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頭三年中,所有打下的基礎都為瞭使得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小寶貝帶著絕對的信任來到我們這裏,我們照料他的生活,幫助他成長。我們所提供給他的一般都是正確的。我們需要懷著同樣的信任與崇敬纔能真正與兒童相遇,我們也要這樣去觀察和支持他的發展。
孩子帶著絕對的愛和信任來到這個世界,讓我們懷著崇敬和謙卑迎接他們吧。
作者埃爾德比約格·耶辛·保爾森不僅有作為母親和祖母的寶貴經驗,還有作為華德福幼兒教師的豐富經驗。她結閤自己在華德福幼兒園的實踐,與初為人父母和幼兒園教師分享養育0至3歲孩子的經驗和心得。《天使在我傢:以華德福的方式養育0至3歲的孩子》依據人智學理論翔實地介紹瞭0至3歲孩子的發展情況、生活節奏、周圍環境及成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需承擔的責任,等等。
埃爾德比約格·耶辛·保爾森,資深華德福幼兒教師。1951年生於挪威特隆赫姆市。她在德國斯圖加特市研修瞭華德福教師教育課程。1984年在挪威阿倫達爾市創辦星星之光華德福幼兒園,並一直在那裏工作。她與國內和國際的華德福教育人士廣泛閤作,並代錶挪威參加12歲以下兒童國際華德福早教協會(IASWECE)。她還是南非開普敦嬰兒看護計劃的創始人與師資培訓師。
鍾毛毛,六歲女孩的媽媽,華他福教育的實踐者和推廣者,民間戲劇團體“心劇社”負責人,父母教育專傢。現任夏山兒童之傢教研員,育兒雜誌Parents(《父母世界》)特約撰稿人。著有:《用心陪你長大:心爸爸心媽媽育兒經》(閤著)、《開啓童年的真相》(閤著)。
前言 理解3歲以下孩子的需求
譯者序 放心和好奇心
簡介 當你遇到孩子的眼神
Chapter1 人智學理論中關於人的四元性
Chapter2 0-3 歲的兒童發展
1歲的孩子:邁齣獨立的第一步
2歲的孩子:說齣第一個詞
3歲的孩子:第一個思維覺醒瞭
Chapter3 當下,成人需要承擔哪些責任
創造一個平和與安全的環境
認識到孩子模仿的深遠意義
成為孩子模仿的榜樣
為孩子提供探索和練習新技能的機會
Chapter4 兒童是感官生命
觸覺:皮膚是3 歲以下的孩子最重要的感覺器官
生命覺:父母為孩子提供安全感,加強孩子的生命覺
運動覺:為孩子提供各種運動的機會,幫助孩子控製自己的身體
平衡覺:孩子在保持身體平衡時獲得巨大的滿足感
總結:這個階段孩子的所有感覺都與身體相關
Chapter5 兒童一日作息的節奏
讓孩子的生活充滿節奏
給孩子足夠多的時間適應環境
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每日的節奏
孩子每周的節奏和每年的節奏
Chapter6 兒童的玩耍
玩耍是孩子童年生活的基礎
為孩子提供閤適的玩具
Chapter7 為孩子準備的環境
室內環境:讓孩子感受到安全和溫暖
風格與顔色:簡單平和更適閤孩子
衣帽間:乾淨整潔,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主房間:孩子一天中主要活動的場所
更衣室:溫馨舒適,成人和孩子親密接觸的場所
臥室:溫馨私密,給孩子安全感
戶外環境:為孩子提供更多的探索的空間
Chapter8 0-3歲兒童玩的模式
後記 幫助孩子開啓他們的人生之旅
附錄1 與父母齊心協力
附錄2 與同事齊心協力
附錄3 南非的兩首搖籃麯
在生命的頭三年,孩子必須學會三個本領,而且這些會對他的一生都産生影響。這個孩子需要獨自站立——變得直立起來——然後學習走路,這是第一個本領。然後,更晚一些齣現第二個本領,開始說話。
語言的發展又奠定瞭第三個本領的基礎。第三個本領是思考。
對於如何推進這種學習的過程,孩子與孩子之間又都大相徑庭。但所有健全的兒童都將會學習行走、說話和思考。成長是遵循一定普遍模式的,而且與文化無關。但是,盡管兒童行走、說話和思考的發展是有一定程式的。而每一個孩子的發展卻完全取決於他周圍的人與環境。
一個新生兒需要什麼纔能感到這個世界是舒適的.自己是受歡迎的呢?他需要一種保護——就像他曾經在媽媽的子宮裏得到的那樣——他需要父母和照料者滿足他極其基礎的需求,例如:充滿愛的照顧、溫暖、身體接觸和營養等。
父母和最初照料者對寶貝的一生有著最深刻的影響與責任。他們需要確認寶貝最基礎的需求是否被滿足。他們就在這裏幫助孩子進入這個物質世界,為孩子提供一個健康幸福的童年。
魯道夫·斯坦納曾說過:如同大自然為物質體的誕生提供瞭適閤的環境一樣,教育者需要為齣生之後的生命提供閤適的物質環境。
在創建環境時,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意識到來到地球的這個新生兒是一個大大的感覺器官,他需要保護,避免過多的感官刺激。孩子經曆的每一件事都會對他的物質體産生一個效果——比如驚嚇、非常大的聲響、強烈的光綫,或其他擾亂兒童的各種感官刺激。
另一個很關鍵的意識是,對於嬰兒的生存,人與人之間的連接與食物供給同樣重要。溫柔的觸摸構成瞭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模式,這對孩子而言同樣是營養。眼神交流是關係模式中的重要部分。它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屬於某人。當成人望嚮嬰兒的眼睛深處時,你會感覺到,孩子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托付齣來,對你百分之百地信任。當寶貝第一次嚮你露齣渴望已久的微笑,我們會體驗到那種信任。眼神相遇,微笑齣現,愛在孩子與成人之間流動。孩子那種被看到和被關注的喜悅會通過笑容展現齣來。這對於一個孩子的自我印象或自我概念非常重要——不僅僅是在生命的頭幾年,包括餘生。作為成人,我們仍然需要來自於他人的承認和關注。在關注中,我們可以感到作為一個人的價值感。
一個新生兒是不可能不去吸引注意力的,他也不可以被忽視。
每一次我們與寶貝相遇,我們都像經曆一次奇跡。我們感覺到神聖又謙卑,想去保護這個為整個世界而準備的躺在那裏的小小的奇跡。我們的內心被點亮瞭。
我們變得安靜瞭,柔和瞭。我們可以想想,麵對一個嬰兒時,我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是因為那個我們無法感覺到的未知嗎?或者可能所有的問題都齣現瞭:這個小小的生命來自於哪裏?他會帶給這個世界什麼?一個什麼樣的未來在等待這個孩子?這麼多問題的齣現,讓我們在接近孩子的時候感受著謙卑。我們的謙卑和興趣將與我們的沉靜、好奇與尊重一起伴隨著孩子成長的整個過程。撫養孩子的成人需要對一件事始終保有深深的尊重與好奇,那就是:觀察孩子究竟處在他成長軌跡中的哪一步。
……
譯者序 放心和好奇心
我慢慢轉變瞭我的角度,把對孩子的關注轉移到瞭孩子身邊的成人身上。這個世界的五彩繽紛從來都是存在的,缺少的隻是發現它的眼睛。
跟孩子一起工作的時間越長,我會越發贊嘆發生在孩子裏麵的奇跡。在他們身邊,你無法不去崇敬生命,因為孩子就像沒有被烏雲遮蔽的太陽,總在試圖沐浴著你。凝望他們的眼神時,我的烏雲不得不消散瞭。
漸漸地,我發現瞭一個秘密。事實上,所有孩子身邊的成人,不論父母還是教師,都希望能讓孩子活得像太陽一樣,但他們卻很難做到。原因很簡單,成人自己已經被烏雲遮蔽瞭。所有的生命都是要發光的,所有的生命都是一樣的。孩子和成人的區彆隻在於,前者的烏雲更少。而成人在無法連接到自己的太陽時,隻能下意識地給身邊的孩子增加烏雲,甚至時常是齣於所謂的愛。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試著問:“到底什麼是生命?”這個問題幾乎就等於在問:“到底什麼是孩子?”對於大多數成人而言,他們永遠也找不到答案,除非他們有一天能找迴他們的放心和好奇心。
當你帶著絕對的放心去看孩子,你纔能發現,在孩子那裏沒有任何問題,所有你為之擔心、恐懼的種種可能都是生命本來的呈現,而擔心和恐懼卻會遮蔽你的雙眼,讓你看不見真正的孩子,看不見真正的生命,隻看見擔心和恐懼本身。當你帶著絕對的好奇心去看孩子,你纔能發現,你永遠無法預知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在孩子那裏,沒有未來和過去,永遠隻有一個個無法言喻的當下。隻有你是好奇的,你纔能擁有孩子,否則,你隻是擁有瞭你想象中的期待。放心和好奇心隻意味著一件事:放下評判。首先,對孩子放下評判。而本質上,這其實意味著:請對你自己放下評判。
保爾森老師把“放心”和“好奇心”叫做“信任”與“崇敬”。我喜歡她對生命充滿敬畏的態度,也喜歡她以人智學的背景來解釋這世界上最接近生命本源的人群——0-3歲的先生們與小姐們。不論怎樣,似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承認,信任和崇敬是真正與孩子相遇的兩件法寶。或許,它們也是你真正與自己相遇的必備品。
於是,有一天,一個女人把這本書的英文版本遞到我手裏(我後來纔知道她是立品圖書的編輯)。我翻看瞭一下,甚至還沒有問明原委,就立刻著手翻譯起來。直到本書的中文稿成形瞭,我纔發現,它其實是需要被分享給更多中國傢長和教師的。為瞭孩子,乾嘛不呢?
這本書不同於你讀過的任何其他一本關於0-3歲教養的育兒讀物。在這本書裏,你讀不到那種粉紅色的甜膩感。它是一本通過兒童解釋生命的書,如果你確定你感興趣,請繼續往下看。
翻譯此書的整個過程既緊密又輕鬆,要感謝的人除瞭保爾森老師、陶歡和小衝之外,還有一位父親。可能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傢那位剛齣生不久的小女兒曾經是我堅定接下翻譯閤同的重要動力——為瞭送那孩子一份禮物。結果我意外地發現,我其實給更多的孩子和傢庭送去瞭禮物。
所以,瞧瞧,孩子本身就是禮物,從來都是這樣。而這一切,會發生在成人有足夠的信任和崇敬時。
鍾毛毛
於北京
2014年4月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育兒書籍情有獨鍾,尤其是在寶寶成長的初期,每一次的選擇都可能對孩子産生深遠的影響。華德福教育的理念,比如“尊重孩子的節奏”、“模仿與榜樣”等,一直是我內心深處所認同的。然而,如何將這些理念轉化為實際可操作的育兒方法,尤其是在麵對0-3歲這個充滿挑戰的年齡段時,往往讓人感到無從下手。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口。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這個階段孩子的內在需求,從生理、心理、情感等多個維度,提供一套係統而又不失靈活的養育框架。我希望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能通過具體的案例、生動的描述,讓我們看到華德福教育在傢庭中的真實落地,例如如何設計適閤寶寶的日常活動,如何通過遊戲和韻律來促進孩子的感官發展,如何在與寶寶的互動中傳遞愛與尊重。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跳齣“填鴨式”的育兒誤區,迴歸到與孩子最真誠的連接,去發現和 nurturing 孩子內在的“天使”。
評分說實話,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封麵和標題時,內心就湧起一股強烈的共鳴。我一直認為,養育孩子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場充滿愛與智慧的修行,而華德福教育的理念,恰恰是這條修行之路上的明燈。特彆是對於0-3歲這個至關重要的啓濛階段,如何纔能真正做到“順應天性”,而不是用成人的邏輯去“改造”孩子?這本書承諾的“以華德福的方式養育”,讓我看到瞭希望。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如何在日常的瑣碎中,捕捉到孩子內在的節奏,並通過充滿愛意的互動,去迴應他們的每一個需求。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為寶寶創造一個安全、溫暖、富有啓發性的成長環境,如何通過故事、音樂、手工等方式,去滋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在這個充滿挑戰但也無比珍貴的育兒旅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和力量,讓每一個傢庭都能成為孩子心靈的“天使之傢”。
評分作為一名非常注重孩子早期發展的父母,我一直在關注各種育兒理念,並試圖從中汲取精華。華德福教育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對兒童天性的尊重,一直是我心目中的理想選擇。但如何將這一理念融入到0-3歲寶寶的日常照料中,卻是我一直以來所睏惑的。這本書的標題,特彆是“天使在我傢”這個充滿詩意的比喻,讓我感受到瞭一種溫暖和力量,仿佛預示著它將提供一種柔和而富有成效的養育方式。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如何在日常的喂養、睡眠、玩耍等基本需求上,體現華德福的智慧。例如,對於3歲前的寶寶,他們的語言和認知能力尚在發展初期,如何通過親子互動,而非刻意的“教學”,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為寶寶創造一個充滿藝術氣息和自然元素的成長環境的建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育兒路上的良師益友,引導我以一種更具同理心和創造力的方式,去陪伴我的孩子度過他們生命中最關鍵的最初幾年。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理解並實踐“自然育兒”理念的書籍,而華德福教育恰恰是我非常認同的一種方嚮。特彆是對於0-3歲的孩子,這個階段他們的感官發展、情緒連接以及生活習慣的養成,都對未來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希望。我迫切想知道,書中是如何將華德福的核心原則,如“模仿”、“節奏”、“自然材料”等,轉化為0-3歲孩子傢庭養育的實際指導。我期待它能提供具體的活動建議,例如如何為寶寶準備符閤季節和天然材質的玩具,如何設計富有韻律的日常生活流程,以及如何在親子互動中,通過母語的韻律和故事來滋養孩子的心靈。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介紹,更能提供詳細的操作指南,讓我這個新手父母能夠輕鬆上手,在忙碌的生活中,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愛、和諧與創造力的成長空間,讓傢真正成為孩子心靈棲息的“天使之地”。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太吸引人瞭!淡雅的色調,柔和的光綫,還有那個若隱若現的小天使,瞬間就擊中瞭身為新手父母的我。我一直都在尋找一種能夠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成長的教育理念,華德福教育的“慢”與“自然”一直讓我心生嚮往,但又覺得門檻很高,不知道如何將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這本書的標題就像一束光,直接點明瞭我的需求,暗示著它能將高深的教育理論落地,讓我在照顧0-3歲寶寶的階段,就能感受到“天使”般的溫暖和指導。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書中會如何引導我們去觀察和迴應寶寶的每一個細微信號,如何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融入華德福的智慧,讓寶寶在愛的環抱中健康快樂地成長。特彆是對於0-3歲這個極度依賴父母的階段,如何建立安全感,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書中是否會有具體的示範和建議?我希望它不僅是一本育兒指南,更是一份心靈的慰藉,幫助我這個新手媽媽找迴育兒的自信和從容,讓傢真正成為孩子成長的樂園。
評分贊?
評分還沒看完
評分我先吃瞭。幾分鍾後,女兒走過來,看瞭一眼桌子,問:“我的飯呢?”伴隨著的是一副忿忿不滿的神情。
評分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
評分埃爾德比約格·耶辛·保爾森,資深華德福幼兒教師。1951年生於挪威特隆赫姆市。她在德國斯圖加特市研修瞭華德福教師教育課程。1984年在挪威阿倫達爾市創辦星星之光華德福幼兒園,並一直在那裏工作。她與國內和國際的華德福教育人士廣泛閤作,並代錶挪威參加12歲以下兒童國際華德福早教協會(IASWECE)。她還是南非開普敦嬰兒看護計劃的創始人與師資培訓師。
評分我立刻找到瞭原因。雖然我一直警告自己不要替孩子做太多,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但是我仍然和許多母親一樣,不知不覺替孩子做得多瞭點。
評分送朋友的經典書,送貨很快
評分小朋友造句:今天真熱。
評分質量不錯 性價比高 值得購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