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歌词是歌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首好的歌词可以流芳百世。可是,要怎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词呢?首先,你得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但是写词并不像写作文,它比作文更加感性。所以,只要你会写字,有想法,就可以写词。写词很容易,可为什么很多人写出来的歌词却不像歌词呢?那是因为他们缺乏写词的基本常识。
写词虽然讲究思维自由,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出别人想不出来的词句,但是词毕竟有词的规范。《流行音乐自学入门丛书:写词攻略》会告诉你,在写词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一些常识性问题,例如写词要讲究押韵;词有词的结构,不能写成诗;此外,如果再掌握一些细节、意境、修辞等手法,那么你的每一个想法都可以变成歌词。
《流行音乐自学入门丛书:写词攻略》里没有很深的理论,只是告诉你一些写词的奥秘。这些奥秘很简单,但却是作者凭借多年创作实践得出的经验之谈。这些经验可以让你的创作少走很多弯路,可以让你插上创作的翅膀,在想象中自由地翱翔。
拿起笔,写出自己的人生,让你的喜怒哀乐都走进歌里来吧!
作者简介
尤静波,著名音乐人,流行音乐理论家,词曲作者。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副教授,流行音乐研究所所长,流行演唱学院副院长,兼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中国大众音乐协会艺术考级委员会秘书长,流行音乐声乐水平考级委员会副主任。在教学研究方面,长期从事流行音乐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流行演唱技巧与风格、流行音乐词曲创作、流行音乐基础理论。策划并编写了中国第一套成体系的“流行音乐学院系列教材”,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在音乐活动方面,曾和“大国唱片”、“大地唱片”、“艾回唱片”等多家著名唱片公司合作,长期参与艺人培训及词曲创作。编辑出版大量的学术著作及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开篇
词和曲哪个更难写?
第一招 抓住灵感
第二招 写词原则
第三招 写词要领
第四招 立意清晰
第五招 角度新颖
第六招 用词准确
第七招 语言精练
第八招 语意通俗
第九招 层次鲜明
第十招 主题集中
第十一招 能小不大
第十二招 细节描写
第十三招 学会“造境”
第十四招 学会“借境”
第十五招 赋、比、兴
第十六招 学会押韵
第十七招 汉语十三辙
第十八招 近韵通押
第十九招 中途换韵
第二十招 把握句式
第二十一招 长句和短句
第二十二招 整句和散句
第二十三招 化散为整
第二十四招 起承转合
第二十五招 六种句式
第二十六招 歌词结构
第二十七招 单一段体
第二十八招 复一段体
第二十九招 A+B单二段体
第三十招 AB段的对比和统一
第三十一招 A段写作要领
第三十二招 B段写作要领
第三十三招 复二段体
第三十四招 三段体之“主歌+副歌+总结(或补充)”
第三十五招 三段体之“主歌+过渡+副歌”
第三十六招 巧用“插句”
精彩书摘
第一招抓住灵感>>>>> 灵感对于写词真的那么重要吗?是的,灵感很重要,没有灵感促成的歌词,很可能有形无神。但是,你也别太依赖灵感,因为灵感只是一个念头,仅凭一个念头,不足成文。 在创作中,灵感实际上就是一颗种子,它很重要,获得灵感就等于获得了创作的种子。但是仅靠灵感来创作是完成不了作品的。 灵感,说白了就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如果你的一首歌词,仅仅靠灵感来写的话,那你得需要多少个念头啊?生活中不仅没有那么多的念头,即使有,这样拼凑起来的念头也未必就是好作品。所以说,灵感只能给我们一个好的“动机”,有了好的创作动机,再利用创作手法进行发展,这才是常规的创作思路。 灵感,是突发的,是易逝的,它像“小偷”,趁你一不留神,它就会溜走。所以,当你有灵感的时候,请一定要抓住它。“小偷”只要抓住了,先关起来,怎么处置?那就不着急了,想想办法,慢慢再说。写词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些自称创作歌手的人,不学好,学吸毒,被抓了以后,说是为了找灵感。这纯属瞎扯,只是为自己的错找一个借口罢了。其实,只要你有心,灵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就看你是否有心去发现。 我在自己的首张专辑《将小调进行到底》中有一首歌叫《黑白电影》,唱片中有这样一段文案:“二零零七年。夏天,北京。夜,很热,手里的遥控器啪啪啪地换台。电影频道,一部国产老电影,一场凄楚的爱情故事,一段旋律由此而生。谨以此歌献给天下所有守爱的人!”看完这部电影已是深夜,我顺手就写下了这首《黑白电影》的歌词。这就是一首灵感促成的作品。 今天看了一场电影时间退回到半个世纪 那时的人们有巨大热情看一场电影走出十里 今天看了一场爱情画面定格在黑白电影 相爱的人啊无奈凄迷彼此苦守了一生分离 那时的爱情没有什么道理 爱来爱去终究逃不过时代的命运 那时的情歌却是如此动听 那是多少无缘相守的爱人在哭泣 那时的爱情用什么证明爱情 爱来爱去终究逃不过门户的阶级 那时的情歌唱得如此动情 那是多少生如夏花的爱情在风中飘零 如今那个时代已远去爱情却脆弱得像块玻璃 如今哪里还有什么热情一场电影有什么稀奇 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通过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只要你学会思考,灵感随处可得。 音乐人高晓松在他的《青春无悔》作品集的文案中写到:“九零年流浪至厦门,住在‘厦大’一楼拐角里,傍晚酒醉与一画画友人在校园闲逛,途中写成此歌。”这耕是后来那首著名的《冬季校园》。 ……
前言/序言
音乐制作核心技术:从基础到进阶的全面指南 本书旨在为有志于音乐制作的初学者和希望系统提升技能的中级爱好者提供一份详尽、实用的技术手册。它不涉及歌词创作的技巧,而是聚焦于音乐声音的构建、处理与最终呈现的全过程,涵盖了从数字音频工作站(DAW)的设置到混音母带处理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 第一部分:数字音频基础与工作室搭建 本部分是深入学习音乐制作技术的前提。我们将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确保读者对现代音乐制作环境有一个扎实且清晰的认识。 第一章:解析数字音频工作站(DAW) DAW的选择与安装: 详细对比当前主流DAW(如Pro Tools, Logic Pro X, Ableton Live, Cubase)的架构特点、用户界面哲学及其适用风格。提供针对不同操作系统的安装、授权与首次配置的最佳实践指南。 系统优化与延迟管理: 讲解音频接口(Audio Interface)的工作原理,如何正确设置缓冲区大小(Buffer Size)以平衡延迟与系统负载。讨论ASIO(Windows)和Core Audio(macOS)的底层差异及优化技巧,确保流畅的实时监听和录音体验。 文件管理与项目结构: 建立一套专业化的项目文件夹结构,确保音频文件、MIDI数据、效果器预设和母带导出文件的井井有条。讲解采样率(Sample Rate)和位深(Bit Depth)的选择对音质和后期灵活度的影响。 第二章:高效的硬件与声学环境基础 音频硬件选型指南: 深入分析声卡(输入/输出性能、前置放大器质量)、监听音箱(近场、中场监听的区别与选择标准)和耳机(封闭式、开放式、半开放式在不同制作阶段的应用)。 房间声学初探: 强调“听什么比听得‘多响亮’更重要”。讲解基础的驻波现象、梳状滤波效应,并指导读者如何利用吸音板、扩散板和低频陷阱进行基础的房间声学处理,以获得更准确的监听环境。 MIDI技术与控制器配置: 详细解析MIDI协议的运作机制,包括通道信息、控制器分配(CC数据)。指导如何设置和校准MIDI键盘、推子控制器,实现硬件与软件的无缝交互。 --- 第二部分:录音技术与声音采集 本部分专注于将现实世界的声波转化为高质量的数字信号,是决定最终音质上限的关键步骤。 第三章:话筒技术与拾音实践 麦克风分类与特性: 深入探讨动圈、电容和铝带麦克风的工作原理、频率响应曲线和指向性(心形、超心形、全向、双向)的实际意义。 专业录音技巧: 针对人声、原声乐器(吉他、钢琴、鼓组)提供详细的拾音方案。讲解近讲效应、声像定位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麦克风与声源的距离和角度来塑造初始音色。 多轨录音与编组: 教授如何利用麦克风阵列进行立体声录音技术(如XY、ORTF、A/B),以及在复杂录音场景中(如鼓组)的麦克风布局策略。 第四章:虚拟乐器与采样的运用 合成器原理剖析: 详尽解析减法合成、加法合成、频率调制(FM)和波表合成(Wavetable)的核心机制。指导如何通过振荡器、滤波器、包络(ADSR)和LFO来创造独特的音色。 采样器的高级应用: 超越简单的播放,讲解多采样(Multisampling)、映射组(Zone Mapping)、循环点编辑(Loop Point Editing)和时间拉伸(Time Stretching)技术,以构建逼真且富有表现力的虚拟乐器音色。 MIDI性能的量化与人性化: 讨论如何使用力度(Velocity)、调制轮(Mod Wheel)和弯音轮(Pitch Bend)数据来赋予MIDI演奏以生命力,避免“机器感”的直白演奏。 --- 第三部分:效果器处理与声音塑形 效果器是制作人实现创意和修正缺陷的工具。本部分将详细拆解各类效果器的内部构造和应用哲学。 第五章:动态处理的艺术 压缩器(Compressor): 深入讲解阈值(Threshold)、比率(Ratio)、起音(Attack)和释音(Release)参数的实际影响。区分并实战演示前馈(Feedforward)与反馈(Feedback)压缩器的音色差异。 门限器与扩展器: 掌握如何使用噪声门(Noise Gate)来消除多余的背景噪音,以及扩展器(Expander)在微妙的动态范围控制中的作用。 限制器(Limiter)与响度战争: 理解峰值限制与平均响度限制的区别,为后续的母带处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频率塑形与空间构建 均衡器(EQ)的精细操作: 区分模拟EQ(如SSL、Neve的声学特性)与数字线性相位EQ的特点。教授如何使用“听感优先”的EQ哲学,而非仅仅依赖频谱分析仪。重点讲解动态EQ(Dynamic EQ)的应用。 时间基效果器(Delay与Reverb): 详细解析各种混响算法(Room, Plate, Spring, Hall)的衰减特性。讲解延时效果器(如Ping-Pong, Tape Delay)如何用于节奏和空间感的构建。重点在于如何通过效果器的早期反射(Early Reflections)来模拟真实声学空间。 第七章:调制与失真效果的创造力 调制效果(Chorus, Flanger, Phaser): 理解调制深度、速率和反馈在音色旋转和宽度增加中的作用。 失真与过载: 剖析各种失真类型(如电子管、晶体管、数字削波)对谐波的添加方式,及其在吉他音色和鼓组冲击力强化中的应用。 --- 第四部分:混音与母带处理(Mastering) 这是将所有元素整合为一个连贯、响亮且专业作品的阶段。 第八章:多轨混音的科学与直觉 电平与增益结构: 建立清晰的内部增益结构,确保信号链的每一步都有足够的动态余量,避免数字削波。 声像(Panning)与深度(Depth): 教授如何利用声像来构建宽阔的立体声声场,并使用混响和声像控制来模拟声音的前后距离。 分组与总线处理: 讲解如何使用子编组(Bussing)对同类乐器(如鼓组、和声)进行统一处理,从而提高混音的凝聚力。 节奏乐器的高效处理: 专注于鼓组的瞬态控制、打击乐的清晰度优化,以及贝斯线与低频部分的相互配合(Sidechaining基础)。 第九章:母带处理:最终的抛光 母带链的构建: 系统介绍母带处理的典型流程:EQ调整、立体声扩展、多段压缩(Multiband Compression)和最终限制。 响度标准与 LUFS 测量: 讲解行业标准的响度规范(如EBU R128, Spotify, Apple Music的要求),确保作品在不同发行平台上的表现一致。 导出与格式规范: 明确不同载体(CD, 流媒体, 乙烯基)所需的最终导出参数,确保从制作环境到播放终端的信号完整性。 --- 本书结构严谨,实例丰富,旨在让读者通过系统的技术学习,掌握专业音乐制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能够独立完成从概念到商业发行的高质量音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