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話與中原文化(附光盤)

河南話與中原文化(附光盤)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段亞廣 著
圖書標籤:
  • 河南話
  • 中原文化
  • 方言
  • 語言學
  • 民俗
  • 文化研究
  • 地域文化
  • 中國語言
  • 口語
  • 文化傳承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國際廣播齣版社
ISBN:9787507837315
版次:1
商品編碼:1151836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方言與文化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9-01
頁數:176
字數:80000
附件:光盤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河南方言底蘊深厚、內涵豐富,很多語匯都附帶著曆史文化信息。自齣現至今,4000多年來,對中原文化有著深刻的影響,是中原文化中不可輕視的一點。
  《河南話與中原文化》是方言與文化叢書中的一冊,主要介紹河南方言及其所承載的文化,包括河南方言的曆史演變、覆蓋範圍,河南方言的語音、詞匯、語法係統,河南方言的應用及其價值,河南方言的藝術形式等。內容既具有專業知識性,又具有趣味性,同時還具有濃鬱的地域文化色彩,是普及河南方言與文化的通俗讀物。

作者簡介

  段亞廣,河南上蔡人,文學博士。現任教於河南大學文學院,從事方言學和音韻學研究。有文章見之於《方言》等雜誌,齣版有專著《中原官話音韻研究》、《從方言比較看官話的形成和演變》等。

目錄

第一章 齣身本是帝王傢——河南話的前世今生
1.1 河南話概說
1.1.1 什麼是河南話?
1.1.2 河南話的流行範圍
1.1.3 河南話在全國方言中的地位
1.2 源遠流長河南話——河南話溯源
1.2.1 孔子講什麼話?
1.2.2 為什麼是洛陽?
1.3 中州雅音播四方——河南話的擴散與流變
1.3.1 河南話“一變”:永嘉之亂
1.3.2 河南話“二變”:安史之亂
1.3.3 河南話“三變”:靖康之亂
1.3.4 河南話“四變”:洪武移民
1.4 各領風騷數百年——河南話沒落的原因

第二章 河南話的特點
2.1 河南話的語音
2.1.1 聲母係統
2.1.2 韻母係統
2.1.3 聲調係統
2.1.4 河南話的語音特點
2.1.5 河南話常用字讀音錶
2.2 河南話的詞匯
2.2.1 河南話詞匯的特點
2.2.2 河南話常用詞語500條
2.3 河南話的語法
2.3.1 河南話的語法特點
2.3.2 河南話語法例句標音

第三章 河南話裏的中原文化
3.1 話裏春鞦——河南話裏的宋元遺風
3.1.1 穿越韆年的笑話
3.1.2 “嚷嚷”為什麼叫“協夥”
3.1.3 罵人話也有來頭
3.1.4 “惡水”是啥水?
3.1.5 “拌ban?”小孩兒
3.1.6 蹲坐為何叫“骨堆”?
3.2 雅俗共賞——河南話裏的粗俗與文雅
3.2.1 兔孫PK王八蛋
3.2.2 娘那個腳
3.2.3 河南話的文雅
3.2.4 河南話裏的“說詞”
3.3 話如其人——河南話裏的中原人性格
3.3.1 “中”——河南人的乾脆
3.3.2 “吃瞭嘞啵”——河南人的實誠
3.3.3 最怕“尖”和“摳”——河南人的為人
3.3.4 “敦dui?”和“兌dui?”——尚武與魯莽
3.3.5 “混hun”——河南人的處世哲學
3.3.6 “講啥jianɡ? shɑ”和“不講啥”
3.4 南腔北調——河南話裏的花樣和特色
3.4.1 “李莊”怎麼成瞭lie? zhuang?
3.4.2 “茄子”叫“橋”、“雞子”叫“鳩”?!
3.4.3 歇嘞歇嘞來個切
3.4.4 靈寶話裏的“唐代遺音”
3.4.5 “公雞山”為何稱作“雞公山”?
3.5 五彩繽紛——河南話裏的中原文化習俗
3.5.1 喝“茶”
3.5.2 喝“湯”
3.5.3 祭竈
3.5.4 河南話裏的“老陳醋味”
3.5.5 男尊和女卑
3.5.6 祈禳歌

第四章 河南話與河南地方戲麯、麯藝
4.1 河南地方戲麯、麯藝簡介
4.2 河南話與河南戲麯、麯藝的共生關係
4.2.1 韻腳體現河南話特色
4.2.2 唱腔體現河南話聲調特點
4.2.3 俚言俗語與鄉村世俗
4.2.4 戲麯、方言和民俗水乳交融
4.2.5 戲串與俚麯——原汁原味的河南話

結語:河南話的處境和它的明天

附錄1:河南話常用字讀音錶
附錄2:河南話常用詞語500條
附錄3:河南話語法例句

後記

精彩書摘

  河南話屬於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也稱“官話”。什麼叫“河南話”呢?方言學界並沒有“河南話”的提法,所謂的“河南話”,更多的是一個地理文化概念。
  一般地講,流行在河南境內的所有語言(方言)都是河南話,如洛陽話、商丘話、安陽話、信陽話等,這是廣義的“河南話”。
  但是,既然是“話”,就有口音的差彆,就有“土”和“雅”、“俗”和“正”的問題。哪裏的“話”比較“雅”和“正”呢?或者說,哪裏的“話”比較地道、最能代錶“河南話”呢?洛陽話在漢語發展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宋代以前洛陽話是漢語的代錶。宋代以後,直至20世紀50年代末,開封作為河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開封話不僅是河南話的代錶,而且在整個北方地區都有著重要影響。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鄭州作為河南省省會和中原地區的重要城市,政治和經濟的影響力逐漸增強,文化的影響也超越瞭開封。但是,由於鄭州在曆史上長期作為開封市下屬的縣級市,其語言也和開封高度一緻。所以,綜閤曆史、地理、文化各方麵因素,我們認為,當代的“河南話”應該是以開封和鄭州的老派語音為標準、流行在河南及其周邊的一種地方話。這也是狹義的“河南話”。
  但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鄭州作為新崛起的中原商貿中心城市,吸引瞭中原地區的大量移民,語言也開始發生變化,齣現瞭一些與開封話不同的特點。如果今天有人一定要求找齣一個具體的地點方言作為河南話的代錶,那無疑應是鄭州話,也可以稱為“新河南話”。
  洛陽、鄭州和開封同在黃河南岸,都是中國著名的古都。鄭州為殷商都邑,洛陽是九朝古都,開封稱七朝都會,它們的語音能代錶河南話不是偶然。
  ……

前言/序言


河南話與中原文化(附光盤) 一、 語言的根脈:探尋河南話的淵源與演變 《河南話與中原文化》一書,以河南話為切入點,深入剖析瞭這門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方言,揭示其在中原文化形成與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本書不拘泥於單純的語言學研究,而是將河南話置於廣闊的曆史文化背景之下,通過對其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麵的細緻考察,追溯其漫長而復雜的演變軌跡。 1. 曆史的沉澱:從古中原雅言到現代河南方言 河南,自古以來便是華夏文明的核心地帶,孕育瞭眾多輝煌的文化。而河南話,作為這片土地上人民世代傳承的語言,自然也承載著深厚的曆史積澱。本書將詳細梳理河南話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演變脈絡。從先秦時期的中原雅言,到漢魏六朝的洛陽話,再到唐宋時期汴梁話的繁榮,以及明清以來中原官話的形成,本書將通過史籍記載、文獻分析以及語言學的比對,勾勒齣河南話一路走來的發展圖景。我們將探討不同朝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變遷對河南話的影響,以及周邊方言的交流與融閤如何塑造瞭今日河南話的麵貌。 2. 語音的奧秘:聲調、韻母與輔音的地域差異 語音是方言最直觀的特徵。《河南話與中原文化》將帶領讀者領略河南話豐富多彩的語音世界。本書將重點分析河南不同地區方言在聲母、韻母、聲調上的主要差異。例如,我們將探討“知、持、詩、日”等字的聲母在不同地區方言中的讀法,以及“an, ang, en, eng”等韻母在發音上的細微差彆。同時,對河南話獨有的聲調特點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其與普通話聲調係統的異同,並結閤語音學理論,解釋這些語音現象的成因。本書還將介紹河南方言中一些具有特色的語音變化,如“n/l”不分、“h/f”不分等,並分析其在曆史上的演變過程。 3. 詞匯的寶庫:承載曆史與民俗的獨特錶達 詞匯是語言的基石,也是承載文化信息的重要載體。《河南話與中原文化》將挖掘河南話詞匯的豐富寶藏,展現其獨特性和文化內涵。本書將搜集整理大量具有河南特色的詞匯,例如反映當地農業生産、生活習俗、民間信仰、傳統節慶等方麵的詞語。我們將通過詞源考證、語義分析,闡釋這些詞匯的由來和演變,揭示其背後所蘊含的地域文化和曆史記憶。例如,一些反映古代農耕文明的詞匯,或是一些與地方傳說、民間故事相關的詞語,都將成為本書深入探討的對象。此外,本書還將對比分析河南話與普通話詞匯的差異,探討其在錶達上的互補與豐富作用。 4. 語法的精妙:地域特色與邏輯思維的體現 語法是語言的骨架,塑造著語言的邏輯結構。《河南話與中原文化》將深入研究河南話的語法特點,揭示其在句法、詞法等方麵與普通話的異同。本書將重點分析河南話獨特的句式結構,例如一些倒裝句、省略句的使用,以及助詞、副詞的特殊用法。我們將結閤實際語料,分析這些語法現象的功能和意義,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信息的傳達和情感的錶達。此外,本書還將探討河南話在詞語搭配、語序等方麵可能存在的地域性規則,並嘗試解釋這些規則的成因,以及它們如何體現瞭中原人民的思維方式和邏輯習慣。 二、 文明的搖籃:河南話與中原文化的深層互動 本書的核心在於揭示河南話與中原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聯係。河南話不僅是中原文化的載體,更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河南話的研究,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原文化的精髓。 1. 承載曆史記憶的“活化石” 河南擁有悠久的曆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許多古語、古詞、古音至今仍保存在河南話中,使其成為研究中國語言史和曆史的重要“活化石”。本書將通過大量史料和語言學證據,展示河南話如何保存瞭大量的上古漢語詞匯、語音特徵,以及一些已經消失在現代標準漢語中的錶達方式。例如,一些反映古代禮儀、製度、社會生活的詞匯,以及一些具有古老發音特徵的詞語,都將成為本書探討的重點。通過對這些“活化石”的解讀,我們可以穿越時空,觸摸到古代中原的社會風貌和文化氣息。 2. 民俗風情的生動描繪 河南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而河南話則是這些民俗文化最直接、最生動的載體。本書將通過分析河南話中與婚喪嫁娶、節日慶典、民間信仰、飲食服飾、生産勞動等相關的詞匯和錶達方式,展現河南地區獨特的民俗風情。我們將深入探討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諺語、歇後語、俗語,分析它們所蘊含的智慧、幽默和人生哲理,以及它們在日常交流和社會生活中的應用。例如,與春節、端午、中鞦等節日相關的習俗,以及與祭祀、祈福等民間信仰相關的語言錶達,都將是本書重點關注的內容。 3. 哲學思想與價值觀念的體現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價值觀念。河南話作為中原文化的組成部分,自然也摺射齣這些思想和觀念。本書將嘗試從河南話的語用、語匯、諺語等多個層麵,探討其中所體現齣的中原人民的思維方式、處世哲學和價值取嚮。例如,一些反映集體主義、傢國情懷、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的錶達,以及一些關於勤勞、節儉、誠信等價值觀念的詞語,都將是本書深入分析的對象。我們將通過語言的棱鏡,摺射齣中原文化獨特的精神氣質。 4. 地域文學的豐富源泉 河南話是河南民間文學、地方戲麯、說唱藝術等的重要載體。本書將探討河南話如何滋養瞭河南的地域文學,並從中發掘齣具有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的語言材料。例如,我們將分析河南方言在地方戲麯中的獨特運用,以及一些民間故事、傳說、歌謠中蘊含的地域文化特色。通過對這些文學形式的語言分析,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河南話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張力。 三、 光盤的價值:視聽結閤,沉浸式體驗 本書附帶的光盤,是實現“河南話與中原文化”深度融閤的另一重要途徑。光盤內容將以視聽結閤的方式,為讀者提供更直觀、更生動的學習體驗。 1. authentic 河南話發音示範 光盤將收錄大量由河南各地地道方言傳承人進行的語音示範。讀者可以通過觀看和聆聽,準確掌握河南話的語音特點,學習標準的聲母、韻母和聲調發音。這對於想要學習河南話的讀者來說,將是寶貴的資源。 2. 真實語料的情景展現 光盤將包含大量河南地區日常生活場景下的對話錄音,例如集市上的討價還價、鄉村的鄰裏閑聊、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等。通過這些真實的語料,讀者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河南話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瞭解其在不同場閤下的錶達方式和語用習慣。 3. 民俗文化影像記錄 光盤將收錄一些河南地區具有代錶性的民俗文化影像資料,如地方戲麯錶演、傳統手工藝製作、節日慶典活動等。這些影像資料將與河南話的語言內容相輔相成,讓讀者在瞭解河南話的同時,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中原文化的魅力。 4. 語言學知識的圖文呈現 對於一些復雜的語言學概念,光盤將通過動畫、圖錶等形式進行生動形象的呈現,幫助讀者更輕鬆地理解和掌握。例如,對於語音的分析,可以通過聲波圖等可視化方式來展示。 結語 《河南話與中原文化(附光盤)》是一部集學術性、文化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著作。它不僅為語言學研究者提供瞭寶貴的資料,更緻力於讓廣大讀者,特彆是對中原文化感興趣的人們,能夠通過瞭解河南話,走進一個真實、鮮活、充滿魅力的中原世界。本書旨在通過對河南話的深入研究,喚醒人們對本土語言的重視,傳承和弘揚珍貴的中原文化,讓這片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土地上的語言和文化得到更好的保護與發展。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河南話與中原文化(附光盤)》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那種帶著泥土芬芳和曆史厚重感的色調,一下子就把我拉迴到瞭中原大地的廣袤田野。我拿到書的時候,首先關注的是它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畢竟是帶光盤的資料,如果光盤質量不好或者書本易損,那閱讀體驗就要大打摺扣。幸運的是,這本來看起來很紮實,紙張的質感不錯,裝訂也很牢固,讓人有種可以長期珍藏的感覺。我尤其欣賞封麵上那種樸實無華但意境深遠的設計風格,它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刻闆,反而多瞭一份親切感,仿佛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文字,更是在講述一個地區生生不息的故事。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具體內容,但僅憑這種對細節的用心,我已經對它所蘊含的文化深度抱有瞭很高的期待。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像是老傢一位博學的長者,手裏拿著一本厚厚的傢譜,準備娓娓道來那些塵封的往事。這種對實體書品質的重視,在如今這個數字閱讀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可貴,它讓閱讀成瞭一種更具儀式感的體驗。

評分

閱讀體驗的流暢性,對於一本學術性與普及性並重的書籍來說,是一個微妙的平衡點。我觀察到這本書的章節劃分似乎有一定的邏輯進階。我想象中,好的地方方言讀物,應該是從相對容易上口的日常用語切入,逐步深入到那些復雜的語法結構或罕見的特定用詞。如果開篇就拋齣大量拗口的音標和復雜的語法樹,很容易勸退一般的愛好者。我期待作者能夠采用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或許先從河南話的聲韻特點入手,用生動的小故事或對話來演示這些特點,讓讀者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建立起對這門方言的基礎認知。這樣,讀者在後續閱讀到更深入的文化剖析時,纔不會因為語言障礙而感到挫敗。那種感覺,就像是學外語時,先學會瞭點餐和問路,然後纔能開始討論哲學問題一樣,基礎的搭建至關重要。

評分

從一個對區域文化研究有著長期興趣的門外漢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設定瞭一個宏大的主題——“河南話”如何承載和體現“中原文化”。中原,自古以來就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其文化底蘊之深厚,可想而知。我設想這本書會從哪些切口入手來解析這種聯係。是側重於詞匯中殘留的古音古義,比如探尋普通話中已經消亡的詞匯在河南話中的存活?還是更側重於通過方言中的俗語、諺語、歇後語,來反映中原人民的哲學思維、價值觀念和生活態度?我個人更傾嚮於後者,因為語言是思維的載體,越是民間化的錶達,越能摺射齣地域文化的精髓。希望作者在論述過程中,能夠避免陷入純粹的語言學考據,而是用一種更具人文關懷的筆觸,將那些生動的方言“畫麵”呈現在讀者麵前,讓讀者不僅知道“怎麼說”,更能理解“為什麼要這麼說”,這種深層次的文化解讀纔是我最期待的收獲。

評分

我比較關注的是,這本書如何處理河南這個地域的多元性問題。河南地域遼闊,方言內部的差異性也是客觀存在的,例如豫東、豫西、中原官話等不同片區的口音,在詞匯和發音上都有顯著區彆。一個優秀的文化研究作品,應該能顧及到這種復雜性和多樣性,而不是用一個“標準”的河南話來代錶所有。我希望書中在介紹特定語言現象時,能清晰地標注齣其主要分布的區域,或者至少點明其代錶性。如果能有地圖輔助說明不同方言區的界限,那將是極大的加分項。這不僅是對語言事實的尊重,也是對中原文化復雜而豐富的曆史沉澱的肯定。如果這本書能做到對這種內部差異的細緻梳理,那麼它就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河南話”的普及讀物,而能升格為一份嚴謹而全麵的區域語言文化檔案,具有更高的參考價值和學術厚度。

評分

我迫不及待地拆開瞭塑封,想看看這套“附光盤”究竟包含瞭什麼。坦白說,我對地方方言類的書籍常常有一種又愛又怕的心態:愛它記錄瞭鮮活的口語生命力,怕它過於晦澀難懂,充滿瞭隻有專傢纔明白的術語。這本書的排版布局似乎在這方麵做到瞭很好的平衡。我隨意翻閱瞭幾個章節的目錄結構,發現它似乎不是那種純粹的詞匯羅列,而是將語言現象和具體的文化場景進行瞭緊密的結閤。比如,一些關於婚喪嫁娶、農耕時節的詞匯和錶達,都被放在瞭特定的文化語境下去解釋,這比孤立地看一個方言詞匯要生動得多。我特彆留意瞭一下光盤的配置,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真實的語音範例,因為文字終究無法完全捕捉方言那種特有的聲調和韻味。如果光盤能收錄不同年齡層、不同地域的河南話對話片段,那將是對書本內容的絕佳補充,能讓遠方的讀者也能“聽”到中原的聲音,這對於理解其背後的文化內核至關重要。

評分

這套書定價都有些偏高,紙張一般,不過優點是有配套光盤,要瞭解方言的話光看書不行,能實際聽音很重要。所以,趁搞活動時候買吧。

評分

河南那個中原發源地,瞭解沒有壞處

評分

河南那個中原發源地,瞭解沒有壞處

評分

這套書定價都有些偏高,紙張一般,不過優點是有配套光盤,要瞭解方言的話光看書不行,能實際聽音很重要。所以,趁搞活動時候買吧。

評分

非常好 值得推薦

評分

河南那個中原發源地,瞭解沒有壞處

評分

河南那個中原發源地,瞭解沒有壞處

評分

這套書定價都有些偏高,紙張一般,不過優點是有配套光盤,要瞭解方言的話光看書不行,能實際聽音很重要。所以,趁搞活動時候買吧。

評分

河南那個中原發源地,瞭解沒有壞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