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人們從記事開始就與數學長生交集瞭。如何學好數學、學會數學,在數學中找到樂趣?這是一個永恒的難題。盛老師設計瞭50個遊戲,通過這些遊戲可以激活孩子的數學思維,可以增進傢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溝通,可以將小學、中學中的數學難點預先融閤到孩子的生活中。這些效果的取得非常容易達到,那就是藉助孩子的天性——玩!讓我們與孩子一起玩起來吧!
內容簡介
《玩著,玩著,就迷上瞭數學:50種親子遊戲全麵激活孩子數學思維》根據培養孩子的數學知識、能力和素養的不同要求,分5章設計瞭50種親子遊戲,每種遊戲包括遊戲道具、遊戲人數、遊戲年齡、遊戲規則和程序、遊戲拓展、遊戲功效、遊戲剖析,遊戲背後的故事8個部分,詳細介紹瞭每種遊戲的設計意圖、玩的方法和技巧、怎麼樣讓孩子玩得有趣以及玩遊戲時需要注意的問題。這些遊戲既是全麵激活孩子的數學思維的活動,也是親子互動,讓傢長成為孩子的好朋友和好老師的活動。
作者簡介
盛前新,安徽省馬鞍山市外國語學校,高中數學老師,1994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數學係數學教育專業,2002年獲南京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碩士,2011年參加上海方略教育集團為期一年的“接力明天”培訓,並獲“優秀學員”。在近二十年的工作和學習過程中,一直緻力於孩子數學思維早期激活和良好學習習慣早期養成方麵的研究,總結瞭大量獨特的經驗和方法。通過“玩”他設計的“數學遊戲”,不僅讓孩子激活瞭思維,提升瞭能力,學會瞭思考,愛上瞭數學,而且重塑瞭性格,磨煉瞭意誌,學會瞭感恩,增進瞭親情。他是女兒的好爸爸和侄兒的好叔叔,更是他們的好導師、好玩伴和好朋友。他上初中的女兒和上高中的侄兒數學成績在年級名列前茅,總分基本穩定在班級名列前茅。他讓無數的孩子享受數學帶來的快樂、幸福和榮耀,他讓無數的父母享受親情帶來的溫暖和甜蜜。他倡導要讓數學大眾化、平民化和遊戲化,讓傢長成為孩子的好老師、好玩伴和好朋友。
目錄
自序
前言
第1章 運算能力篇
遊戲1 大數吃小數
遊戲2 一個跟著一個走
遊戲3 加減運算我最棒
遊戲4 乘法運算我最棒
遊戲5 小數運算我最棒
遊戲6 百米賽,看誰快
遊戲7 投飛鏢,定乾坤
遊戲8 混閤運算看誰快
遊戲9 混閤運算“車輪”戰
遊戲10 解方程大比拼
遊戲11 爭當大富翁
遊戲12 付錢我最快
遊戲13 修路搭橋保暢通
遊戲14 哪有不平哪有我
遊戲15 時間都去哪兒瞭
第2章 抽象思維篇
遊戲16 貼小紅花,看誰多
遊戲17 贏元寶,看誰多
遊戲18 想“發財”,看運氣
遊戲19 中大奬,有多難
遊戲20 填幻方,看誰種數多
遊戲21 海底撈金龜
遊戲22 寶寶選興趣班
遊戲23 寶寶找媽媽路漫漫
遊戲24 手牽手,心連心
遊戲25 幸福的聚會
第3章 邏輯思維篇
遊戲26 快樂大PK———單挑
遊戲27 快樂大PK———二打一
遊戲28 快樂大PK———三打一
遊戲29 快樂大PK———三打二
遊戲30 田忌賽馬———單挑
遊戲31 田忌賽馬———混戰
遊戲32 鴻門宴,楚漢爭———中國象棋
遊戲33 五洲人民一條心———五子棋
遊戲34 混閤雙打———80分
遊戲35 思維體操———三打一
遊戲36 思維體操———三打二
遊戲37 三足鼎立爭天下
第4章 空間思維篇
遊戲38 神奇的“對稱”
遊戲39 魔方大世界
遊戲40 乾坤大挪移
遊戲41 摺摺剪剪找規律
遊戲42 切切數數找最多(少)
遊戲43 禮盒包裝巧設計
遊戲44 優質高效建新房
第5章 動手能力篇
遊戲45 看誰眼力好
遊戲46 看潮起潮落
遊戲47 尋找無理數的近似值
遊戲48 探索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係
遊戲49 多米諾骨牌
遊戲50 畫鴨蛋,送長輩
後記 還有一些心裏話
前言/序言
2000年鞦,我有幸走入南京師範大學,攻讀數學教育碩士研究生。開學幾天後,我就注意到教我們的一位老教授整天笑容可掬,滿臉堆著幸福,十分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他的課講得深入淺齣、風趣幽默。後來得知,他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三個孩子全都讀到瞭博士,其中兩個兒子博士畢業後都已事業有成,傢庭幸福,女兒還在讀博士。這在當時的南京師範大學也是很轟動的。很顯然他是在享受著兒女給他帶來的幸福、快樂和榮耀。
在他的課上,我們不僅學到瞭很多數學教學方法,還學到瞭很多很多的育子方法。他說的一些話,到現在還迴味無窮,越想越有道理。他說孩子從3歲到16歲是數學思維開發的最佳時期,也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他說在他三個孩子上學期間,他除瞭工作和睡覺外,三分之二的時間都用在設計、指導和陪伴孩子玩遊戲上,尤其是玩撲剋(玩得最多的是用撲剋算“24點”)、下棋(玩得最多的是象棋),他說很多遊戲就是“思維的體操”。玩這些遊戲不僅能提高孩子的運算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動手能力、迅速反應能力和注意力等,還能塑造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磨煉堅強的意誌,領悟生活中的哲理,構建和諧民主的傢庭。他說傢長指導和陪伴孩子玩遊戲的過程,其實就是親情互動、愛流湧動的過程。他說隻要孩子喜歡父母、信任父母,感覺到父母愛的付齣和對他們的尊重,他們就會把父母的教導和期望放在心上,一好帶動百好,教育自然就不是難事瞭。
說來也巧,2002年當我研究生畢業時,女兒正好3歲,也就是老教授說的數學思維激活的最佳時期。她從生下來就一直在她外婆傢,平時很少迴來,也很少和我見麵。記得有一個星期六,她媽媽要加一天的班,外公外婆正好有重要的事要外齣,都沒時間帶她。沒辦法,他們隻有咬咬牙,把吃的喝的都交代好瞭以後,讓我在傢帶一天。有這樣的機會我當然也想錶現一下,因為我對怎麼去完成這個艱巨而光榮的任務,早有一點小構想,當時傢裏正好有一副麻將牌,比現在市場上的麻將牌要薄很多,我就想好瞭,上午帶孩子用麻將牌做三個遊戲: 一是玩“讓麻將坐滑梯”。找一個大約1米多長,一拃寬的木闆,一頭放在地上,一頭放在床沿上,調整一個閤適的傾斜度,然後讓孩子坐在床上,我坐地上,讓孩子把麻將一個接一個地從上麵滑下,我就不停地在地上撿,撿瞭再遞給她,每當她看著麻將嚮下滑的時候,開心極瞭,笑個不停。二是玩“多米諾骨牌”(老式的麻將比現在的要扁一些、高一些)。首先,我和她一起把一塊塊麻將竪起來,然後我把每兩個麻將間的距離調整到一個閤適的位置,擺瞭很多後,就讓她把第一個麻將推一下,然後擺好的麻將就一個一個地連續倒下,引得她哈哈大笑,後來就讓她自己擺,我指導一下,再後來我們兩人就比賽,看誰擺的牌倒得多,我想就在推倒麻將的那一刻,沒有孩子不興奮的。三是玩“麻將放炮”。還用上麵用到的木闆,大約在中間偏一點的下麵墊一本小新華字典,使木闆一端在地上,一端翹起,大約250px高,然後在地上的那一端放上10個麻將,為瞭安全起見,讓孩子頭上戴一頂小帽子,然後讓孩子用腳用力猛跺另一端,這樣麻將一下騰空而起,飛瞭起來,孩子高興得蹦瞭老高。在不知不覺中,一上午時間就過去瞭,中午我們吃過飯後,她就睡覺瞭,因為玩得很纍,孩子睡得很香很香,一下就睡到瞭下午4點鍾,孩子度過瞭一天的幸福時光。這是我第一次發現自己有這麼大的能耐!遊戲有這麼大的魅力!我在想,這些遊戲恐怕不僅僅是讓孩子覺得好玩,應該也會讓孩子思考遊戲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從那以後,孩子正好從外婆傢迴來上幼兒園瞭,天天和我們在一起。我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一有時間就設計遊戲並陪孩子玩遊戲。2007年,我的侄子,因為在老傢小鎮上天天和一些小夥伴們亂玩,極其厭學,成績一塌糊塗,父母無計可施,沒辦法我就讓他到我們傢這邊上學。他比我女兒大3歲,麵對他的情況,我並不是急著去管他學習上的事,除瞭要求認真完成學校的作業外,我就設計瞭很多遊戲讓他們倆玩,我邊指導邊做裁判,並根據遊戲的難度製定瞭一係列奬懲措施。比如,輸的一方要根據遊戲的難度決定跳繩多少下、做仰臥起坐多少個,或者是鑽桌子、貼紙條等; 贏的一方還可以多吃一些自己喜歡吃的東西。要是我和他們玩遊戲我輸瞭的話,除瞭和他們一樣接受上麵的懲罰外,還要在筆記本上記下要給他們多少錢(積分),然後用一學期纍計下來的錢,到放假的時候帶他們齣去玩。現在他們都長大瞭,侄子上高二瞭,女兒上初二,他們的思維激活瞭,思考已成為一種習慣,學習數學對他們來說真的就是享受,考滿分、考第一也是常有的事,他們享受著學習的快樂和榮耀。做傢長的,還有什麼比這更幸福的事呢?
傢庭是孩子的人生起點,也是優秀素質、體質的培養基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教育孩子無可替代的主角,而年輕的父母很多還沒有取得這個“教師資格證”,就無證上崗瞭!他們不知教什麼、怎麼教,就稀裏糊塗地當上瞭老師,而且還是第一任啊!有些父母也知道要多陪伴孩子,要和孩子交朋友,甚至有的還辭去瞭工作專門陪孩子,但遺憾的是卻不知道陪孩子做什麼、玩什麼、怎麼和孩子交朋友,也不考慮孩子喜歡什麼、討厭什麼,結果好心的陪伴成瞭添亂,交友成瞭添堵,反而讓孩子很煩,心情很不好。有些父母隻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到處買資料、收集彆人孩子用過的資料,瘋狂地找好老師、好學校、好班級,給孩子安排瞭好多課外的各種學習班,做瞭很多不利於孩子成長、不利於培養孩子學習興趣、不尊重孩子的事,反而讓孩子恐懼學習、討厭學習。有些處在逆反期的孩子,因不喜歡父母的安排,更是做瞭很多讓父母傷心的事,嚴重地損傷瞭親情,考齣的分數和名次常常讓傢長眼中無淚、心中泣血。
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是對生活知識的提升和理性認識。要想真正學好數學,必須要有很多的生活常識和豐富的感性認識。數學中的定義、定理、規定、規則、法則、公式、公理、性質、約定等,其實也就是遊戲中的規則和程序,解數學題也就相當於在這些規則下進行遊戲。在學數學時玩遊戲,學得開心,在玩遊戲時學數學,玩得踏實,兩者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數學遊戲以其雅趣的形式“娛人”,以其豐富的內容“引人”,以無窮的奧秘“迷人”,以和諧的美妙“動人”,以潛在的功能“育人”。在這裏,我很期待傢長不僅能指導和陪伴孩子玩遊戲,還能在遊戲前、遊戲中、遊戲後根據孩子的認知結構,站在孩子最近發展區的製高點,不斷地提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地創設問題情境,讓孩子喜歡思考、學會思考,讓思考成為一種習慣。遊戲過程中要遵循“孩子是主體,傢長是主導”的原則,傢長引而不發。我更期待傢長能將對孩子的愛心轉化為耐心和信心,這纔是實實在在的付齣,不能愛心有餘,耐心不足。
傢長們請相信: 春天你播種一粒種子,鞦天將收獲一筐的果實
《思維的殿堂:構建孩子邏輯與創新的基石》 一本關於如何係統性、趣味性地培養孩子高級思維能力的實踐指南 引言:超越知識的邊界,迎接思維的挑戰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單純的知識積纍已無法滿足未來社會對人纔的需求。我們需要的,是具備獨立思考、邏輯推理、創新解決問題能力的個體。《思維的殿堂:構建孩子邏輯與創新的基石》正是一本應運而生、旨在為父母和教育者提供全麵指導的工具書。它聚焦於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和豐富的實踐活動,將抽象的思維訓練融入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為孩子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而靈活的認知基礎。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各種益智遊戲或早教方法,而是深入探討瞭“思維”本身的構成要素——包括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空間認知以及係統思考等核心能力,並提供瞭一套可操作、可量化的培養框架。我們深知,真正的學習不是被動接收,而是主動建構。因此,本書的核心理念在於“做中學,玩中學,思中學”,引導孩子在探索和實踐中,自然而然地形成高效的思維模式。 --- 第一部分:思維的解構與重塑——理解孩子大腦的運行機製 本部分旨在幫助傢長建立對孩子思維發展規律的深刻理解。我們將摒棄傳統應試教育的僵硬框架,轉而關注兒童認知發展心理學的最新成果。 第一章:何為“高級思維”? 清晰界定邏輯推理、抽象概括、模式識彆等高級思維能力的內涵及其在不同年齡段的發展特徵。我們將探討思維的“可塑性”——大腦神經元連接的動態變化如何受環境和訓練的影響。本章還會分析當前教育中存在的思維培養誤區,如過度依賴死記硬背,忽視瞭探究過程的重要性。 第二章:認知基石:從感知到認知的飛躍 介紹濛特梭利、皮亞傑等教育大師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精髓。重點分析感覺運動階段到具體運算階段的思維轉變,強調具象操作在思維發展中的不可替代性。我們將提供一係列活動,幫助孩子有效整閤視覺、聽覺和觸覺信息,為建立清晰的認知地圖打下基礎。 第三章:情緒與思維的交織:培養“成長型思維” 思維的有效運轉離不開積極的情緒狀態。本章深入探討瞭卡羅爾·德威剋提齣的“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我們將指導傢長如何通過語言的藝術,將對結果的關注轉嚮對努力和策略的贊賞,從而培養孩子麵對睏難時的韌性和內在驅動力。我們探討瞭如何將“失敗”重新定義為“有價值的數據反饋”。 --- 第二部分:邏輯鏈條的構建——嚴謹推理能力的係統訓練 邏輯思維是所有學術和現實問題解決能力的核心。本部分專注於提供從基礎到復雜的邏輯訓練路徑。 第四章:布爾代數與基礎判斷:是與非的世界 這不是枯燥的數學運算,而是對二元對立、條件陳述的趣味性訓練。通過一係列的“真假猜謎”、“邏輯排序卡片”和“指令遊戲”,讓孩子理解“如果……那麼……”的基本結構。例如,利用情景劇本,讓孩子判斷特定行為的必然性或可能性。 第五章:歸納與演繹:從個例到普遍的橋梁 介紹經典的歸納推理(觀察現象,總結規律)和演繹推理(基於既定規則,推導齣結論)。提供“模式續寫”練習,例如根據一串不規則的圖形變化,推斷下一張應該是什麼。對於演繹推理,我們設計瞭“偵探遊戲”,要求孩子根據提供的幾條綫索,唯一確定目標人物或物品。 第六章:係統思考與關係建構:理解復雜的關聯性 復雜的世界由相互關聯的係統構成。本章側重於培養孩子識彆層級結構、循環反饋和多重影響的能力。我們引入“因果鏈圖示法”,讓孩子在解決一個簡單衝突(如植物枯萎)時,能夠畫齣從“缺水”到“土壤闆結”再到“根係受損”的完整鏈條,避免單因論。 --- 第三部分:創新的火花——激發發散性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造力並非天賦,而是一種可以通過係統訓練被激活的思維模式。 第七章:打破常規:發散性思維的“頭腦風暴”技法 本章傳授如何引導孩子産生數量多、差異性大的想法。教授“屬性轉移法”——拿一個日常物品(如勺子),讓孩子盡可能多地想象它除瞭舀東西之外的其他用途(如颳鬍子、做樂器、打火星等)。重點在於數量優先於質量的初期階段,鼓勵無拘無束的聯想。 第八章:解決衝突的藝術:多角度審視問題 介紹解決問題的經典模型(如SCAMPER模型,但以更適閤兒童的方式呈現)。例如,通過“改造一個舊玩具”的項目,引導孩子思考“替代(Substitute)”、“結閤(Combine)”、“逆轉(Reverse)”等多種策略。強調在麵對一個難題時,至少要找到三種截然不同的解決方案。 第九章:空間認知與具象化思維訓練 空間想象力是高級數學和工程學的基礎。本書提供一係列非傳統的空間訓練,如:利用積木進行“鏡像搭建”;通過徒手繪製房間的俯視圖和側視圖;以及“摺紙與展開圖”的互動練習,訓練孩子在三維空間中的鏇轉和切割能力。 --- 第四部分:實踐與評估——將思維融入生活 思維能力的提升必須是持續和可衡量的。本部分指導傢長如何將思維訓練自然地融入傢庭環境,並進行非正式的評估。 第十章:餐桌上的哲學討論:從日常對話中提煉思維 如何將新聞、電影情節或傢庭決策轉化為思維訓練的契機?例如,在討論“為什麼小明不應該插隊”時,引導孩子從“公平性”、“規則遵守的意義”、“對他人感受的影響”等多個維度進行論述,訓練其多維度論證能力。 第十一章:傢庭“思維挑戰”項目的設計與執行 提供一係列跨學科的傢庭項目,例如“設計一個自給自足的微型生態瓶”,要求孩子在項目中整閤生物學知識(係統思考)、材料選擇(邏輯規劃)和美觀度(創造性)。項目強調規劃、執行、反思的完整閉環。 第十二章:評估孩子的思維“腳印”,而非“分數” 本書強調,思維能力的評估不應依賴標準化的考試。我們將提供一套觀察清單,指導傢長記錄孩子在解決問題時的過程痕跡:他們是否會嘗試不同的策略?是否會質疑前提?他們是否能清晰地解釋自己的推理步驟?這些“腳印”比最終答案更有價值。 --- 結語:成為思維的“園丁” 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是一場漫長而充滿迴報的旅程。本書的目的並非提供速成的“秘籍”,而是教會父母如何成為一個有意識的“思維園丁”,提供適宜的土壤、水分和陽光,讓孩子的天賦得以自由伸展,最終構建起一座堅實、靈活、充滿創造力的思維殿堂。這本書將陪伴您和孩子,一起探索認知世界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