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话与中原文化(附光盘)

河南话与中原文化(附光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段亚广 著
图书标签:
  • 河南话
  • 中原文化
  • 方言
  • 语言学
  • 民俗
  • 文化研究
  • 地域文化
  • 中国语言
  • 口语
  • 文化传承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731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1836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方言与文化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页数:176
字数:80000
附件:光盘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河南方言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很多语汇都附带着历史文化信息。自出现至今,4000多年来,对中原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是中原文化中不可轻视的一点。
  《河南话与中原文化》是方言与文化丛书中的一册,主要介绍河南方言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包括河南方言的历史演变、覆盖范围,河南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河南方言的应用及其价值,河南方言的艺术形式等。内容既具有专业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同时还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是普及河南方言与文化的通俗读物。

作者简介

  段亚广,河南上蔡人,文学博士。现任教于河南大学文学院,从事方言学和音韵学研究。有文章见之于《方言》等杂志,出版有专著《中原官话音韵研究》、《从方言比较看官话的形成和演变》等。

目录

第一章 出身本是帝王家——河南话的前世今生
1.1 河南话概说
1.1.1 什么是河南话?
1.1.2 河南话的流行范围
1.1.3 河南话在全国方言中的地位
1.2 源远流长河南话——河南话溯源
1.2.1 孔子讲什么话?
1.2.2 为什么是洛阳?
1.3 中州雅音播四方——河南话的扩散与流变
1.3.1 河南话“一变”:永嘉之乱
1.3.2 河南话“二变”:安史之乱
1.3.3 河南话“三变”:靖康之乱
1.3.4 河南话“四变”:洪武移民
1.4 各领风骚数百年——河南话没落的原因

第二章 河南话的特点
2.1 河南话的语音
2.1.1 声母系统
2.1.2 韵母系统
2.1.3 声调系统
2.1.4 河南话的语音特点
2.1.5 河南话常用字读音表
2.2 河南话的词汇
2.2.1 河南话词汇的特点
2.2.2 河南话常用词语500条
2.3 河南话的语法
2.3.1 河南话的语法特点
2.3.2 河南话语法例句标音

第三章 河南话里的中原文化
3.1 话里春秋——河南话里的宋元遗风
3.1.1 穿越千年的笑话
3.1.2 “嚷嚷”为什么叫“协伙”
3.1.3 骂人话也有来头
3.1.4 “恶水”是啥水?
3.1.5 “拌ban?”小孩儿
3.1.6 蹲坐为何叫“骨堆”?
3.2 雅俗共赏——河南话里的粗俗与文雅
3.2.1 兔孙PK王八蛋
3.2.2 娘那个脚
3.2.3 河南话的文雅
3.2.4 河南话里的“说词”
3.3 话如其人——河南话里的中原人性格
3.3.1 “中”——河南人的干脆
3.3.2 “吃了嘞啵”——河南人的实诚
3.3.3 最怕“尖”和“抠”——河南人的为人
3.3.4 “敦dui?”和“兑dui?”——尚武与鲁莽
3.3.5 “混hun”——河南人的处世哲学
3.3.6 “讲啥jianɡ? shɑ”和“不讲啥”
3.4 南腔北调——河南话里的花样和特色
3.4.1 “李庄”怎么成了lie? zhuang?
3.4.2 “茄子”叫“桥”、“鸡子”叫“鸠”?!
3.4.3 歇嘞歇嘞来个切
3.4.4 灵宝话里的“唐代遗音”
3.4.5 “公鸡山”为何称作“鸡公山”?
3.5 五彩缤纷——河南话里的中原文化习俗
3.5.1 喝“茶”
3.5.2 喝“汤”
3.5.3 祭灶
3.5.4 河南话里的“老陈醋味”
3.5.5 男尊和女卑
3.5.6 祈禳歌

第四章 河南话与河南地方戏曲、曲艺
4.1 河南地方戏曲、曲艺简介
4.2 河南话与河南戏曲、曲艺的共生关系
4.2.1 韵脚体现河南话特色
4.2.2 唱腔体现河南话声调特点
4.2.3 俚言俗语与乡村世俗
4.2.4 戏曲、方言和民俗水乳交融
4.2.5 戏串与俚曲——原汁原味的河南话

结语:河南话的处境和它的明天

附录1:河南话常用字读音表
附录2:河南话常用词语500条
附录3:河南话语法例句

后记

精彩书摘

  河南话属于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也称“官话”。什么叫“河南话”呢?方言学界并没有“河南话”的提法,所谓的“河南话”,更多的是一个地理文化概念。
  一般地讲,流行在河南境内的所有语言(方言)都是河南话,如洛阳话、商丘话、安阳话、信阳话等,这是广义的“河南话”。
  但是,既然是“话”,就有口音的差别,就有“土”和“雅”、“俗”和“正”的问题。哪里的“话”比较“雅”和“正”呢?或者说,哪里的“话”比较地道、最能代表“河南话”呢?洛阳话在汉语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宋代以前洛阳话是汉语的代表。宋代以后,直至20世纪50年代末,开封作为河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开封话不仅是河南话的代表,而且在整个北方地区都有着重要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和中原地区的重要城市,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文化的影响也超越了开封。但是,由于郑州在历史上长期作为开封市下属的县级市,其语言也和开封高度一致。所以,综合历史、地理、文化各方面因素,我们认为,当代的“河南话”应该是以开封和郑州的老派语音为标准、流行在河南及其周边的一种地方话。这也是狭义的“河南话”。
  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郑州作为新崛起的中原商贸中心城市,吸引了中原地区的大量移民,语言也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些与开封话不同的特点。如果今天有人一定要求找出一个具体的地点方言作为河南话的代表,那无疑应是郑州话,也可以称为“新河南话”。
  洛阳、郑州和开封同在黄河南岸,都是中国著名的古都。郑州为殷商都邑,洛阳是九朝古都,开封称七朝都会,它们的语音能代表河南话不是偶然。
  ……

前言/序言


河南话与中原文化(附光盘) 一、 语言的根脉:探寻河南话的渊源与演变 《河南话与中原文化》一书,以河南话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这门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方言,揭示其在中原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本书不拘泥于单纯的语言学研究,而是将河南话置于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通过对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细致考察,追溯其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轨迹。 1. 历史的沉淀:从古中原雅言到现代河南方言 河南,自古以来便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带,孕育了众多辉煌的文化。而河南话,作为这片土地上人民世代传承的语言,自然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本书将详细梳理河南话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脉络。从先秦时期的中原雅言,到汉魏六朝的洛阳话,再到唐宋时期汴梁话的繁荣,以及明清以来中原官话的形成,本书将通过史籍记载、文献分析以及语言学的比对,勾勒出河南话一路走来的发展图景。我们将探讨不同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变迁对河南话的影响,以及周边方言的交流与融合如何塑造了今日河南话的面貌。 2. 语音的奥秘:声调、韵母与辅音的地域差异 语音是方言最直观的特征。《河南话与中原文化》将带领读者领略河南话丰富多彩的语音世界。本书将重点分析河南不同地区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上的主要差异。例如,我们将探讨“知、持、诗、日”等字的声母在不同地区方言中的读法,以及“an, ang, en, eng”等韵母在发音上的细微差别。同时,对河南话独有的声调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与普通话声调系统的异同,并结合语音学理论,解释这些语音现象的成因。本书还将介绍河南方言中一些具有特色的语音变化,如“n/l”不分、“h/f”不分等,并分析其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 3. 词汇的宝库:承载历史与民俗的独特表达 词汇是语言的基石,也是承载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河南话与中原文化》将挖掘河南话词汇的丰富宝藏,展现其独特性和文化内涵。本书将搜集整理大量具有河南特色的词汇,例如反映当地农业生产、生活习俗、民间信仰、传统节庆等方面的词语。我们将通过词源考证、语义分析,阐释这些词汇的由来和演变,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例如,一些反映古代农耕文明的词汇,或是一些与地方传说、民间故事相关的词语,都将成为本书深入探讨的对象。此外,本书还将对比分析河南话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探讨其在表达上的互补与丰富作用。 4. 语法的精妙:地域特色与逻辑思维的体现 语法是语言的骨架,塑造着语言的逻辑结构。《河南话与中原文化》将深入研究河南话的语法特点,揭示其在句法、词法等方面与普通话的异同。本书将重点分析河南话独特的句式结构,例如一些倒装句、省略句的使用,以及助词、副词的特殊用法。我们将结合实际语料,分析这些语法现象的功能和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信息的传达和情感的表达。此外,本书还将探讨河南话在词语搭配、语序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地域性规则,并尝试解释这些规则的成因,以及它们如何体现了中原人民的思维方式和逻辑习惯。 二、 文明的摇篮:河南话与中原文化的深层互动 本书的核心在于揭示河南话与中原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河南话不仅是中原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河南话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原文化的精髓。 1. 承载历史记忆的“活化石” 河南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许多古语、古词、古音至今仍保存在河南话中,使其成为研究中国语言史和历史的重要“活化石”。本书将通过大量史料和语言学证据,展示河南话如何保存了大量的上古汉语词汇、语音特征,以及一些已经消失在现代标准汉语中的表达方式。例如,一些反映古代礼仪、制度、社会生活的词汇,以及一些具有古老发音特征的词语,都将成为本书探讨的重点。通过对这些“活化石”的解读,我们可以穿越时空,触摸到古代中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气息。 2. 民俗风情的生动描绘 河南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而河南话则是这些民俗文化最直接、最生动的载体。本书将通过分析河南话中与婚丧嫁娶、节日庆典、民间信仰、饮食服饰、生产劳动等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展现河南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谚语、歇后语、俗语,分析它们所蕴含的智慧、幽默和人生哲理,以及它们在日常交流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例如,与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相关的习俗,以及与祭祀、祈福等民间信仰相关的语言表达,都将是本书重点关注的内容。 3. 哲学思想与价值观念的体现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河南话作为中原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然也折射出这些思想和观念。本书将尝试从河南话的语用、语汇、谚语等多个层面,探讨其中所体现出的中原人民的思维方式、处世哲学和价值取向。例如,一些反映集体主义、家国情怀、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的表达,以及一些关于勤劳、节俭、诚信等价值观念的词语,都将是本书深入分析的对象。我们将通过语言的棱镜,折射出中原文化独特的精神气质。 4. 地域文学的丰富源泉 河南话是河南民间文学、地方戏曲、说唱艺术等的重要载体。本书将探讨河南话如何滋养了河南的地域文学,并从中发掘出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语言材料。例如,我们将分析河南方言在地方戏曲中的独特运用,以及一些民间故事、传说、歌谣中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对这些文学形式的语言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河南话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张力。 三、 光盘的价值:视听结合,沉浸式体验 本书附带的光盘,是实现“河南话与中原文化”深度融合的另一重要途径。光盘内容将以视听结合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更直观、更生动的学习体验。 1. authentic 河南话发音示范 光盘将收录大量由河南各地地道方言传承人进行的语音示范。读者可以通过观看和聆听,准确掌握河南话的语音特点,学习标准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发音。这对于想要学习河南话的读者来说,将是宝贵的资源。 2. 真实语料的情景展现 光盘将包含大量河南地区日常生活场景下的对话录音,例如集市上的讨价还价、乡村的邻里闲聊、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等。通过这些真实的语料,读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河南话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了解其在不同场合下的表达方式和语用习惯。 3. 民俗文化影像记录 光盘将收录一些河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影像资料,如地方戏曲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节日庆典活动等。这些影像资料将与河南话的语言内容相辅相成,让读者在了解河南话的同时,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原文化的魅力。 4. 语言学知识的图文呈现 对于一些复杂的语言学概念,光盘将通过动画、图表等形式进行生动形象的呈现,帮助读者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例如,对于语音的分析,可以通过声波图等可视化方式来展示。 结语 《河南话与中原文化(附光盘)》是一部集学术性、文化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著作。它不仅为语言学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更致力于让广大读者,特别是对中原文化感兴趣的人们,能够通过了解河南话,走进一个真实、鲜活、充满魅力的中原世界。本书旨在通过对河南话的深入研究,唤醒人们对本土语言的重视,传承和弘扬珍贵的中原文化,让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的语言和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对区域文化研究有着长期兴趣的门外汉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设定了一个宏大的主题——“河南话”如何承载和体现“中原文化”。中原,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其文化底蕴之深厚,可想而知。我设想这本书会从哪些切口入手来解析这种联系。是侧重于词汇中残留的古音古义,比如探寻普通话中已经消亡的词汇在河南话中的存活?还是更侧重于通过方言中的俗语、谚语、歇后语,来反映中原人民的哲学思维、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越是民间化的表达,越能折射出地域文化的精髓。希望作者在论述过程中,能够避免陷入纯粹的语言学考据,而是用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笔触,将那些生动的方言“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不仅知道“怎么说”,更能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说”,这种深层次的文化解读才是我最期待的收获。

评分

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了塑封,想看看这套“附光盘”究竟包含了什么。坦白说,我对地方方言类的书籍常常有一种又爱又怕的心态:爱它记录了鲜活的口语生命力,怕它过于晦涩难懂,充满了只有专家才明白的术语。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似乎在这方面做到了很好的平衡。我随意翻阅了几个章节的目录结构,发现它似乎不是那种纯粹的词汇罗列,而是将语言现象和具体的文化场景进行了紧密的结合。比如,一些关于婚丧嫁娶、农耕时节的词汇和表达,都被放在了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去解释,这比孤立地看一个方言词汇要生动得多。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光盘的配置,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真实的语音范例,因为文字终究无法完全捕捉方言那种特有的声调和韵味。如果光盘能收录不同年龄层、不同地域的河南话对话片段,那将是对书本内容的绝佳补充,能让远方的读者也能“听”到中原的声音,这对于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核至关重要。

评分

阅读体验的流畅性,对于一本学术性与普及性并重的书籍来说,是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我观察到这本书的章节划分似乎有一定的逻辑进阶。我想象中,好的地方方言读物,应该是从相对容易上口的日常用语切入,逐步深入到那些复杂的语法结构或罕见的特定用词。如果开篇就抛出大量拗口的音标和复杂的语法树,很容易劝退一般的爱好者。我期待作者能够采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或许先从河南话的声韵特点入手,用生动的小故事或对话来演示这些特点,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立起对这门方言的基础认知。这样,读者在后续阅读到更深入的文化剖析时,才不会因为语言障碍而感到挫败。那种感觉,就像是学外语时,先学会了点餐和问路,然后才能开始讨论哲学问题一样,基础的搭建至关重要。

评分

我比较关注的是,这本书如何处理河南这个地域的多元性问题。河南地域辽阔,方言内部的差异性也是客观存在的,例如豫东、豫西、中原官话等不同片区的口音,在词汇和发音上都有显著区别。一个优秀的文化研究作品,应该能顾及到这种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不是用一个“标准”的河南话来代表所有。我希望书中在介绍特定语言现象时,能清晰地标注出其主要分布的区域,或者至少点明其代表性。如果能有地图辅助说明不同方言区的界限,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这不仅是对语言事实的尊重,也是对中原文化复杂而丰富的历史沉淀的肯定。如果这本书能做到对这种内部差异的细致梳理,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河南话”的普及读物,而能升格为一份严谨而全面的区域语言文化档案,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和学术厚度。

评分

这本《河南话与中原文化(附光盘)》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带着泥土芬芳和历史厚重感的色调,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了中原大地的广袤田野。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它的装帧和印刷质量,毕竟是带光盘的资料,如果光盘质量不好或者书本易损,那阅读体验就要大打折扣。幸运的是,这本来看起来很扎实,纸张的质感不错,装订也很牢固,让人有种可以长期珍藏的感觉。我尤其欣赏封面上那种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的设计风格,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刻板,反而多了一份亲切感,仿佛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文字,更是在讲述一个地区生生不息的故事。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具体内容,但仅凭这种对细节的用心,我已经对它所蕴含的文化深度抱有了很高的期待。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像是老家一位博学的长者,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家谱,准备娓娓道来那些尘封的往事。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重视,在如今这个数字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它让阅读成了一种更具仪式感的体验。

评分

河南那个中原发源地,了解没有坏处

评分

河南那个中原发源地,了解没有坏处

评分

河南那个中原发源地,了解没有坏处

评分

这套书定价都有些偏高,纸张一般,不过优点是有配套光盘,要了解方言的话光看书不行,能实际听音很重要。所以,趁搞活动时候买吧。

评分

河南那个中原发源地,了解没有坏处

评分

个人感觉有点贵,似乎有点不值得买。不过通过这本书,大致可以了解河南的方言文化,不差钱的同志,可以买一本看看。

评分

河南那个中原发源地,了解没有坏处

评分

个人感觉有点贵,似乎有点不值得买。不过通过这本书,大致可以了解河南的方言文化,不差钱的同志,可以买一本看看。

评分

河南那个中原发源地,了解没有坏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