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道

中國·政道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王紹光 著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7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200439
版次:1
商品編碼:11564185
包裝:平裝
開本:異16開
齣版時間:2014-10-01
頁數:22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式政道思維與西式政體思維的異同分析為立論基礎,從中國政治現實齣發,以國際比較的視野,審視瞭新中國60多年社會主義實踐在政治、社會、經濟方麵一脈相承的艱辛探索及其巨大成就,並通過嚴謹細緻的研究闡釋分析瞭當代中國政治與政策發展變化的新趨勢、新特點、新規律。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為“中式政道思維”,中篇為“新中國的曆史演進”、下篇為“當代中國的政治與政策”。

作者簡介

王紹光,1954年生於武漢,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係講座教授,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長江講座教授,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1982年獲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學位,1984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曾在1972—1977年任教於武漢市堤角中學;1990—2000年任教於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係。已齣版中英文專著與閤著約三十本,包括《中國國傢能力報告》、《分權的底限》、《民主四講》、《袪魅與超越》、《安邦之道》、《人間正道》、《中國式共識型決策》等。

目錄

一、理想政治秩序
——古今中西的探求
二、政體與政道
——中西政治分析的異同
政體思維
政道思維
結語
三、“王道政治”是個好東西?
——評“儒傢憲政”
蔣慶的“王道政治”
病癥:閤法性危機?
“處方”:王道政治?
結語:中華社會主義民主
四 、傳統政道思維與當代治國理念
二百年治國的三個階段
黨國體製解決瞭治國能力問題
前30年打基礎,後30年起飛
國傢治理與國傢能力
中國體製的四個優勢
四個優勢都是一個銅闆的兩麵
西方政體思維與中國政道思維
共産黨講的“民主”是政道層麵上的
摒棄政體決定論思維方式
民主要談,更重要的是談社會主義
五、堅守方嚮、探索道路
——中國社會主義實踐60年
前30年的探索
所有製方麵的探索
計劃方麵的探索
破除“資産階級法權”方麵的探索
前30年探索的成就
後30年的探索
鄧小平的探索
十五大以來的探索
後30年探索的成就
結語
六、要瘦身,不要虛胖;要先鋒隊,不要精英黨
七、社會建設的方嚮:“公民社會”還是人民社會?
正名:“公民社會”還是“民間會社”?
名與實:破除有關“公民社會”的五種神話
同質的神話
聖潔的神話
獨立的神話
國傢與社會二元對立的神話
民主動力的神話
社會建設的目標:人民社會
結語
八、代錶型民主與代議型民主
一個“悖論”?
中國人的民主觀
代錶型民主與代議型民主
中式代錶型民主的理論
代錶誰?
誰代錶?
代錶什麼?
怎麼代錶?
中式代錶型民主的實踐
結語

精彩書摘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也談到過政體問題,即“政權構成的形式問題”。他同意“沒有適當形式的政權機關,就不能代錶國傢”。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他所說的“政體”並不是亞裏士多德或孟德斯鳩意義上的政體,而是一種政道。 例如,他把其理想政體稱為“民主集中製”。顯然,西式的政體理論決不會把“民主集中製”看作一種政體,它不過是中國共産黨的一種治國之道。
同理,在與黃炎培的“窯洞對”中,當毛澤東說下麵這段話時,他提到的“民主”並不是一種政體,而是一種政道:“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齣這曆史周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纔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纔不會人亡政息。”可以說,中國共産黨講的“民主”從來都是政道層麵上的民主,因此纔會有諸如“民主作風”、“這個人比較民主”、“這次會議開得比較民主”之類的說法。如果僅從政體上理解民主,這些話毫意義。
“民主”本來的意思是人民當傢作主。既可以從政體的角度看民主,也可以從政道的角度看民主。從政體的角度看,民主與否的關鍵在於,政府是否有代錶性 (representativeness)。但從政道的角度看,民主與否的關鍵在於,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迴應人民的需求 (responsiveness)。
現在世界上最流行的民主觀是政體思維的民主觀,其依據是熊彼特1942年齣版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在這本書中,熊彼特批判瞭所謂“古典民主觀”;因為在他看來,原來的民主觀把人民當傢作主放在首位而把他們對代錶的挑選放在第二位是不對的。他把民主定義為:一些個人通過競爭人民選票來獲得(公共)決策權的製度安排。這就徹底顛覆瞭民主的原意。他對此也毫不諱言,“民主不是,也不意味著任何明確意義上的‘人民的統治’,民主僅僅意味著人民有機會接受或拒絕將要統治他們的人。但由於人民也可以用完全不民主的方式來決定誰做領導人,我們必須再加上另一個標準以收窄我們對民主的定義,即候選人自由競爭人民的選票”。在熊彼特手裏,“民主”完成瞭從“人民統治”嚮“人民選擇統治者”的轉型:“人民”變成瞭“選民”;“民主”變成瞭“選主”,即人民每隔四五年在幾個相互競爭的精英團體中進行選擇。從這種觀點看,凡是存在競爭性選舉的政體就是民主的,凡是不存在競爭性選舉的政體就是專製的,因為據說人民在前一種政體下“被代錶”瞭。
然而,從政道的角度看民主,政府政策對人民需求的迴應性更重要。當代西方最著名的民主理論傢羅伯特?道爾指齣,“民主最關鍵的特徵是政府對其公民偏好持續的迴應性”。因此,他認為現實世界中沒有真正的“民主”,隻有一批“多頭政體”(polyarchy)而已。 盡管道爾在西方學界名聲很大,但他的這個觀點在主流話語中幾乎完全被遮蔽瞭。
從普通民眾的角度看,是代錶性重要還是迴應性重要?當然,兩者都重要,但老百姓最關心的恐怕還是政府齣颱的政策能否反映他們的需求。環視當今世界,我們不難發現,有些政治體製從形式上看,似乎有“代錶性”,因為那兒有競爭性選舉,但這類體製的迴應性未必很高;有些政治體製沒有多黨競爭,但對人民需求的迴應性比較高。
本文之所以花這麼大的篇幅對比西方的政體觀與中國的政道觀,目的是為瞭說明:把西式政體的視角換為中式政道的視角,論是迴顧中國曆史上的政治、評判當代中國的政治,還是展望未來中國的政治,我們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從政體的視角看,政治體製某一兩項特徵至關重要。例如,是君主治國還是貴族治國?是否存在多黨競爭?似乎這幾個特徵可以決定政治體製其他方方麵麵的錶現。從政道的視角看,政治體製內形形色色主體的行為模式以及他們之間的互動模式都非常重要,都可以影響政治體製的錶現;某幾種形式上的安排未必能左右全盤。
從政體的視角看,復雜的政治現實會被化約為幾個簡單的標簽,如“民主政體”、“專製政體”等,仿佛它們決然不同、非此即彼。從政道的視角看,所有的政治體製都是混閤體製,包含瞭各種成分,隻不過成分的搭配各不相同。所謂“民主政體”都或多或少夾雜著一些非民主的成分;所謂“非民主政體”都或多或少夾雜著一些民主的成分。
從政體的視角看,某些政體必然優於另一些政體。從政道的視角看,不管是什麼政體,它們都麵臨著種種挑戰,其中相當多的挑戰是類似的,完全可以相互藉鑒治國之道,很難說這個政體優於那個政體。
從政體的視角看,隻要它所關注的那一兩項製度特徵(如是否有多黨競爭)沒有變化,其他政治體製的變化(如決策過程的開放程度)都可以忽略不計,是以靜態的眼光觀察動態的現實。從政道的視角看,治國之道必須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一切治國之道的變化都意義重大,是以動態的眼光看待動態的現實。
從政體的視角看,人們往往會尋求一攬子解決方案:既然政體被看得那麼重要,有人就會以為換個政體(如開放多黨競爭),一切問題都會迎刃立解。從政道的視角看,具體問題必須具體分析,換個政體也許可以解決某些現存的問題,但也可能帶來一些新的、也許更大的問題,切不可幻想用簡單的方法對付復雜的世界。
政體思維與政道思維最關鍵的不同是視野的寬窄。西式政體思維重政體,而政體隻是各種製度的一小部分。中式的政道思維並沒有忽略“製度”,如上文所示,“治術”即包括各種製度安排,當然也包括政治製度的形式。但製度隻是政道的一部分,因此中式的政道思維不會陷入製度決定論,更不會陷入政體決定論。兩者思維的差異高下立判。如此說來,摒棄狹隘政體思維難道不是順理成章的嗎?

前言/序言


中國·政道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國·政道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政道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政道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正版好書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的書目,確實能學到很多。

評分

好!

評分

不錯的書,邏輯嚴謹,論證充分

評分

作者有獨特的觀點,走自己的路

評分

書很好看過有感悟以後還會買

評分

看起來還行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政道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