧。

评分

阅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宏观且深入的视角来审视航空工程的基石——材料。书中不仅涵盖了材料本身的性能指标,更重要的是,它将材料置于复杂的工程环境中进行考量。从材料的设计、制造,到其在实际服役中的表现,再到失效后的分析与改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材料在性能权衡上的讨论,例如,在某些高强度应用场景下,材料的重量和成本可能会成为制约因素,此时就需要工程师在各种性能之间做出取舍,而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做出明智决策的依据。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叫做《航空工程材料与失效分析》,刚拿到手的时候,我以为会是一本相当枯燥的技术手册,毕竟“材料”和“失效分析”这两个词汇本身就带着一丝学术的冷峻。然而,翻开书页,我被其深邃的内涵和严谨的逻辑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堆数据的堆砌,更像是一次对航空材料发展史和技术演进的宏大叙事。书中对各种先进航空材料,从传统的铝合金到高性能的钛合金、复合材料,再到新兴的陶瓷基复合材料,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的部分印象深刻。作者不仅详细阐述了CFRP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还深入分析了其在航空器上的应用,比如在飞机蒙皮、翼梁、机身部件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并详细对比了CFRP与传统金属材料在重量、强度、疲劳寿命等方面的优势,让我对这种“黑科技”材料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对材料在极端环境下性能的探讨。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会面临着极端的温度变化、高强度的气动载荷、以及可能存在的腐蚀环境。书中对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材料性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例如,在高温环境下,材料的强度会显著下降,蠕变现象会变得更加突出;而在低温环境下,材料的韧性可能会降低,容易发生脆性断裂。作者通过图表和公式,清晰地展示了温度对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介绍了为应对这些极端环境而开发的特种合金和涂层技术。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高温合金在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上的应用部分感到惊叹,这些材料需要在承受极高的温度和离心力的同时,还要保持优异的抗氧化和抗热腐蚀性能,其研发难度和技术含量可见一斑。

评分

总而言之,《航空工程材料与失效分析》是一本难得的著作,它以一种系统性的方式,全面深入地阐述了航空工程材料的方方面面,并结合了严谨的失效分析方法。我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的精神。这本书无疑是航空工程领域专业人士的必备参考,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打开航空材料世界大门的钥匙。它所传递的知识和思想,必将在航空工程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虽然严谨,但绝不枯燥。作者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案例来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例如,在解释金属材料的晶格结构时,作者可能将其比作砖块的堆砌,而位错的产生和运动则形象地比作砖块之间的滑动。这种生动化的表达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即使是对材料科学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逐步理解其中的奥秘。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失效原因的分析,往往会用一种“侦探破案”的逻辑,一步步抽丝剥茧,最终找到问题的根源。

评分

本书在对各种材料进行介绍时,还穿插了大量历史性的回顾和发展趋势的预测。读者可以了解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先进航空材料,是如何一步步从最初的设想、实验,到最终的成熟应用,经历了多少次的迭代和突破。这种历史的纵深感,让我对材料科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书中对未来航空材料发展方向的展望,如纳米材料、智能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潜力,也让我对未来的航空科技充满了期待。这些前瞻性的内容,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参考书,更是一本激发创新思维的指南。

评分

书中对于材料失效机理的深入剖析,让我对“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失效分析并非是为失败找借口,而是为了从根本上杜绝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作者在介绍各种失效模式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现象,而是深入探究其背后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例如,在讲解应力腐蚀开裂时,书中详细阐述了金属在特定环境介质和应力作用下的电化学反应,以及裂纹如何在此过程中加速扩展。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认识到材料失效是一个复杂而多因素交织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材料本身的特性、服役环境以及外部载荷等多种因素。

评分

书中对失效分析的讲解更是让我拍案叫绝。失效分析并非仅仅是“哪里坏了,为什么坏了”的简单罗列,而是构建了一个系统性的思维框架。作者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失效分析的各个环节,从宏观的损伤形貌观察,到微观的金相分析、断口扫描电镜(SEM)分析,再到应力、温度、环境等外部因素的综合考量。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的章节,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在循环载荷作用下,材料内部如何逐渐产生微小裂纹,并最终导致结构失效的过程。书中还列举了许多航空器真实事故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反思和分析,总结出失效的根本原因,这对于指导未来的材料设计和结构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读完这部分,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挑战的实验室,亲眼见证了材料从完好到失效的全过程,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材料可靠性的重要性。

评分

我对书中关于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革新性应用深感着迷。在过去,金属材料一直是航空器的主流,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以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步取代传统金属。本书详细介绍了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如铺层、固化、成型等,以及其在力学性能、疲劳寿命、抗腐蚀性等方面的优越性。我特别关注到书中关于复合材料损伤检测和修复的部分,这涉及到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X射线)以及针对不同损伤类型的修复方法。这些内容让我了解到,尽管复合材料性能优越,但其损伤的隐蔽性和修复的复杂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而本书则为这些挑战提供了深入的解决方案。

评分

百年前,张之洞尝劝学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裹在学。”是时,国势颓危,列强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新知亟亟而人。一时间,中西学并立,文史哲分家,经济、政治、社会等新学科勃兴,令国人乱花迷眼。然而,淆乱之中,自有元气淋漓之象。中华现代学术之转型正是完成于这一混沌时期,于切磋琢磨、交锋碰撞中不断前行,涌现了一大批学术名家与经典之作。而学术与思想之新变,亦带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全面转型,为中华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时至今日,中华现代学术已走遇百余年,其间百家林立、论辩蜂起,沉浮消长瞬息万变,情势之复杂自不待言。以上所说,其先并不即是科举制之弊病,只是科举制亦在此种政权公开之趋势下存在。此后科举制逐步推进,入仕之途,逐步集中到科举一门之下,则上述种种病痛,亦全由科举制来保留。照理论,国家一面公开政权,一面便应实施教育,好使两者分途并进。此在贞观初年颇有其意。贞观五年以后,太宗屡幸国学,增创学舍一千二百间。国学、太学、四门学,均增生员额。书、算各置博士。凡三千二百六十员。屯营飞骑,亦给博士,授以经业。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藩诸国,亦遣子弟请入国学。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其盛为近古所未有。但一到高宗、武后时,此风凌替。旧唐书儒学传:“高宗嗣位,政教渐衰,薄于儒术,尤重文吏。醇酿日去,华竞日张。则天称制,以权道临下。不吝官爵,取悦当时。生徒不复以经学为意,二十年间,学校顿时隳废。”惭唐儒学传谓其时「诸王、驸马皆得领祭酒」,其腐败可想。

评分

非常满意的一次网购。

评分

百年前,张之洞尝劝学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裹在学。”是时,国势颓危,列强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新知亟亟而人。一时间,中西学并立,文史哲分家,经济、政治、社会等新学科勃兴,令国人乱花迷眼。然而,淆乱之中,自有元气淋漓之象。中华现代学术之转型正是完成于这一混沌时期,于切磋琢磨、交锋碰撞中不断前行,涌现了一大批学术名家与经典之作。而学术与思想之新变,亦带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全面转型,为中华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时至今日,中华现代学术已走遇百余年,其间百家林立、论辩蜂起,沉浮消长瞬息万变,情势之复杂自不待言。以上所说,其先并不即是科举制之弊病,只是科举制亦在此种政权公开之趋势下存在。此后科举制逐步推进,入仕之途,逐步集中到科举一门之下,则上述种种病痛,亦全由科举制来保留。照理论,国家一面公开政权,一面便应实施教育,好使两者分途并进。此在贞观初年颇有其意。贞观五年以后,太宗屡幸国学,增创学舍一千二百间。国学、太学、四门学,均增生员额。书、算各置博士。凡三千二百六十员。屯营飞骑,亦给博士,授以经业。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藩诸国,亦遣子弟请入国学。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其盛为近古所未有。但一到高宗、武后时,此风凌替。旧唐书儒学传:“高宗嗣位,政教渐衰,薄于儒术,尤重文吏。醇酿日去,华竞日张。则天称制,以权道临下。不吝官爵,取悦当时。生徒不复以经学为意,二十年间,学校顿时隳废。”惭唐儒学传谓其时「诸王、驸马皆得领祭酒」,其腐败可想。

评分

非常满意的一次网购。

评分

百年前,张之洞尝劝学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裹在学。”是时,国势颓危,列强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新知亟亟而人。一时间,中西学并立,文史哲分家,经济、政治、社会等新学科勃兴,令国人乱花迷眼。然而,淆乱之中,自有元气淋漓之象。中华现代学术之转型正是完成于这一混沌时期,于切磋琢磨、交锋碰撞中不断前行,涌现了一大批学术名家与经典之作。而学术与思想之新变,亦带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全面转型,为中华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时至今日,中华现代学术已走遇百余年,其间百家林立、论辩蜂起,沉浮消长瞬息万变,情势之复杂自不待言。以上所说,其先并不即是科举制之弊病,只是科举制亦在此种政权公开之趋势下存在。此后科举制逐步推进,入仕之途,逐步集中到科举一门之下,则上述种种病痛,亦全由科举制来保留。照理论,国家一面公开政权,一面便应实施教育,好使两者分途并进。此在贞观初年颇有其意。贞观五年以后,太宗屡幸国学,增创学舍一千二百间。国学、太学、四门学,均增生员额。书、算各置博士。凡三千二百六十员。屯营飞骑,亦给博士,授以经业。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藩诸国,亦遣子弟请入国学。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其盛为近古所未有。但一到高宗、武后时,此风凌替。旧唐书儒学传:“高宗嗣位,政教渐衰,薄于儒术,尤重文吏。醇酿日去,华竞日张。则天称制,以权道临下。不吝官爵,取悦当时。生徒不复以经学为意,二十年间,学校顿时隳废。”惭唐儒学传谓其时「诸王、驸马皆得领祭酒」,其腐败可想。

评分

很好很给力

评分

非常满意的一次网购。

评分

非常满意的一次网购。

评分

很好很给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