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作品精华本(精装版)

汪曾祺作品精华本(精装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曾祺 著
图书标签:
  • 汪曾祺
  • 散文
  • 文学
  • 经典
  • 精装
  • 文化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名家作品
  • 随笔
  • 散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73387
版次:1
商品编码:11562314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名家名作精华本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8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 学生,女性,文学爱好者
  

1、精选了汪曾祺小说和散文经典代表作,一册在手,精华尽阅。
  2、作者“在苦难边上欣赏美丽”“远离社会核心地带,与政治保持跑离”“忠诚于内心的感受”的文风,让其作品超越时代,散发出永恒的人文精神之美。
  
  

内容简介

  

汪曾祺作品精华本,精选了著名作家、画家、美食家汪曾祺先生散文小说代表作集结成书。其中既有其经典小说代表作《受戒》《大淖纪事》等具有写意风俗画特点的小说,也有反映先生生活情趣、审美品味的散文代表作《胡同文化》《端午的鸭蛋》等。其作品用诗意的笔法描写诗意的生存,充满生之欢悦。
  

作者简介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其散文《端午的鸭蛋》和《胡同文化》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精彩书评

  若世界真还公平,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沈从文


  

  他是我认为全中国文章写得很好的,一直到今天都这样认为。
  

  ——黄永玉


  

  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贾平凹


  

  他的一切,都是诗。
  ——黄裳
  


  

目录

思想·语言·结构——汪曾祺谈创作·1
小说
复仇·3
羊舍一夕·11
异秉·37
受戒·47
岁寒三友·64
大淖记事·80
鸡毛·97
徙·105
晚饭花·124
陈小手·127
日规·130
瑞云·138

散文
昆明的雨·147
人间草木·150
葡萄月令·154
北京人的遛鸟·159
淡淡秋光·161
岁朝清供·165
四方食事·167
故乡的元宵·174
故乡的野菜·177
五味·181
贴秋膘·185
豆汁儿·188
寻常茶话·190
西山客话·195
严子陵钓台·200
湘行二记·203
泰山片石·210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222
“无事此静坐”·230
多年父子成兄弟·232
胡同文化·235
随遇而安·239
我的家·247
自得其乐·256
记梦·262











精彩书摘

受戒


明海就知道小英子在哪里,三步两步就赶到,赶到就低头薅起草来,傍晚牵牛“打汪”,是明子的事。——水牛怕蚊子。这里的习惯,牛卸了轭,饮了水,就牵到一口和好泥水的“汪”里,由它自己打滚扑腾,弄得全身都是泥浆,这样蚊子就咬不透了。低田上水,只要一挂十四轧的水车,两个人车半天就够了。明子和小英子就伏在车杠上,不紧不慢地踩着车轴上的拐子,轻轻地唱着明海向三师父学来的各处山歌。打场的时候,明子能替赵大伯一会,让他回家吃饭。——赵家自己没有场,每年都在荸荠庵外面的场上打谷子。他一扬鞭子,喊起了打场号子:
“格当得——”
这打场号子有音无字,可是九转十三弯,比什么山歌号子都好听。赵大娘在家,听见明子的号子,就侧起耳朵:
“这孩子这条嗓子!”
连大英子也停下针线:
“真好听!”
小英子非常骄傲地说:
“一十三省数第一!”
晚上,他们一起看场。——荸荠庵收来的租稻也晒在场上。他们并肩坐在一个石磙子上,听青蛙打鼓,听寒蛇唱歌,——这个地方以为蝼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听纺纱婆子不停地纺纱,“唦——”,看萤火虫飞来飞去,看天上的流星。
“呀!我忘了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小英子说。
这里的人相信,在流星掉下来的时候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心里想什么好事,就能如愿。
……
“”荸荠,这是小英最爱干的生活。秋天过去了,地净场光,荸荠的叶子枯了,——荸荠的笔直的小葱一样的圆叶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哔哔地响,小英子最爱捋着玩,——荸荠藏在烂泥里。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

明子常搭赵家的船进城,给庵里买香烛,买油盐。闲时是赵大伯划船;忙时是小英子去,划船的是明子。


前言/序言


烟火人间,草木清欢:汪曾祺的文学世界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星河中,汪曾祺无疑是一颗独特而璀璨的星辰。他的一生,如同他笔下的文字,质朴、从容,又充满着令人回味无穷的诗意。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崭露头角,到九十年代末悄然离世,汪曾祺以其独特的“抒情化小说”和“人间情味”的散文,在中国文坛留下了一抹不可磨灭的亮色。他的作品,不张扬,不激进,却以一种温润而坚韧的力量,触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弦。 汪曾祺的文学世界,是一幅幅生动鲜活的“中国画”。他描绘的,并非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也非惊心动魄的命运沉浮,而是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是田间地头的风物,是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在他的笔下,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仿佛信手拈来,却又饱含深情。“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他的作品,正是对这“人间烟火”最真挚的礼赞。 写意山水,写意人生:汪曾祺的独特笔触 汪曾祺的小说,与其说是讲故事,不如说是“画”故事。他的叙事往往是舒缓的、跳跃的,不追求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将笔墨倾注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细节之中。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趣味”,那些被常人忽略的吉光片羽,在他眼中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例如,在《受戒》中,他对知了的鸣叫、河水的流淌、小和尚的纯真都描绘得细腻入微,仿佛能让人听到夏日的蝉鸣,感受到河水的清凉。这种“写意”的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种诗意的留白,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得以展开自己的想象,在字里行间品味出别样的韵味。 他笔下的人物,也如同他描绘的景物一样,鲜活而有生命力。他们可能是乡间的农夫,也可能是市井的妇人,他们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有着各自的生活智慧。汪曾祺从不刻意拔高或贬低,他只是以一种温和的视角,去观察、去理解、去描绘。他笔下的女性,往往带着一种从容的风韵,即便身处困境,也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坚韧和优雅,比如《受戒》中的英子,她的善良、纯朴和对爱情的向往,都让人动容。他的男性角色,则大多质朴、善良,有着一种朴素的生存哲学,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着自己的乐趣。 汪曾祺的语言,更是他文学世界中最迷人的部分。他的文字,如同他喜爱的那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中国画,简洁、干净,却又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情感。他极少使用华丽的辞藻,也从不故作深沉,他的语言平淡之中见真淳,有一种天然的韵味。他仿佛能将最寻常的事物,通过他精准而富有表现力的文字,转化为一种艺术。《端午的鸭蛋》便是极好的例证,一篇关于鸭蛋的文章,被他写得活色生香,让读者仿佛能闻到那咸蛋的清香,品尝到那一口鲜美的滋味。这种对日常细节的提炼和升华,正是汪曾祺文学的魅力所在。 人间烟火,草木清欢: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汪曾祺的作品,洋溢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他相信“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值得的”,即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也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他曾在《草木集》中写道:“草木,亦可知,亦可亲。”他对草木有着深厚的感情,它们不仅是他笔下的景物,更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观察草木的生长,感知它们的生命力,并将这种对自然的感悟融入到他的文学创作之中。 他笔下的美食,更是引人垂涎。无论是故乡高邮的鸭蛋、桂林的米粉,还是云南的菌子、北京的豆汁,他都能用最朴素的语言,勾勒出食物最动人的风味。他的美食描写,不仅仅是对味蕾的刺激,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的传承。《泡饭》这篇散文,寥寥数语,便将一碗普普通通的泡饭写出了家的味道,写出了生活的温暖。这种对美食的描绘,实际上是他对生活细微之处的体察,是对平凡生活中幸福感的捕捉。 汪曾祺对“闲适”的生活姿态有着特别的推崇。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学会“慢下来”,去感受生活,去体会生命。他笔下的人物,也常常呈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他们不追逐名利,不焦虑浮躁,只是在自己的节奏里,安然地生活着。这种“闲适”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对生命本真的回归。他的作品,仿佛一股清流,洗涤着人们内心的尘埃,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寻找内心的宁静。 文学的本真,人性的光辉 汪曾祺的文学,有一种“不落俗套”的特质。他拒绝任何形式的“时髦”或“时弊”,而是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理念,追求文学的本真。他认为,文学应该服务于人,应该给人带来慰藉和启迪。他的作品,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以及对人性的洞察。 他对于“人性”的理解,是温和而包容的。他看到了人性的优点,也看到了人性的弱点,但他从不以审判的姿态去评判,而是以一种理解和同情的心态去观照。他的作品,常常在平静的叙述中,流露出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生命的热爱。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汪曾祺的文学,犹如一盏不灭的灯,照亮了人们内心的希望。他的作品,传递出一种坚韧的力量,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用他独特的文学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温情的世界,一个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珍藏的世界。 阅读汪曾祺的作品,就像走进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庭院,你可以看到在阳光下摇曳的青草,听到远处传来的鸟鸣,闻到泥土的芬芳。他的文字,不追求轰轰烈烈,却能在你心底荡漾开一圈圈温柔的涟漪。他的文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望,也是对现代人内心的一次温柔抚慰。他让我们相信,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能发现无限的美好;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汪曾祺,这位热爱生活、热爱文字的作家,用他一生的创作,为我们留下了这份珍贵的文学遗产,一份永远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艺术宝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书,能够带给人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精神的滋养。《汪曾祺作品精华本(精装版)》无疑就是这样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精装的品质,给了我一种珍藏的仪式感,而书中的内容,则是一次又一次的惊喜。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朴素之美,他擅长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用最平淡的语言,描绘出最动人的画面。读他的小说,你会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读他的散文,你会体会到他对生活的热爱。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无论是主人公还是配角,都鲜活得如同在你眼前一般,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琐事,都真实而又感人。更让我欣赏的是,他总能从最普通的生活中,提炼出最深刻的道理,让你在不经意间,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慰藉,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评分

说实话,拿到《汪曾祺作品精华本(精装版)》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有些忐忑的。毕竟,“精华本”这三个字,总会让人期待过高,担心会不会有遗珠之憾,或者选编的侧重点并非自己所喜。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那种顾虑便烟消云散了。这本书的编排,给我一种惊喜。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堆砌作品,而是仿佛经过了精心的梳理和组织,让不同时期的作品、不同体裁的文字,能够有机地衔接,形成一种流动的整体感。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就像他笔下的云,轻盈而又厚重,看似平淡,实则蕴藏着深邃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感悟。读他的作品,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烦恼,很多不如意,在经过他那双“禅意”的眼睛审视之后,似乎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他教会我们如何去感受,如何去体味,如何去热爱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这本书带来的,不只是一次文学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慰藉,一次对人生态度的重塑。

评分

坦白说,《汪曾祺作品精华本(精装版)》的到来,纯属一次偶然的“邂逅”。我并非汪曾祺先生的资深拥趸,只是对文学作品抱有持续的好奇心。然而,翻开这本书的瞬间,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那种沉静的封面,精美的装帧,都透露出一种对经典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书中的内容,简直就是一场文学的盛宴。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它能将最寻常的景物,最平凡的生活,描绘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他写吃的,让你仿佛能闻到饭菜的香气;他写人,让你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种质朴的情感。他的文字,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华丽辞藻,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阅读他的作品,就像是在与一位智者聊天,他用他那平和的语气,告诉你生活的真谛,人生的况味。这本书,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种体验,一种感悟,一次与美好的灵魂的共鸣。

评分

这套《汪曾祺作品精华本(精装版)》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沉甸甸的质感,精装的纸张厚实,封面设计典雅,散发着一种沉静而又充满故事的书卷气。翻开书页,那排版印刷都透着一股子细致和考究,字迹清晰,墨色饱满,阅读体验极佳。我一直对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心向往之,他的小说、散文,总有一种淡淡的乡愁,一种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洞察,让人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烟火气又带着诗意的世界。这本书的精选,无疑是将他最精华的部分呈现了出来,我相信,无论是以何种心情翻开,都能找到触动心灵的那一篇。那种对食物的描写,细致入微,色香味俱全,让人读着读着就饿了;那种对人物的刻画,寥寥数笔,却栩栩如生,仿佛就坐在你对面跟你聊天。我特别喜欢他写草木虫鱼,写风雨时节,那种不动声色的生命力,总能让我感受到自然最真实的脉搏。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读物,不如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一次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评分

我一直认为,好的作品,是能够跨越时间,跨越时代的。而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恰恰具备了这样的特质。《汪曾祺作品精华本(精装版)》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精装的质感,更是为这份沉淀了岁月的智慧增添了几分庄重。我喜欢他那种不急不缓的叙事节奏,不煽情,不刻意,只是静静地将故事娓娓道来,却能在字里行间勾勒出动人的画面,塑造鲜活的人物。他笔下的中国,不是那种宏大叙事下的中国,而是充满地域风情、人情味儿浓郁的中国。无论是北方的雁,还是南方的梅,亦或是西南的雨,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跃然纸上。他的语言,简练而又富有韵味,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读他的作品,总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生活,与自然的关系。这本书,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反复品读,细细体会。

评分

名家经典,不必多言

评分

这是种简单的版面~~~

评分

老师推荐购买的书籍,孩子很喜欢的,不错。

评分

活动购买,价格实惠!!!

评分

哈哈哈哈红红火火哈哈哈哈

评分

物流快,质量好,一如既往地信任!

评分

内容不错,好评!

评分

书还没看,名家作品,应该不错。

评分

名家经典,不必多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