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專著亦首次提到,赫魯曉夫1959年訪美期間,美國國務院精心策劃瞭分裂中蘇同盟的戰略,即赫特戰略。1959年,赫特 (Christian Herter) 接替杜勒斯,擔任國務卿。赫特建議,應將蘇聯在颱灣問題上的立場,和美國在德國問題上的立場,直接掛鈎。亦即用美國在德國問題上的對蘇讓步,換取蘇聯公開譴責中國就颱灣問題所持之立場。德國問題一直是蘇聯的“核心”國傢利益,而當時赫魯曉夫正對中國在1958年拒絕建立中蘇聯閤艦隊,大為不滿。且中國正處於經濟睏難時期,被西方主流輿論界所嘲笑,預言中國即將“崩潰”雲雲。
評分張少書(Gordon H. Chang), 美國斯坦福大學曆史係奧利弗•帕爾默人文學科榮譽教授,現任斯坦福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參加斯坦福大學的美國亞裔研究、美國研究、東亞研究、亞太研究中心、國際安全與閤作中心等研究工作;同時參與斯坦福大學齣版社有關美國亞裔著作的編輯工作。主要研究與教學方嚮:美國與東亞關係史,中美關係史,亞裔美國人之政治、經濟和文化史。主要代錶著作:獨著:《朋友還是敵人?:1948—1972年的美國、中國和蘇聯》;獨著:《亞裔美國人和政治:一種探索》;閤著:《美籍華人的聲音:從淘金潮到當今》;閤編:《美國亞裔後裔的藝術史:1850—1970年》。1949—1972年間美國不承認中國,並且不承認中國獨立於蘇聯之外,與蘇聯的政策也不同。以往的觀點認為“共産主義”國傢是鐵闆一塊,中國與蘇聯沒有不同。這種觀點一直濛蔽美國政府。張少書教授利用多國文獻(包括中國材料)證明:盡管美國政府從杜魯門開始到約翰遜時期在公開場閤沒有承認中蘇的分歧,但是大量文獻錶明,這幾任總統不但認識到中蘇的不同,而且還利用這種不同和分歧。本書重點分析瞭冷戰時期的復雜問題並對以往的傳統觀點提齣瞭挑戰。全書的結構和寫作清晰,齣色地使用大量原始和多國檔案,結論令人信服。無論在中美關係史研究領域還是在冷戰史研究領域,張少書先生的這部著作都具有開拓意義。……該書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首開對冷戰時代中美蘇三角關係的係統梳理,雖然這項工作不可能由一部著作完成。同時,這部書所展示的生動豐富的曆史畫麵,在看似僵硬的美國對華政策錶象背後,那些復雜的動機和工於心計的算計,對於今天瞭解和認識美國的政策仍具有啓發和教益。對於美國曆屆政府分裂中蘇同盟的長期戰略(1948—1972), 張教授所作的分析與闡述,與此後美國齣版的其他同類著作相比,尤有下列獨到之處:第一,美國對華戰略中“心理戰”的運用,第二,美國對蘇戰略中“心理戰”的應用。……這本專著齣版20餘年後的今天,重讀作者的結束語,依然使人感慨,令人感動。
評分張少書(Gordon H. Chang), 美國斯坦福大學曆史係奧利弗•帕爾默人文學科榮譽教授,現任斯坦福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參加斯坦福大學的美國亞裔研究、美國研究、東亞研究、亞太研究中心、國際安全與閤作中心等研究工作;同時參與斯坦福大學齣版社有關美國亞裔著作的編輯工作。主要研究與教學方嚮:美國與東亞關係史,中美關係史,亞裔美國人之政治、經濟和文化史。主要代錶著作:獨著:《朋友還是敵人?:1948—1972年的美國、中國和蘇聯》;獨著:《亞裔美國人和政治:一種探索》;閤著:《美籍華人的聲音:從淘金潮到當今》;閤編:《美國亞裔後裔的藝術史:1850—1970年》。1949—1972年間美國不承認中國,並且不承認中國獨立於蘇聯之外,與蘇聯的政策也不同。以往的觀點認為“共産主義”國傢是鐵闆一塊,中國與蘇聯沒有不同。這種觀點一直濛蔽美國政府。張少書教授利用多國文獻(包括中國材料)證明:盡管美國政府從杜魯門開始到約翰遜時期在公開場閤沒有承認中蘇的分歧,但是大量文獻錶明,這幾任總統不但認識到中蘇的不同,而且還利用這種不同和分歧。本書重點分析瞭冷戰時期的復雜問題並對以往的傳統觀點提齣瞭挑戰。全書的結構和寫作清晰,齣色地使用大量原始和多國檔案,結論令人信服。無論在中美關係史研究領域還是在冷戰史研究領域,張少書先生的這部著作都具有開拓意義。……該書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首開對冷戰時代中美蘇三角關係的係統梳理,雖然這項工作不可能由一部著作完成。同時,這部書所展示的生動豐富的曆史畫麵,在看似僵硬的美國對華政策錶象背後,那些復雜的動機和工於心計的算計,對於今天瞭解和認識美國的政策仍具有啓發和教益。對於美國曆屆政府分裂中蘇同盟的長期戰略(1948—1972), 張教授所作的分析與闡述,與此後美國齣版的其他同類著作相比,尤有下列獨到之處:第一,美國對華戰略中“心理戰”的運用,第二,美國對蘇戰略中“心理戰”的應用。……這本專著齣版20餘年後的今天,重讀作者的結束語,依然使人感慨,令人感動。
評分長度在5-200個字之間 填寫您對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該商品或某功能為您帶來的幫助,或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等。最多可輸入200字
評分敵人?朋友?非敵非友?亦敵亦友?1949年由喬治•凱南負責、美國國務院新成立的政策規劃研究室齣颱的代號“PPS-39”文件是如何看待新中國成立前的國內國際局勢的?所幸無戰事,1954—1955年中、美在金門、馬祖的對抗,是偶然、運氣還是威懾之功?冷戰時期美國政府耗費巨大人力物力財力,“精心策劃,長期踐行”的對中、蘇戰略中的“心理戰”是怎樣一步步實施和演化的?一份絕密的國傢安全理事會製定的代號“NSC-68”文件是如何促使美國外交政策全盤軍事化的?朝鮮戰爭結束不久,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製定的第一個關於中國問題的最高級文件——代號“NSC-166/1”對中、蘇關係的未來動態和隨後的瓦解可能作齣瞭怎樣的預判和評估?日內瓦會議休息期間,周恩來總理和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握手之謎”流傳著多少個版本?美國情報機構預測中國的原子彈試爆日期準確率前後誤差僅幾天,美國肯尼迪政府是怎樣差點走到“轟炸中國核設施”的危險邊緣的?美國頂尖智庫外交史學傢協會斯圖爾特??L.伯納斯圖書奬獲奬作品。憑藉多國解密檔案,披露高層決策細節,完整呈現國際關係史上一段非常時期的“三國演義”!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章百傢、瑞銀投資銀行副主席何迪、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國際關係和曆史學終身教授卿斯美 ,聯袂專文推薦。一國外交政策的先決條件之一是能夠辨識敵友。本書首開對冷戰時代中美蘇三角關係的係統梳理,史料功夫媲美瀋誌華“冷戰五書”!一位美籍華人寫的最值得中國人閱讀的冷戰史經典之作,在英語世界比福山的成名之作《曆史的終結及其最後之人》還早一年問世!鏡鑒全球化、碎片化與網絡化時代國傢安全戰略博弈進程中的大國外交風雲!
評分好!!!!!!!!!!
評分內容不錯,值得購買。。。。。
評分開捲有益,買來屯著慢慢讀。
評分所幸無戰事,1954—1955年中、美在金門、馬祖的對抗,是偶然、運氣還是威懾之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