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德文版畅销书Halbleiter-Schaltungstechnik(《半导体电路技术》)是为学生、工程师和科学工作者而写作的,内容包括了电子电路设计的所有主要方面,其宗旨是帮助读者通晓实际应用的电路,并进而有能力自己设计电路。该书德文版自1969年以来已发行了14版,其中的第12版内容已全部译为英文,为德文版完整英文译本的第2版,并以Electronic Circuits: Handbook for Design and Applications为书名出版。
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模拟、数字) 1981-2007年 本科生 50-60学时 微机控制的测量仪器设计 1984-1997年 硕士研究生 40学时 生物物理仪器与技术 2000-2009年 硕士研究生 32学时 离子通道与细胞电生理 1995-2005 博士研究生 40 学时
目 录
卷Ⅲ 通信电路
第1章 基础知识
1.1 通信系统
1.2 传输信道
1.2.1 有线电缆
1.2.2 无线通信
1.2.3 光纤通信线路
1.2.4 几种传输信道的比较
1.3 反射系数和S参数
1.3.1 波参数
1.3.2 反射系数
1.3.3 波源
1.3.4 S参数
1.4 调制方式
1.4.1 幅度调制
1.4.2 频率调制
1.4.3 数字调制方式
1.5 通信信道的多路复用和分组
1.5.1 多路复用操作
1.5.2 双工运行
参考文献
第2章 发射机和接收机
2.1 发射机1
2.1.1 模拟方式调制的发射机
2.1.2 数字方式调制的发射机
2.1.3 本机振荡频率的产生
2.2 接收机
2.2.1 直接检波式接收机
2.2.2 超外差式接收机
2.2.3 增益控制
2.2.4 接收机的动态范围
2.2.5 数字方式调制的接收机
参考文献
第3章 无源元件
3.1 高频等效电路
3.1.1 电阻器
3.1.2 电感器
3.1.3 电容器
3.2 滤波器
3.2.1 LC滤波器
3.2.2 介质滤波器
3.2.3 声表面波滤波器
3.3 阻抗变换电路
3.3.1 阻抗匹配
3.3.2 耦合
3.4 功率分路器和桥接岔路
3.4.1 功率分路器
3.4.2 桥接岔路
参考文献
第4章 高频放大器
4.1 集成高频放大器
4.1.1 阻抗匹配
4.1.2 噪声系数
4.2 用分立晶体管构成高频放大器
4.2.1 广义分立晶体管
4.2.2 设置工作点(偏置)
4.2.3 对单级放大器进行阻抗匹配
4.2.4 多级放大器中的阻抗匹配
4.2.5 对反向传输的抵消
4.2.6 改善阻抗匹配的特殊电路
4.2.7 噪声
4.3 宽频带放大器
4.3.1 宽频带放大器的原理
4.3.2 宽频带放大器的设计
4.4 功率增益
4.4.1 直接功率增益
4.4.2 插入增益
4.4.3 传输增益
4.4.4 资用功率增益
4.4.5 各种增益定义的比较
4.4.6 在双侧阻抗匹配下的增益
4.4.7 晶体管的最大功率增益
参考文献
第5章 混频器
5.1 理想混频器的工作原理
5.1.1 升频转换混频器
5.1.2 降频转换混频器
5.2 实际混频器的工作原理
5.2.1 加法混频
5.2.2 乘法混频
5.3 二极管混频器
5.3.1 非平衡二极管混频器
5.3.2 单平衡二极管混频器
5.3.3 双平衡二极管混频器
5.3.4 实际应用的二极管混频器
5.4 晶体管混频器
5.4.1 单平衡混频器
5.4.2 双平衡混频器(吉尔伯特混频器)
参考文献
本书的主要符号
本书原作者的中文版前言
Preface
The purpose of this book is to help the reader to understand off the shelf circuits and to design his or her own circuitry. The book is written for students, practicing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It covers the fundamentals of digital and optoelectronic circuits. The book is a translation of parts of the 12th edition of the German bestseller Halbleiter-Schaltungstechnik.
The chapters dealing with digital circuit design begin with a description of latching circuits for pulse shaping and simple pulse generation. A discussion of combinatorial circuits follows,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algebra for the formal description and the methods for simplifying Boolean equations. The internal circuitry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gates is then explained and the most common combinational circuits are presented.
Sequential circuits begin with the internal construction and the behavior of flip-flops and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state diagrams. The most common sequential logic circuits are presented together with their implementation using PLDs and FPGAs. The designs of digital circuits are rounded off with a chapter on semiconductor memories. Here the most common variants are described and compared regarding their function and internal structure.
A chapter on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circuits complemented the Chinese edition. Here particularly the methods for numerical and alphanumeric display are explained.
We hope that our chapter on amplifiers and communication circuits will soon be included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where we see the special strength of our book. Our homepage www. tietze-schenk.com offers updates, supplements and design examples. We encourage you to use our email address mail@tietze-schenk.com for feedback and comments.
Erlangen, May 2013
Ulrich Tietze, Christoph Schenk, Eberhard Gamm
中文版前言译文
本书面向学生、从业工程师和科学工作者,旨在帮助他们了解现有电路,并进而设计自己的电路。原书中还包括数字电路和光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本书译自德文畅销书 Halbleiter-Schaltungstechnik 第12版中的部分内容。
关于数字电路设计的章节,首先讨论了用于脉冲整形和简单脉冲产生的锁存电路。接着引入逻辑描述的代数运算,通过化简布尔方程的方法,来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讨论。然后,对一些市场流行的逻辑门内部电路进行了说明,并介绍了一些最通用的组合逻辑电路。��
时序电路首先从触发器的内部结构和性能,以及状态图的系统化设计入手,然后介绍最常用的时序逻辑电路,以及如何利用PLD和FPGA实现这些时序逻辑电路。数字电路设计以半导体存储器一章作为结束,其中介绍了最常用的几种存储电路形式,并比较了它们的功能和内部结构。
若收入光电子元件与电路一章将会使中文译本更为完整,这一章特别介绍了数字和字母的显示方法。��
我们期盼有关放大器和通信电路部分的中文译本尽快出版,从中我们将看到这本书的非凡影响力。我们的主页www.tietze-schenk.com提供着不断更新的资料、补遗以及设计示例。我们的E-mail地址是mail@tietze-schenk.com,欢迎大家通过E-mail反馈信息和意见。
乌利希?蒂泽,克里斯多夫?申克,艾伯哈特?伽姆
2013年5月
于 埃朗根(德国)
译 者 前 言
《电子电路设计原理与应用》的德文原版Halbleiter-Schaltungstechnik(《半导体电路技术》)自1969年第一版问世以来,到2013年已发行了14版,作者为乌利希? 蒂泽(Ulrich Tietze)、克里斯多夫?申克(Christoph Schenk)和艾伯哈特?伽姆(Eberhard Gamm)。该书历经40多年的不断修订,紧跟了电子技术的进步,在欧美一直畅销不衰。纵观全书有如下特点。
1. 重视基础
本书虽然没有对最基础的半导体物理进行讨论,但涉及基本电路分析时都用了较大篇幅,并在讨论中不回避数学推导。例如,对晶体管和基本放大电路均以大信号传输、小信号模型、频率响应和带宽、噪声,以及信号失真等五方面进行基本原理的分析,且视角和方法独特,考虑问题周到细致。对这些基本问题的掌握,将有助于正确应用集成电路构成性能优良的电子系统,做出创新性工作。此外,由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发展,以及设计方法学和设计工具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路和系统设计工程师可能也会涉及集成电路本身的设计,所以深入了解集成电路内部结构原理和分析方法是有前瞻意义的。
2. 强调工程应用
为使读者尽快掌握电子技术应用,在第一部分的基础篇,对每一种基本电路都先从原理出发,并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推导模型的简化和工程近似的方法,然后用非常接近实际的典型数据(非真实数据)作为计算示例。在介绍典型集成电路时,特别注重于输入、输出特性的分析,这也是为了便于在工程设计中解决不同集成电路设计以及集成芯片之间的互连匹配问题。本书第二部分,用了多达13章的篇幅专门讨论电子电路在各方面的工程应用,其中包含大量特定功能模块的分析、设计实例。这些经实践考验过的电路,也许只要稍做修改就能应用到读者自己的电子设计中去。本书第三部分为通信电路,涉及基本理论、发射机与接收机、无源元件、高频放大器和混频器等内容,紧密结合通信电子电路应用的新进展进行了讨论。
3. 内容丰富
本书所讨论的内容涉及有关电子电路的几乎所有问题。书中给出了数百个电路计算示例和设计实例,包含1771幅图示说明和大量芯片参数的列表比较。全书内容全面,确如英文第二版的副标题:Handbook for Design and Applications所示,可以作为电子电路设计和应用的手册。
历史上该书曾有俄文译本两版(1982和2007),波兰文译本三版(1976、1987和1996),匈牙利文译本三版(1974、1981和1990),西班牙文译本一版(1983)。英文译本共有三版:1978、1991和2008。其中,1978年版以Advanced Electronic Circuits为书名出版,只包含了该书的第二部分;2008年英文版书名为Electronic Circuits Handbook for Design and Applications,译自德文第12版,为德文版完整英译的第2版。
Halbleiter-Schaltungstechnik第5版曾于1984年在未经版权授权的情况下翻译为中文,以《高级电子电路》为书名出版。时光已历近30年,我们认为有必要将该书更新的版本介绍给我国的读者。
遗憾的是译者不通德文,本中文译本的翻译不得不以2008年英译本第2版为基础,并参照2010年的德文13版做了部分订正。由于原书厚达1543页,为适应不同读者的需求,中文译本分为3卷出版。其中卷Ⅰ摘取了原书第一部分的核心:第1~5章,主要是特色明显的器件特性、结构、模型和基本电路的论述。原书第6~10章为数字电路,因为我国现行数字电路教材一般都讨论得更为详细,并且这几章内容与本书其他各章相关性不大,故决定舍去不译。中文译本卷Ⅱ的内容与原书第二部分对应,主要介绍电子电路的应用,但删除了其中特色不甚突出的有关光电子元件的第23章。卷Ⅲ的内容对应原书第
天呐,我实在忍不住要分享一下这本《电子电路设计原理与应用(第二版)(卷III)》带给我的“震撼”!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嵌入式工程师,平时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软件和系统层面,对于底层硬件电路的设计,虽然有所了解,但总觉得不够系统和深入。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给我敲响了警钟,也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次深入人心的对话,让我重新审视了电子电路设计的本质。作者的逻辑严谨,从最基础的二极管模型到复杂的运放电路,层层递进,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天衣无缝。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设计思维”的探讨,它强调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在多种方案中做出最优选择。这本书的案例分析非常具有代表性,涵盖了从消费电子到工业控制的多个领域,让我看到了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广阔天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电源管理电路的设计部分,书中详细讲解了不同拓扑结构的优缺点,以及如何在效率、成本和稳定性之间取得平衡,这对我最近负责的一个高密度电源模块项目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独特,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报告,而是充满了作者对电子世界的深刻理解和热爱,读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的畅快感。我甚至觉得,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教育者,他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点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让即使是和我一样“久疏阵仗”的工程师也能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电子电路设计原理与应用(第二版)(卷III)》简直是一股清流!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对电子世界充满好奇,但市面上很多电子电路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简单地教你如何拼装,缺乏对“为什么”的深入解释。而这本书,完美地填补了我的空白。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手把手地教你一样,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但又绝不肤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信号链”的整体分析,它让我明白了从传感器采集信号到最终处理的整个过程是如何环环相扣的,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个电路模块。比如,关于模拟信号的滤波和放大,书中就详细讲解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放大器类型,如何避免引入不必要的噪声,以及如何通过多级放大来满足动态范围的需求。这些内容对于我理解和构建自己的小型音频处理系统非常有帮助。而且,本书在介绍各种元器件时,不仅仅是给出规格参数,还会深入分析这些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具体影响,让我能够真正理解不同元器件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书中的插图和仿真结果都非常精美,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看到理论知识的实际效果。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可以让任何一个对电子电路感兴趣的人,都能够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收获。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这本《电子电路设计原理与应用(第二版)(卷III)》的时候,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卷三”通常意味着难度系数飙升,我担心自己会看不懂。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难度曲线设计得非常合理,它能够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更高级的电路设计知识,而不是直接将你丢进“深水区”。作者在讲解复杂概念时,非常善于利用图示和表格,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和公式转化为直观的视觉信息,大大降低了理解门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信号完整性处理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对于我目前从事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工作至关重要。作者不仅解释了反射、串扰等现象的成因,更提供了非常具体且实用的解决方案,包括传输线阻抗匹配、屏蔽措施以及地线设计原则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我在其他书籍中很少见到的,或者即使有提及,也远不如这本书讲解得如此透彻和实用。另外,本书在讲解滤波器设计时,对于不同类型的滤波器(巴特沃斯、切比雪夫等)的性能指标以及选择依据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能够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滤波器类型,从而优化系统性能。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在耐心地传授他的绝技,让我感觉到自己正在一步步地走向成熟,成为一个更优秀的电子工程师。
评分这本《电子电路设计原理与应用(第二版)(卷III)》简直是我近期学习生涯中的一盏指路明灯!作为一个对模拟电路一直感到有些畏惧的初学者,我曾经尝试过好几本书,但总是抓不住核心,概念性的东西讲得太过晦涩,实践性的指导又显得零散。直到我翻开这本书,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太美妙了。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基本概念时,都会用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电路行为具象化,让我一下子就能理解。比如,讲解电容的充放电过程时,作者引入了水管和水箱的比喻,非常直观地展现了电荷的流动和能量的存储。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讲解,它紧密结合了实际的应用场景。每一章的结尾都会附带一些经典的电路设计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仅是给出几个原理图,而是从需求分析、器件选型、电路仿真到最终调试的整个过程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尤其是其中关于低功耗传感器接口的设计,对我目前的毕业设计项目有着极大的启发,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思路。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个元器件特性的深入剖析,不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个电阻是这么用的”,而是深入到不同类型电阻的精度、温度系数、噪声等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这对于我这种想要精益求精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应该被列为所有电子工程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它确实能够帮助我们打下坚实而又灵活的理论基础。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电子电路设计原理与应用(第二版)(卷III)》已经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是一名在读的硕士研究生,正在攻读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平时接触的更多是算法和系统级的知识。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意识到底层硬件设计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进行某些特殊应用的算法实现时,对硬件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及时雨。它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示了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噪声分析与抑制”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对于任何精密的测量和控制系统都至关重要。作者不仅详细讲解了各种噪声的来源,还提供了非常系统性的抑制方法,包括屏蔽、滤波、接地以及差分信号传输等。这些内容对我正在进行的高精度数据采集项目提供了非常关键的指导。此外,本书对“反馈控制系统”的深入探讨,也让我对如何稳定和优化电路性能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讲解了反馈的原理,更重要的是,它讲解了在实际设计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反馈结构,如何处理稳定性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补偿设计。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出色,它能够帮助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紧密结合,为我未来的科研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买来看看
评分内容丰富,很有帮助,专业实用。
评分内容丰富,很有帮助,专业实用。
评分很好的书
评分内容丰富,很有帮助,专业实用。
评分买来看看
评分很好的书
评分书不错
评分书很好,只是我的智商低,看起来费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