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科技名著譯注叢書:飲膳正要譯注

中國古代科技名著譯注叢書:飲膳正要譯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元] 忽思慧 著,張秉倫,方曉陽 譯
圖書標籤:
  • 中國古代科技
  • 飲食文化
  • 醫學史
  • 中醫藥學
  • 養生
  • 食療
  • 古籍
  • 譯注
  • 曆史
  • 飲膳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73202
版次:1
商品編碼:11572295
包裝:精裝
叢書名: 中國古代科技名著譯注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54
字數:54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科技名著譯注叢書:飲膳正要譯注》全書共三捲。捲一講的是諸般禁忌,聚珍品撰。捲二講的是諸般湯煎,食療諸病及食物相反中毒等。捲三講的是米榖品,獸品、禽品、魚品、果菜品和料物等。
  《中國古代科技名著譯注叢書:飲膳正要譯注》捲一、捲二以食療、飲食製作、飲食宜忌為主要內容,列養生避忌、聚珍異饌、諸般湯煎、神仙服食、食療諸病等15大類;捲三載食物本草約200種,並附插圖,一一介紹性味、主治。全書自成體係,圖文並茂,有很高的價值。此次譯注,以《四部叢刊》影印明景泰本為底本,列入我社《中國古代科技名著譯注叢書》。

內頁插圖

目錄

齣版說明
前言
0-1 景泰本《禦製飲膳正要序》
0-2 景泰本虞集奉敕序
0-3 進書錶
0-4 原書引言

飲膳正要捲第一
1-1 三皇聖紀
1-1-1 太昊伏羲氏
1-1-2 炎帝神農氏
1-1-3 黃帝軒轅氏
1-2 養生避忌
1-3 妊娠食忌
1-4 乳母食忌
1-5 初生兒時
1-6 飲酒避忌
1-7 聚珍異饌
1-7-1 馬思苔吉湯
1-7-2 大麥湯
1-7-3 八兒不湯係西天茶飯名
1-7-4 沙乞某兒湯
1-7-5 苦豆湯
1-7-6 木瓜湯
1-7-7 鹿頭湯
1-7-8 鬆黃湯
1-7-9 秒湯
1-7-10 大麥笄子粉
1-7-11 大麥片粉
1-7-12 糯米粉掐粉
1-7-13 河豚羹
1-7-14 阿菜湯
1-7-15 雞頭粉雀舌饃子
1-7-16 雞頭粉血粉
1-7-17 雞頭粉撅麵
1-7-18 雞頭粉掐粉
1-7-19 雞頭粉餛飩
1-7-20 雜羹
1-7-21 葷素羹
1-7-22 珍珠粉
1-7-23 黃湯
1-7-24 三下鍋
1-7-25 葵菜羹
1-7-26 瓠子湯
1-7-27 團魚湯
1-7-28 盞蒸
1-7-29 苔苗羹
1-7-30 熊湯
……
飲膳正要捲第二
飲膳正要捲第三
《中國古代科技名著譯注叢書:飲膳正要譯注》是一套旨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醫藥與飲食文化的學術力作。本叢書精選瞭中國古代在科技、醫藥、農學、天文、地理、數學等領域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經典著作,通過嚴謹的考證、細緻的譯注,將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産以現代人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現齣來。 《飲膳正要譯注》作為叢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價值在於對《飲膳正要》這部元代醫學傢忽思慧所著的食物療法專著進行瞭深入的挖掘與闡釋。該書不僅是古代中國飲食養生理論的集大成者,更是揭示瞭中醫藥學在食療領域的獨特智慧與實踐。本書譯注旨在還原《飲膳正要》的原始風貌,對其原文進行準確的翻譯,並結閤曆代醫傢、營養學傢的研究成果,對其內容進行詳盡的注釋和解讀,力求讓讀者深刻理解古代先賢對於食物性味、功效、配伍以及疾病防治之間關係的深刻認識。 《飲膳正要》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其係統性。在《飲膳正要譯注》中,讀者將領略到作者如何將陰陽五行、髒腑經絡等中醫基本理論巧妙地融於飲食之中。書中詳細論述瞭各種食材的屬性,如溫、涼、寒、熱,以及其甘、酸、苦、辛、鹹五味,並在此基礎上闡述瞭不同食材的升降浮沉之性,以及它們對人體髒腑的補益、疏泄、固澀等作用。這種精細的辨證論治思想,在古代醫藥典籍中是極為突齣且具有前瞻性的。譯注工作不僅是對這些概念的字麵翻譯,更是對其背後蘊含的科學道理和臨床應用的深入剖析。例如,書中關於“寒涼傷陽,溫熱傷陰”的論述,在現代營養學中同樣有其對應之處,即過度攝入寒涼食物可能導緻脾胃虛寒,影響消化功能,而溫熱食物過量則可能加劇體內熱邪。譯注將這些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科學進行比對,不僅增添瞭曆史的厚重感,也彰顯瞭其跨越時空的生命力。 其次,《飲膳正要譯注》突齣瞭《飲膳正要》在食療實踐方麵的突齣貢獻。該書並非紙上談兵,而是包含瞭大量針對不同病癥的食療方劑,以及針對不同人群(如孕婦、兒童、老年人、病後調養者)的飲食建議。譯注工作中,編者力求搜集和整理與《飲膳正要》相關的曆史文獻、醫案、以及現代臨床實踐經驗,對書中的食療方進行現代化的解讀。例如,書中關於“消渴”(類似現代糖尿病)的食療方,可能會解釋其所用食材的降糖作用,並與現代研究的抗氧化、調節胰島素分泌等功能進行聯係。同樣,對於書中關於“脹滿”的食療方,譯注會分析其健脾理氣、消食導滯的原理,並可能聯係到現代胃腸動力學或消化酶的研究。這種解讀方式,使得古老的食療方劑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神秘配伍,而是能夠被現代人理解和應用的實用健康指南。 《飲膳正要譯注》還特彆關注《飲膳正要》中關於“時宜”和“避忌”的論述。書中強調瞭“春宜升,夏宜降,鞦宜收,鼕宜藏”的季節養生原則,以及不同節氣、不同氣候條件下食物的選擇和禁忌。譯注將這些原則與現代營養學中的季節性飲食、地域性飲食習慣以及氣候對人體生理代謝的影響等知識相結閤,為讀者提供瞭更為全麵和科學的養生指導。例如,書中關於夏季“宜清淡,忌厚味”的論述,在現代營養學中則對應著夏季高溫下人體代謝加快,需要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避免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加重身體負擔的建議。譯注將這些觀點進行整閤,讓讀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天人閤一”的養生哲學,以及如何順應自然規律來保持健康。 此外,本書譯注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麵是對《飲膳正要》中所記載的食材進行詳盡的考證和介紹。書中涉及的許多食材,可能在現代已不常見,或者其名稱、形態發生瞭變化。譯注團隊通過查閱大量植物學、藥用植物學、農學等領域的文獻,結閤實地考察,力求準確辨識這些食材,並介紹其性味、功效、栽培、采收、炮製等相關知識。這不僅是對古代文獻的復原,更是對中國古代農耕文明和物質生活的研究。例如,書中提到的某種野菜,譯注可能會追溯其在古代的生長環境、藥用價值,甚至其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文化象徵意義。 《飲膳正要譯注》的譯注過程,更是對中國古代科技史研究的深度貢獻。本叢書的整體目標就是復興古代科技經典,《飲膳正要譯注》作為其中一員,其研究方法和成果,也遵循瞭叢書的嚴謹學術精神。譯注工作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翻譯,更包含瞭對作者生平、創作背景、學術思想的研究。編者會追溯《飲膳正要》的成書過程,分析其在前人基礎上的創新之處,以及其對後世醫藥、飲食文化産生的深遠影響。同時,譯注還會藉鑒現代科技手段,如對書中涉及的食材進行成分分析,或者對書中的某些養生方法進行科學驗證,從而為這些古代智慧注入新的時代活力。 總而言之,《中國古代科技名著譯注叢書:飲膳正要譯注》是一部集學術性、普及性、應用性於一體的巨著。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古代食療方劑的書籍,更是中國古代醫藥學、營養學、農學、曆史學等多個學科交叉融閤的成果。通過對《飲膳正要》的深入譯注,本書旨在嚮當代讀者展示中華民族在飲食養生領域的深厚底蘊和獨特智慧,引導人們迴歸自然、認識食物的本真,並在現代生活中實踐健康、科學的飲食養生之道,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本書的閱讀,將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智慧之旅,讓您領略到古人在追求健康長壽方麵所付齣的不懈努力與卓越成就。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在學術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研究者,我深知一本優秀的古籍整理和譯注工作是多麼的不易。這套《中國古代科技名著譯注叢書》,尤其是《飲膳正要譯注》,其學術價值不言而喻。它不僅是對古代飲食養生學的一份重要文獻的整理,更是為後學者提供瞭一個紮實的研究基礎。譯注者在文本考訂、義理闡釋、以及與相關學科的聯係方麵,都展現瞭深厚的功底。我特彆關注其中對於書中提到的各種食材的藥性、功效的考證,以及與古代醫籍的相互印證,這對於理解古代的生命科學和醫學發展脈絡至關重要。這套書無疑將成為相關領域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為推動學術研究提供寶貴資源。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拿到這套書,隻是覺得它封麵樸實,內容估計會比較枯燥。但翻開《飲膳正要譯注》後,我纔發現自己錯得離譜。書裏講的很多東西,聽起來離我們很遠,但細細品味,又能發現其中的智慧和實用性。比如書中提到的如何根據季節變化調整飲食,如何通過食物來調理身體,很多觀點在現代健康理念中都能找到呼應。而且,雖然是用古人的語言寫成,但譯注者非常巧妙地將這些內容解讀齣來,讓即使是對古代醫學不瞭解的人,也能看得懂。有時候讀著讀著,會突然有一種“原來是這樣”的恍然大悟的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食物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何更好地照顧自己的“生活說明書”。

評分

作為一名對古代飲食文化頗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渴望能有這樣一本權威性的譯注本,能夠帶領我深入瞭解古代的膳食養生之道。而這套叢書,尤其是其中的《飲膳正要譯注》,完全滿足瞭我的期待。它不僅收錄瞭原文,更重要的是有詳實的譯注,對於書中涉及的各種食材、藥材、烹飪方法,以及與疾病相關的食療方,都做瞭深入的考證和解釋。讀來仿佛穿越迴瞭古代,親眼目睹那些藥食同源的智慧,瞭解古人如何將日常生活與養生養性巧妙地結閤。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時令飲食的論述,結閤瞭天時地利,提齣瞭順應自然的膳食建議,這在現代社會同樣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通過閱讀,我不僅拓寬瞭知識麵,更重要的是,對中醫食療有瞭更係統、更科學的認識,對如何健康地生活有瞭新的啓發。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相當考究,紙質厚實,墨色濃鬱,觸感溫潤,拿到手裏便有一種沉甸甸的厚重感,讓人立刻感受到它承載的文化分量。封麵設計簡潔大氣,沒有過多的裝飾,卻通過恰到好處的留白和古樸的字體,營造齣一種穿越時空的古典美。書頁的排版也十分清晰,譯文和注釋分明,閱讀起來毫無壓力,即使是麵對古籍中晦澀難懂的詞句,也能通過旁邊的注釋迎刃而解。翻閱間,那份對古籍的尊重和對讀者的用心,撲麵而來。這種對細節的精益求精,無疑是提升閱讀體驗的重要一環,讓我想起瞭那些年代久遠的書捲,散發齣的獨特氣息。尤其是在快節奏的數字時代,這樣一本用心製作的實體書,更能讓人沉靜下來,細細品味其中的文字和智慧。無論是作為案頭必備,還是送給熱愛傳統文化的朋友,都顯得格外有分量和心意。

評分

這套叢書的譯注工作做得非常齣色,充分體現瞭學術嚴謹與可讀性並存的特點。譯文的語言流暢自然,既保留瞭古籍的原意,又符閤現代人的閱讀習慣,絲毫沒有生硬或拗口的感覺。注釋部分更是詳盡而精準,對於一些可能引起歧義的詞匯、典故、以及相關的曆史背景,都進行瞭細緻的闡釋,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我尤其欣賞譯注者對於原文的深入理解,能夠將復雜的概念轉化為清晰易懂的語言,讓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到古籍的精妙之處。這種細緻入微的工作,無疑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功不可沒。每次閱讀,都能感受到譯注者在字裏行間傾注的心血,這種敬業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評分

諸驗屍,報到過兩時不請官者;請官違法或受請違法而不言;或牒至應受而不受;或初復檢官吏、行人相見及漏露所驗事狀者,各杖一百。若驗訖,不當日內申所屬者,準此。

評分

諸驗屍,報到過兩時不請官者;請官違法或受請違法而不言;或牒至應受而不受;或初復檢官吏、行人相見及漏露所驗事狀者,各杖一百。若驗訖,不當日內申所屬者,準此。

評分

快遞用瞭五天時間纔送到,京東怕不是藥丸。既然物流是賣點,這麼慢也絲毫沒有錶示補償。

評分

想瞭解古代的一些飲食情況,就選瞭這本書,跟期待中有些差距

評分

這一套書都不錯,可惜買不全

評分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評分

好啊好啊好啊

評分

宋代,法醫方麵的知識有瞭比較迅速的進步,有無名氏的《內恕錄》,1200年鄭剋的《摺獄龜鑒》,1213年桂萬榮的《棠陰比事》以及趙逸齋的《平冤錄》、鄭興裔的《檢驗格目》等有關法醫檢驗的著作接連問世。在這樣的基礎之上,齣現瞭我國曆史上第一部有係統的法醫學著作——《洗冤集錄》,它也是世界上比較早的法醫專著。過瞭300多年以後,意大利人菲德利斯於1602年寫成瞭西方最早的法醫學著作--《醫生關係論》。[1]

評分

第一層次指的是對過去實際發生的事情的述說,第二層次則是指對這種述說背後起支配作用的觀念進行反思和解釋,後者有時也稱或。我們可以分彆稱之為一階科學史和二階科學史。一階的科學史和二階的科學史是密切關聯的。我們稱之為“曆範圍、不同內容和不同到牛頓這段曆史時期。這段時期,科學思想發生戲劇性的變革,為迎接新思想的到來所需要的細節上的改變,一環緊扣一環,每一環節都由一個偉大的人物來完成,整個科學的進展仿佛是早已安排好瞭的一幕戲劇的開演。這樣的曆史當然使思想史或觀念史大有用武之地,可是這種情況在科學史上並不總是齣現。到瞭18世紀,科學發展的綫索就不那麼分明瞭,科學史不再是在少數幾個成熟學科中觀念的變革史,而是許多新學科的誕生史。美國科學史和科學哲學傢托馬光學與靜力學這五大學科屬於古科學在科學革命時期的轉變,更多地歸因於人們以新的眼光去看舊現象,而較少得力於一係大地依賴實驗,庫恩稱之為培根科學,因為培根曾在他的發展設計過蘭圖。庫恩指齣,數學傳統的古典科學和實驗傳統的培根科學直到19世紀仍然是分離的、獨立發展的,不能用一種發展模式來套全部的科學史。庫恩的觀點對我們認識思想史編史方法的局限性是有幫助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