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丛书:大戒东渐

六合丛书:大戒东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鸣宇 著
图书标签:
  • 六合丛书
  • 大戒东渐
  • 清代文献
  • 经史子集
  • 中国古典文学
  • 文化史
  • 宗教研究
  • 戒律
  • 东渐
  • 佛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34071
版次:1
商品编码:1155854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六合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东渡日本的大戒(即大乘菩萨戒)的思想发展变迁为机轴,分析此后日本各时期佛教界对于大戒的接受以及影响。并以参究曾留学大宋的日本曹洞宗祖师道元的戒律思想为例,指出其戒律思想之多元性及复杂性(即受宋禅宗,日本天台,宋律宗等甚多影响)。 该书虽以日本佛教为主题,然内容均涉及中国佛教,可定义为研究日本佛教对中国佛教的接受之书籍。另该书主角道元曾留学浙江,并与宁波天童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实在是一段好因缘。此外,该书最后之佛教传统戒律与现代司法规范之排斥及融合-浅谈日本当代社会僧俗悖容问题,实为当代中日两国僧人的共通课题。由于著者因工作需要,常年在日本接触此类实际问题,略有心得,可供国内同行参考。

内容简介

林鸣宇编著的《大戒东渐》以东渡日本的大戒(即大乘菩萨戒)的思想发展变迁为机轴,分析此后日本各时期佛教界对于大戒的接受以及影响。并以参究曾留学大宋的日本曹洞宗祖师道元的戒律思想为例,指出其戒律思想之多元性及复杂性(即受宋禅宗,日本天台,宋律宗等甚多影响)。该书虽以日本佛教为主题,然内容均涉及中国佛教,可定义为研究日本佛教对中国佛教的接受之书籍。另该书主角道元曾留学浙江,并与宁波天童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实在是一段好因缘。

作者简介

林鸣宇,毕业于日本驹泽大学,2002年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日本东京电机大学。著《宋代天台教学之研究》、《天台文类天台法数校释》等,编《日藏佛教典籍丛刊》。并合作编著《亚洲佛教史》、《东亚书志学之招待》等丛书。

目录

《律宗新学名句》与道元戒思想之关联
道元戒律思想与天台教理思想之接点——《正法眼藏》“三十七品菩提分法”卷所见事例
道元菩萨戒思想所见中国禅宗之影响——高沙弥事例略谈
道元《宝庆记》
成立背景所析《佛祖正传菩萨戒作法》之意义
《佛祖正传菩萨戒作法》
《佛祖正传菩萨戒教授戒文》
湛然“授菩萨戒仪”最古抄本之发现
称名寺旧藏《授菩萨戒仪》(2013年修订版)
金泽文库藏湛睿版《授菩萨戒仪》校订——兼议加藤荣司七十条校
青莲院吉水藏新出资料《出家·授戒作法》——论与“十六条戒”之关系
镰仓时代诸种菩萨戒仪之流传——再考“十六条戒”
源信《自誓戒》
《黑谷略戒》
青莲院所藏戒仪写本之内容研究
后记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挺不错的 感觉很好 很到位以后会在买的 谢谢啦 么么哒么么哒

评分

在《“短经典”总序》里,王安忆这样写道:“好的短篇小说就是精灵。”只一句话便点破,好的短篇小说既要结构精巧、短小精悍,又要内容有料、情节引人,受篇幅所限,它不会像长篇小说那样有着纷繁壮阔故事背景和详尽明晰的人物性格发展,但短篇小说胜在极具弹性,它们以尽量短的篇幅、尽量少的文字来表现生活、刻画人物,因此说,每一篇短小说,都是一颗珍珠,光映着大千世界,折射出人世百态。

评分

价格实在,送货速度很快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六合丛书 (共16册), 这套丛书还有 《蜗耕集》,《朝歌集》,《佛书料简》,《中西古典语文论衡》,《无声无光集》 等。

评分

  第二编包括1 篇序文和5 篇书评。第8 篇《当陈寅恪已成为历史》,是对上世纪80 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陈寅恪文集》的一个总评,也是对主事者魏同贤先生的回忆所作的呼应和补充。第9 篇《〈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让更多人认识陈寅恪》,是陆键东君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入选《南方都市报》“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总结”十大图书后,该报文化副刊部约我写的一篇评论文章。第10 篇《〈陈寅恪诗笺释〉序》是我为别人写的第一篇序言,当时的惶恐,记忆犹新。这篇序言除了被胡文辉君放在《陈寅恪诗笺释》卷首,还曾和该书的另外两篇序言一道,提前发表在《中国文化》上。现在的增订稿,最大的不同是补写了两条长长的注释。第11 篇《〈陈寅恪诗笺释〉六题》,既是对《陈寅恪诗笺释》一书的评鉴,也是数次阅读此书的心得记录,同时对该书提供了一些匡补意见。第12 篇《往事如烟耐追摹》,评论的是《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筼》;第13 篇《“从先生可以见世界万象”》,评论的是《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初稿)》。这两篇文章,最初都刊登在报纸上,采用的是夹注的形式,现在统一换为尾注,而且作了必要的补订,既尽量保持文章发表时的原样,又努力跟踪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值得关注的是林伟博士发表在2012 年第1 期《世界哲学》上的论文《陈寅恪的哈佛经历与研习印度语文学的缘起》。

评分

  第二编包括1 篇序文和5 篇书评。第8 篇《当陈寅恪已成为历史》,是对上世纪80 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陈寅恪文集》的一个总评,也是对主事者魏同贤先生的回忆所作的呼应和补充。第9 篇《〈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让更多人认识陈寅恪》,是陆键东君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入选《南方都市报》“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总结”十大图书后,该报文化副刊部约我写的一篇评论文章。第10 篇《〈陈寅恪诗笺释〉序》是我为别人写的第一篇序言,当时的惶恐,记忆犹新。这篇序言除了被胡文辉君放在《陈寅恪诗笺释》卷首,还曾和该书的另外两篇序言一道,提前发表在《中国文化》上。现在的增订稿,最大的不同是补写了两条长长的注释。第11 篇《〈陈寅恪诗笺释〉六题》,既是对《陈寅恪诗笺释》一书的评鉴,也是数次阅读此书的心得记录,同时对该书提供了一些匡补意见。第12 篇《往事如烟耐追摹》,评论的是《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筼》;第13 篇《“从先生可以见世界万象”》,评论的是《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初稿)》。这两篇文章,最初都刊登在报纸上,采用的是夹注的形式,现在统一换为尾注,而且作了必要的补订,既尽量保持文章发表时的原样,又努力跟踪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值得关注的是林伟博士发表在2012 年第1 期《世界哲学》上的论文《陈寅恪的哈佛经历与研习印度语文学的缘起》。

评分

物流很快,包装精美,满减优惠,叠加优惠券更划算,很好的一次购物!

评分

六合丛书一种,较厚,开本大小很趁手,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