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GHz频段短距离无线通信

60GHz频段短距离无线通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岳光荣,李连鸣,成先涛 等 著
图书标签:
  • 60GHz通信
  • 毫米波通信
  • 无线通信
  • 短距离通信
  • 高速无线
  • 无线局域网
  • 无线接入
  • 通信技术
  • 信号处理
  • 无线网络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8096880
版次:1
商品编码:1155809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无线通信前沿技术丛书

《 》

《 》

《 》

《》

《 》

《 》

《 》

《 》


内容简介

本书将在目前研究工作积累的基础上,充分介绍这一技术的发展历史,目前国内外发展状况,60GHz频段信号传播特点,60GHz频段通信关键技术以及未来的应用,60GHz频段信号调制方式,60GHz频段通信基带高速电路设计等。本书面向高等院校电子工程、通信工程、信号处理等专业二年级以上本科生和研究生,可作为"未来移动通信"等有关课程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处理领域人员培训教材和工程师的参考书。

前言/序言


60GHz频段短距离无线通信:解锁高带宽、低延迟的未来连接 概述 在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我们对无线通信的需求日益增长,不仅要求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容量,更追求近乎零延迟的实时交互体验。传统的Wi-Fi和蓝牙技术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面对如高清视频流、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物联网(IoT)设备的海量数据传输以及工业自动化等场景时,其带宽和延迟的瓶颈逐渐显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60GHz频段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应运而生,以其前所未有的带宽潜力、极低的延迟特性以及对高密度部署的天然优势,预示着下一代无线连接的新纪元。 本书《60GHz频段短距离无线通信》将深入探讨这一革命性技术的核心原理、关键技术挑战、前沿发展趋势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认知框架。我们不局限于理论的阐述,更注重于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技术演进的脉络,旨在帮助工程师、研究人员、学生以及对未来无线技术充满好奇的读者,理解并掌握60GHz技术的核心价值,并为未来的创新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核心技术原理与挑战 60GHz频段,顾名思义,是指工作在60GHz左右的超高频无线电频谱。这一频段的显著特点是拥有极其充裕的可用带宽,远超目前广泛使用的2.4GHz和5GHz频段。巨大的带宽是实现超高数据速率(Gbps级别)的根本前提,能够轻松满足高清视频传输、大数据备份、设备间高速互联等对带宽要求极高的应用。 然而,巨大的带宽并非唾手可得,60GHz频段也伴随着一系列独特的技术挑战: 高路径损耗与穿透性差: 60GHz频率的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会经历显著的路径损耗,并且穿透障碍物的能力非常有限,容易受到墙壁、家具甚至人体等物体的阻挡。这意味着60GHz通信更适合于视距(Line-of-Sight, LoS)或近视距(Near-Line-of-Sight, NLoS)的短距离通信场景。 氧气吸收: 在60GHz频段,空气中的氧分子会对电磁波产生强烈的吸收效应,进一步衰减信号强度。这使得其有效通信距离受到较大限制,通常在几米到几十米之间。 散热问题: 为了实现高功率和高效率的信号传输,60GHz的收发器通常需要更高的功耗,这带来了严峻的散热挑战。有效且紧凑的散热设计是实现设备小型化和稳定运行的关键。 天线设计: 60GHz的波长很短,这使得设计小型化、高增益、可定向的天线成为可能,但同时也对天线的加工精度和集成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波束成形(Beamforming)技术在高密度环境下的有效应用,以及如何实现动态调整波束方向以应对用户移动和环境变化,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MAC层协议设计: 传统的Wi-Fi MAC层协议(如CSMA/CA)在60GHz频段面临新的挑战。由于信号衰减快、瞬时干扰严重,以及可能存在的隐藏节点问题,需要设计更高效、更具鲁棒性的MAC层协议来管理空中接入和资源分配。 芯片集成与功耗: 将60GHz射频前端、基带处理器以及其他必要组件集成到小型、低功耗的芯片上,是实现60GHz设备大规模普及的关键。CMOS等先进半导体工艺的进步对此至关重要。 本书将围绕上述挑战,逐一剖析现有的解决方案和前沿的研究进展,包括: 先进的调制解调技术: 如OFDM(正交频分复用)的变种、高阶QAM(正交幅度调制)等,如何在有限带宽内最大化频谱效率。 强大的信道编码技术: 如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Turbo码等,以应对信道衰落和干扰。 智能的天线技术与波束成形: 包括相控阵天线、数字波束成形、自适应波束形成等,以提高信号指向性、抑制干扰,并支持多用户MIMO。 高效的MAC层协议设计: 探索适用于60GHz特点的新的MAC协议,如基于帧的协议、时分多址(TDMA)的变种,以及如何优化唤醒和休眠机制以降低功耗。 物理层和链路层协同优化: 如何让物理层和链路层紧密配合,实现更精细化的资源管理和干扰协调。 关键技术亮点与应用前景 《60GHz频段短距离无线通信》深入探讨60GHz技术在推动各个领域创新中的巨大潜力: 超高清视频与多媒体传输: 60GHz技术能够轻松支持8K甚至更高分辨率的视频流传输,为家庭娱乐、公共场所信息发布、安防监控等带来颠覆性的体验。想象一下,无需线缆就能在家中任何角落无缝观看超高清电影,或者在大型体育场馆实时传输高清赛事画面。 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与设备互联: 60GHz技术可以构建高速的无线个人区域网,实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VR/AR头显等设备之间的超快速数据传输,如高清内容镜像、大数据同步、外接设备的高速通信等。这极大解放了设备连接的束缚,带来更自由、更便捷的数字生活。 无线显示与高清视频接口: 60GHz技术有望取代传统的HDMI等有线视频接口,实现无线高清显示,应用于投影仪、电视、显示器等设备,简化布线,提升空间美感。 室内定位与精密感知: 60GHz信号的传播特性使其能够实现厘米级的室内定位精度,这在智能制造、仓储管理、医疗导航、AR/VR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此外,其高频特性也使其在微波成像、气体传感等方面展现出潜力。 下一代Wi-Fi(WiGig / IEEE 802.11ad/ay): 60GHz技术是WiGig(IEEE 802.11ad)及后续标准IEEE 802.11ay的核心技术,它们旨在提供数Gbps的超高吞吐量,满足日益增长的无线连接需求。本书将详细阐述这些标准的设计目标、关键技术以及它们如何演进。 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 在工业环境中,60GHz技术可以用于高精度机器人通信、实时数据采集、设备状态监测等,实现低延迟、高可靠的无线连接,支持更灵活、更高效的生产线部署。 车联网(V2X)通信: 在短距离场景下,60GHz技术可用于车辆与车辆(V2V)、车辆与基础设施(V2I)的高速通信,支持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如高精度协同驾驶、碰撞预警等。 5G/6G的补充与增强: 60GHz技术可以作为5G/6G网络的重要补充,在室内热点区域、企业园区等提供超高带宽和低延迟的接入,实现“万物互联”的终极愿景。 本书内容亮点 本书将以系统性的视角,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深入了解60GHz频段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方方面面: 从基础原理出发: 详细介绍电磁波的传播特性、60GHz频段的频谱特点、与其他频段的对比优势与劣势。 深入技术细节: 深入剖析射频前端设计(PA、LNA、Mixer等)、基带信号处理、调制解调、信道编码、波束成形算法、MAC层协议等核心技术。 探讨标准进展: 全面介绍IEEE 802.11ad/ay等相关标准的发展历程、技术细节和标准化进展。 分析实际应用: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如无线显示、VR/AR、工业互联等),分析60GHz技术的适用性、设计考量和潜在挑战。 展望未来趋势: 探讨60GHz技术与其他新兴技术(如AI、边缘计算、太赫兹通信)的融合发展方向,以及其在未来通信网络中的定位。 案例研究与实践: 结合实际的芯片设计、系统实现和应用案例,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技术细节。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以下读者群体: 无线通信领域的工程师与研究人员: 希望深入了解60GHz技术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潜力的专业人士。 通信、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作为教材或参考书,系统学习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 产品经理与技术决策者: 了解60GHz技术的先进性,为产品规划和技术选型提供参考。 对未来无线技术充满好奇的科技爱好者: 渴望了解驱动未来数字生活发展的关键技术。 结语 60GHz频段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并非遥不可及的理论构想,而是正在快速发展并逐步落地的现实技术。它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重塑我们对无线连接的认知,为各种创新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60GHz频段短距离无线通信》将带您一同探索这一激动人心的技术领域,解锁高带宽、低延迟的未来连接,共同见证无线通信迈向新的高度。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被它的装帧风格所吸引。沉稳的色调和清晰的排版,给人一种专业而严谨的感觉。作为一名对新兴技术颇有兴趣的科技爱好者,我对“60GHz频段短距离无线通信”这个概念一直充满了探索欲。我特别想了解,这种技术相较于我们日常使用的2.4GHz和5GHz Wi-Fi,到底有哪些颠覆性的优势?它是否意味着更快的下载速度、更低的延迟,以及更少的干扰?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可能应用的场景:在办公室里,文件传输可以瞬间完成;在家庭影院,高清视频流可以毫不卡顿;甚至在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设备中,数据传输的延迟也可能被降到难以察觉的程度。我希望这本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揭示这项技术背后的原理,比如它为什么能在高频段实现如此高效的传输,又为什么能实现“短距离”的特性。我不求成为技术专家,但希望能对它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能理解它对我们未来生活方式可能带来的改变。

评分

这本书的介绍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数码产品爱好者,我一直关注着无线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那些能够带来明显用户体验提升的技术。60GHz频段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充满了科技感,而且“短距离”这个限制条件,似乎暗示着它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会比现有的长距离无线技术更具优势。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会详细介绍这项技术是如何实现的,它在实际应用中会带来哪些令人惊喜的体验?比如,在需要极高带宽和极低延迟的场景,像是超高清视频传输、VR/AR应用,或者高速数据同步等方面,它是否能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我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60GHz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潜力。我也想知道,这项技术是否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功耗、成本,或者与其他无线技术的兼容性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被解决的。这本书无疑激发了我对未来无线通信生活方式的无限遐想。

评分

这本书的定价适中,内容介绍也很有吸引力。作为一名在通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在关注着无线通信领域的最新动态。60GHz频段的技术发展,特别是它在短距离通信方面的潜力,一直是我的研究重点之一。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上能做到什么程度,它是否会深入探讨60GHz频段的物理特性,例如其传播损耗、穿透能力等关键因素,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实际的应用设计。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到相关的信道建模、调制解调方案、以及天线设计等核心技术。毕竟,要实现高效的60GHz短距离通信,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沿的、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技术信息,而不仅仅是泛泛而谈。当然,我也会留意书中对标准协议(如Wi-Fi 6E、WiGig等)的介绍,以及它们在60GHz频段上的具体实现。能够有一本兼具理论深度和工程实践指导的书籍,将对我未来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大气,标题“60GHz频段短距离无线通信”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作为一名对无线通信技术一直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经常被各种高科技名词弄得一头雾水,但这本书的标题给我一种“原来是这样的东西”的亲切感。我尤其对外设的介绍和潜在的应用场景感到好奇,比如它是否能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到更便捷、更快速的无线连接?比如,在拥挤的公共场所,我们是否能摆脱 Wi-Fi 信号不稳定的困扰,实现稳定流畅的数据传输?我设想着,也许未来我们就能用这种技术实现更高级别的家庭互联,让智能设备之间不再受距离的限制,所有设备的响应速度都能达到近乎瞬时。而且,我对“短距离”这个概念也颇感兴趣,它到底能覆盖多大的范围?这种技术是否会有一些独特的优势,让它在某些特定场景下比现有的技术更具竞争力?这本书似乎在向我展示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一个被高速无线通信深刻改变的生活图景。我期待在书中能找到一些让我眼前一亮的科普性内容,能够帮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理解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为何能实现如此惊人的性能。

评分

这本书的摘要信息很吸引人。作为一名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在课堂上接触过无线通信的基础知识,而60GHz频段的技术,在我看来,代表着下一代无线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深入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60GHz频段的电磁波特性,以及它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60GHz频段在短距离通信中的优势,比如高带宽、低延迟等特性,以及这些特性是如何实现的。另外,我也想了解书中是否会涉及相关的关键技术,比如波束赋形、MIMO技术等,以及它们在60GHz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课外读物,更是一个拓展知识边界、深化专业理解的绝佳机会。我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未来的无线通信技术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研究方向。

评分

看起来不错

评分

好评!推荐购买,很不错!

评分

看起来不错

评分

以为要几天,没想到挺快。

评分

没有给发票!

评分

看起来不错

评分

以为要几天,没想到挺快。

评分

以为要几天,没想到挺快。

评分

没有给发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