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讲述1887-1914年,即作者所谓“机器和国家的竞争”时期的英国经济史。
其时,香港地产市道经过七、八年的节节攀升,已达巅峰状态,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基础异常脆弱,前景相当危险,运作渐趋困难。然而,怡和主席纽璧坚与置地常务董事兼总经理鲍富达当时对香港经济前景仍然相当乐观,对置地在香港地产业的影响力过于自信,对港英当局在香港的影响力充满信心,对大英帝国主导未来香港非常自负,完全陶醉于集团业绩连年向好的辉煌中,迫切希望利用这段时期充分扩张,趁热打铁,以弥补九龙仓一役的损失。
评分踏入20世纪80年代,尤其在巩固了集团控制权之后,怡置系似乎重振对香港前景的信心,尤其是置地,在常务董事兼总经理鲍富达(Bedford)的主持下,投资策略做180度的大转变,罔顾当时香港地产繁荣时期已出现的一系列不利不明朗因素,大肆扩张,从一名保守、稳健的地产投资商迅速转变成一名活跃、冒进﹑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这期间,置地的盈利确实也大幅增长,1980年度因出售金门大厦及九龙仓股票,置地盈利高达6.1亿港元,比1979年度增长一倍,1981年度置地盈利增至14.3亿港元,再比1980年度增长逾一倍。其中,来自物业销售的利润首次超过了租金收入。要知道,坚持稳健发展的置地,长期以来都顽固坚持一个发展策略,那就是盖楼大部分收租,小部分出售,就像香港许多投资保守的师奶一样,有物业在手,有租金回笼,万无一失,睡觉也安稳。
评分活动很给力,但很多缺货
评分趁着年轻,硬着头皮读些经典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非常好的书 非常一流 大赞
评分踏入20世纪80年代,尤其在巩固了集团控制权之后,怡置系似乎重振对香港前景的信心,尤其是置地,在常务董事兼总经理鲍富达(Bedford)的主持下,投资策略做180度的大转变,罔顾当时香港地产繁荣时期已出现的一系列不利不明朗因素,大肆扩张,从一名保守、稳健的地产投资商迅速转变成一名活跃、冒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