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哲学与诗歌交织的迷雾之中。作者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解读荷尔德林那些晦涩难懂的诗篇,试图挖掘出诗歌背后深藏的“存在之思”。他并非简单地对诗句进行字面翻译或文学鉴赏,而是将其视为通往海德格尔核心思想——如“在世存在”、“本真性”、“敞开”——的独特路径。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放慢脚步,反复咀嚼那些复杂的概念,比如“神性”与“尘世”的张力,以及诗人如何在其语言中捕捉到“本源之光”。这种体验是极具挑战性的,但一旦你捕捉到作者试图构建的逻辑链条,那种豁然开朗的愉悦感又是无可替代的。书中的某些段落,尤其是在讨论荷尔德林对希腊神祇的重访时,展现出一种近乎神谕般的庄严感,让人不禁反思我们自身与“逻各斯”的疏离状态。对我来说,这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而非单纯的知识获取。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微妙,它不像一本教科书那样提供清晰的索引和明确的论证步骤,更像是一场由哲学家引导的漫长冥想。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荷尔德林那些关于“家园”和“流亡”的主题时所流露出的那种深沉的忧郁感。他没有回避荷尔德林晚年精神错乱的悲剧性,反而将其视为一种极端的“在场”状态——诗人以一种过于敏感的方式体验着现代性对人类精神的撕裂。文字中充满了对语言力量的敬畏,作者反复强调,诗人的工作就是“命名”存在,就是在“开辟”意义的疆域。读着读着,我开始怀疑日常语言的贫乏,感叹我们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与事物本质直接对话的能力。这种对语言本体论的深刻洞察,使得整本书的论述充满了张力,让读者不得不正视我们所使用的每一个词汇背后的形而上学预设。
评分不得不承认,初读此书时,我感到了一阵强烈的挫败感。作者的写作风格极其凝练,充满了大量的德语哲学术语的直接引用,对于不熟悉海德格尔后期哲学的读者来说,门槛极高。但我坚持了下来,主要原因在于他对荷尔德林诗歌片段的细致剖析——那种庖丁解牛般的精准度令人叹服。他总能在看似无关紧要的词语中,挖掘出指向“本源发生”的线索。比如,书中对某个形容词的拆解分析,竟然能引申出对整个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批判。这种由微观细节推导出宏大结构的能力,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洞察力。这本书绝不是用来消遣的“轻松读物”,它要求读者投入全部的智力资源,与作者一同在文本的迷宫中探索真理的微光。每一次坚持读完一个章节,都像完成了一次高强度的智力攀登。
评分这本书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它成功地搭建起一座理解“诗歌即思”的桥梁。它不仅仅是关于荷尔德林的解读,更是海德格尔本人思想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作者的笔触极其富有画面感,他描绘的场景——比如诗人站在“阿尔皮乌斯山谷”的悬崖边,凝视着“神祇的缺席”——仿佛触手可及。这种将抽象哲学融入具体感性经验的叙事手法,极大地降低了理论的冰冷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基石之奠定”这一概念的阐释,他将荷尔德林的诗歌视为欧洲文明在面临虚无主义冲击时,试图重新找到立足点的最后一次伟大尝试。全书充满了对历史性与当下性的深刻关怀,让人读后不禁陷入沉思:我们今天,又在何种程度上继承或背叛了诗人为我们留下的那份“精神遗产”?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视角,它颠覆了我过去对文学评论的刻板印象。它彻底拒绝了将诗歌视为纯粹的审美对象或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是将其提升到了关乎“人类居处”的根本性问题。作者的行文偶尔会显露出一种近乎先知的口吻,尤其是在探讨“四方域”(Geviert)的完整性时,那种对失落和谐的追问,带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这本书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与语言、与时间的关系。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隐藏在日常经验背后的复杂结构。阅读的体验是缓慢而深刻的,它带来的思考的余韵,远比合上书本时所获得的知识点要丰富得多。这是一部需要反复研读、常读常新的哲学著作,它成功地将一个世纪前的诗歌,转化成了对我们当前生存境遇的深刻反思。
评分价格合适。京东618总是这么诚意满满,佩服。
评分经典,正版。
评分还行吧,赫尔德林我很喜欢,刚看完海德格尔的尼采,再看看海氏对荷尔德林诗的评价。就是价格有点儿高。
评分好看好看!
评分《西方文论经典(第五卷):从文艺心理研究到读者反应理论》是“西方文论经典”系列图书之一种,收入自19世纪后期以来,在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史中最具代表性作家的经典文论著作数十种。其中大部分作品已在国内发表过,另有少数是在国内首次翻译发表的。每篇选文都包含选文正文和阅读识解两个部分,读者可通过作者简介、选文正文和阅读识解,了解这些文论家的学术地位、主要观点、突出贡献等等,具有文献参考价值和资料收藏价值。同时,“它山之石”,亦有益于我们创建中国特色的文论体系。
评分正好在学海德格尔,留着备用的
评分好书!
评分读柯小刚的微信公众号,看到讲这本书,买来看一看,我觉得写的比荷尔德林的诗本身要好得多。
评分冲荷尔德林买海德格尔,有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