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舞文弄墨:英国散文名篇新选/中学图书馆文库·第二辑

并非舞文弄墨:英国散文名篇新选/中学图书馆文库·第二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佐良 编
图书标签:
  • 散文
  • 英国文学
  • 中学读物
  • 文库
  • 名篇
  • 选集
  • 英语学习
  • 文学欣赏
  • 课外阅读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9810
版次:1
商品编码:11504815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6
字数:15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p>  这本小书入30位英国作家的作品,涉及十七世纪的随笔、人物特定、席上谈,十八世纪的期刊论说和政论文,十九世纪的小品文和历史著作,二十世纪的文论、游记、科普文等,反映了英国不同时代的散文特点,供读者阅读赏析。</p>

作者简介

<p>  王佐良(1916-1995),中国现代诗人和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br />  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后进清华大学。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助教、讲师。抗战后考取第九届中英庚款公费留学,1947年秋赴牛津大学研究英国文学。于1949年9月建国前夕回国,应聘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授。曾担任北京外国语学院顾问兼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协理事,《外国文学》主编。<br />  主要作品: 《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约翰&middot;韦勃斯透的文学声誉》《英国文学论文集》《英国文体学论文集》《中外文学之间》《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照澜集》</p>

目录

<p><span>汤玛斯?莫尔(1478―1535)</span><br /><span>《理查三世史》片断:琪恩?肖厄</span><br /><span>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span><br /><span>1.谈读书</span><br /><span>2.谈美</span><br /><span>3.谈高位</span><br /><span>4.谈真理</span><br /><span>5.谈结婚与独身</span><br /><span>汤玛斯?欧佛伯利(1581―1613)</span><br /><span>1.装腔作势的旅行者</span><br /><span>2.侍女</span><br /><span>约翰?韦勃斯特(1578―1632)</span><br /><span>一个漂亮、快活的挤奶姑娘</span><br /><span>约翰?塞尔登(1584―1654)</span><br /><span>《燕谈录》(1689)选段</span><br /><span>艾萨克?沃尔顿(1593―1683)</span><br /><span>1.《垂钓全书》(1653)选段</span><br /><span>2.《沃顿传》(1651)选段</span><br /><span>3.《胡克传》(1665)选段</span><br /><span>托玛斯?勃朗(1605―1682)</span><br /><span>1.《医生的宗教》(1643)选段</span><br /><span>2.《瓮葬》(1658)选段</span><br /><span>旦尼尔?狄福(1660―1731)</span><br /><span>1.《英格兰、威尔士纪行》(1724)选段</span><br /><span>2.《摩尔?弗兰德斯》(1722)选段</span><br /><span>江纳善?斯威夫特(1667―1745)</span><br /><span>1.扫帚把上的沉思</span><br /><span>2.零碎题目随想(选段)</span><br /><span>3.预拟老年决心</span><br /><span>4.《一个小小的建议》选段</span><br /><span>5.致一位新任神职的青年先生的信(选段)</span><br /><span>约瑟夫?艾狄生(1672-1717)</span><br /><span>《旁观者》报(1711―1712)选段</span><br /><span>玛?渥?蒙太古(1689―1762)</span><br /><span>1.致锡索魏特夫人</span><br /><span>2.致马尔伯爵夫人</span><br /><span>塞缪尔?约翰逊(1709―1784)</span><br /><span>1.致切斯特菲尔德爵爷书</span><br /><span>2.《英语词典序言》选段</span><br /><span>威廉?科贝特(1762―1835)</span><br /><span>1.马尔勃罗</span><br /><span>2.牛津</span><br /><span>3.射手</span><br /><span>4.温泉胜地</span><br /><span>5.鸣禽</span><br /><span>查理士?兰姆(1775―1834)</span><br /><span>致华兹华斯函</span><br /><span>威廉?赫兹列特(1778―1830)</span><br /><span>《论学者之无知》(1818)选段</span><br /><span>约翰?济慈(1795―1821)</span><br /><span>书信选段</span><br /><span>汤玛斯?卡莱尔(1795―1881)</span><br /><span>1.《法国革命》(1837)选段</span><br /><span>2.《过去与现在》(1843)选段</span><br /><span>乔治?白并顿?麦考莱(1800―1859)</span><br /><span>《英国史》第三章(1848)选段</span><br /><span>乔治?伯纳?萧(1856―1950)</span><br /><span>1.写剧理论</span><br /><span>2.《易卜生主义的精髓》(1891)选段</span><br /><span>3.短论一束</span><br /><span>4.以信代序</span><br /><span>5.贝多芬百年祭</span><br /><span>麦克斯?比尔博姆(1872一1956)</span><br /><span>一件事</span><br /><span>勃特伦?罗素(1872―1970)</span><br /><span>《记忆中的画像》(1956)选段</span><br /><span>里顿?斯屈奇(1880―1932)</span><br /><span>《维多利亚女王传》(1921)选段</span><br /><span>弗琴尼亚?吴尔夫(1882―马41)</span><br /><span>《普通读者》(一集,1925)选段</span><br /><span>奥尔德斯?赫胥黎(1894―1963)</span><br /><span>论舒适</span><br /><span>J?B?普里斯特莱(1894―1984)</span><br /><span>《英格兰之游》(1934)选段</span><br /><span>V?S?普利却特(1900―)</span><br /><span>《国内国外》选段</span><br /><span>乔治?奥威尔(1903―1950)</span><br /><span>1.穷人怎样死法</span><br /><span>2.《里亚、托尔斯泰和“傻子”》(1947)选段</span><br /><span>雅各布?勃朗诺斯基(1908―1974)</span><br /><span>《人的上升》(1973)选段</span><br /><span>约翰?希拉贝(1917―)</span><br /><span>《穿越不列颠之行》(1970)选段</span><br /><span>罗伯特?布赖斯(1922―)</span><br /><span>《埃肯菲尔德――一个英国乡村的写照》(1969)</span><br /><span>选段</span><br /><span>附录</span><br /><span>1.英国散文的流变</span><br /><span>2英文散文现状</span></p>

前言/序言


笔耕不辍:英伦散文之粹 (并非舞文弄墨:英国散文名篇新选/中学图书馆文库·第二辑) “并非舞文弄墨”——这句简洁有力的书名,如同敲响了通往英伦散文深邃殿堂的入门钟。它直接指向了本次精选集的核心理念:回归散文的本真,褪去华丽辞藻的浮光掠影,去探寻那些扎根于生活、思考和情感的真切之声。本选集,以“中学图书馆文库·第二辑”为名,更是预示了其面向年轻读者,旨在以平易近人却又不失深刻的方式,引领他们领略英伦散文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英伦散文,自其萌芽伊始,便承载着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它不似小说那般构建宏大的叙事,也不如诗歌那样寄情于淋漓尽致的情感宣泄。散文,更像是作者与读者之间一场心与心的坦诚对话,一段思想与感悟的随性漫步。它可能是一次对寻常景物的细致描摹,一次对人生哲理的深邃洞察,一次对过往记忆的温情回溯,一次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评析。而英伦散文,在这片土地上,更是生长出了一脉独树一帜的风格:含蓄而有力,幽默而睿智,内敛而深情。它不追求一惊一乍的戏剧性,却在字里行间流淌着一股不动声色的力量,能够悄无声息地触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 本选集,正是从这丰饶的英伦散文宝库中,精心撷取了那些最能代表其精髓、也最能引起不同时代读者共鸣的篇章。它跳脱了过于学术化或流传甚广的“必读”清单,而是以一种“新选”的姿态,试图发掘那些被低估或尚未被充分认识的佳作。这批作品,无论是在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艺术的表现上,都力图呈现出散文的多元面貌,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所折射出的独特光芒。 我们所呈现的,并非是那些故作高深、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并非舞文弄墨”,是本次选集的宣言,也是对读者的一份承诺。在这里,你可以遇到一位身着朴素的智者,与你闲谈家常,却在寻常对话中揭示生活的智慧;你也可以看到一位热爱自然的观察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四季的变幻,将自然的韵律与内心的情感巧妙地融合;你更能体会到一位深沉的思考者,面对时代的变迁,人生际遇,流露出旁观者清醒的洞察和温厚的同情。他们的文字,不是为了炫技而堆砌词藻,而是为了传达思想、分享感悟、抚慰心灵。 选择“中学图书馆文库·第二辑”的定位,更是赋予了本次选集一种特殊的使命感。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而言,阅读是构建认知、拓展视野、塑造个性的重要途径。而散文,恰恰是引导他们走进思考的殿堂、体味生活真谛的绝佳媒介。本选集中的篇章,力求在语言的雅致与内容的易懂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能让年轻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愉悦,又能让他们从中汲取养分,学会如何观察世界,如何理解人生,如何表达自我。这些篇章所蕴含的,可能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是对自由的向往,是对人性的关怀,是对美的感悟。它们如同散落在人生旅途中的一颗颗种子,等待着年轻的心去播种、去浇灌、去收获。 选集中的作品,其主题之广泛,足以触及人生的各个层面。你可以读到关于童年回忆的温暖叙述,那些关于成长、关于失去、关于亲情的点滴,总能勾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你也能发现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作者们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着山川湖海,花鸟虫鱼,并在与自然的亲近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力量。更有甚者,是对社会现象的理性分析,对人类境遇的深刻反思,这些篇章或许会引发读者对当下世界的思考,对自身价值的追问。 在艺术表现上,本选集也力求展现英伦散文的多样风格。有的篇章以其精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意象,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有的篇章则以其流畅的叙事和真挚的情感,娓娓道来,令人如沐春风;还有的篇章,则以其犀利的观察和独特的视角,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这些作品,如同各自独特的画作,各有千秋,却共同构成了一幅斑斓的英伦散文画卷。 “并非舞文弄墨”,并非是对文字技巧的排斥,而是对文字本质的回归。那些真正动人的文字,并非来源于刻意的雕琢,而是源于作者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它们或许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或许平淡无奇,却意蕴无穷。本选集便是要将这些“真”的、有力量的文字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纯粹的、未经修饰的美。 我们希望,这本《并非舞文弄墨:英国散文名篇新选》能够成为中学图书馆文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仅是一本选集,更是一种阅读的邀请,一种思考的启迪,一种情感的连接。它邀请年轻的读者,走出课本的束缚,走进自由的思想空间;它启迪他们,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世界,用独立的心灵感悟人生;它连接他们,与跨越时空的伟大灵魂进行对话,在他们的智慧与情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这批精选的篇章,它们是思想的火花,是情感的河流,是生命的赞歌。它们不讲究花哨的辞藻,却直抵心灵;不追求戏剧性的冲突,却蕴含着人生的深邃。它们是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思考的执着,对表达的纯粹。通过这些篇章,我们希望年轻的读者能够领略到,散文不仅仅是一种文体,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认知方式。它教会我们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感受,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表达。 “中学图书馆文库·第二辑”的定位,也意味着我们对这些篇章的传播和普及有着特别的考量。我们相信,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跨越年龄和时代的界限,触动每一个人的内心。本选集中的作品,或幽默风趣,或引人深思,或温暖感人,都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年轻读者的目光,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这些篇章,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国文化,拓宽国际视野,提升人文素养。 总而言之,《并非舞文弄墨:英国散文名篇新选》是一次对英伦散文精髓的深度挖掘与全新呈现。它以“新选”的视角,打破传统,发掘佳作;以“并非舞文弄墨”的理念,回归文字的本真;以“中学图书馆文库”的定位,承载启迪年轻一代的使命。我们相信,在这本选集中,每一位读者,无论年龄大小,都能找到触动自己心灵的篇章,都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英伦散文那独特而迷人的魅力。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的享受,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一次灵魂的升华。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通常对这类“文库”性质的选集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因为“文库”往往意味着为了凑数而选了一些平庸之作,或者为了追求某种“全景式”的覆盖面而牺牲了文章的艺术水准。然而,这本集子的选文质量着实高得惊人。每一篇拿出来单独看,都是一篇精彩的独立小品。特别是其中有几篇涉及社会观察和个人反思的文字,其洞察力之深刻,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们似乎都带着一种冷静到近乎手术刀般的精确,剖析着人性的微妙之处,或者时代的变迁。我记得有一篇写于二战后的文章,谈论的是“失落的一代”的精神状态,那种在宏大历史叙事下,个体无所适从的迷茫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才是优秀文学作品的标志。它不像那些只记录风花雪月的作品那样飘忽不定,而是扎根于现实,探讨着永恒的主题。

评分

从阅读的整体感受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非常充实和满足的心灵体验。它不是那种读完后只留下一些零碎印象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你停下来、细细品味的佳酿。我发现自己常常读完一篇,就会放下书本,走到窗边,对着外面的景物发一会儿呆,试图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捕捉那些散文家们捕捉到的微妙瞬间。这种将文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互渗透的体验,是阅读最美妙的时刻之一。而且,我非常欣赏这本选集所传达出的那种“生活即是艺术”的态度。这些散文家们,他们关注的往往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一杯茶的温度,一次不经意的眼神交汇,天气变化带来的情绪波动。正是这些细腻的捕捉,构筑起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本书不只是关于英国文学的介绍,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更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说明书。

评分

这本集子真是给了我一个惊喜。我一直觉得英国散文这个领域,要么是那些晦涩难懂的经典,要么就是一些非常学院派的选本,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次的编排方式,可以说是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我翻开目录时,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新选”这两个字,这让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好奇。通常的选本总是绕不开福斯特或者奥威尔,但这次的篇目似乎更加注重挖掘那些被埋没的、或者说不那么“主流”的声音。比如我特别欣赏其中选入的一篇关于乡间生活的随笔,作者的笔触细腻得令人心疼,他描绘的不仅仅是风景,更是那种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那种仿佛要从纸页中溢出的泥土的芬芳和清晨的薄雾,读起来让人感到一种久违的宁静。更妙的是,这些文章的长度都控制得恰到好处,既不会因为篇幅过长而让人感到疲惫,又能充分展现每位作者独特的风格和思想的深度。可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你穿梭于英国文学的后花园,而不是只在最拥挤的大道上行走。对于那些想要了解英国散文精髓,但又不想被厚重的名著压垮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完美的入门砖。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连接了古代与现代、精英与大众。我发现选入的文章,不仅有那些文学史上的巨匠,也包含了一些我之前从未听闻的、但文采斐然的作家。这种选择体现了编者极高的文学鉴赏力和广阔的视野。他们似乎在努力向我们展示,优秀的散文并非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专利,而是在英国文化的土壤里,持续不断地开花结果。例如,有一位作者对城市景观的描写,其现代主义的破碎感和节奏感,让我联想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先锋派艺术,但其内核依然是英式特有的那种克制和内敛。通过这些不同时代、不同主题的文章相互映照,读者可以更立体地感知英国散文这个文体的生命力及其演变轨迹,它不再是一条僵硬的直线,而是一个不断自我革新的有机体。

评分

说实话,当我打开这本书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嗯,这个排版有点意思”。现在的很多图书,为了追求某种现代感,往往会牺牲掉阅读的舒适度,要么字体太小,要么行距太挤。但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却做得非常讲究。它没有刻意去模仿古董书那种泛黄的旧感,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干净、现代的字体和布局,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而且,装帧设计也透露出一种低调的质感,拿在手里很有分量,但又不会觉得笨重。我特别留意了一下那些注释和导读部分,它们处理得非常到位——恰到好处地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但又绝不喧宾夺主,让你沉浸在原作者的文字世界里时,不会被过多的解读所打扰。这种平衡感是很难拿捏的,很多选集要么注释太少,让人读得云里雾里;要么就是注释太多,感觉像在读一本教材。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它尊重读者的智力,也尊重作者的原意,提供了一个既有学术严谨性又不失阅读乐趣的绝佳载体。

评分

量一量我们的版图,看一看我们的家乡。这全是我们的帝国,它的权力到处通行。

评分

不错,是正品,喜欢!!

评分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读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畅游在粒子、生命和星体的处境中,感受智慧的光泽,犹如攀登高山一样,瞬间眼前呈现出仿佛九叠画屏般的开阔视野。于是,便像李白在诗中所写到的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对于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而言,读书便是最佳的润滑剂。面对苦难,我们苦闷、彷徨、悲伤、绝望,甚至我们低下了曾经高贵骄傲的头。然而我们可否想到过书籍可以给予我们希望和勇气,将慰藉缓缓注入我们干枯的心田,使黑暗的天空再现光芒读罗曼?罗兰创作、傅雷先生翻译的名人传,让我们从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更让我们明白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谛克式幻想的苦难唯有克服苦难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当起命运的磨难。读海伦?凯勒一个个真实而感人肺腑的故事,感受遭受不济命运的人所具备的自强不息和从容豁达,从而让我们在并非一帆风顺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勇,做命运真正的主宰者。在书籍的带领下,我们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而我们的心灵也将渐渐充实成熟。读书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读陶渊明的饮酒诗,体会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那种置身闹市却人静如深潭的境界,感悟作者高深、清高背后所具有的定力和毅力读世界经典名著巴黎圣母院,让我们看到如此丑陋的卡西莫多却能够拥有善良美丽的心灵、淳朴真诚的品质、平静从容的气质和不卑不亢的风度,他的内心在时间的见证下折射出耀人的光彩,使我们在寻觅美的真谛的同时去追求心灵的高尚与纯洁。读王蒙的宽容的哲学、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以及古人流传于世的名言警句,这些都能使我们拥有诚实舍弃虚伪,拥有充实舍弃空虚,拥有踏实舍弃浮躁,平静而坦然地度过每一个晨曦每一个黄昏。 买了夜之细声一点都不后悔,很喜欢凸凹,书是绝对正版的,纸张都非常好!夜之细声是凸凹的散文随笔,准确的说应该是读书随笔。在作者的序言里,作者就这样说夜之细声,自然是翻书的声音,是有关阅读的一个意象。这个意象很美,温柔的夜色,会心的阅读,意绪安详,有宗教气息。阅读,是人逃离红尘,回归内心之旅。本书是作者关于阅读的心里路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由生活到读书,由书外到书内,又由书内到书外的感悟历程。作者从生活中感悟到书中所蕴含的哲理,将生活和读书完美结合的阅读过程,在本书中,作者与书中的人物进行感情交流,读来令人深思。识伴随人类成长,人类的成长少不了知识。 从远古开始,人们不断丰富自己的

评分

很好

评分

他说:我这人就是有点傻客气,看见有才华的东西,总想着向人家表达一点倾慕之情。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不错,满减,用券,不贵,划算。

评分

翻译精品,散文精品,必读之书

评分

好书,值得推荐。不管是内容还是印刷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