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没有良好的沟通,就没有好的亲子关系 / 1
你让我多没面子啊——沟通质量决定亲子关系质量/2
不是要惩罚你——“说”出孩子的优秀,“说”没孩子的问题/6
为什么这么想呢——做个“大耳朵,小嘴巴”的妈妈/10
赶紧做作业去——教育孩子最忌唠叨/14
你肯定也很难过吧——会听与会说是需要训练的说话艺术/17
第2章
倾听,听出孩子的心声,听出好的关系 / 21
你到底在想什么——妈妈不了解孩子,十有八九是倾听出了问题/22
去湖边谈谈吧——有什么样的倾听氛围,就有什么样的倾听效果/26
我也觉得是这样——倾听前告诉自己:一定要尊重孩子/30
说说看,我帮你想办法——妈妈不是被动的垃圾桶,要成为积极的倾听者/34
我认为这样更好——不是光倾听就可以的,反馈是很重要的/38
第3章
开始赏识和赞美,开始亲密的亲子关系 / 43
你很善良——张开口,赞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44
挺好的,真厉害——孩子很敏锐,赞美要真心实意/48
跟小蜜蜂一样努力——赏识孩子的努力,会让他更高兴/52
把厨房打扫得真干净——表扬宽泛又不及时,是不会有效的/56
画得真是太棒了——不用溢美之词,赞美适度才是真的好/60
又进步了10分——抓住机会,赏识孩子的每个进步/63
第4章
掌握批评孩子的方法,不因差异损害亲子关系 / 67
下次就不会做错了——不要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68
考这么差,你对得起谁啊——批评时不能伤害孩子的人格/72
你这个笨蛋——只批评不发火,火力太猛易伤人伤己/76
你写的字像喝醉了一样——给批评裹上糖衣,让苦也变甜/80
这么做会更好——与其批评,不如用建议让孩子改正/84
第5章 掌握亲子说服术,用说服改变孩子 / 89
事情不是那样的——先别急着开口,弄清怎么回事再说话/90
学会换位思考——亲子一条心,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94
你这是怎么了——由小见大,从细节上弄懂孩子的真实意图/98
你为什么这么粗暴——只分析、讨论,不下结论,让孩子自己做选择/102
不信我让你看看——不说教也不强迫,试着用事实说服孩子/106
第6章 给孩子话语权,让他主动、高兴地说出来 / 109
等你想说了再说——不做专制妈妈,给孩子敞开心扉的机会/110
今天在单位犯错了——主动透露小糗事,拉近与孩子的距离/114
上课听了也不会——重复孩子的话,诱导他吐露心声/118
真不愧是妈妈的孩子——表现出共情和体谅,让孩子主动倾诉/122
耐心倾听孩子的话——不要中途打断孩子的话/126
你喜欢哪个——孩子不开口,用提问引出他的话/130
第7章 如何读懂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 / 135
妈妈,我想跟你说说话——要学会“听”懂孩子心/136
我了解你的感受——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认同他的感受/140
没有可以信任的人——捕捉孩子的弦外之音,弄懂孩子的意图/144
你是不是犯错了——练就一双锐眼,读懂孩子的眼神/148
你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如何正确处理和孩子之间的矛盾/152
想听听你的想法——有效的亲子沟通是个双向的过程/156
第8章 如何拒绝孩子:对孩子说“不”的艺术 / 161
你为什么提这个要求呢——不简单粗暴地拒绝/162
这一次真的不能满足你——拒绝时不要轻易向孩子妥协/166
先说好,去超市不能买东西——猜心思,在孩子提出要求前拒绝孩子/170
我是爱你的——拒绝后,千万别忘了安慰孩子/174
通过对比找答案——对比见利弊,利用对比让孩子做决定/178
第9章 不是孩子不愿沟通,而是你阻断了沟通渠道 / 183
“你一定要这么做”——把孩子当玩偶,要求孩子绝对服从/184
“我不知道”——回避问题,让孩子不再愿意开口问/188
“你这个笨孩子”——不分时间和场合,大声训斥孩子/192
“我们家孩子还尿床”——总揭孩子“伤疤”,孩子就会更沉默/196
“一边去,别烦我”——沟通的最大问题:妈妈对孩子缺乏耐心/200
这本《妈妈如何说,孩子才肯听·妈妈如何听,孩子才肯说》真的像是给无数在育儿路上摸爬滚打的妈妈们量身定做的一剂良药。我尤其喜欢它在“说”和“听”之间建立的那种微妙的平衡感。翻开书,你不会看到那些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解析,仿佛作者就站在你身边,亲眼看着你家孩子闹别扭,然后循循善诱地告诉你,为什么孩子会有那样的反应,以及你当时脱口而出的话,在孩子耳中变成了什么样子。然后,它会给你一套套“不一样的说法”,这些说法不是什么魔法咒语,而是基于对孩子心理的深刻理解,教你如何用更温和、更尊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从而引导孩子主动去配合。比如,书中提到的“用陈述代替命令”,我试着用在早上催孩子起床上,效果惊人。以前我总是吼着“快起床!迟到了!”,孩子要么赖床,要么哭闹,现在我改成“我看到窗外的阳光了,今天是个好天气,我们一起准备好,这样就有更多时间玩了”,孩子竟然就乖乖起来了。这种小小的改变,带来的却是大大的不同,让我觉得育儿不再是消耗,而是一种充满智慧的互动。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醍醐灌顶的地方,在于它对“倾听”的深度挖掘。我们都知道要听孩子说话,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耳朵在听,大脑却在飞速思考“我该怎么反驳?”,“下次再说他”。《妈妈如何说,孩子才肯听·妈妈如何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则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同理心倾听”。它详细剖析了孩子语言背后的情绪和需求,让我意识到,孩子一句“我不想去幼儿园”,背后可能藏着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对separating from parents的焦虑,或者是和小伙伴之间的小摩擦。过去,我可能只会简单地回应“有什么好怕的?”,或者直接强行拉过去。但现在,我学会了先停下来,用眼神和肢体语言告诉孩子“我在认真听”,然后尝试去理解他话语中的“弦外之音”,用“你是不是觉得今天幼儿园里会不开心?”这样开放式的问题来引导孩子表达,再根据他的情绪给予安抚和支持。这种倾听,不仅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尊重,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一种信任的桥梁,让孩子愿意在我面前袒露心声,而不是选择沉默或者对抗。
评分阅读《妈妈如何说,孩子才肯听·妈妈如何听,孩子才肯说》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育儿技巧,不如说是一次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旅程。我常常会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过去在与孩子沟通中的一些“雷区”。比如,书中提到的“不恰当的赞美”和“过度的批评”,我曾经都深陷其中。我曾以为多给孩子贴“聪明”、“能干”的标签就能激励他,但后来发现,反而让他害怕失败,不敢尝试新事物。也曾经在孩子犯错时,忍不住说出一些伤人的话,事后又后悔不已。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并没有指责,而是温柔地引导我看到问题的根源,然后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速成法”,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实践,去调整。每一次尝试,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改变,都能感受到孩子积极的回应,这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它让我明白,育儿最核心的,是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是用爱和智慧去浇灌他们的成长。
评分《妈妈如何说,孩子才肯听·妈妈如何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就像一本随身的育儿指南,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遇到亲子沟通的难题,随手翻开,总能找到启发。它让我意识到,育儿不仅仅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滋养,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书中关于“界限感”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我曾经因为心软,总是在孩子的要求下妥协,导致孩子缺乏规则意识,也让我自己身心俱疲。现在,我学会了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用温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让孩子明白“可以,但不可以”,并且知道为什么不可以。这种“有原则的爱”,让孩子更安全,也让我在育儿过程中更有底气。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好的沟通不是一味的迁就,也不是强硬的命令,而是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基础上的互动,是一种双向的赋能。它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妈妈的潜力,也看到了孩子无限的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空洞的理论,也没有生僻的心理学名词,一切都围绕着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真实的亲子互动场景展开。翻阅每一页,都仿佛在读一本关于我自己的育儿故事,然后作者再以过来人的身份,为我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妈妈内心独白”的部分,写出了我太多心声了,比如“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孩子还是不听话?”、“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对?”。这些真实的困惑,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书中提供的“沟通脚本”,更是充满了智慧和力量,它不是让我们照搬照抄,而是引导我们理解背后的沟通逻辑,然后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情境中。比如,面对孩子拒绝洗澡,书中提供的“将洗澡变成游戏”的说法,我就立刻联想到我们家的情况,然后加入了孩子喜欢的超级英雄元素,结果他竟然主动跑去浴室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让我觉得育儿真的可以充满乐趣和惊喜。
评分活动时购买,宝宝还小,先囤货。
评分很不错,对教育孩子有意义。
评分学习下,说是门学问........
评分学习下,说是门学问........
评分还可以的,慢慢看,跟着孩子学习
评分学习下,说是门学问........
评分不错,挺好的
评分不错很好
评分还可以的,慢慢看,跟着孩子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